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能。首先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着,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黄芪有铁北芪与黄芪的区别、钙、磷二十多种营养成份。经常服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抗癌、抗病毒、调节血糖、利尿、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有较好疗效。实乃有祛病养身、益寿延年之功效,是馈赠之保健佳品。同时,黄芪在抗疲劳,降压,保肝,调节血糖等方面有很大疗效。 野生黄芪由于生长年限长底部有枯心(枯心不一定是野生黄芪,枯心只是野生黄芪特征之一)。 种植黄芪由于生长年限短枯心很少。 野生黄芪整根外表比较丑陋。种植黄芪外表平顺。 野生黄芪表皮粗糙。种植黄芪表皮平滑 野生黄芪密度小且味道较淡。种植黄芪密度大且味道浓。 野生黄芪由于生长年限长产量低价格是种植黄芪的几倍。 农地圈问答团队:董金平 黄芪是原味好还是破壁的好? “原味”和“破壁”根本不是一个方向的概念。 所谓破壁,就是打破细胞壁,令组织细胞里的物质更容易析出,与原味什么的都无关。即使破壁,黄芪的味道也不会变。 破壁是一种加工技术,但是对黄芪来说影响不算特别大。黄芪中最有价值的物质是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 黄芪里的皂苷属于三萜皂苷,它的皂苷元是甾烷化合物,除了皂苷本身的糖类等物质外,其甾烷皂苷元在低温时较稳定,但遇到高温就就变得易溶了。总的说来,使用黄芪,不论是热水也好,热酒也罢,其皂苷的析出量都是不错的,因此基本上用不着破壁。破不破壁,影响不大。 所以,说到破壁黄芪,无非就是个噱头。 那么为什么要把黄芪打成粉呢?很可能就是他使用的原料黄芪质量不那么好。 从大的品种上来说,北芪优于西芪。北芪也就是蒙古黄芪,与西芪的区别是,蒙古黄芪内含有黄芪多糖,西芪没有。 虽然现在西芪有改良品种,但是,正所谓“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换了种植环境,即使品种一样,西芪依然是下等货。再加上,好的黄芪还要看所谓“金盏银盘菊花心”,所以虽是黄芪,质量大有分别。 把黄芪打成粉,自然也就难以从外观上分辨质量的好坏了,所以说,这是不良商家耍的骗人把戏。 好黄芪不用打粉,其有益物质也能析出。打粉,可以说就是为了骗人。既然是骗人,用的黄芪原料多半是垃圾。 因此,选购黄芪,还是不要那些打成粉的垃圾比较妥当。 至于“原味”……还没听说过有其他味道的黄芪呢。 北芪与黄芪的区别有哪些? 黄芪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党参甘平,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的功效。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听过黄芪,也知道有北芪这种药,于是很多人都会混淆,不晓得这两种药到底有什么区别联系。 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也有南芪,南芪效力与北芪相仿,但没有它温热,十分适合南方补益之用。 而黄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产地名的称谓。中药以产地、形状冠名的有很多,比如川连、鸡爪连都是黄连,因其产于四川、形似鸡爪而得名。黄芪的别称还很多,比如北芪、锦芪(金井玉栏)、绵芪、二皮、炙芪、红芪等等不一而足。 南方人管北方生产的黄芪统称为“北芪”,不过“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个东西。 正北芪只有山西浑源才能长出来,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黄芪的几倍,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一般黄芪普通人吃吃还是可以的,如果是老年人或者体虚的人吃了几乎没什么作用。但是正北芪的功效却非常好,特别是中老年人吃了效果非常明显。中国这地儿,数广东人最会吃,浑源当地的正北芪几乎全部出口到广东、浙江等地,加上产量稀少,就连同仁堂都买不到真正的“正北芪”,而所售“北芪”多是内蒙、东北等地多产。 总之呢,正北芪可是个好东西,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北芪”就是“正北芪”哦!。
黄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中药材之一,但是去药店购买黄芪时,却往往会发现它又可以分为炙黄芪和生黄芪,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这处呢? 两者的区别 1、加工方式 灸黄芪与生黄芪的加工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种中药材都来源于植物黄芪,是这种植物的根,秋天把黄芪根采挖以后去掉泥沙,洗净切片晒干,得到的中药就是生黄芪,而灸黄芪需要把生黄芪用蜂蜜灸制才能得到。 2、功效 生黄芪与炙黄芪在功效上也有一定的区别,生黄芪的主要功效是补气,特别人们出现气虚体虚以及自汗和盗汗以后可以直接用生黄芪进行治疗,而灸黄芪这种中药材的主要功效则是补气生血,它平时多用于气血两虚以及气肺虚气短等症的治疗,从中医角度上看灸黄芪比生黄芪补气升阳的作用更加明显。 炙黄芪和生黄芪的用法 1、煎水服用 灸黄芪和生黄芪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服用方法却差不多,平时它们都能直接用来煎水喝,需要时可以取三十克灸黄芪或者生黄芪,把它们放在锅中加清水煎制三十分钟,煎好以后取出代茶饮用,能补益气血,缓解身体虚弱。 2、煮粥 灸黄芪和生黄芪平时还能用来煮粥喝,煮粥时需要把五十克灸黄芪或者生黄芪放锅中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再把准备好的粥类食材放在药液中,一起煮制粥,每天食用一次,也能缓解气血亏损,能有效提高人类身体的免疫力。除了这些用法以外,平时人们在炖肉或者炖鸡时,也可以加入适理的黄氏,能让炖出的肉类食材滋补功效更加出色。
生黄芪是中药当中一味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因为药用疗效显著,所以收到了大家的喜爱,但是你知道生黄芪的食用方法是什么吗?其实很大程度来说,我们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关于生黄芪的药用疗效,我们知道的还太少,所以为了能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种药材,接下来的内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黄芪,了解关于生黄芪的那些知识和食用方法吧。 生黄芪的食用方法 1、黄芪补血汤 原料:黄芪若干 用法:直接将生黄芪放入水中煎煮,等到适合的时间,即可倒出来饮用。 功能:黄气补血汤的功能是可以益气补血,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而且对于孕妇产后发热有良效。另外,如果生有溃疡,久治不愈的患者也可以食用一下。 2、黄芪益气汤 原料:黄芪若干、陈皮、当归若干 用法:用水将黄芪和陈皮、当归一起煎煮,等到火候可以了,就可以拿出来饮用。 功能:黄芪可以益气补中,对于身体情况比较虚弱的人来说,可以经常食用。而且用水煮的黄芪不会影响它的营养价值,食用起来也比直接食用更好接受,味道相对好一些。 3、黄芪补阳汤 原料:黄芪若干、川穹、红花若干 用法:用水将黄芪和川穹及红花一起煎煮,等到黄芪煮熟即可捞出饮用,饮用的时候要喝煮出来的水。 功能:黄芪具有壮阳的作用,所以对于肾虚肾亏的男性来说,可以食用一些黄芪,可以起到补肾益精、治疗肾虚肾亏的目的,对男性生殖系统健康有良效,可以有效增强男性性功能,治疗性功能出现的各种疾病,让你不再有难言之隐。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还是比较多的哦,下面让我们一下来学习一下吧。 生黄芪 生黄芪的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生黄芪的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2、对干扰素的作用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促进机体代谢 5、改善心功能 6、降压作用 7、保肝作用 8、调节血糖 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激素样作用 生黄芪简介: 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 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生黄芪食疗价值: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 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用途]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生黄芪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生地黄水煎剂300mg(生药)/只灌胃,每日1次,连续7d,对小鼠脾脏中玫瑰花形成细胞(RFC)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地黄的RPC数/10脾细胞为5250个,而对照组的RFC数/10脾细胞为7500个。生地黄可明显促进刀豆球蛋白A(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其促进DNA合成的最适浓度为200ug/ml,DNA合成高峰在48h。对白介素产生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证明生地黄对D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IL-2的产生基本上是 平行的。生地黄对小鼠脾脏抗原结合细胞的增牛有抑制作用,对人的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生地液与植物血凝素或刀豆球蛋白A(conA)共同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促进转化作用。 2.对内分泌的影响 生地黄能纠正甲亢大鼠肾脏B受体数量的增加,使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有资料进一步证明了生地黄治疗甲亢大鼠后,使其增加的肾脏B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恢复到正常,因此认为从分子水平调节B受体的最大容量可能是生地黄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生地黄煎剂给家兔灌胃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束状带与网状带细胞的厚度也属正常,家兔在较长时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生地黄,可部分拮抗激素单独使用时出现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3.其他作用 生地黄能加快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增殖、分化作用。离休兔心灌流实验表明,生地黄0.2—1.0g有减少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脏无影响;中剂量0.5g和大剂量1.0g能减慢心率。 生地黄食疗作用: 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质润降泄。 1.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