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羞辱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羞辱薛姨妈?因为薛姨妈算计贾母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羞辱薛姨妈?因为薛姨妈算计贾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用一个丫头来羞辱薛姨妈,证明林黛玉比薛姨妈的地位还尊贵。贾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抬高林黛玉的地位?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是因为薛姨妈算计贾府。  贾母本来对薛姨妈非常友好,薛姨妈来访,老太太挽留她住下。贾府凡是有的规模的活动,都邀请薛姨妈参加。然而薛姨妈住进贾府的目的是算计贾府。这就让贾母不能忍受了。  薛姨妈算计贾府的表现。  1.让贾政替她管教儿子。  薛蟠是有名的呆霸王,薛姨妈希望贾政替她管教薛蟠。  2.在贾府的庇护下狐假虎威,提高自己的地位。  贾府是国公府,贾政轻轻题奏就可以让贾雨村当上金陵知府。可见贾府的能力有多恐怖。如果薛家在贾府居住,那么外人就不敢欺负薛家。打狗看主人,看在贾府的面子上,谁都会给薛家一个面子。薛家就可以狐假虎威了。  3.赚贾府的钱。  薛家有买卖铺子,贾府采买东西都是在薛家的铺子里买。贾府要当东西,也是在薛家的典当铺里典当。薛家赚了许多贾府的银子。  4.试图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利用薛宝钗掌控荣国府。  薛姨妈想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薛宝钗就可以当上荣国府的管家奶奶。荣国府就成了薛家的后花园。  薛姨妈的算计侵犯了贾母的底线。  贾母是一个无比睿智的人,她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但是她不傻,不允许别人把自己当傻子蒙骗自己。  薛姨妈的这些小算计,贾母一清二楚,但是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爱管闲事了。  薛姨妈和薛宝钗上上下下地撺掇,贾母都了如指掌,但是只要她们娘俩在自己的底线以外,贾母权当不知道。  端午节前夕,薛姨妈侵犯了贾母的底线。  贾母早就想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而且在黛玉进贾府之前,两个玉儿已经有了口头的婚约。虽然林如海死了,但是婚约没有废。贾府所有人都知道,贾宝玉未来的妻子就是林黛玉,因为二人年纪小,才没有公开。  薛姨妈当然知道宝玉和黛玉的事情。可是她还是上蹿下跳地要把女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这件事甚至惊动了贵妃娘娘元春。  端午节赐礼,宝玉和宝钗一样,这是元春对宝玉和宝钗婚事的试探。  贾母自然很气愤,于是利用清虚观打醮的机会,策划了一场危机公关。让元春知道了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坚决反对薛宝钗嫁给贾宝玉。  贾母为什么要抬高林黛玉的地位?  昨天的文章中说了,奴婢的多少,暗示着主人的地位尊贵与否。秦钟第一次见宝玉时,有一段内心描写【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  秦钟没有宝玉那么多的骄婢侈童。  清虚观打醮时,只允许薛姨妈和薛宝钗带两个丫头。却允许林黛玉带三个丫头。这是明明白白地打脸薛姨妈。你的地位没有列侯的孙女林黛玉贵重,带的丫头数量自然也要比林黛玉低。  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公爵家的少爷,和列侯家的孙女是门当户对,与商人家的女儿就不是门当户对了。  高级别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狮子门当,低级别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有兽头的门当;高级别文官的门前用箱形有狮子的门当,低级别文官用箱形有雕饰的门当;大富豪的门前用箱形无雕饰的抱鼓石;普通富翁则用石制门当;而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来代替门当。  贾府是抱鼓形狮子门当,林家是箱形有狮子的门当,薛家是箱形有雕饰的门当,或者是箱形无雕饰的门当。  古时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户对,三品的有四个,二品的有六个,一品的是八个,皇帝的皇宫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贾府的户对是八个,林家的户对也是八个,薛家是两个户对。  从门当户对的数量和图案就可以看出,林黛玉比薛姨妈和薛宝钗的家世好,地位高。  由于林黛玉父母双亡,许多人忽略了林黛玉高贵的出身。贾母借清虚观打醮的机会,告诉大家,林黛玉出身高贵,谁都不可以小瞧她。也只有林黛玉,才配得上贾府的凤凰——贾宝玉。  清虚观打醮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林黛玉这辈女子中,只有林黛玉和王熙凤带了三个丫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16
韩信功成名就后,为何不杀了当初羞辱他的屠夫?

韩信功成名就后,为何不杀了当初羞辱他的屠夫?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韩信早年在家乡淮阴的时候,被淮阴的一个屠夫给羞辱了。  屠夫指着他说,虽然他韩信生得高大,而且喜好佩剑,但他韩信其实很胆怯。如果韩信想要证明自己不胆怯,就拔剑出来,刺屠夫,若是证明不了,那就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吧。  韩信最后选择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  多年之后,韩信功成名就,成了高高在上的楚王,回到故乡淮阴,找到当年羞辱自己的屠夫,却没有选择杀掉屠夫,而是赏了个小军官而屠夫做。  为什么韩信不杀掉屠夫报了当年的胯下羞辱之仇?  这正是韩信的聪明之处。  试想,如果韩信在成为楚王之后,杀掉屠夫,世人会怎么看韩信?  世人当然会觉得,屠夫当年说得很对,韩信虽然长得高大,虽然喜好佩剑,但就是一个胆小鬼,要不然,当年韩信只是一介布衣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敢拔剑刺杀屠夫呢?怎么成了楚王,就敢诛杀屠夫了?还不是因为楚王是王,做王以后有权了,有权后就给胆子壮了,胆子壮了就敢诛杀屠夫了。  因此,如果韩信选择在此时杀掉屠夫,只能证明屠夫当年是看对了,韩信怎么能让一个小小的屠夫被认为是正确的?  所以韩信无论如何都不能杀掉屠夫。  不杀屠夫的事情,很好理解,为什么韩信还要封屠夫做一个低级军官呢?  这就更有门道了。  照韩信的说法,那个屠夫也是个“壮士”,韩信也曾在法场上自称“壮士”,是“壮士”,在秦末天下大乱时,就应该投身于历史洪流中,去参军,去战场上建功立业。  但韩信已经成为楚王了,那个屠夫却依然没有任何军衔,这只能说明,那个屠夫并没有去参过军,为何不参军?当然是怕死在战场上了。  既然屠夫害怕参军,那就给个小军官让屠夫做,让屠夫好好感受感受,韩信到底是不是一个胆小鬼,如果韩信是一个胆小鬼,为何敢主动参军,为何没在任何一场战争中做逃兵。  给屠夫一个小军官做,也是变相地披露屠夫胆小的事实,胆小的屠夫说韩信是胆小鬼,那不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09
不倒帝,宋朝总是被羞辱的原因是什么?

不倒帝,宋朝总是被羞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很多不倒帝! 1127年4月,中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政治灾变降临在中原大地。女真的铁蹄踏碎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墙,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一干后妃大臣尽为女真所掳,号称中国封建时代最富庶的北宋王朝宣告灭亡。中华文明遭受到强力冲击,险些被毁灭。 历朝历代,被农民起义军打入都城的有之,刘邦进咸阳,黄巢进长安层出不穷;地方叛乱者攻破都城的有之,安禄山拿下长安,董卓杀入洛阳不胜枚举;少数民族杀进都城的有之,犬戎打进镐京,五胡乱华攻陷长安的大有人在。但是像北宋这样,一下子遭遇二帝被俘,社稷被毁,王朝覆灭这样的惨重损失的,却鲜有成例。 一直以来,北宋都在得过且过的妥协中龃龉前行,被历史学家称为“弱宋”,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庞大。封建王朝,北宋的经济水平为所有朝代最高。这矛盾的情形是如何在北宋身上演绎的?北宋灭亡后,南宋依然是富庶依旧,软弱依然。那么,经济强大的北宋王朝,为何老是被蹂躏? 1、丢失天险幽云十六州,战略被动 幽云十六州,是分布在西起山西北部,东到北京北部的十六座城池。这十六座城池虽然不大,但位置险要。扼守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取得契丹的支持,沙陀人石敬塘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做“儿皇帝”还不止,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赠予契丹。 幽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屏障。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略,基本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守住这里,也就基本上挡住了游牧民族的铁蹄。但是这一地区现在被契丹所得,中原王朝没有了阻挡他们的南下的防线。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此时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幽云十六州,为此他做了两手准备。设立钱库攒钱,准备买回幽云十六州;同时加紧练兵,如果赎买不成就武力解决,但是他没有实现就驾崩了。赵光义继位后,急功近利,北伐契丹很快被打败。从此宋朝好像得了恐惧症,始终没有能够踏进幽云十六州半步。 所以情况也很明显了,每次契丹南下,北宋都被动迎战,十分难受。而且幽云十六州历来为养马基地,这下北宋连像样的骑兵也组织不起来。步兵对骑兵,北宋除了挨打,没有别的办法。 2、尴尬的都城:成也汴梁,败也汴梁 北宋的都城选址,曾经几经波折。 传统意义上的都城,基本都在关中地区。原因无他,就是安全,一般情况下,这里固若金汤。 西周开始,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就成为帝王霸业的摇篮,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都是从这里展开的雄图霸业。 赵匡胤心动了,他要定都长安,但是群臣不响应。 原因是这个地方被开发了两千多年,自唐朝后没什么剩余价值了,东都洛阳也差不多,还不如选在交通方便的汴梁。 汴梁,一个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地方。 但是谁能想到,每次外部进攻,这里就让人欲哭无泪呢。因为交通便利,谁都可以轻易打到城下。因为缺少山川等天险的阻挡,汴梁相对于北方的辽金来说就是不设防,这就很尴尬了。 因为这不设防的首都,宋朝需要供养历朝历代规模最为庞大的禁军,还要在都城周边遍植柳树林,这也勉强算是一个补救办法吧。 3、沉重的国家负担:三冗缠身,有心无力 三冗者,冗兵,冗官,冗费也。这可以算得上是北宋的一大特色了。因为三冗的存在,北宋的负担空前沉重。 很多人说,北宋每年给辽的三十万岁币对于富得流油的北宋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实际上理论和现实总有差距,除了辽,还有西夏,北宋在长期的对外冲突中,发现用钱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毕竟打仗也花钱。这样固然是减少损失了,但是也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北宋遇到强敌就是想着如何用钱来搞定,这养成了朝廷上下妥协退让的基调,久而久之,软骨病不可挽回。 战争少了,伤亡就小。但是军队并不会被裁撤啊。北宋虽然农民起义较少,但是对外的形势一直都很严峻。辽夏金的存在让北宋一刻也不放松扩军。实际上,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北宋不断吸纳地方上的身强力壮者加入北宋军队。战斗力不做指望,只要放在军队里看住,不让他们作乱就行。在这样的思想下,北宋军队中充斥着大量流氓罪犯等,从水浒传中也能略知一二。在宋朝,从军不再是荣耀的职业,所以素质也一路滑坡,这种军队的战斗力是难以保证的,北宋的军队规模和战斗力基本成反比。 和冗兵相对应的是,是多如牛毛的将领。而宋朝是以文制武,为了压制将领,宋朝又不得不保持庞大的文官数量,这就导致官僚阶层的空前庞大。而将领在文人的高压下早就被抽去了灵魂,所以朝廷上下罕有阳刚之气。 官僚阶层的坐大也影响了北宋整体的整体性格,在这里,文人误国绝不是说说而已。 官僚阶层的疯狂增长很快就超出了皇帝的控制范围,所以我们看到宋朝的官员福利最好。皇帝有心无力,官僚操纵国家,官员不好过才怪。福利好了,就要烧钱,不仅自己拿,子孙也要恩荫,所以宋朝财政一直是入不敷出。 没钱就没有底气,所以大家都习惯了逢敌乞和、遇事低头了。 4、畸形兵制:以文制武孱弱不堪 赵匡胤登上皇位后,没有多少兴奋,反而忧心忡忡,因为底下这帮大臣,随时有可能再拥立一个皇帝,把自己拱下去,所以赵匡胤吃不好睡不香。 然后来了个“杯酒释兵权”以后,赵匡胤的病也好了,吃得也多了。 应该说,杯酒释兵权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它结束了五代以来武人当国的混乱局面,使北宋没有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但是过犹不及,由于过分拔高文臣,打压武将,导致宋朝后面不可挽回的以文制武。 宋太祖本身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虽然打压武将,但是自己也能兼职指挥,而到了宋太宗时代,就彻底乱套了。宋太宗典型的诡计有余,勇武不足,在他的带领下,宋朝屡战屡败,彻底失去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可能。 而且,为了防止武将不听话,在开战前,宋太宗还亲自授阵图,让武将以不变应万变,其结果就是每次打仗,每次挨打。据说很多将领接到阵图后,纷纷写好了遗书。 何苦在宋朝当武将啊! 北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的“特立独行”不仅让整个宋朝都畸形发展,更深刻影响了中国其后近千年的发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资讯百科 2022-04-2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