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瑶(1933-1996.2.2.),广西自治区苍梧县人。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一代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李沛瑶同志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李济深先生的儿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社会评价4死因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沛瑶国籍:中国出生地:广西自治区苍梧县人出生日期:1933逝世日期:1996.2.2职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毕业院校:北京航空学院 人物履历2 李沛瑶,1933年6月1日生于香港。1952年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江西省南昌航空学校教师。1958年至1987年,历任国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任政协江西省委员会常委,民革江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7年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委员。1988年任政协江西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江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民革第七届中央副主席。198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部长。1992年当选为民革第八届中央主席。1993年3月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2月2日,李沛瑶被其警卫张金龙杀害,终年63岁。 社会评价3 李沛瑶同志与李济深先生虽然成长于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国家统一、中华振兴而奋斗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李沛瑶同志自小受父亲的熏陶,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他逐步走上了民革中央和全国人大的领导岗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同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在合作共事中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李沛瑶是在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将这一制度载入宪法之后,走上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领导岗位的。他虽然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但由于熟悉历史传统以及勤奋学习和深入研究,使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死因4 1996年2月3日上午,中央办公厅、中组部、统战部、公安部、新华社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全国人大秘书长曹志召集的会议,会上,公安部白景富副部长介绍了案情经过。罪犯张金龙入伍前有多次偷盗行为,他利用值勤之机潜入李家行窃将李沛瑶杀害。白景富指出,这是一起没有政治目的和其他背景的案件,罪犯的作案动机是谋财害命。现继任者为何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