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看过一个帖子,是扒马未都的。其中有这么一小段,涉及到马未都认识王世襄的经过马未都百家讲坛: 马未都也是人精(其生活轨迹和冯师惊人相似),早年是工人,后来写了篇文章《今夜月儿明》靠这个进了《青年文学》任编辑,编稿摄影一把抓。苏童、王朔等作家成名之前都和马爷交往过,都在《青年文学》发过文章,其人善于当伯乐。后来喜欢上古玩收藏,在看过文玩大师王世襄写就巨著《明式家具珍赏》后,直接扎到人家里请教,后来三天两头往王世襄家跑,最后终于得其真传。在七八十年代古玩便宜如粪土的年代收藏了大量文物(经常在出差的时候去村里收货),最重要的是马爷不光收还善于卖,低买高卖聚集了大量财富,也得罪了很多人。马未都并不善于创作文学作品,没有靠得住的著作,且为人机狡,所以成名后被人称为只是一个商人不是文人。 后来马未都接受媒体采访,也曾谈到自己与王世襄交往的趣事: 上世纪80年代我就跟王老认识了,那时候我只有33岁,他当时70多岁了,应该是以祖孙辈而论,但只要谈得投机,他就不让我走,留我留到半夜,还要去给我炒一个菜。要我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美食家,能吃又能做,做菜非常好吃和讲究。两个人的描述略有出入,那个网友的意思是,马未都作为后辈,经常厚着脸皮跑去王世襄的家里,三天两头的去,才跟王世襄攀扯上关系,认识了王世襄。而马未都自己的描述是,王世襄很看重他,谈得很投机,还亲自下厨给他炒菜,关系非同一般,说忘年交不为过。 马未都没有讲一开始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但是大概还是可以推测出来,文学青年马未都在京城文艺圈小有名气,交友甚广,喜欢上了收藏,而王世襄又是当时文物收藏界的研究大家,马未都作为后辈没事就主动去王世襄家里请教请教,学点文物鉴赏的本事,而老人家也是平易近人,引为同趣小友,乐于提携后进,二人因此相识,成了忘年之交。 马未都的古玩鉴赏能做到现在这个水平,我相信从王世襄那里得益颇多。 王世襄平时交游的都是启功,黄苗子等文艺圈里的大佬级人物,马未都忝列其中,可算是在圈子文化里登堂入室了。
王世襄,字畅安,男,汉族,北京人,祖籍福建福州。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轶事4个人生活5社交关系6治学精神7著作8藏品拍场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世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北京出生日期:1914年5月25日逝世日期:2009年11月28日职业:学者 文物鉴定家毕业院校:燕京大学国文系主要成就: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画学汇编》《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锦灰堆》 人物生平2 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字畅安。男,福建福州人,生于北京。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194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是年冬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任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一年中,经过侦察调查,奔走交涉,追还、征购数批文物,总数达2000余件,一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194 人物轶事3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汉族,福建福州人,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母亲金章,是著名的鱼藻画家。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3年在四川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1945年10月任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在北京、天津清理追还在战时被劫夺的文物。1946年12月-1947年2月被派赴日本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交涉追还战时被日本劫夺的善本书等文物事宜。1947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48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指派,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金,赴美国、加拿大参观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 个人生活4 近年来王老写得最多的是关于抢救传统观赏鸽的文章。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活几年,能看到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中国的观赏鸽。2003年秋天,与王世襄相濡以沫近60载的夫人袁荃猷先他而去。两年来,每每想起老伴,王老都会忍不住抚摸老伴留给他的一件宝贝——大树图。这是袁荃猷的一张刻纸作品,粗壮的树干,圆形的树冠,丈夫一生所爱的15项玩好,像果实般藏于树冠。这张装裱后的大树图就悬挂在大厅的墙上。谈起诸多玩好,王老如数家珍:“十来岁时我开始养鸽子。接着养蛐蛐,不仅买,还到郊区捉。也爱听冬日鸣虫,即野生或人工孵育的蝈蝈、油葫芦等。鸣虫养在葫芦内叫,故对葫芦又发生兴趣。尤其是中国特有的范制葫芦,在幼嫩时内壁套有阴文花纹的模子,长成后去掉模子,葫芦造型和花纹文字,悉如人意。这是中国独有的特种工艺,可谓巧夺天工,我也曾试种过。十六七岁学摔跤,拜清代善扑营的扑户为师。受他们的影响和传授,玩得更野了——熬鹰猎 社交关系5 一位是闻名遐迩的大学者王世襄,一位是湖北省咸宁向阳湖公社的渔民韩祖祥。38年前,王世襄随文化部“五七”干校下放到向阳湖公社劳动,酷爱食鱼的他,此后成了韩祖祥家的座上客。两人之间由此演绎出一段如今在咸宁地区仍脍炙人口的故事。1938年出生的韩祖祥,家里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他从13岁就跟爷爷捕鱼。“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韩祖祥对向阳湖一带的各种淡水鱼了如指掌,对各种捕鱼方法运用自如。40多年来,他捕获的鲜鱼已逾10万公斤。1971年后,他担任了向阳湖公社渔业大队长,曾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社员”、“劳动模范”。王世襄和韩祖祥相差24岁,虽同是属虎,但两人阅历却有着天壤之别。王世襄生于大城市自幼熟读诗书,平生喜爱食鱼却对鱼性、捕鱼方法一窍不通;韩祖祥熟知鱼性却未曾读过书。历史的偶然给这两个“各有所长”的人提供了互补的机会和乐趣。1971年5月8日,生性豁达、苦中寻乐的王世襄来到名叫专家湾的湖边找 治学精神6 王世襄治学的精神凭两股劲:傻劲和狠劲。这是事实,他研究美术史、建筑营造以至明式家具,都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钻到底,总要搞出个名堂来才善罢甘休。他做学问不单纯靠书本知识,为了观察漆器实物,他随时注意故宫的藏品,还经常去古玩铺、挂货屋,乃至冷摊僻市搜集漆器标本,越是残件越重视,因为可以看到漆器的胎骨、漆皮及色漆层次等等状况。研究明式家具限于财力,王世襄只好直接与收购破旧杂货家具的旧货摊打交道。他经常冒着严寒或酷暑,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北京的街头巷尾。车后装着一个能承重一两百斤的大货架,架上放着棉绳、麻袋片和大小包袱。遇到明式家具,能买得起的,他便买下,捆在车上带回;买不起的,也要拍照或画下图来。早年在搜集过程中,他的足迹遍至北京方圆几百里,连通州、涿县、保定也时时远征,不肯放过。大年三十,为了或许能从农家买到一件旧家具,他放弃全家吃年夜饭的欢乐,而在乡下睡冷炕,用脱下来的鞋垫在炕沿上做枕头,度过 著作7 《中国古代音乐书目》《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1-5辑)《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清代匠作则例汇编.装修作.漆作.泥金作.油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台版)《竹雕品鉴与收藏》(港版)《刻竹小言》《髹饰录》《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明式家具萃珍》《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Evarts合编)《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港版)《中国葫芦》《明代鸽经清宫鸽谱》(全二卷)《北京鸽哨》《中国画论研究》(全六卷)《中国金鱼文化》《金鱼百影图卷》《高松竹谱》手摹明刊本《遁山竹谱》手摹明刊本(港版)《故宫博物院藏雕漆》《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全三卷)《锦灰二堆——王世襄自 藏品拍场8 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将再次推出王世襄旧藏专场,560余项藏品均为首次对外亮相。此次推出的王世襄旧藏专场中,首次露面的380余部珍贵藏书值得关注,其中既有明版书、清版书,还有很多清代、民国的精抄本、稿本以及王世襄本人的抄书,包括清代迮朗撰《绘事琐言》抄本,王世襄母亲金章于民国三十四年的石印本《濠梁知乐集》,道光乙未、丙申年间叶道芬抄《古今画法集》抄本等。同时亮相的还有王世襄手抄的《已抄诸书》书目,其中记载着经王世襄所抄的书大概600部之多。此外,曾著录于王世襄的《说葫芦》与《自珍集》中的多组官模子葫芦也将现身拍场。葫芦器型虽小,却都是王世襄的随身之物,曾陪伴他走过漫长岁月,其中包括“晚清官模子水浒故事蝈蝈葫芦”“官模子云龙麟狮蝈蝈葫芦”等。除葫芦外,养鸽堪称王世襄的最大爱好。此次上拍的鸽哨包括“鸿”字紫漆鸽哨十一眼五对及“祥”字紫漆鸽哨十五眼一对,“文”字葫芦鸽哨一对及截口鸽哨三对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