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牧
杜牧《阿房宫赋》的深度解读,描述又是什么样的?

杜牧《阿房宫赋》的深度解读,描述又是什么样的?

  杜牧,唐朝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其中,《阿房宫赋》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性,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提出了深刻的警示。  首先,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朝的描绘,充满了深深的哀怨和悲愤。他以阿房宫为载体,通过对秦朝奢侈浪费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秦朝暴政的强烈谴责。他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这句话,揭示了秦朝人民的苦难和悲哀,同时也表达了杜牧对秦朝人民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其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历史的反思,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他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警示我们不仅要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更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是杜牧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我们今天的深刻警示。  最后,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人性的揭示,充满了深刻的洞察。他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这句话,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冷漠,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同情。这是杜牧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也是他对我们今天的深刻启示。  总的来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不仅是杜牧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我们今天的深刻警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应该保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此来更好地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12-13
古诗江南春唐杜牧,杜牧的江南春古诗的解是?

古诗江南春唐杜牧,杜牧的江南春古诗的解是?

一古诗江南春唐杜牧、释义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二、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三、原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古诗怎么看出春天来了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古诗《江南春》的作者是谁?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资讯百科 2022-05-04
杜牧简介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文学成就4史书记载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本名:杜牧别称:杜牧之,后世称杜樊川字号:字牧之 号樊川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出生时间:公元803年去世时间:约公元852年主要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主要成就:创造晚唐诗歌高峰 人物生平2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 文学成就3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 史书记载4 《旧唐书·杜佑传》附《杜牧传》《新唐书·杜牧传》《唐才子传·杜牧传》 人物评价5 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短翼差池不及群。人间惟有杜司勋。《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董其昌: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杨慎:(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赵翼《欧北诗话》说: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