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丹(1910年2月22日——2012年1月21日),福建华安人,著名导演。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 ,十岁回国。1928年在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学习时,因参加学生运 动被开除学籍。后去上海,1931年入 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次年任导演 。先后导演戏曲片《白金龙》、故事片《飞絮》、《飘零》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个人生活4主要作品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汤晓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0年02月22日逝世日期:2012年01月21日职业:导演毕业院校: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主要成就: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品:《南征北战》,《红日》,《渡江侦察记》,《南昌起义》《南征北战》 人物经历2 汤晓丹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1920年,跟随父亲回到中国。1928年,在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学习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学籍。1931年,在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193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白金龙》,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同年,执导剧情电影《飘零》;之后,执导剧情电影《飞絮》;此外,还执导了由胡姗、余光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一个女明星》。1937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花开富贵》上映;同年,执导剧情电影《并蒂莲》。1938年,执导由白燕、李清、卢敦联合主演的战争电影《上海火线后》;同年,与多位导演联合执导剧情电影《钱作怪》,影片通过讲述人们不择手段攫取财富的故事。1940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小广东》上映。1941年,执导由张瑛、冯峰、王莺联袂主演的剧情电影《民族的吼声》。1945年,执导剧情电影《敢死警备队》,该片由王豪、康健、王珏联合主演。194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汤晓丹回到上海 个人生活3 1944年,汤晓丹与蓝为洁认识。后来,两人结婚。1947年,蓝为洁生下汤沐黎。1949年,蓝为洁生下汤沐海。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在上海辞世;为了追思悼念汤晓丹,特此建立网上纪念馆。2014年,蓝为洁逝世。 主要作品4 时间名称1988年《荒雪》1983年《廖仲恺》1981年《南昌起义》1979年《傲蕾·一兰》1977年《祖国啊,母亲》1976年《难忘的战斗》1963年《红日》1959年《钢铁世家》1957年《不夜城》1956年《沙漠里的战斗》1955年《怒海轻骑》1954年《渡江侦察记》1952年《南征北战》1951年《胜利重逢》1949年《失去的爱情》1948年《万象回春》1947年《甦凤记》《天堂春梦》1945年《敢死警备队》1941年《民族的吼声》1940年《小广东》1938年《上海火线后》《钱作怪》1937年《并蒂莲》《花开富贵》1933年《白金龙》《飘零》《飞絮》《一个女明星》 人物评价5 汤晓丹素以拍摄军事题材影片见长,他尤其擅长刻画战争环境中的人情与人性,以人的情感和人的心灵柔化了战争的残酷和坚硬(新民晚报评)。所谓有识见则自成高格,汤晓丹的电影不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路,其艺术创作一向中规中矩,从未偏离主航道。他始终追随电影创作的时代形势(社会主流精神)与时代形式(电影艺术创新)。与此同时,他坚守民族大义的精神立场,坚持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风格,其作品经历住了历史与市场的考验,形成独属他个人的艺术气质。从叙事结构层面看,汤晓丹军事片的创作模式或可归纳为如下几点:其一,以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为基础,高度结合历史纪实性、艺术形式与类型化创新。其二,宏观上既不偏离特定时代的主流政治路线,微观上又能最大限度地涵括影片人物的特殊性与多元性。其三,影片对战争场面的调度,既能完整再现战场残酷真实的一面,又绝不落入单向度的暴力展示;既能表现战况的艰苦,又能传达乐观坚强的斗争意志。其四,汤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