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光,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擅长中医内科杂病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另有同名吉林大学译审李耀光,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俄语翻译工作,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公开出版的译著包括教材、专著、论文等50余篇,为加强国际交往作出了突出贡献。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26日在长春逝世,享年74岁(去世的是吉林大学译审李耀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主治方向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耀光国籍:中国出生地:四川省犍为县人出生日期:1943年职业:医师毕业院校:成都中医学院性别:男 人物经历2 196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工作。有幸先后侍从过李斯炽、陈达夫、文琢之、王渭川、冯视祥、傅灿冰、彭履祥、冉品珍、彭宪章等中医大家,抄方于旁,聆听教诲于侧,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识与日俱增。1998年晋升教授。1993年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治方向3 临床擅长中医内科杂病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冠心病(胸痹心痛)、高血压病(头痛、眩晕)、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悸)、糖尿病(消渴)、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中风恢复期)、神经官能症等进行研究,兼及呼吸、消化等内科杂病领域。认为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衰入与老化是该类病变的主要机制,《金匮》所谓“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是衰入,因衰入而“阴弦”而痹阻而“脉不通”。衰老与肾密切相关,故主张治疗宜调补肾阴肾阳以济心脉,不宜过度攻伐再伤其正。
李耀汉,原名北泉,别字子云,广东省新兴人,出身绿林,后被清军招安,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肇军。民国时期先期拥护袁世凯称帝,后拥护孙中山护法,积极组建军务院。后时而联合桂系,时而联合粤军,最后兵败下野。 1942年1月李耀汉在香港家中病逝,终年64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招安受抚3反正起义4创立肇军5出任省长6下野回乡7奢侈生活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耀汉别名:李北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出生日期:1878年逝世日期:1942年职业:军人 招安受抚2 李耀汉念过几年私塾,做过私塾馆伙夫和塾师。后到阳春贩卖生油因赌博输光本钱,投到李北海门下参加绿林。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自率兵抵达肇庆新兴县属的天堂墟,在下山重要隘口只守不攻,不出一个月,山上粮尽,李北海率众投诚。李准从投诚的1000多人中挑选出了80名精悍人士改编为先锋队,李北海任哨官,余皆遣散。因李耀汉不想编入先锋队,称愿“戴罪立功”,李准感其诚,遂将他为首的十人编入自己的亲军营。李耀汉工于心计,李耀汉挑拨李准杀了昔日“上司”李北海,自己当上了哨官。李耀汉为李准立下了不少功劳,1907年先后任把总、水师巡防营管带兼东安县守备。 反正起义3 武昌首义后,同盟会高要支部加快了策划驻肇清军的反正步伐。同盟会高要支部得知高要人谭润黎与驻新兴巡防营管带(相当于营长)李耀汉有师生之谊,故又通过谭润黎策动其学生李耀汉反正。谭晓以大义,李终被说服。又兼武昌首义成功,李的意志更坚,而且表示负责联络驻肇清军巡防营统领隆世储一致行动。农历辛亥年九月十九日(公元1911年11月9日)隆世储率驻肇庆府3个营,李耀汉率驻新兴巡防营1个营,共4个营,还有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民军颜启汉3个营、熊长卿2个营和孔祥辉的二三百人共同在肇庆举事,宣布独立,脱离清廷,归附民国,于12月进驻新兴县城。清军在肇庆反正后,12月8日,隆世储率部分官兵参加广东的早期北伐,李耀汉接管所遗营勇,并经朱执信批准,李耀汉将所部扩充为巡防营标统(即团),1912年3月,周之贞将肇庆巡防营改为“肇军”。肇军分为三标:李耀汉为第一标统,驻防高要、德庆、四会、新兴一带。 创立肇军4 1913年5月1日,孙中山策动广东都督陈炯明独立反袁,袁世凯则任命广西龙济光为广东宣抚使。德庆县知事梁迈同李耀汉反对广东独立,大开方便之门,助龙从水路经肇庆入粤,并将陈炯明封锁封川江口之江防炮舰夺获,肇军扩充成5个团15个营,李耀汉升任肇军总司令,1914年任肇阳罗镇守使,李耀汉公开打出“肇军”旗号,修筑炮台,加固肇庆城墙,疏浚城壕,加强肇庆防卫,并不断拓展地盆,师至顺德、香山(今中山)一带。肇军活跃在广东历史舞台。 出任省长5 1916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在云南,岑春煊、陆荣廷在广西宣布独立,组成护国军,挥军反袁。李耀汉接受中华革命党人的策动,依附护军反袁。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组织护法军政府,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积极响应,招致广东督军陈炳焜的不满。为排挤朱庆澜,陈炳焜拉拢李耀汉,推荐其为广东省长。1917年9月,在陈炳焜的支持下,李耀汉被委任为为广东省长。1918年春,北洋政府令龙济光进攻主张“护法”的滇、桂军阀,双方都派人拉拢李耀汉。旧桂系击败龙济光后,首鼠两端的李耀汉受到猜忌,1918年9月被迫辞职。 下野回乡6 李耀汉被免后返回肇庆,旧桂系沈鸿英部队从广州调海南借道肇庆时发动突袭,李耀汉兵败。1920年陈炯明率粤军由福建回师驱逐旧桂系,进击桂系莫荣新,李积极拥护,被受任为新编粤军第六军军长。陈炯明在广州,逐走莫荣新后,载撤第六军,李耀汉任省长公署高级顾问。但时局变化,李耀汉的立场又转向桂系,1923年加入沈鸿英阵营反对孙中山,充任桂军第五军军长,很快沈部被击溃,李仓皇逃往香港作寓公,从此淡出。 奢侈生活7 李耀汉从参加绿林,到充任军界头目至省长,前后近20年间,搜刮大量钱财,在阳春、东安、新兴有土地3000多亩,年收租谷五千担;在肇庆、阳春、东安、天堂等地开设当铺3间,药店烟铺、其他店铺共40多间。在肇庆有天济押当铺。在广州占有李务本堂省港码头。在高要据有2000多亩鱼塘。李还雇佣300多人用九年时间在天堂建造一座本堂大屋和捷威楼(因段祺瑞执政时期曾授李为“捷威将军”得名)。捷威楼大屋占地16000平方米,四角筑有碉堡,原屋设有花厅房廊、厢房、哨房、炮楼、兵房、马厩、水井、电厂等,可住进1000多人,据说花了7年时间才竣工。当地民众传闻大屋后的捷威楼里珍藏着李耀汉从全国各地搜罗回来的古董文物、奇珍异宝。在香港购置有四层洋房,肇庆有云园别墅。李耀汉的发妻死后,娶了6个妾侍。全家大小最多时29人,另外仆人、婢女等八九十人。
李耀(1911-2003)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兵站医院政治委员、科长等职,参加了香火岭、郭家河、瓦屋基、镇安、袁家沟口、独树镇、四坡村、西峰镇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革命生涯4生平介绍5所获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耀别名:李克新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东岳村出生日期:1911年12月24日逝世日期:2003年4月9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荣获二级八一勋章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军衔:中将 简介2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第三团机枪连班长、排长,安徽六安县保卫局保卫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七军第一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干部学校政治大队政治委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兵站医院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团、总队政治委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八纵队二十四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十九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 革命生涯3 抗日战争时期,任华中国民抗敌自收军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总队政委。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任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旅政委、陕南军区副政委兼军副政委。率部参加了同蒲、闻夏、临浮、曲沃、白晋线、吕梁、晋南、运城、襄樊、淮海、汉中等战役,完成了开辟陕南根据地和策应陕北及中原作战的战略任务。 生平介绍4 李耀,1911年12月24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区桃岭乡东岳村一个雇农家庭。四五岁起随母亲外出讨饭,六七岁起给财主家放牛。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第1师第3团机枪连班长,皖西北道苏维埃政府通信排排长,六安县保卫局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红27军第3团营长兼政治委员,红28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单身扛着重机枪追歼逃敌,累得吐血仍继续向前追击,被战友们传为佳话。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任红25军第223团连指导员。到达陕北后,任陕北红军干部学校政治队政治委员。1936年夏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0月从红军大学毕业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兵站医院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7年8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被派往河南西华,任西华人民抗 所获荣誉5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