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1913.2.5 - 1960.7.1),湖北宜都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病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轶事5所获荣誉6亲属成员7人物评价8后世纪念9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贺炳炎别名:向从炎、贺明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出生日期:1913年(癸丑年)2月5日逝世日期:1960年(庚子年)7月1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毕业院校:湘鄂西红军学校、军事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参加长征 指挥雁门关伏击战,参加百团大战 率部参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等战役 参加宜川战役、荔北战役 率部解放青海 人物生平2 民国二年(1913年)2月5日,贺炳炎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一个农家。9岁丧母,11岁就给人家放牛,先后学过篾匠、杀猪、打铁等多种手艺。他秉性刚烈,每遇贫家小孩受欺,他总要挥拳相助,打抱不平。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追随父亲参加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入湘鄂西红军学校学习并任区队长,毕业后任红3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在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曾主动率部冲入敌包围圈,接应红8师突出重围,受到总指挥部嘉奖,所部被授予“模范大队”称号。10月,随红3军从洪湖苏区突围,向湘鄂边转移。途中受命组建襄北独立团并任团长,负责护送洪湖地方干部和灾民,并掩护主力转移。他在极端艰险的情况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在运动中打击敌人,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壮大了队伍,使独立团由200余人发展到1700余人。同年底率部与红3军主力会合,先后任 主要成就3 雁门关大捷1937年10月16日,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贺炳炎率部经过3天急行军,直插到达雁门关西南10多里的才窝村,伏击日军。经过激战,716团共歼灭日军3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20多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载入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光荣史册。试制新武器1946年11月,贺炳炎建议改造迫击炮,加长迫击炮弹身子,炮弹头露在炮口外面,然后把炸药包绑在炮弹头外侧,用迫击炮弹来投递炸药包,迫击炮威力就增大了。为了让迫击炮既能平射又能高射,贺炳炎向炮兵排提出,看能否将击针改为扣动扳机。炮兵排在贺炳炎的督促下很快试验成功,改造了新的迫击炮:平射时可采取拉动击发,高射时又可撞击。贺炳炎的这一改变,使迫击炮的整个作战功能,得到了根本性的拓展,被载入军事教程。在贺炳炎的关心和领导下,部队又制作了“爆炸杆”、“爆破桶”、“坑道爆破绳”等新式武器。数月内连克朔县、宁武、崞县诸城。 人物轶事4 忍痛锯右臂1935年12月21日,贺炳炎在瓦屋塘战斗中,整个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在无医疗器械和麻药的情况下,用锯木头的锯子锯右臂。贺炳炎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医生的手在发抖,怎么也不敢使劲,贺炳炎鼓励医生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6分钟。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咬得稀烂。 所获荣誉5 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亲属成员6 父亲:贺学文,生于1878年,在大革命兴起后参加农会。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背井离乡,在湘鄂交界四处躲藏。1928年秋,红军到达石门、宜都边境一带,贺学文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春,转战鹤峰,不幸牺牲。母亲:晏兰儿,生于1882年,坟墓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1组柳林河向家茔山。姐姐(同母异父):向从秀,1903年1月4日出生,1980年去世。哥哥(同母异父):向从新,1905年4月18日出生,1959年去世。原配:兰良秀,1909年11月2日出生,乳名花儿,生有一个女儿,名叫庚秀,后取名贺雷珍。1935年,因生活没有着落而改嫁。夫人:姜平,开国少将姜齐贤的女儿。1942年在延安,贺炳炎和姜平结婚。长子:贺雷生,转业后经商。次子:贺陵生,武警特警学院副院长。三子:贺京生,在国资委下属一家企业工作。长女:贺北生,解放军某干休所干部。次女:贺燕生 人物评价7 新华社: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在战争年代里,艰苦奋斗,英勇顽强,历次战胜艰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贺炳炎上将逝世《人民日报》1960年07月03日)元帅彭德怀:贺炳炎是个直性子人,执行命令从来都是不打一点折扣的。元帅贺龙:烧火棍到贺炳炎手上也能当机关枪使。他从不怕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贺炳炎被打成改组派,在他被怀疑、被冤枉的时候,革命信念仍然毫不动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奋勇拼杀。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心里时刻装着革命、装着党、装着人民,偏偏没有装上他自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贺炳炎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你错整了他,他心里有气,有气就要发出来,他才不管你是谁呢!但是一旦你给他讲清楚,一旦党需要他站出来,他会把个人的冤屈统统抛到一边,坚决、勇敢地完成党的任务,就是掉脑袋他都干。 后世纪念8 人物墓址贺炳炎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磨盘山公墓。百年诞辰北京举行开国上将贺炳炎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宜都市举行贺炳炎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松滋市举行贺炳炎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人物雕塑雕像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贺炳炎广场。铜像位于松滋市贺炳炎广场。校从将名贺炳炎中学位于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1995年12月18日松滋县第五中学更名为贺炳炎中学,省长蒋祝平亲自题写校名。贺炳炎红军小学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徐家湾村三组。建馆纪念贺炳炎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松滋市博物馆,由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贺炳炎同志纪念馆”。 艺术形象9 《上将贺炳炎》《独臂将军》:传记文学,1985年5月,解放军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组梁立真等人撰写,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6万余字。《满江红·纪念独臂上将贺炳炎》:独臂将军,打铁匠,英雄年少。擒敌虏,菜刀神勇,小龙绰号。锯臂撼天一把手,长征血染红旗俏。雁门关,日寇赴黄泉,传捷报。跟党走,救国道。除黑暗,求温饱。踏大江南北,劲敌横扫。戎马一生图解放,丹心一片谋私少。为人民,纵使断肝肠,依然笑。(贺彩作)电影《太行山上》,香港电影演员梁家辉扮演贺炳炎将军。电视《独臂上将贺炳炎》,中央电视台文献纪录片。《传奇上将贺炳炎》,凤凰卫视电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