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济格
阿济格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最后被赐自尽?-趣历史网

阿济格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最后被赐自尽?-趣历史网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满洲正白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清朝初期的历史上,一些至今被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开始粉墨登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这其中,有以十三副铠甲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有传奇摄政王多尔衮,有辅佐三代帝王的孝庄太后。这些人的故事,至今仍被我们所熟知。  但是,也有一些对曾经对这段历史影响很大,但是却并不是特别出名的人。  比如阿济格。  提起阿济格,知道的人可能并不是太多。但是提起他的弟弟多尔衮和多铎,知道的朋友估计就有很多。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母亲是阿巴亥,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女人。  因为宠爱阿巴亥的缘故,努尔哈赤也便爱屋及乌,喜欢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而作为努尔哈赤和阿巴亥的第一个儿子,阿济格更是格外受宠。阿济格和两个弟弟,十几岁时候,便各自作为旗主,进入朝堂中,参与议事。这份宠溺,可是努尔哈赤其他儿子都没有的。  公元1626年四月,阿济格先是跟随二哥代善,征战喀尔喀部和巴林部。阿济格先后俘获了两个部落的首领和多位贝勒,取得了较大的功劳,以此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阿济格受宠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皇太极的第二任福晋乌拉那拉氏,曾经因为在见阿济格时,没有从轿子上下来见阿济格,被努尔哈赤知道后,努尔哈赤便向皇太极立马休了乌拉那拉氏。  就因为一个儿子的媳妇,没向另一个儿子行礼,努尔哈赤就直接让儿子休妻。这个脑回路,也真是没谁了。  公元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这对于阿济格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因为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伙同其他几个贝勒,直接逼死了阿济格的母亲阿巴亥。皇太极登基之后,虽然没难为阿济格兄弟三人,但他们享受的待遇,也江河日下了。  不过好在,阿济格和多尔衮、多铎弟兄三人,极为争气,靠军功一样可以活的很好。公元1627年,阿济格跟随二贝勒阿敏出征朝鲜,阿济格其骁勇善战连破朝鲜的五座城池,使得主帅阿敏最终取得胜利。后来在皇太极伐明的大军中,协助五哥莽古尔泰击败在塔山的两万明军,又在宁远城附近,歼灭了这里的所有明军。  但是后来,屡立战功的阿济格,因未经允许主持亲弟弟多铎的婚礼,被皇太极削去贝勒的爵位。不过,皇太极此举似乎更像是一种警告,并不想真的处罚阿济格,所以没过多久便恢复了阿济格的爵位。公元1629年到1634年期间,阿济格参与后金的多场战役,屡次获得战功。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开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其中阿济格被封为多罗英亲郡王。接下来,在1636年到1643年各场的大战中,也都有着阿济格的身影,阿济格在这些战役中同样表现不俗。  公元1644年,皇太极病逝,皇太极死后,因皇太极突然去世,生前没有留下遗诏,皇位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两黄旗和一些官员主张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继位,阿济格和多铎以及其他官员,想要拥立多尔衮继位。最终,两黄旗的坚决反对,加上时机不成熟,使得多尔衮放弃了帝位的争夺,改立九阿哥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作为辅政大臣。  同样是这一年,随着李自成起义军的兵临北京城下,明朝的气数已尽。当时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种种原因,开门献降,多尔衮便和亲哥哥阿济格直接率军入关。在接下来的山海关大战当中,阿济格和多尔衮经过一场生死大战,最终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失败之后,短暂退往北京,然后又带兵离开北京,撤往西安方向。就这样,清朝军队在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带领下,轻而易举进入了北京城。  清军在占领北京城后,多尔衮回到盛京,与宗室们商量迁都北京的事情。作为哥哥的阿济格首先反对多尔衮,阿济格主张应该趁着此时屠城,便能征服北京。然后派多位王爷来镇守北京,大军回到盛京或是在山海关处防守,对于此时的清朝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多尔衮却不这么认为,多尔衮认为夺得北京后,应该马上把都城迁到北京,然后就可以慢慢的统一全国,此时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不能放弃北京。在迁都这件事上,兄弟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二人终于开始因为此事不和。  虽然阿济格反对,但是多尔衮最终还是说服了其他的宗室们,同意迁都北京。顺治皇帝在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中登基,对各位有贡献的宗室以及大臣们进行封赏。阿济格被顺治皇帝封为和硕英亲王,这一年阿济格率军三万前往陕西,追击李自成和剩余的大部队。经过大半年的时间,阿济格最终在九宫山俘虏了李自成多位手下,斩杀李自成的两位叔父,李自成在此战中成功逃走。  李自成的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有人说李自成是在九宫山失败后,被附近村民当做盗匪误杀;有人说后来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还有的说李自成是在九宫山上战死了。  李自成的死法,对于阿济格来说,倒是有很大影响。因为当时阿济格上报的,是自己干掉了李世民。后来清朝虽然也不知李自成的下落,但却知道阿济格是谎报了。多尔衮一气之下将哥哥阿济格降为郡王,后来气消了以后,才再次恢复为亲王爵位。  公元1648年,之前归降多尔衮的大同总兵姜,起兵反清,多尔衮命阿济格率军前往大同讨伐姜瓖。期间姜瓖的部下杨振威背叛姜瓖,不光后来杀害了姜瓖,还杀害了姜瓖的一兄一弟,并最终归降了清军,阿济格的军队就此进入大同城中。进入大同城中的阿济格,以及他手下的清军,却成了大同城中百姓的活阎王,阿济格先是率领军队毁了大同的城墙,随后便在大同城中屠杀百姓和官吏,大同城中的百姓和官吏和百姓全被屠杀,死亡人数不详,而此次屠杀也被记录在史书当中,历史上称此次事件为大同之屠。  公元1650年,多尔衮因为行猎中,坠马摔伤导致旧疾复发,病情越来越严重。多尔衮知道自己的病情严重,很快就要不行了。因弟弟多铎早已经去世,哥哥阿济格尚在,于是多尔衮命人召来阿济格讨论自己的后事。多尔衮在交代完自己的后事之后,便与世长辞了,终年三十九岁。  而作为哥哥的阿济格,没有跟他人去讨论多尔衮的丧仪该如何办理,反而想趁机谋夺摄政王之位。阿济格暗中派人给儿子劳亲送去密信,命儿子劳亲率军前来,并且告诉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的死讯告诉其他人。  阿济格怕自己与儿子劳亲势力单薄,无法彻底控制局面,所以对多尔衮之前所领导的两白旗,及其很多大臣们进行胁迫。两白旗的大臣,自然是看不上阿济格这种行为的,于是便拒绝了阿济格。  阿济格一看胁迫对于两白旗及其大臣们没有什么威慑力,便以其他的方式威胁,其中两白旗中的一些人跑到济尔哈朗面前告发阿济格,济尔哈朗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没有轻举妄动,决定见机行事,为了安全起见,身边还是带了三百精锐。  与此同时,之前与多尔衮行猎的大学士刚林,见多尔衮死后,阿济格的行为异常,恐怕生出什么不测,于是便快马加鞭,赶往京城,向顺治皇帝报告此事。顺治皇帝便下令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到京城的必经之路,埋下重兵。没过多久,阿济格父子便和装有多尔衮的灵柩的马车出现了,要到达德胜门时,阿济格父子命属下大张灵幡,围绕灵柩车而行,很快阿济格父子便来到了顺治皇帝和济尔哈朗的面前,济尔哈朗环视阿济格父子,发现阿济格父子均有佩刀,证实了两白旗所言非虚,于是便这三百精锐严密监视阿济格父子。  很快,阿济格父子就被这三百精锐抓住证据,济尔哈朗将证据交到了顺治皇帝面前,顺治皇帝命参与议政的王爷们,商议定阿济格父子的罪名,这些议政王爷们,主张夺去阿济格父子的爵位,将其二人囚禁。  如果到了这里,阿济格能老实一点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善终。但是阿济格在被囚禁的期间,屡出狂言,甚至声称要放火烧掉囚禁他的地方。参与议政的王爷们见阿济格囚禁期间,不仅没有悔改之意,反而还口出狂言,再留他下去,恐怕生出祸患。于是一致决定,立即处死阿济格,顺治皇帝没有处斩阿济格,在后来只是命阿济格自尽,阿济格的儿子劳亲也被一同赐死,并且都被削去了宗籍。  阿济格骁勇善战,在战场上杀敌无数,对于清朝的统一,确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过,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阿济格确实是杀戮过重,尤其是对平民的杀戮,为后世所不齿。而且在多尔衮死后,为了自己能够当上摄政王,更是完全不顾弟弟的丧事,准备作乱。在谋乱的事情败露后,也不知道收敛。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很难评价他的一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9
阿济格简介

阿济格简介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又以靖远大将军沿长城入陕西,又自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顺治六年(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爱新觉罗·人物生平3爱新觉罗·主要实绩4爱新觉罗·人物评价5爱新觉罗·亲属成员6爱新觉罗·后世纪念7爱新觉罗·轶事典故 基本资料1 本名:爱新觉罗·阿济格别名:八王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满洲人出生地:赫图阿拉出生日期:1605年8月28日逝世日期:1651年11月28日主要成就:屡胜明军、平定中原、平息姜瓖起事旗籍:满洲正白旗封爵:和硕英亲王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母亲:大妃阿巴亥 爱新觉罗·人物生平2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济格出生,其名字的满语意思为“小”。他长大后“身长丈余,腰腹甚大”,骁勇善战,被授为台吉。天命十年(1625年),跟从贝勒莽古尔泰征伐察哈尔部,追至农安塔,林丹汗遁走。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偕同台吉硕托讨伐喀尔喀巴林部。十月,跟从大贝勒代善讨伐扎鲁特部,活捉巴克父子三人及拉什希布岱青、多尔济桑阿尔斋等十四贝勒,斩鄂尔寨图贝勒,这两场战役都有战功,因功封为贝勒。颇受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宠爱。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妻继妃乌拉那拉氏,曾因为见阿济格不肯下轿,即被公爹努尔哈赤下令休离。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他偕同二贝勒阿敏攻打朝鲜,连克五城。五月,跟从皇太极讨伐明朝,偕同莽古尔泰守卫塔山的粮运,击败明军两万。军队会师于锦州,逼近宁远,明军有一千余人在此扎营并挖掘战壕,在前面摆列火器,但是被阿济格全部歼灭。明朝总兵满桂出城列阵,皇太极想要进击,各位贝勒以为 爱新觉罗·主要实绩3 曾随皇太极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大军直逼北京城。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随后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无疾而崩,清政权内部围绕着皇位的继承问题,开展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犹豫未决。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其多率 爱新觉罗·人物评价4 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顺治帝:“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劳苦功高。”“运筹决胜,懋着勋庸。”日本商人国田兵右卫门等:“称作哈图鲁王子(即巴图鲁王子,“英亲王”之满语称呼)的是九王子的哥哥,他也是君王的叔父。听说是个粗野人,考虑问题粗率,所以从来不过问政务。看来年纪近五十岁,麻脸,身材魁梧,眼神令人望而生畏。为人剽悍,在交战时,攻城陷阵,无往不胜,大明和鞑靼交战之际,屡建军功。在攻陷内城时,城中乞求投降,虽然君王已下令宽恕,可是哈图鲁王子仍不答应,而杀掉 爱新觉罗·亲属成员5 嫡妻西林觉罗氏,祜新之女继妻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炳图郡王孔果洛之女妾李氏,李士兴之女妾愉氏,愉春仁之女长子和度次子傅勒赫第三子劳亲第四子伯尔逊第五子门柱第六子楼亲第七子墨尔逊第八子索尔科第九子佟塞第十子瑚礼第十一子鄂拜第十二子班进泰阿济格共有多少女儿已无考。其中一个女儿嫁给纳兰明珠,育有三子,长子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第一代—爱新觉罗·阿济格第二代—爱新觉罗·和度第二代—爱新觉罗·傅勒赫第二代—爱新觉罗·楼亲第三代—爱新觉罗·构孳第三代—爱新觉罗·绰克都第四代—爱新觉罗·讷延第四代—爱新觉罗·素严第四代—爱新觉罗·兴绶第四代—爱新觉罗·普照第四代—爱新觉罗·经照第五代—爱新觉罗·素拜第五代—爱新觉罗·九成第五代—爱新觉罗·亨新第五代—爱新觉罗·璐达第六代—爱新觉罗·谦德第六代—爱新觉罗·顺德第六代—爱新觉罗·麟魁第七代—爱新觉罗·华英第七代—爱新觉罗·华德第八代—爱新觉罗·秀平第九代—爱新 爱新觉罗·后世纪念6 阿济格墓原址位于朝阳区建国门外街道大北窑东侧“八王坟”,占地67000平方米。1925年,其后人将建筑拆毁变卖,后又将树木伐卖。墓地多次被盗。1949年,征地建北京市酿酒总厂,墓地遂毁,只留地名。 爱新觉罗·轶事典故7 皇太极对两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的政策是以拉为主、以打为辅。因为两白旗实力雄厚但旗主年轻,一旦拉过来可收如臂使指之效。皇太极即立初期在两白旗中主要是对阿济格进行敲打。阿济格在三兄弟中最为年长,且早历战阵,为人雄武、粗犷,不太受约束。所以,皇太极首先拿阿济格开刀。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二月,蒙古扎鲁特部的台吉恩格参出逃,准备投靠阿济格旗下,按照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规矩,特别是像恩格参这样的蒙古贵族,理应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至于出逃以后选择何旗作为归属应该以其人的个人意见为主。但是,皇太极存心要打击阿济格,也就自然顾不得许多,那时候皇太极和德格类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皇太极就做主把恩格参拨给德格类,可恩格参本人还是要投到阿济格的门下。德格类大怒,派人去把恩格参追回,派去的人被鲁莽的阿济格砍伤,皇太极就此问罪阿济格,罚了阿济格1000两白银和七匹马。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同意多铎迎娶阿布泰的女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