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元(1897—1966),土壤肥料学家,中国现代土壤肥料科学的先驱。毕生从事农科大学的教育和土壤肥料科学研究。早在30年代中期就编写出版我国大学教科书《肥料学》和《土壤学》,较长时期为多所大学使用。发表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报告。他主持筹建的四川省内江土壤研究室,对四川的水土保持事业起了推动作用。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专家传略3人物简历4主要论著5追思怀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彭家元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省金堂县出生日期:1897年逝世日期:1966年职业:土壤肥料学家毕业院校:伊利诺斯大学代表作品:《肥料学》和《土壤学》 专家传略2 彭家元,四川省金堂县人,生于1897年7月16日。父彭士勋,清末秀才,曾去日本宏文书院留学,返国后热衷于兴办厂矿,企图走实业救国发家之路,失败后以教书为生。兄彭家珍早年考入成都武备学堂,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27日刺杀清宗室顽固派宗社党魁首良弼成功,本人当场壮烈牺牲。由于此举对促使清帝退位有功,由孙中山追赠为陆军大将军,其父由北洋政府聘为总统府顾问。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赠彭家珍为革命牺牲军人。彭家元在这既有封建文化深刻影响,又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熏沐的家庭中成长,加之家庭生活素来简朴,养成了勤劳刻苦、奋进向上、生活严谨、善于独立思考的品格。他自幼从父学习,1907年入私塾,1912年入成都高等农业学堂预科,1913年随父入京,1914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前身),1918年毕业。在校期间,曾参加反对洪宪帝制、反对二十一条等爱国学生运动。1919年,以先烈 人物简历3 1897年7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1918年 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0—1921年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1921—1922年 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学习,获农学士学位。1922—1923年 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1923—1924年 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24—1925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26—1928年 任福建厦门集美农林学校教员兼教务主任。1928—1936年 任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林化学系主任。1937年 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1938—1948年 历任四川省稻麦改进所、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农林化学系主任、农事试验总场场长。1939—1966年 历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农业化学系主任、土壤耕作教研组主任。四川农学院教授兼土壤农化教研组主任。1950—1966年 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四川省土壤学会第一 主要论著4 1 彭家元.土壤性质和农牧关系.科学,1923,8(2).2 彭家元.调查中国土壤之刍议.农声,1928(113).3 彭家元.土壤细菌对于矿物成分之变化.农声,1929(127).4 彭家元.直接利用西沙群岛海鸟粪之研究.农声,1930(139).5 彭家元.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调查问题.中华农学会报,1930(72).6 彭家元,覃业辉.酸性土及石灰施用问题I,Ⅱ.中华农学会报,1932(100,113).7 彭家元.中山县土壤调查报告书.中山大学专刊,1933.8 彭家元.广东土壤肥沃度指数.中华农学会报,1933(116).9 彭家元.土壤pH之测定及氢醌电极之使用.中华农学会报,1934.10 彭家元,钟福奇.石灰需要量与土壤细菌功用的关系.农声,1935(185,189).11 彭家元.肥料学(大学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2 彭家元,刘天乐,黎旭祥.曲江县土壤调查报告 追思怀念5 作为中国近代土壤学和肥料学奠基人之一的彭家元先生(1897—1966),毕生从事农业教育和土壤肥料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一批学术价值极高的研究报告,培养了土壤农化学术领域的众多英才,为我国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24年彭家元先生由美返国,先后在北平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厦门集美农学校、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任教,后因日军侵占武汉失守,转辗到川;1938—1948年任四川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农林化学系主任、农事试验总场场长;1939—1966年先后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农学院院长、农化系主任、四川农学院教授兼土壤农化教研室主任。1966年逝世。铭记彭家元先生一生中最辉煌的教学研究基地是北平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农学院。彭家元先生知识广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他是我国现代土壤学、肥料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土壤学、肥料学、土壤微生物学、水土保持等学科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