唐鲁孙(1908-1985),满族,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鲁孙。镶红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病逝。出身贵胄,自幼出入宫廷,对老北京传统、风俗、掌故及宫廷秘闻了如指掌;年轻时只身出外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又熟谙各地民俗风情。 著有《中国吃》一书,这套书是作者晚年的忆旧之作,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既可以使人增广见闻,又可以补正史与民俗学之阙。 目录 1基本资料 2代表作品3编辑推荐4图书内容5图书目录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唐鲁孙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08年9月10日逝世日期:1985年代表作品:《中国吃》 代表作品2 《唐鲁孙作品》(共六卷)作 者:唐鲁孙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4-1字 数:1200000版 次:1页 数:全6册印刷时间:2008-4-1开 本:16开印 次:1纸 张:胶版纸ISBN:9787563374205包 装:平装《唐鲁孙谈吃》(共三卷)作 者:唐鲁孙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版 次:2字 数:1205000印刷时间:2007-1-1纸 张:胶版纸印 次:ISBN:9787563351008包 装:精装 编辑推荐3 “华人谈吃第一人”饮食笔记。鲁孙赋性开朗,虚哀服善,平生足迹遍海内,交游极广,且经历过多种事业;以他的博闻强记,善体物情,晚年追叙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阅历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间,成就非凡;尤其是这份成就,出于退休的余年,文名成于古稀以后,可谓异数,鲁孙亦足以自豪了。——高阳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逯耀东雷颐(知名学者)唐鲁孙的书之所以对广大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因为这些书中相当大的篇幅并非谈吃,而是将故都百态、晚清人物、典章制度、戏剧电影、三教九流,悉数道来。可以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文化百宝箱”。——徐城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京城杂吃》作者)唐(鲁孙)文从吃说起,本不打算触及政治,但开笔写来,触到什么都能高高越过,所向披靡。他完全是超然的:在他眼中,吃的确比 图书内容4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作者不但嗜吃会吃,也能吃,无论是大餐厅的华筵残炙,或是夜市路旁摊的小吃,他都能品其精华食其精髓。本书所撰除了内地各省佳肴,更有台湾本土的风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本书以谈吃为主题,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地写出来,南北珍馐,水路杂承,无不见于唐鲁孙笔端,更难得的是作者将许多佳肴的用料与烹制方法也记录下来,为继承弘扬我们传统的食文化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 图书目录5 卷一 饮馔杂谭中国吃自序 何以遣有生之涯辑一 年节食俗甲子拾掇甲子首鼠年鼠谈乙丑谈牛午年话马,马到成功猴年来了金鸡一唱万家春神龙见首吉羊蛇年话蛇蛇年谈吃蛇天寒岁暮忆腊八咬春谈谈故乡的年俗适口充肠舒服年新年天地桌上的蜜供春节几样待客的菜点闲话元宵元宵细语中元普渡话盂兰清明零拾慎终追远话清明我家怎么过端午端午节,吃粽子一年容易又中秋中秋应景菜——清炖圆菜贴秋膘、吃螃蟹、爆烤涮应时当令烤涮两吃烤涮两吃,经济解馋冬补琐谈宰年猪献岁几样吉祥菜辑二 吃在北平吃在北平再谈吃在北平北平的甜食北平的独特食品二谈北平的独特食品北平小吃——羊双肠也谈北平独特小吃——奶酪北平人三大主食——饺子、面条和烙饼北平吃饺子几样年菜北平的西餐馆北平的素菜馆北平的烧饼油条北平的红柜子、熏鱼儿、炸面筋北京的饽饽铺北平上饭馆的诀窍辑三 食话杂谭中国菜的分布令人难忘的谭家菜湖南菜与谭厨口蘑的话蛋话蟹话闲话鲨鱼闲话烤鸭闲话岭南粥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