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鼎(1910—2001) ,中国近代政治家兼经济学家,“中华民国”科技教父、总统府资政、被誉为“台湾经济成长奇迹见证人”。出生于南京,祖籍徽州婺源李坑村。1930年李国鼎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1934年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英考试,获他所在考场数学第一名,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著名的凯文迪许实验室深造。1937年回国,旋即投笔从戎,投身抗日,参加防空照测和钢铁生产。1948年赴台湾,相继担任台湾经济、财政、科技发展等部门重要职务,推动加工出口区、科学工业园区等项建设,倡导信息、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发展,是台湾经济起飞的主要规划者、决策者和实施者之一,被誉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和“科技之父”。现台北故居已规划成为李国鼎故居,供世人怀念其对国家的伟大贡献。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家庭成员4生平年表5膺获荣誉6任职经历7人物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国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10年1月28日逝世日期:2001年5月31日职业:政治家、经济学家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主要成就:“中华民国”科技教父 台湾经济成长奇迹见证人 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祖籍:徽州婺源李坑村 人物简介2 李国鼎(1910年1月28日—2001年5月31日),中国近代政治家兼经济学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徽州婺源李坑村。 家庭成员3 父亲李白楼,母亲刘氏。兄李小缘,目录学家。夫人宋竞雄,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外孙何泌(何邺侯),南京化工厂厂志编写者,对厂有特殊贡献。 生平年表4 1921年1月李国鼎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学校。1923年入南京钟英中学,1926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数学系,旋即转入物理系。193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钟南中学、金陵女子大学。1934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留学。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毅然返国,曾任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技正,并参加防空照测部队及战时钢铁生产工作。1937年12月在汉口与宋竞雄女士结婚。1948年至台,曾任台湾造船公司总经理、美援会秘书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总统府资政等。1953年,李国鼎被任命为台湾“经济安定委员会”委员。1993年6月,应世界银行、国家体改委和财政部之邀,李国鼎回到大陆,并会见了江泽民主席。1995年,李国鼎返回母校,被南大聘为名誉教授及校友总会的负责人。2001年5月,病逝于台大医院。20世纪90年代以后,李国鼎先生多次回访母校南京 膺获荣誉5 李国鼎先生的功业,受到全世界的尊敬。1968年,位于菲律宾的麦格塞塞基金会授予「麦格塞塞政府服务奖」(RamonMagsaysayAward)。1991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荣誉院士。1997年,设於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设计与流程科学协会」设立「李国鼎杰出经济社会制度设计奖」。美国史丹福大学设立「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李国鼎生物医药讲座」、「李国鼎工程讲座」、「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美国哈佛大学设立「李国鼎讲座」、「李国鼎先生经济社会卫生发展中心」。 任职经历6 国立金陵女子大学文理院教师国立武汉大学教授防空学校照测总队修理所所长资源委员会资渝炼钢厂工务组主任中央造船公司筹备处副主任台湾造船公司副总经理台湾造船公司总经理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专任委员美援会秘书长经济部工矿计划联系组召集人工业发展投资研究小组召集人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及副主任委员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揪记建设委员会委员行政院应用科技研究发展小组召集人总统府资政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行政院同步辐射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 人物著作7 “台湾动态经济成长之经验”(英文)(1976年,台北)“台湾经济之变革”(英文)(1988年,伦敦)“台湾发展成功背后的政策演进”(英文)(1988年,第一版,美国);第二版增加四章(1995年,新加坡)“台湾快速发展之经验”(中文)(1978年,台北)“台湾经济快速成长的经验” 李国鼎(正中书局1978)“我国经济发展策略总论”(中文)(与陈木在君合著)(1987年,台北)“工作与信仰─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中文)李国鼎(天下文化出版1987)“经验与信仰”(中文)李国鼎(天下文化出版1991)“我的台湾经验” (中文)李国鼎(天下文化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