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地沟油变“牛油” 每次熬油时都很臭,村民都不敢开窗子 在浙江金华市婺城区苏孟乡桥头村的一幢民居,堆满了各种装有油脂块的编织袋和铁桶,有些油脂已融化并外溢到路基上,不时发出阵阵恶臭,房子四周围着警戒线。这就是3月21日警方破获特大跨省新型地沟油犯罪网络中,重要嫌犯李卫坚从事炼制、存储和销售地沟油的场所。 在这幢房子的周边装了一些摄像头。“你不要看这么幢房子,以前进进出出运油的车子很多,不少还是外地牌照的。李卫坚不但在房子里存放油脂块,还自己炼油,每次熬油时都很臭,我们都不敢开窗子。”一位村民透露,这里炼油已有五六年,起初李自己炼的较多,后来是外面运过来的多。 李卫坚靠这起家,生意越做越大,接着他鼓动亲朋好友集体加入这个地沟油犯罪网络。他们开始四处向个人和黑窝点收购由动物废弃物初炼的地沟油,价格从最开始的3000余元/吨一直飙升至案发前的近5000元/吨,而且收购区域也从金华本地拓展至浙江各地市。与此同时,李卫坚也在地沟油的炼制过程进行了“革新”,加入了牛角软骨,使得地沟油的味道更加近似于“牛油”。 此后,李卫坚开始充当起地沟油销售“掮客”,将这些油以7600元/吨的价格卖到重庆、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的多家正规油脂公司。仅从2011年1月到11月,李卫坚就获利1000多万元。在这些油脂公司中,有的是单纯收购后通过精加工成“牛油”,有些除了收购外本身也进行此类地沟油的熬制。 反复熬制地沟油能“以假乱真” 以“食用油”、“牛油”等名义卖给食品加工企业 接下来,各油脂公司都会将这些地沟油进行精加工,且加工方法基本类似。加工的过程,首先要把油脂加温融化,用水洗掉皮、毛等大块的杂物。去水去杂后,这些油脂中还游离着一些细小杂质和异味,就需要加入白土进行沉淀,吸附这些油的异味。即使如此,这类油脂还会散发恶臭,还需多次高温处理。 “这样反复熬制除了让地沟油没有异味外,更重要的是让地沟油的酸价降下来。这样做出的地沟油不但从外观、气味上能‘以假乱真’,甚至能逃过相关部门的常规检测。”知情人士说,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酸价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一般实用油的酸价在4以下,而这些地沟油的酸价往往超过20,但经过上述方法加工后,酸价就可降到4以下,甚至达到1。 由此,经过精加工的地沟油大部分被这些油脂企业用12500元/吨的价格,以“食用油”、“牛油”等名义卖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于饼干和火锅底料等的制作。不过也不乏有人直接以“猪油”卖给一些餐厅。 这些正规油脂公司,通过该方法获利巨大。如安徽省宿州某油脂公司,占地10余亩,全部工人仅20余名,他们除了向李卫坚收购外,自身也用一些鸡鸭、猪牛的废弃物熬制地沟油,并最终精加工成“牛油”。就是这么个规模不大的公司,公司台账显示1年的流动资金上亿元。 监管难题源头终端管控两难 仅根据国标进行质检,质检部门没有办法分辨出“地沟油” 该案专案组相关人员表示,相对于此前犯罪端主要是精加工环节而言,新型地沟油案从收集、初炼环节开始就有着明显的犯罪指向。例如该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李卫坚,为了让炼制出来的动物油脂在外观和气味上更接近牛油,他在熬制油脂过程中就故意加入牛角软骨,这表明李卫坚知晓油脂最终将作为牛油进入食品环节。 事实上,相对于泔水油制作的地沟油,动物废弃物炼制地沟油无论在源头的原料管控,还是后期对销售终端的严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 由于没有明确的检验指向物,仅仅根据国标进行质检,质检部门也没有办法分辨出“地沟油”,整个销售终端管控变得几乎不可能。而事实似乎真的如此,在此次查获的一家涉案油脂企业,去年其精加工的地沟油在当地质量监督局的年检中,油品质量被检测为合格。目前尚无对新型地沟油有效的辨别方式,很多食品加工企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油用于食品制作,存在很大的隐蔽性。 “要明确是不是新型地沟油,目前唯一的方法只有查实地沟油从动物废弃物收集、炼制到销售的整个环节。”专案组人员说,这类案件往往存在涉及人员众多、跨省作案等特点,各级公安部门要做好协同作战的准备,才能将案件证据掌握得更扎实。 (责任编辑:徐晓宇)
南京“新型地沟油”去向成谜 官方表示无法彻查 最近,记者接到知情人举报说,在南京市江宁区存在一个类似央视此前曝光的“新型地沟油”的加工黑作坊。记者先后四次暗访该作坊,掌握一手资料后,通报有关部门。目前这处黑作坊已经被责令停产并被处罚款,但对于大量“新型地沟油”的去向,却仍是个谜,而有关部门表示,因职责所限,无法对此进行彻查。 什么是新型地沟油 今年4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一种“新型地沟油”。之所以“新”是因为地沟油通常是用餐厨垃圾中的植物油脂熬出来的,但在央视曝光的浙江一处油脂生产黑窝点,工人用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动物油脂所生产出的一种“新型地沟油”。这种油脂对人体危害相当大,一旦脱离监管,流入食品领域,后果不堪设想。 另据央视此前报道,今年以来,公安部统一指挥江苏、浙江等地警方集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摧毁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 暗访 时间:6月5日夜 黑作坊用臭烘烘内脏熬“牛油” 作坊老板也说不清成品“牛油”去向 本月初,记者接读者举报后,对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麒麟铺社区的可疑大院展开调查。 // 6月5日晚上10点15分,记者发现白天安静的院落突然热闹了起来,在二十米外便能听到里面劈柴的声音。记者以购买人的身份敲开了这处作坊大 门。一进门,一股让人作呕的气味便扑鼻而来。几名工人正在劈柴,地上堆放着大量貌似动物内脏的东西,散发着阵阵恶臭。院子里3口大锅热气腾腾,正在熬制着什么。作坊工人说,他们正在熬“牛油”。在大锅边上房间摆放着数个油桶,熬制好的成品就密封存放在这些油桶里面。 根据国家规定,利用回收物加工油脂必须具备“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和“加工生产许可证”。而这样一个工厂必须要首先取得发改委的批准、备案,再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然后再到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方可生产营业。但作坊老板只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已经过期没有年检的营业执照,其他相关手续、证件,都拿不出来。老板说,自己经营一间宰牛场,他熬制牛油已经十几年了,从不知道要办其他的证照。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作坊老板始终无法说明牛油成品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