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人木
潘人木简介

潘人木简介

(1920—)女,作家。本名潘佛彬。原籍江苏,寄籍辽宁。抗战期间,入关求学,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职于重庆海关总署、新疆省女子师范学院。后举家去台湾,于1964到1981年间,先后担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的编辑与总编辑。50年代初开始创作,被称为当时台湾“风头最健”之女作家。 目录 1基本资料 2基本信息3成长履历4文学生涯5个人荣誉6作品列表7相关介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潘佛彬别名:潘人木国籍:中国出生地:辽宁省法库县出生日期:1919年2月28日逝世日期:2005年11月3日 基本信息2 姓名:潘佛彬(女)笔名:潘人木生卒:1919年2月28日—2005年11月3日籍贯:中国(江苏省)出生地:辽宁省法库县 成长履历3 1919年,生于辽宁省法库县贺尔海村。1942年,在重庆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后更名南京大学,并在台复校)外文系。毕业后供职于重庆中国海关总署、新疆女子师范学院。1949年,迁居台湾,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65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编辑、总编辑。1981年,退休后在台湾英文杂志社主编《世界亲子图书馆》。2005年11月3日下午二时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八十七岁。 文学生涯4 潘人木1950年代初开始创作,被称为台湾“风头最健”之女作家。(1)1950年发表中篇小说“如梦记”,获中华文艺奖第一名。(2)1952年出版长篇小说“莲漪表妹”,获文艺奖金委员会的高额奖金。(3)1965年,潘人木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题材丰富,有儿歌、童话、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等,此外尚有译作。 个人荣誉5 (1)《如梦记》(中篇小说):全国文艺创作奖(2)《涟漪表妹》(长篇小说):全国文艺创作奖(3)《马阑自传》(长篇小说):全国文艺创作奖(4)《冒气的元宝》(儿童读物):教育厅最佳写作奖(5)《小萤萤》(儿童读物):教育厅最佳写作奖(6)1962年获“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7)1990年获信谊文教基金会幼儿文学特别贡献奖、(8)1995年获中国妇女写作协会资深编辑奖(7)1996新闻局小太阳奖最佳翻译类(9)2000第二十届杨唤儿童学学特殊贡献奖 作品列表6 《二人比钟》(国小教材)《圆仔山》(与曹俊彦合著),台英出版社《咱去看山》,台英出版社《龙家的喜事》,信谊基金出版社《小胖小》,信谊基金出版社《走金桥》,信谊基金出版社《数数儿》,信谊基金出版社《小乖熊的兔儿爷》,信谊基金出版社《拍花萝》,信谊基金出版社《丁伶郎》,三民书局《老手杖直溜溜》,麦田《龙来的那年》,幼翔《鼠的祈祷》,民生报《潘人木儿歌集》,民生报《牵我、看我、拍我、数我、夸我》,国语日报《如梦记》,文艺创作出版社,1951(中篇)《莲漪表妹》,文艺创作出版社,1952(长篇,1985年改写后由纯文学出版社重新发行,2001年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马兰自传》,1953(长篇,1987年改写后,书名改为《马兰的故事》由纯文学出版社重新发行)《塞上行》,1957(长篇,中华日报连载,未出单行本)《雪岭惊魂》,1960(长篇,中华日报连载,未出单行本)《哀乐小天地》,纯文学出版社,198 相关介绍7 潘人木从年轻时候就创作不断,作品或取材于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或反映战后台湾社会现实。她的小说《如梦记》、《莲漪表妹》、《马兰自传》(后改名为《马兰的故事》)都是得奖作品。任职省“教育厅”期间,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又编纂《中华儿童丛书》、《中华儿童百科全书》。另有《夜光杯》。由于潘人木毕业自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英文基础深厚,因此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不仅有儿歌、童话、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等的创作,也有翻译作品,并且深耕广植到现在,是位资深的优秀作家。那么潘人木是如何与儿童文学结缘、结缘后的经历作为、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屡易笔名的原因,她又是如何选择安排题材以成就作品,以及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现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呢?下面文字做解答。资深作家潘人木,有位又会说故事、又能念儿歌的母亲,从小时候起,她就在随着母亲念儿歌、聆听母亲讲故事的环境中逐渐长大。潘人木于《走到人前亮三分》一文中说:儿歌是我的心灵最初的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