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家人
为什么叫客家人,龙岩为什么是客家祖地和侨乡?

为什么叫客家人,龙岩为什么是客家祖地和侨乡?

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为什么叫客家人、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设市。龙岩是内陆邻海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距龙岩市区城东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处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龙岩市名由此而来,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龙岩市由古龙岩州和建国后来属的部分古汀州辖地组成。 龙岩是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长征出发地之一,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闽西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吸引了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岚等历史文化名人;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借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

资讯百科 2022-06-08
为什么叫客家人,年初二,为什么客家人称为开年?

为什么叫客家人,年初二,为什么客家人称为开年?

很高兴为您解答为什么叫客家人,过新年祝您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财源滚滚 全家幸福 农历正月初二 带上礼物回娘家大年初二,也就是今天的2018年2月17号 农历正月初二,相信今天对于大家肯定不陌生吧,今天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的日子,带上老公和孩子。这天也俗称为迎婿日,不过大年初二也是有很多的哦,不同的地方也都有不同! 开年饭正月初二“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礼品,走亲访友或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团聚,象征着来年阖家欢乐、红红火火!所以就叫开年饭。 今天女儿回娘家带上孩子们要在娘家里吃中午饭,不知道你们那边现在要不要拍全家福。 吃完中午饭的女儿一家人,下午也匆匆忙忙的又要赶回婆家去,反正就天就是吃饭,发红包 然后回婆家。 为什么有的人称客家人为山客? 为什么有人称客家人为山客?其实这个移呼不足为奇。除了广府人,广东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客家分佈很广,江西,广,四川全国各地,,东南亚,海外,遍佈世界各地,由于广府人大部分都在珠江三角州繁洐生息,因地势平坦。而客家人从秦汉唐宋元明清从内地各省迁徒南迁,其原因比较复杂,客家当中有的是被朝迋罢官的官员,被流放到广东,江西,广西等带,有的是富高,或书香人家,或朝迋命官,告老还乡,或为避战乱,或水涝天旱大灾之年而选择迁徒经几百年或更久运的年代漫长的岁月迁徒而南迁。由于平坦的平原既为广府人所先期居住,故南迁的内地各省人来到广东,无论是那个地方,只能选择山地居住,休养生息,故南迁的人都移为客家人,大多居山区为主。由于平原地区先期已有广府人居住所有。故客家人被有人称山客亦不足为奇,但这种称呼就有点不尊重的意思。就潮汕一带的潮汕人他们本也是从内地迁徒而来,与本土人混合而居,而形成潮汕方言,他们比客家先来广东大约早五百年之多,有史料可查。客家人自成一种客家方言,但风俗习惯和中原地方传统一脉相承,因为客家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故移客家人。 为什么粤西大部分都是客家人? 粤西没有客家人。 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百分之80是讲广府白话的,百分之20左右讲雷州活、涯活及普通话。 说粤西大部分都是客家人,那纯属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茂名电白区、湛江廉江市偏僻的少数村落,分布一些讲涯活的人,他们生活习俗、方式、思维与讲白活的村落没两样,也溶为一体,他们也不习惯称自己是客家人,对别人也不称自己为客家人,对"客家人"概念非常淡薄,他们只自称为讲涯话的人,粤西讲白话、雷州话、普通话的人也从未认为讲涯话的人是客家人。粤西广府人与讲涯话的人时常在一起玩、工作或学习,并没有感觉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差异。 粤西讲涯话的人,从不认为自己是客家人。他们讲涯话,也会白话,两种语言时常用。有的在自已村里,年轻人与年轻人交谈,也时不时飚白话。 随着网络之兴起,有可能是粤东及赣南一些讲客家话的人,戓一些仇视中国健康、快递发展的西方反华分子,别有用心,利用网络肆意在全国"攻城掠地","抢地抢人",说什么深圳、湛江是客家城,孙中山、朱德、蔡锷等等是客家人,无中生有,乐此不疲,大作文章。我们不禁要问,在我们践行中华民族复兴之际,这些人到处标榜"客家地""客家人",是什么用意,有什么企图?难度是想再制造一次历史上的"土客大战"吗,或是想制造混乱吗? 在中国之腹地,无论什么地方什么人,都是中华民族子孙,在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复兴之际,请少谈一点地域之见及族群之分,这不利于团结、和睦,而是人为在制造隔阂、分裂。 一句话,粤西没有客家人! 客家人与河南有什么渊源? 在罗香林杜撰了客家中原南迁说之前,客家与河南没有关系,因为客家是畲族的一支,并称畲客。现在的客家与河南的关系是,虚构的亲戚关系。历史记载,从来没有河南人迁广东,只有河南人迁江苏、浙江的记载,但南京人,杭州人都不叫客家人。客家人杜撰西晋河南人迁广东成客家,但唐之前广东没有一个入史人物,人家迁到江浙都是人才,难道迁到广东的都是笨蛋?这不成立,说明河南人晋,宋迁广东是虚构的。另外河南人迁杭州杭州话至今被称为”豫式吴语”,语言风俗与河南近似,客家人则风俗是南島诜骨葬,语言连官话毛都不沾,完全是畲语。

资讯百科 2022-06-01
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中的“客家”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中的“客家”是什么意思?

客家是什么什么是客家人? “客家”说法源于广东省四邑地区。清朝时,四邑的土著族群对粤东搬迁而来的族群的一个称谓,就是“客家”。但“客家”一词广为人知却是在罗香林发表客家学说后的事。从那以后,不少人欣然接受“客家”这个族群称谓,并自称“客家人”。 “客家”,英语词为“Hakka”,客家语为“Kagga”。 “客家”这个称谓与长途迁徙密切相关。“客”是相对干原地土著人而言的,就是从别处搬迁而来。可以说,没有搬迁便不会有“客家”这个概念。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追究其根,都是从中原出发。 客家先民本是先进文化的代表,长途搬迁后,经过无数次磨练,比其他族群,特别是原地土著人,变得更加坚强、勤劳、勇敢、机智,很快在某处生根壮大,最后反客为主,把许多土著人融合而成客家人,逐渐形成强大的族群。 客家是南迁汉人进入贛闽粤边地区生活,并逐渐吸收当地的畬、瑶等少数土著民族的文化与语言,最后形成以南迁汉人为主的民系。 客家主要有三个特征: 1.南迁脉络清晰。客家先民主要经过四条线路进入赣闽粤边地区。第一条,出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入赣南。第二条,出鄱阳湖溯抚河、盱江进人赣南的宁都、石城,或经过石城再进入闽西的宁化石壁.第三条,从江西和浙江的交界处,翻越仙霞岭,沿着武夷山东麓南下进入闽西。第四条,南迁汉人进入福建后,沿闽江上游支流,进入将乐、泰宁、建宁、沙县、梅列、归化(明溪)、永安、宁化。再由宁化的石壁扩散到闽西、粤东、粤北等地。 客家先民的成分,一部分是南迁汉人和原居住在赣南、赣中、赣北汉人及其后裔。另外一部分是原居住在闽赣边界的民众参与客家民系融合的后裔。 可以说,客家是南迁汉人进入赣闽粤边区生活,并逐渐与土著融合而成的一个民系。客家最迟在南宋末年形成,是一支以中原文化为主,具有独特语言、风俗习惯为标志的汉族民系。 客家人以赣闽粤边区为基地,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民族文化,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不仅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民系称谓,更是传承中原文化层面的概念。 网上所宣传的“客家”是什么? 我老家是广东河源的!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妹子! 客家不是指定区域的一群人,客家是一种人文精神!客家人风俗习惯和生活点滴。 都说客家妹子勤劳、善良、顾家,性格温婉、知书达理,其实说的全部都是事实,客家的女孩出的厅堂、入的厨房! 我今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说客家文化! 围绕着出的厅堂入得厨房主题,我带大家欣赏一下属于河源客家特色的美食。 三黄鸡 看到图片口水流一地,我好多年没有回老家啦!我们那叫三黄鸡,很多地方叫白切鸡,这个图里面少了客家人吃鸡的一个标配,那就是酱油葱花调味! 不过我自己就喜欢原汁原味的,不喜欢蘸酱!蘸酱会掩盖了鸡本身的那份香甜! 客家让豆腐 我老爸的拿手菜!跟北方包饺子一样,工序复杂!哈哈!但是味道那是叫绝! 另外,让豆腐衍生出来的,还有让苦瓜、让豆泡(我老家是这么叫的,哈哈),上图 让苦瓜我喜欢,去火不错,我们那让的苦瓜一点也不苦。 让豆泡我倒没有那么喜欢,可能偏油吧!但是哪家办喜事这些都是桌上必有的菜之一!

资讯百科 2022-05-31
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广府人和客家人有什么区别?

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广府人和客家人有什么区别?

1、广府人,即为广府民系,有狭义、广义之分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狭义的广府民系是指口语中的“广府人”,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以粤语广府片为母语,以珠玑巷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义的广府民系则包括全广东甚至所有地区的粤语族群(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 2、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3、区别主要是来自何地,讲何种语言,不过现在很多客家人也会讲粤语了,广府人却普遍不会讲客家话,问一问其祖籍,就可以辨别。 关于客家人,你了解多少? 关于客家人,我了解也不多,只有一小部分。 客家人分布的省份有,广东,海南,香港,重庆,台湾,爽西,广西,江西,福建,四川,澳门,深圳,湖南,浙江,江苏,等省份。 客家广东分布二十一个市。深圳,广州,惠州,中山斗门,台山湛江,潮汕云浮,佛山肇庆,茂名连江,梅州揭阳,河源珠海等,都是客家语言人的分布地,在广东的客家语言人就有四千九百九十九万人。 客家民情,爱子爱妻又爱家,对人文明又礼貌,勤劳又节俭,女的入的厨房出的厅堂,男的农田官场一样通,从不欺外又有礼,等。 客家人的建设有高楼,桥梁,土楼,航天,等。 客家人的事迹有,客家土楼,比如广州各地的土楼,祠堂等,陈家祠就是当中的一个,白云区的何氏祠堂,陈氏祠堂,赖氏祠堂,黄氏祠堂,私文井的范氏祠堂,等。 客家人的工作一般都是做领导,做老板的或做官的,做的官都是小官,比如中央的客家语言人(朱德总司令),比如广东元帅(叶剑英),比如中山的客家人(孙中山),比如惠州客家语言人(叶挺),比如广州客家语言人(洪秀全),比如广东省长(黄华华),比如政协委员(叶选平),比如海南客家语言人(宋庆龄女士)等,都是客家语言人,他(她)们的官大小了,所以办不起各省的(省客家语言电视台),他们的后代子孙也无能为力了,所以帮不了他们前辈的心愿(省客家语言电视台)。 大老板和职业家也出不起,只出了个小的职业家(曾宪梓)和(田家炳)等,他们也办不起(省客家语言电视台),老板小了就是麻烦。 客家人重文不重武,所以在讲广西白话捞地方,总是给讲广西白话捞的人欺负打压,所以客家语言喧传不起来,已经变成了讲广西白话捞的流行语就是(锅毛绝代了,或大领昂,)和(广西白话捞妹送涯叨了)。打不过白话捞就给人打压,所以文来有何用。 在潮汕地方的客家话还比较有实力的,大家都会说(客潮满地通)或(学客处处有)。还有潮汕的(客家语言电视台)。 现在广东省内只有台山赤溪有(客家语言电视台),广州白云区有(客家语言节目),花都有(客家语言电视台),深圳6台(客家语言电视台),茂名有(涯话)台。清远有(客家语言电视台),(韶关有客家语言电视台),欢迎大家观看。

资讯百科 2022-05-17
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畲族与客家人有什么关联?

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畲族与客家人有什么关联?

最早记录客家人的官府是四川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客家话以前就叫广东话,客家人以前被称为粤人,如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不少客家人响应官府的号召,自愿或强迫的大规模迁到四川,当时的官府把他们记载为粤人,他们的语言就叫被称为广东话,或者叫做土广东话,客家人也被称为土广东。客家人和闽南人比邻而居 ,又在明清时期一起到台湾,大家都一直认为都是汉人 ,闽南人是福人,客家人是粤人,甚至福建汀州的客家人也归到粤人的队伍。当然都是汉人,没有什么畲客家的说法,这些都是这几年有人恶意胡编的 ,不必当真。 流传最广的谣言是清卑类炒的畲客词条,其实该书有两个词条,一个是畲客,明指是浙江丽水的畲族,一个是客家,明指是梅县韶关一带的客家人,也是参加太平太国的那批人。 无论是《中国移民史》,《简明中国移民史》,大学本科教材都指出客家人的主体是汉族移民组成。 大家谈谈对客家人的看法? 我是客家人,但我不会自吹自擂,对于客家人什么印象,什么品质,许多网友在网上都评论过,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讲客家人一件小事给大家听听,有一次我乘短途班车去赣州,凤岗到市区七十年代前后是二十公里,那时票价5毛钱,我乘的车子是上犹县到市区的,我在凤岚上车,有坐位,但看到四,五个人站着,我心想,他们比我先上车,怎么不座呢?我上车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快到离终点站还有七,八公里时,一位站着旅客用客家话对另一位坐着的旅客说,你的位子其是我的,坐着的说,你怎么不早说呢,害你站着,不好意思。回答的说,冇关系,反正也不远,。在一片客气声中,结束了旅行!其实这四,五个站的,是一起,只是中途下去上厕所,位子被不知情的人占了,但他们没有赶别人,下车后我问他们,你们怎么这样好讲话?得到的回答是,谁坐不是一样?反正就是几十里路,不累!这就客家人,我家乡的人! 潮汕人闽南人客家人什么关系? 客家人、闽南人根在河洛,闽南人和潮汕人很有渊源。 潮汕话是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 客家人和以上的差别就比较大了。据说是不同时期南下的汉人。  客家人不全是闽南人。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扩展资料: 客家人,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中国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资讯百科 2022-05-17
客家五次重大的迁徙历程 客家人为什么崇尚圆形

客家五次重大的迁徙历程 客家人为什么崇尚圆形

  中国人口众多,56个少数民族组成这个大家庭,其中还有一群庞大的汉族居民,居住在广东、福建等地方的客家人,他们喜欢群居,还保留着古代中原口音。他们不喜欢住在平原,而是选择山间,传承者古老的风俗和手艺,养育一代又一代。那么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客家五次重大的迁徙历程。客家人为什么崇尚圆形?   客家五次重大的迁徙历程   客家人,称为客家民系,在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的汉族民系,至今还保留着古代中原口音的汉族人。客家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约五千万人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海南以港澳台等沿海地区,有约1500万人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广东的梅州和惠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汀州,被称为中国客家四大州,这四大州的人口主要是客家人构成,是名符其实的“客家人之州”。   许多人可能会发现,客家人说的客家话甚为特别,与北方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其他语种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会普通话的人基本上都听懂四川话、湖北话、湖南话、河南话等语言,但几乎听不懂客家话。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据语言专家研究发现,客家话是中国古代中原人(河南等地)的语言,中原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被迫流离失所,携家带幼,成千上万地向东南方迁徙和逃亡,由于那时东南方的平原耕地大多被本地土著人所占有,所以客家人只有以“客人的身份”居住在大山树林中或湖海周边。   山里的客家人很少到平原上居住,一来是由于平原土著的排挤,二来是语言上不相通,所以客家人只好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林里,在那里生儿育女,开垦梯田,在那里捜寻山珍野兽为食,在那里唱客家山歌。正是由于有大山的天然阻隔,这些客家人(中原汉人)能够完好地保留了古中原时的雅音,还保留客家人特有的生活习俗,避免了被东北满人的口音所融合同化。其他种族的语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与东南方的土著人交往中,很快被同化了,生活习俗和语言都与土著人基本一致,没有了自己族群独有的特色了。这就是湖北、湖南、四川、河南与普通话差不多的原因。   所以说,客家话是古语言学的活化石,是研究古代中国汉族的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历史上,客家人大规模从中原迁徙到东南沿海省份大概有五次,大多数是中原战乱的原因。   第一次迁徒最早可追溯秦始皇派军队征服岭南地区时期。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先后派了约100万,由大将赵佗率领,在赣南、闽西、和广东梅州等地驻扎。这批军队后来那里居住下来,在那里娶妻生儿,代代繁衍,成了南粤大地上第一批的客家人。   第二次迁徙东晋时期,“五胡乱华”,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铁骑洗劫中原大地,为避战乱,大约有96万的中原汉人携家带幼,背井离乡逃难到福建、广东、江西、广西等地。   第三次迁徙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唐末黄巢起义,中原大乱,民不聊生,中原百姓在那里已生存不下去了,被迫沿长江向东南方向逃亡,大批的中原人来到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山区居住。   第四次迁徒南宋末年,随着宋室南迁,一部分中原人南迁到广东的南雄、始兴、韶关等地。后来的元军又继续南下,许多中原人逃亡到海南岛、广东潮汕等地。   第五次迁徒明末清初,满清为统一全国,对反清复明的汉人进行严厉的统治,一大批的中原汉人被迫逃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之后,东南亚的客家人在那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新加坡前资政李光耀等人。   客家人为什么崇尚圆形?   1、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2、安全性。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3、封闭性。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4、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客家五次重大的迁徙历程 客家人为什么崇尚圆形

生活妙招 2021-11-0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