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诗词大家,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诗词作品,也是个人最喜欢的诗人之一苏轼诗大全。以下的这几首诗词是个人最喜欢的,可谓是倒背如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董传留别》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百年来,让多少英雄豪杰感慨悲泪,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让多少男女生离死别之时,柔肠百转,至死不渝。 这就是苏东坡的诗词魅力,穿越千年,回响不绝。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书法,绘画,音律,无一不精,北宋诗坛精英,全才,泰斗式人物,初入京师时,导师欧阳修见到他写的文章便如此评价:“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文学作品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诗,词和散文上。 1 诗作品: 太多出名的诗作,主要表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 比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三岁小孩都朗朗上口,既写景,又说理,还蕴含哲理,语言质朴易懂,与“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把西湖写成西施的化身,既写了西湖晴光雨色四时不同美景,又写了西施浓淡皆宜的倾城之姿,一举两得,形神兼备。 还有《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世事沧桑,变幻无常啊,只留下些不经意间的痕迹,诗人发出了人生短促,漂泊不定的深沉的人生感叹。 还有许多,耳熟能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等等,万般不舍,只能用……代替。 2 词作品: 而我更喜欢他的词, 人们最赞赏的莫过于《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浩荡的长江,千百年延绵不息,是否还记得苏老夫子的千年一叹?江山如画,周瑜年轻有为,指点江山,功绩显赫,可苏老夫子只有白白羡慕的份儿,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愐怀英雄,只能感慨自己无所作为,徒增白发,自作多情了。 相比这一首词,我更欣赏苏老夫子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短小精悍,积极昂扬,潇洒乐观。途中遇雨,有什么好稀奇的,苏轼却偏偏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写出一番人生道理。无论自然风雨还是人生风雨,吟啸徐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然洒脱,使人在沉浮荣辱中以人格的旷达消解挫折磨难,这是何等胸
大饼 苏州人吃大饼奇怪吗?事实上大饼是苏州一种很常见的早点了,有甜咸两种口味,很有嚼劲,价格也很实惠,早餐摊头上有的卖汤圆歌。最有名的莫过于双塔和三元的大饼店了,需要排队。 小馄饨 之所以单独列出小馄饨,而非大馄饨,主要是做得好的小馄饨越来越少,反而对小馄饨“馋劳劳”起来。还有特别有名个是泡泡小馄饨。 糖粥 笃笃笃,买糖粥,老早个辰光,苏州人是在沿街叫卖的骆驼担上买来吃的,现在吴门人家还有一副骆驼担,让我们看到从前的样子。平江路上有家桃花源记的也不错。 小笼包 味美汤鲜的小笼包,皮薄肉厚,咬一口还有汤汁,用这个搭配小馄饨,一个早上神清气爽!这个可不是小龙女小笼包! 生煎馒头 说起生煎,最先想到的就是“哑巴生煎”,还有荣阳楼、矮脚楼、大阿二的生煎都很不错。好生煎就是要上皮薄、下底香脆,肉馅鲜而多汁。 米烧粥 一般的白米粥,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做,配上一点萝卜干酱瓜菜做搭配。天气炎热的时候,苏州人还喜欢拿凉了的粥当中饭吃。 汤团 汤圆的馅料丰富多彩,咸甜荤素变化多端。汤团软糯美味、营养丰富、制作简单,正月十五有吃汤圆的习俗。 奥灶面 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一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庄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如今的苏州面馆已经“很少”会把红汤和白汤、宽面和细面“分开售卖”了,推荐老字号“同得兴”。 苏式汤面 苏州人的一碗汤面,早已超出了一顿简单的早饭的范畴,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苏式生活”之中。苏式汤面最考究的是面汤,汤要清而不油,味要鲜而食后口不干。各家大小面店都将汤料的配方视作传家之宝,秘不外传。配上一些自己喜欢的浇头。 蕈油面 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感觉兼有“奥灶”和“苏式”的风格,兼收并蓄。 苏州粽子 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但苏州的有自己的特色。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一般有肉粽和赤豆粽,还有的会做蛋黄肉粽,最好是带一些带肥油的猪肉,这样的粽子松软比较好吃。 汤包 苏式汤包跟南京汤包和上海汤包的差别不大,唯一的小小区别就是在馅料上。虽说各家都有各家的秘制配方,但是综合起来来说,苏州随便一家汤包的味道都很赞。 粢饭团 虽然现在有很多种类的粢饭团了,里面夹肉松放里脊肉,可是里面白糖配油条才是最最传统的! 萝卜丝饼 苏州人一般是吃白相的一个小吃,面皮裹着萝卜丝然后下锅煎炸后,味道香是香的不得了,价钱也公道。在一般的小吃摊头上能找到。 卤汁豆腐干 苏州的一道特产,一般包装都是津津豆腐干,现在也有很多人把它拿到餐桌上来成为一道美食。苏州的特产店以及超市都有的卖。 豆腐花 苏州人爱吃小虾米,豆腐花里放点非常的鲜。 春卷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自制,用馄饨皮包裹丰富的食材下锅炸。 八宝饭 精选食材制成的八宝饭真的是好吃到爆表,过年饭桌必备。 散子 色泽黄亮,形状美观,香脆味咸,也是苏州人喜欢吃的一种零食类。这东西小时候很喜欢吃。其他地方也会有,可以尝尝有什么区别。 油氽馒头 馒头形状小巧玲珑,皮呈金黄,色泽美观,入口松脆,肉馅鲜嫩。 茨菰片 苏州冬季的时令零食,也就是苏州人的薯片。苏州人小时候的零时记忆。 虾籽白鱼 太湖三白之一,采芝斋的老店里有的卖。 腊八粥 据说腊八粥就是起源于苏州西园寺的布袋和尚。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里边的配料也是很足。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