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师曾
新马师曾简介

新马师曾简介

新马师曾(1916年6月20日—1997年4月21日)原名邓永祥,又名新马仔,后辈多尊称祥哥,广东顺德人,香港著名粤剧演员、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貂蝉》《西施》《卧薪尝胆》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演艺经历3个人生活4慈善公益5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邓永祥别名:新马师曾、新马仔、祥哥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顺德出生日期:1916年6月20日逝世日期:1997年4月21日职业:粤剧演员、电影演员代表作品:《貂蝉》《西施》《卧薪尝胆》等主要成就:剑桥、牛津名誉艺术博士 英国女王颁赠员佐勋章(MBE) 演艺经历2 邓永祥8岁时父母离异,其父邓祺以赌为生,而且是粤剧迷,母亲罗莲;离异后与母亲来港生活,母亲当佣工期间,邓常被庶母刻薄挨骂,终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后遇上江湖艺人收留并学艺,茶座表演期间得到老行尊何细纪赏识,经转介到何寿年学艺,经传统功架训练成绩突进;一年后以“太平统一”名义到汕头演戏,初踏台板,无论唱功台步均头头是道,被誉为“神童”。当时他擅模仿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及后在香港太平戏院表演,场场爆满,戏院也因此转亏为盈。邓永祥10岁在利舞台演出,并与生母相认。17岁回复“自由身”(脱离原学艺师傅)后,跟随薛觉先学艺。及后并赴上海欣赏京剧名伶林树源、盖叫天;并向林学习京剧,唱腔自成一格。往后事业一帆风顺,以拍电影、戏曲唱片为业。新马虽然身材瘦小,但擅演“关戏”,且对京剧颇有研究,并曾赴上海学艺,与京剧艺人林树森、麒麟童等过从甚密。基本上新马的“关戏”以京剧为宗。新马师曾是 个人生活3 新马师曾先后娶过四位妻子,首任妻子梅丽芳,因性格不合离异;第2任妻子梁添添,因肺病早逝(29岁);第3任妻子赛珍珠,生有3子,因性格不合离异;第4任妻子洪金梅1965年开始同居,诞下4子女(邓兆尊、邓兆荣、原名邓翠玉的邓小艾和邓碧玉),并在1992年正式结婚,「金马红梅庆同心」婚礼并在无线电视翡翠台播出。新马师曾去世留下数亿财产,让“祥嫂”与四名子女陷入长达数年的争产官司。原名邓永祥的“慈善伶王”新马师曾,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粤剧名伶兼喜剧演员,唱红了《万恶淫为首》《光绪皇夜祭珍妃》等多出粤剧。1997年4月21日,新马师曾病逝于香港,成为当时的大新闻。但若论吸引力,却要数其病逝后邓家母子为争夺估计总值约4.2亿港元的遗产而全面爆发的丑闻。“祥嫂”洪金梅和邓家的四名子女因遗产分配问题各不相让,不仅通过传媒叫嚣对骂,还闹到对簿公堂。邓家周边的亲友如白韵琴、黄夏蕙等人,也纷纷加入到骂战当中, 慈善公益4 新马师曾多年均参与东华三院举办之欢乐满东华电视募款节目,并于节目上献唱万恶淫为首等作品作为节目压轴募款环节,深入民心,故在香港有慈善伶王称号。新马师曾当年捐助广华医院,让一个刚从大陆文革后来港的女孩关惠群不用支付医药费,后来竟影响了移民美国的关惠群为露宿者提供食物的善心。于2010年8月,华裔美国人关惠群(BettyChinn),荣获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公民奖章,以表彰她20多年来一直对无家可归人群的关怀和帮助。40年后关惠群再次踏足香港的星光大道,她看见地上刻着新马师曾的名牌,亲口说出她的善心也是受新马师曾的启发。 主要作品5 列表万恶淫为首光绪皇夜祭珍妃卧薪尝胆周瑜归天客途秋恨凤烛烧残泪未干胡不归孝感动天白蛇传风流天子来路状元临江月夜吊秋喜宋江怒杀阎婆惜沙三少一把存忠剑十八罗汉收大鹏英雄肝胆美人心水观音三戏白金龙钟无艳挂帅征西碧玉簪血染楚王宫仕林祭塔1953年:《孝子扮新娘》分饰松骨祥/道友陈1953年:《新马仔胡不归》饰文萍生1953年:《佛前灯照状元红》饰祖家骏1953年:《龙凤呈祥》1953年:《摄青鬼》1953年:《鬼妻》1953年:《一年一度燕归来》1953年:《再恋负心人》1953年:《无端端发达》1954年:《黄金万两》1954年:《春满乾坤福满门》1954年:《金凤迎春》1954年:《患难夫妻》1954年:《林黛玉魂归离恨天》1954年:《蝴蝶夫人》1954年:《香销十二美人楼》1954年:《大观园》1954年:《娱乐升平》1955年:《新马仔瓜棚遇鬼》1955年:《卖怪鱼龟山起祸》1955年:《

人物百科 2021-11-06
马师曾简介

马师曾简介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祖籍广东顺德。广东顺德县桂洲马地桥人(现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后一直在香港、澳门、广州、东南亚一带演戏及拍电影。1955年底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行当,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揉入方言俗语,活泼滑稽,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他于晚年改唱老生,技艺愈精,演来苍凉刚劲,颇见功力。 目录 1基本资料 2演艺经历3人物经历4英文名5艺术成就6代表作品7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马师曾外文名:Ma Si Tsang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顺德出生日期:1900年4月2日逝世日期:1964年4月21日职业:粤剧艺术大师代表作品:《苦凤莺怜》、《贼王子》、《佳偶兵戎》、《刁蛮公主戆驸马》 演艺经历2 “书香世家”。自幼家贫,曾跟曾叔祖马贞榆攻读四书五经。十五岁考入“敬业中学”。读书时演过文明戏。中学毕业后在香港当过钢铁店学徒。马师曾天资聪慧,爱好音乐与戏剧。常常偷偷地看戏,对当时的名伶周喻林、靓元亨、新白蔡等的唱功演技都很崇拜。最后不顾父母反对,拜师傅佳为师学粤剧,进戏馆学戏。后来为了生活,只身去南洋登台,来到新加坡,在“尧天彩”剧团当第三小生。在南洋的那段期间内,马师曾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由于那时候他的表演艺术较差,而又不懂粤剧的传统演法,在舞台上闹了不少笑话。挫折激励了年轻的马师曾,他决心勤学苦练,反复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对每个剧的情节,人物性格,曲词乐谱,台步等都作细致的琢磨,又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因此他的舞台艺术与修为不断提高。马师曾对丑角的演法特别喜爱,故在丑角的表演艺术上作了特别研究,终于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一新观众耳目。而他的丑角形 人物经历3 抗日战争时期马师曾在湛江的演出岁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掀起全民抗战热潮。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当时省港的粤剧界“广府班”艺人,不愿留在沦陷区,为日寇粉饰太平登台演出,纷纷逃离香港、广州沦陷区,南下湛江(前身广州湾)【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驻足。他们有的原班人马齐来,有的结伴而来组班,有的单身前来搭台。当中著名的艺人有:薛觉先、马师曾、梁醒波、谭兰卿、郎筠玉、红线女等。他们演出栖身维持生计外,不少艺人还组织抗日剧团,编演抗战节目,进行救国宣传。众多的粤剧大老倌和红伶到湛,使边远的湛江地区粤剧一度兴盛。1942年3月艺术大师、粤剧泰斗马师曾从香港逃亡到湛,在湛江演出近二个月,为粤西的粤剧的演出历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马师曾到湛时,时年42岁,在粤剧界 英文名4 马师曾的英文名是“MaSiTsang”,以粤语(广府话)音译。其妻红线女英文艺名为“HungSin-nui”,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社会各界并非不应该随意使用1978年以後才逐步实施的汉语拼音“MaSizeng”作为其英文名。广州市及广东省广府地区,在中华民国时期地名、路名及人名皆使用粤语音译,与今日港澳的做法相同。目前,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依然允许华裔民众自行选择英文名的粤语或闽南拼法方案。 艺术成就5 从1956年至1962年,他演出的剧目除《搜书院》、《关汉卿》外还有《昭君怨》(马师曾编剧并饰汉元帝);《桂枝写状》(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饰赵宠);《苦凤莺怜》(马师曾从1925年起一直上演的剧目,经他再作整理并饰义丐余侠魂);《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附马》(都是马师曾在30年代编写并一直上演的剧目,经他再作整理并在前者饰纨绔子弟萧怀雅,在后者饰驸马孟飞雄);《屈原》(马师曾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并饰屈原);《拾玉镯》(据京剧改编,马师曾饰刘大娘,由香港鸿图影业公司拍成电影改名《佳偶天成》);《三娘教子》(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饰老家人薛保,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赵子龙催归》、《凤仪亭》(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在前者饰赵子龙,在后者饰吕布);《乔老爷上轿》(马师曾据川剧改编并饰乔溪);《蔡文姬》(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马师曾饰曹操)。特别值得提及的,在现代剧《刘胡兰》中,本来没有适 代表作品6 马师曾一生参加演出的剧目为《关汉卿》、《屈原》等共计429个,其本人编剧及参与撰写的剧本共97个,曾参与拍摄的电影有58部。马师曾1922年返广州,被省港大班“人寿年”聘为正印丑生,因出色地饰演了《苦凤莺怜》中的余侠魂一角而名声大振,其具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喉”)亦从此家喻户晓,广为传唱。三十年代,他在香港领衔太平剧团同薛觉先领衔的觉先声剧团艺术竞争达十年之久,人皆以“薛、马”并称,并逐步开拓了中外驰名的马派表演艺术流派,成为戏曲通俗化的大师,革新粤剧的前驱。上演名剧有《佳偶兵戎》、《贼王子》、《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驸马》、《二世祖》等几十出。所演过的剧目共有数百个。1941年,马先生组织“抗战粤剧团”(后易名为“胜利粤剧团”),和红线女在广东、广西各地演出,长期为抗战宣传。在抗美援朝期间,特意从香港返回广州参加义演。1955年冬,他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参加广东粤剧团,曾出任广 人物评价7 马师曾在广州,香港以及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演出,以扮演粤剧特有的角色行当丑生为主,也演小生,须生、花脸。善于吸收文明新剧与电影的表演艺术,对粤剧敢于作改革的尝试。他苦心独创了粤剧的新声“乞儿喉”,并在演《苦凤驾怜》一剧中的义丐余侠魂而一鸣惊人,逐渐成为近代粤剧艺坛上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国内粤语地区、港、澳、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马师曾青年时演小生、小武,中年则以丑脚享负盛名。他根据自己洪亮而欠圆润的嗓音特点而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短促有力,行腔活泼滑稽的唱腔,人称“马腔”,他的成名经历详见“戏行史话”。马师曾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变化程式为已所用。最突出的是在演唱时,常常巧妙地使用广州方言俚语作唱词。他是开创粤剧通俗化的巨匠。他的唱腔尤其是唱“中板”,自然活泼、滑稽突兀;他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新颖奇特,顿挫分明,送音悠远,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