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潜兵2》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上架!此前,由于索尼的要求,《绝地潜兵2》PC版玩家需要绑定PSN帐户,这导致游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下架。然而,由于大量玩家的抗议,索尼不再强制要求绑定PSN。 根据最新的SteamDB更新数据,我们得知《绝地潜兵2》已经在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等地重新上架。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恢复上架状态。
玩家们的强烈抗议终于让索尼取消了《绝地潜兵2》强制绑定PSN的更新计划。然而,尽管取消了这一举措,游戏仍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Steam商店下架。 SIE在游戏发售数月后试图强制要求《绝地潜兵2》PC玩家链接一个活跃的PSN账号,这一举措导致了玩家的大规模差评轰炸,并致使该游戏在超过170个没有PSN服务的国家/地区下架。尽管索尼取消了强制绑定要求,只保留了账号链接作为可选功能,但这款年度最佳射击游戏在大批国家/地区的限制依然没有解除。 根据Steam数据库的信息,《绝地潜兵2》目前已在另外三个没有PSN服务的国家/地区下架,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尚不清楚这些国家/地区的现有《绝地潜兵2》玩家是否还能继续游玩游戏。 这一消息似乎让游戏的开发商Arrowhead工作室也感到惊讶。工作室首席执行官Johan Pilestedt在游戏Discord频道上回复玩家时表示:“我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多数开发人员都处于假期中,我们刚刚通过玩家社区得知了这一消息。我们希望这款游戏能在全球范围内发售。” 《绝地潜兵2》在此前被锁区(无法购买)的170多个地区也尚未重新上架,这正是玩家们最初联合起来对游戏进行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Pilestedt向玩家们保证,他正在与PlayStation和Valve合作,努力让《绝地潜兵2》在“所有地区”重新上架Steam商店。
《女神异闻录5X》是即将推出的《女神异闻录》系列衍生手游,由Black Wings Game Studio开发,完美世界发行,Atlus监督。尽管最初计划仅在中国发行,但国外粉丝一直要求在国际上发行。 最近,有消息称《女神异闻录5X》已获准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发行,并将在韩国和日本推出。一名舅舅党在推特上表示,游戏将进行内测,不仅会在日本地区推出,还会在西方地区推出。 他还透露,游戏的英文版正在开发中,以便在美国发布,其他地区也会考虑在内。
经典作品《机动战士高达SEED》的新剧场版《机动战士高达SEED FREEDOM》宣布将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上映,并且官方公开了最新的剧照。 《机动战士高达SEED FREEDOM》将于4月19日在台湾地区、4月25日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上映。
很难想象,在发达繁华的华东地区,至今还有没通公路的村落。在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在连绵的深山野谷中,就有一座蒙着神秘面纱的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叫做公盂村。因常年云遮雾绕,美若仙境,却没有都市车水马龙带来的喧嚣,被人们称为华东的“香格里拉”,已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盂村位于浙江台州仙居县,是神仙居大景区的一部分,一个到处风景如画的地方。这里历来被古装仙侠剧所偏爱,纷纷来此取景,可见此地的仙气已被广泛认可。公盂村便处在四周悬崖峭壁,梯田竹海环绕的地方,犹如一颗群山之间的遗珠,只有徒步才能抵达。因为风光独绝,这里也成了受驴友们欢迎的小众徒步路线。也因为如此,这里避免了大量普通游客和旅游团,成就了一方秘境。要去公盂村,需要先自驾到前坑村,然后至少徒步2个小时才能抵达。沿途会经过阡陌农家,也会经过竹溪流翠,一路都是都市人久违的田园气息,景色已经十分引人入胜。虽然一路都是起起伏伏的山路,但是从前坑村步行到公盂村村口的路途,也不会令人觉得太漫长。深山之中的公盂村,由上坪和下坪两个小自然村构成,下坪村的居民比上坪村多一些。上下两村虽然所在的位置略有不同,但都有很不错的景观,周围被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包围,奇峰环立如同一道屏障;村庄被山峰围成一个小小的盆地,与世隔绝。细看两座山间村落,立于山涧之阳,地势开阔;村里石桥、石亭、老樟、老井相映成趣,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相传,元代著名画家柯九思为避战乱曾率妻携子迁居于此,然后在这片山间盆地栖居、开枝散叶。感悟于此地的自然风光,柯九思更是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名作《墨竹图》和《竹谱》。历经三十余世,如今的公盂村村民仍以柯姓居多,柯九思故居也是此地的主要景点之一。无论是上坪村还是下坪村,都保持着古朴原生态的村落面貌。建筑的形态则以四合院为主,宅院连绵,三五成群。这里的部分村民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专门接待过来徒步的驴友们,提供简单的住宿和农家饭。也有一部分游客专门带着帐篷来这里露营,夜晚看星空,早起看日出。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这里看到云海翻涌。村子的南面,正好面对公盂背,又叫公盂岩,这是村后的一座山坡。从村里步行到公盂背,还需要1个小时。公盂背更高更险峻,虽然不太好爬,但是只要爬到山顶,便能将整个公盂村的风光尽收眼底。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有户外经验的游客去挑战公盂背。前往公盂村的徒步路线其实是个环线,上行是2小时,下行在1小时左右,不走回头路;如果不过夜的话来回要预留至少4小时。想要深度游的话建议在这里住上一晚,可选择农家乐或自带露营装备。如果你看惯了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不如来公盂村这个华东的“香格里拉”,感受另一种山野江南。周边:神仙居景区、景星岩景区、高迁古村、皤滩古镇、淡竹乡等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和刘邦两位英雄豪杰各显神通,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然而,在楚汉之争初期,项羽曾将汉中地区封给刘邦,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那么,项羽为何要将汉中地区封给刘邦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战略考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 楚汉之争爆发于公元前206年,当时秦朝已经灭亡,天下群雄并起。项羽和刘邦都是反秦的功臣,他们各自拥有强大的势力。为了稳定局势,项羽决定分封诸侯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项羽将汉中地区封给了刘邦。 二、地理位置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汉中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是通往巴蜀地区的必经之地。此外,汉中还是连接关中平原和长江流域的重要通道。因此,控制汉中地区对于争夺天下具有重要意义。 三、战略考量 1. 遏制刘邦势力的发展 虽然项羽和刘邦曾经是盟友,但在楚汉之争中,他们成为了敌人。项羽将汉中地区封给刘邦,一方面是为了削弱刘邦的势力,遏制其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察刘邦的表现,看他是否有能力治理好这个地区。 2. 安抚其他诸侯王 项羽分封诸侯王时,还需要考虑其他诸侯王的情绪。将汉中地区封给刘邦,可以显示出项羽的宽容大度,有利于安抚其他诸侯王,稳定局势。 3. 为日后争夺天下做准备 虽然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将汉中地区封给了刘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汉中的控制。他任命自己的亲信为汉中太守,实际上仍然掌握着汉中的实权。这样一来,一旦刘邦有异动,项羽可以随时出兵镇压。同时,如果项羽想要争夺天下,汉中地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 总结: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将汉中地区封给刘邦,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从历史背景来看,这是为了稳定局势;从地理位置来看,这是为了控制战略要地;从战略考量来看,这是为了遏制刘邦势力的发展、安抚其他诸侯王以及为日后争夺天下做准备。虽然后来刘邦成功夺取天下,建立了汉朝,但我们不能否认项羽当时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椰子,这个在热带地区广受欢迎的水果,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在这个椰子的世界里,有一个国家在全球椰子产业中独领风骚,那就是拥有“椰子王国”美誉的中国海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椰子的世界,探寻海南成为全球椰子生产巨头的秘密。 一、中国椰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椰子作为一种热带水果,起源于印度洋沿岸。随着人类对海洋贸易的了解,椰子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椰子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千年。然而,真正让中国椰子产业崛起的是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椰子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投入。 二、海南椰子产业的崛起 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中国椰子产业的重要基地。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适合椰子的生长。此外,海南岛周边海域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为椰子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椰子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椰子产业的投入。在政府的支持下,海南椰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攀升。据统计,目前海南全省椰子种植面积已达数万公顷,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约占世界椰子产量的2/4。 三、海南椰子产业的发展优势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适合椰子的生长。 2.丰富的海水资源:海南岛周边海域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为椰子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政府的大力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椰子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椰子产业的投入。 4.产业链完善:海南椰子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种植、加工、销售到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四、结语 中国海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经成为全球椰子生产的佼佼者。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海南椰子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美味、健康的椰子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西站属于北京市丰台区,目前丰台区有1个高风险地区,为丰台区玉泉营街道万柳园小区;有5个中风险地区,为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恒丰园、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玉泉营街道亿朋苑一区、玉泉营街道黄土岗村、玉泉营街道万柳西园。 那么,从北京西站乘车回家会不会被隔离? 日前,多位网友向记者反馈,老家对从北京西站返回的防疫政策有所不同。 图据中国铁路 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作的苗苗(化名)今年计划回河北老家。苗苗提前咨询了当地防疫政策,当地市政服务热线的回复是:“行程卡带星号就需要被隔离14天,具体措施要咨询所在社区。” 和苗苗同乡的朋友咨询社区后得到的消息是,“不从北京西站乘车就可以”,所以她打算今年从北京拼车回家。 因从北京西站坐车返乡,另外一位家住湖北宜昌的王女士被社区通知需要进行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原因是湖北目前将整个丰台区纳入了管控区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关于2022年春节前后湖北省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措施的健康提示》显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确定的管控地区的返鄂人员,需要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其中管控区域包含北京市丰台区全区。 看到这个消息后,不少预备从北京返鄂的人退掉了高铁票,转订了机票。 1月25日,记者致电咨询北京市政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接到经过北京西站对健康码行程码有影响的反馈。如果是出京,需要根据当地防疫要求来做相应准备。” 出差经停北京的王先生在朋友圈分享道,自己从北京西站到朝阳站,在北京一共停留了三个多小时,行程码健康码一切正常。 也有不少已从北京返回湖北以及其他省市的网友表示,自己已顺利返乡,并没有被隔离,他们有些是居家隔离,有些只需要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就好。 不同地区,甚至相同地区不同社区的防疫要求都有差异,返乡前最好提前咨询。 春运出京客流迎高峰, 如何快速查核酸? “昨天上午在小区做了核酸,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没出结果,也不知道回家能不能赶得上。”孙雯(化名)老家在江苏镇江,按照江苏省卫健委规定,返乡人员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核酸做了24小时后,孙雯的“北京健康宝”依然没有显示最新核酸检测结果,她有些担心。 春节进入倒计时,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成了今年春节返乡的“归乡证”,记者梳理发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要求返乡人员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据北京市交通委综合运输处副处长吴玉兰介绍,春运首周(1月17日至23日),铁路、民航、省际客出京客运量达21.25万人次。结合往年保障经验,预计春节前3天将迎来出京客流小高峰。 北京各大核酸检测网点核酸检测需求量大增,记者也看到多家医院、核酸检测机构近几天常常排起长队。有读者反馈,约号难、排队时间过长、核酸结果出得慢…… 做了核酸检测,健康宝迟迟没有更新结果,怎么办?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在1月18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北京有核酸检测机构共286家,日检测能力达168万单样本。要求北京各类核酸检测机构在保障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快检快出,力争6小时内反馈各类人群核酸检测结果,最长不超过12小时,并及时将数据上传北京健康宝。 而针对前面孙雯遇到的问题,记者致电询她所在的社区,对方表示 “北京健康宝”实施的是24小时集中推送制。如果急需使用,建议可先到进行核酸检测的医院或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窗口进行咨询,看能否出具纸质版报告证明。 返乡高峰,核酸检测的需求较大,建议大家出行前提前做好规划,不要把出报告的时间卡得太紧,拿着阴性证明安心返乡。 附近医院的核酸检测约满了,怎么办? 北京市朝阳区的林悠(化名)没有预约到核酸检测:“我登录‘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和‘京医通’上一看,最近几天医院核酸检测的号都已经约满了,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是这样,最近做核酸的人太多了。” 记者走访北京佑安医院了解到,近期为了应对核酸检测需求,多家医院已经动态调整服务时间和值班人员,根据核酸检测需求增加情况及时补充人力,增加检测号源,在以上两个平台预约失败的市民可以咨询医院窗口是否有多余号源。 另外,据北京市第26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目前,北京已确定44家可提供24小时“愿检尽检”服务的核酸检测机构,保障全市各区均有可提供24小时服务和混检服务的检测机构,市民可随时前往进行检测,其中包括了北京南站北广场外以及北京西站北广场的24小时便民核酸采样站,加急情况下,最快4小时便可出结果。 除以上44家提供24小时服务的核酸检测机构外,记者发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也有无需预约的核酸检测服务,最快4小时出结果。 记者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了解到,首都机场在停车楼内设置了核酸采样舱,并为旅客提供中英文版检测报告(电子版)。服务位置在2号楼停车楼计时停车区1层03通道东侧、3号停车楼计时停车区B1层C09通道东侧直梯处。服务时间为上午7时至次日凌晨1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已推出24小时核酸检测便民服务,点位设置在航站楼内一层17号门门斗内。航站楼内旅客可直接前往一层17号门。航站楼外旅客可在就近的出入口进入航站楼,采样点入口在17号门内侧。 大兴机场核酸检测无需提前预约,即到即检,最快2-4小时可出具检测报告,与北京市内主要检测点保持同质同价。 来源: 健康时报微信公号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07年8月,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率领麾下精锐骑兵大败乌桓主力,斩杀西乌桓单于蹋顿,彻底击溃了袁氏在北方最后的势力,曹军随即班师回邺,一个月后,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康送来了袁尚与袁熙的首级,曹操彻底地统一了整个北方。 对于志在天下的曹操来说,统一了北方接下来的战略无疑就是统一全天下,当时的曹操占据了豫州、兖州、徐州、司隶州、冀州、并州、幽州、青州等八个州,东汉的天下十三州只有益州、荆州、扬州、交州与凉州还不被曹操所控制。 当天的天下除了曹操之外,还有刘表占据的荆州,孙权占据的扬州,刘璋占据的益州,张鲁占据的汉中,马超、韩遂等军阀割据的凉州与关中,但是,回到邺城的曹操在208年的正月做了一件事,预示着他接下来的战略: 曹操 《三国志 武帝纪》: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曹操在邺城派人挖掘了一个人工湖,把这个湖命名为玄武池,并且用来训练水军,曹操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准备对付南方的荆州和扬州,因为只有刘表的荆州和孙权的扬州(江东)需要用到水军。 同年7月,在得知刘表病重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曹操还没有到达荆州之时,刘表就病死了,紧接着刘表的儿子刘琮成为荆州之主,刘琮在蒯越、韩嵩、傅巽等人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占据了荆州。 在接受刘琮的投降之后,曹操把刘备视为大敌,派出五千骑兵追击带领十余万百姓南逃的刘备,在长坂坡之战中,曹军把刘备打得全军覆没,刘备迫于曹军的压力,放弃去江陵改而前往夏口投靠刘琦。 曹操挥师南下 曹操到达江陵城(今湖北荆州市),休整了两个月之后,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率领荆州降军及南下的曹军沿着长江顺江而下攻打刘备,却在赤壁意外地与刘备、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相遇,双方打了一仗,曹操战败,在江北的乌林扎营,而孙刘联军则在江南的赤壁扎营,双方形成对峙。 周瑜根据黄盖提出的诈降与火攻计,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一把大火就把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烧了个精光,孙刘联军在随后的一年中攻取了曹仁驻守的江陵城,曹军退守襄阳,孙权、刘备、曹操三家鼎立的局面先在荆州形成,转而扩散到全天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改变了战略,不再选择主攻荆州,而是把眼光放到了西边的关中与凉州,甚至是汉中的张鲁的身上,曹操的战略由南下改为西进,在四年时间中,曹操占据了关中与汉中,与占据益州的刘备隔山相望,在此后的十余中,曹操仍然没能统一。 赤壁之战 回到公元207年年底与208年年初,如果你是曹操,你认为曹操攻取荆州的战略是正确的吗?为何不能先攻打关中、汉中、凉州与益州,最后攻取荆州呢? 很明显,曹操的战略是错误的,是过于急躁的。 1、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统一天下的战略最好是先易后难。 荆州刘表、江东孙权、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关中及凉州马超、韩遂,这些势力之中谁强谁弱,相信一眼就能看出来,从人口、城池、人才与经济实力来看,荆州刘表最强,江东孙权次之,益州刘璋第三,关中马超与韩遂等军阀第四,汉中张鲁是最弱的。 曹操当时的战略只有南下与西进,相对来说,西进比南下更为容易,因为西边的关中与凉州还是军阀混战与割据的时代,关中的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凉州的马超与韩遂等十部军阀在曹操进入关中之后,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207年天下势力分布 这些军阀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联合起来的,实际上只是一盘散沙,战斗力并不强,除了马超与韩遂之外,其他军阀实力都比较弱,曹操如果先西进、再南下,就相对容易些,拿下了关中与凉州,就能对汉中和益州形成压力。 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跟曹操相对,都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张鲁与刘璋的智谋远远逊于曹操,曹操只要拿下关中与凉州,汉中与益州不在话下,虽然益州有蜀道天险,但是刘璋弱在能力不足,无法据险守住。 曹操一旦拿下关中、凉州、汉中、益州,就能对荆州和扬州形成半包围,这差不多就是后来西晋统一天下的模式。 2、从智谋的角度出发,荆州及扬州人才是最多的。 当时的天下,除了中原之外,数荆州和扬州的人才最多。东汉末年战乱频发,中原士人大多南下逃亡,很多人到了荆州与扬州,甚至还有人到达最南边的交州,相比较之下,荆州是接受中原流亡士人最多的,其次是江东,再次是益州。 荆扬人才济济 荆州有诸葛亮、庞统,江东有周瑜、鲁肃,这些人在当时都是顶级的智谋,曹操打仗一样重智谋,善于用奇兵,善于以少胜多,在智谋的对抗之下,各家拼的就是人才,所有的智谋都是人提出来的,曹操手下虽然谋士不少,但是能劝得住曹操的人不多,郭嘉算一个。 曹操手下的人才并非没有人劝曹操,程昱和贾诩就劝过曹操,程昱认为刘备会与孙权联合,贾诩劝曹操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但是曹操不听,曹操明显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能冷静分析当前的战略,而是急于依靠一场战争统一天下。 3、赤壁之战是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敌人,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敌人,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首先是占据荆州才2个月,人心还不安稳,就急于发动战争,其次曹操发动战争的时间是在208年的冬天,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种季节打仗根本放不开手脚。 赤壁之战战略错误 再次,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标不明确,没人说得清曹操到底是打刘备的,还是打孙权,或者是刘备与孙权一起打,敌人都不明确,失败在所难免。 赤壁之战其实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预设战场,而是意外地在赤壁这个地方相遇,于是双方开战,仅仅几天时间,曹操就大败而归,而曹操攻打刘备的另一路人马正沿着汉水南下,听到曹操在赤壁战败,就直接沿着汉水撤退了。 赤壁之战怎么看都是一场急躁的战争,完全没有战略性可言,曹操刚刚占领荆州才2个月,就急于发动战争,这不是合适的时机。 4、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荆州地处天下之中,易守难攻。 东汉末年整个天下有十三个州,荆州北接中原,南承两广,东达扬州,西通益州,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诸葛亮眼中的四战之地与北伐前进基地,是鲁肃眼中割据长江以南的要地,是周瑜眼中攻取益州的跳板。 荆州位于天下之中 谁想统一天下,一定要攻取荆州,从整个华夏地缘来看,西边有秦岭,道路险峻,东边有淮河,水网密布,从中原南下最好的路就是走中间的南阳-襄阳-荆州进入江汉平原及长江流域,就能将整个天下割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占据荆州能让长江断航,能让长江上游的益州与下游的扬州失去联系。 看看后来蒙古人统一天下,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攻打襄阳,以蒙古人强大的战斗力尚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攻下,当时的曹操实力远不及后来的蒙古人,曹操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与襄阳,靠的是刘表去世后,刘琮的懦弱无能,但凡刘表在世,曹操也不可能这么容易拿下荆州,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赤壁之战了。 荆州易守难攻,襄阳更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是冷兵器时代难以逾越的天险,曹操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统一之路,失败在所难免,如果刘表在世,曹操可能连襄阳也无法攻取,更不用说发动赤壁之战了,所以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的战略确实出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都成功占据了汉中地区,刘备与刘邦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刘邦和刘备虽然都占据了汉中地区,地盘是差不多的。但除了地盘之外,其他所有的条件,刘邦基本上都优于刘备。 而且,最关键的是,刘邦面对的是一场混战,就算是最强的项羽,整体国力也远比不上后来的曹魏,这才给了刘邦可乘之机。如果把巅峰时期的刘备,放到东汉末年的混战阶段,刘备大概率也能统一天下。 但可惜的是,等到刘备拿下占领汉中的时候,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就已经定了。除了联合东吴对抗曹魏之外,刘备集团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这才是最致命的。 当然,除此之外,刘备和刘邦面对的其他问题,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要想弄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倒是不妨先看一下,刘备和刘邦面对的局面,都有哪些不同之处。 首先说人口。 人口方面,刘邦的基础,要比刘备好太多了。刘邦入主汉中的时候,汉中以及巴蜀之地的人口数量,基本处于巅峰时期。刘邦就藩汉中的时候,都江堰已经建好了五十多年。随着都江堰的完工,整个巴蜀之地,由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后来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一个稳定而且繁荣的巴蜀,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之前的五十多年里,整个巴蜀地区,基本上没有任何战乱。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这地方归秦国管,基本上只是作为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而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这地方基本上也没怎么打过仗,人口基本没有太大的损失。 所以,刘邦接手的巴蜀,基本上是一个鼎盛的巴蜀,不管是人口还是整体实力,都正处于巅峰期,完全可以为刘邦提供强大的战争资源。 那么,刘备接手的巴蜀,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三国演义当中,前期对于益州这边,基本没什么描写,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益州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什么战乱。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益州这边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只不过后来,这场农民起义被刘璋他爹刘焉给彻底镇压了下去。 大概也就是在黄巾起义爆发的同时,刘焉入主益州。此后,益州这边基本上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并没有参与和外界的战争。但同时,益州内部却从来没有太平过。 之前刘焉入主益州的时候,为了尽快掌控益州,曾拉拢任用五斗米道的第三代传人张鲁,并且让张鲁占据了汉中。在这之后不久,刘焉便因病去世,其子刘璋继承了他的位置。 不过,刘璋虽然继承了他爹的位置,但是却根本压不住益州。所以,刘璋上位之后,益州内部官员赵韪,起兵反叛,声势极大。最后刘璋虽然靠着他爹留下的家底,镇压了这场叛乱,但也彻底折损了元气,整个益州死伤惨重。而张鲁也趁着这个机会,渐渐独立了出去。 总之,刘璋父子主政益州期间,虽然看似没有和外界发生战争,但内部损耗却极大。等到刘备来的时候,又和刘璋打了三年。而刘备控制了益州大部分地区之后,紧接着又为了锁死益州大门,和曹操来了一场汉中大战。在整个东汉末年,益州基本就没消停过,整体实力折损极为严重。 相比刘邦时代,刘备接手的巴蜀,恐怕人口连一半都不到。再加上常年战乱,田地荒废,刘备接手的巴蜀,恐怕也很难称得上是天府之国了。 除了人口之外,第二个致命短板,便是人才。 相比刘邦集团,刘备集团的人才,在三国演义里虽然被吹得神乎其神。既有卧龙凤雏这样的顶尖军师,还有关张赵马黄这样的五虎上将,似乎是人才济济。但如果仔细比较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刘备集团这边,似乎缺少了一个韩信这样的统帅,可以独自负责一个战场。 刘备集团内部,关二爷虽然可以独挡一面,广为后世崇拜和敬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统领大兵团作战方面,关二爷确实要比韩信逊色不少。 简单来说,刘备这边,不缺将才,但是缺帅才,而且人才断档问题太严重。等到刘备这一批人去世之后,基本上就后继无人了。相比之下,刘邦集团这边,多了一个可以开辟第二战场,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韩信,这个优势可就太大了。 如果说,以上两个因素,还只是内部问题的话。那么相对而言的外部环境,刘邦同样要比刘备强太多了。 楚汉战争期间,虽然争夺天下的主力,是楚汉双方。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却有十八个诸侯国。诸侯国越多,就意味着可以利用的机会越多。而且,刘邦入主关中之后,速度极快。在项羽几乎完全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便占领了整个关中,有了和项羽集团正面抗衡的实力。 相比之下,刘备则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刘备攻略益州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光是对抗曹操,保护自身的安全,刘备就已经需要联合孙权。想要正面击败整个曹魏集团,单凭刘备集团的实力,几乎不可能。 而且,和项羽集团相比,当时作为刘备主要敌人的曹魏集团,在政治上也远比项羽更加成熟。项羽之所以会输给刘邦,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项羽不懂政治。刚刚掌权,就杀害了义帝熊心。分封诸侯的时候,又过于优柔寡断。在战场上,项羽或许是一个无敌的战神。但是在政治上,项羽实在太过优质,不会争取民心。 和项羽比起来,曹魏集团就截然不同了。曹操刚刚崛起的时候,就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曹操更懂得招揽人才,懂得如何发挥出麾下士族的力量。所以,在整个北方,曹操的民众基础是很高的。这一点,同样不是项羽能比得了的。 通过以上这些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刘备和刘邦地盘确实差不多,但双方在其他方面,可就差了太多了。相比之下,刘备即便是在最巅峰的时候,也比刘邦起兵时欠缺了太多。这样的刘备,面对的又是一个近乎统一的北方,想要夺取天下,难度自然要大太多了。 说到底,还是两者时代背景不同。如果把巅峰时期的刘备,拿到东汉末年的话,刘皇叔说不定早就一统天下了。要是那样的话,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魏晋南北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运河边 百科] 近日,不少朋友都在问如何鉴别调表车,其实调表车在一些地区较为普遍。一方面是利益所为,一方面是面子工程。那么今天就和您说说,如何鉴别调表车。下面编辑总结了五步助你识别“调表车”。 总结 本期和您说了五个步骤,非常简单,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这五步自行鉴别。不过这并不能解决那些隐藏的很深的调表车,有些高端车型甚至会重新处理座椅等。当然,查询维保记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对于脱保的车源来说就没那么大帮助了。编辑建议,多方面共同参考。(文/图 运河边)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07年8月,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率领麾下精锐骑兵大败乌桓主力,斩杀西乌桓单于蹋顿,彻底击溃了袁氏在北方最后的势力,曹军随即班师回邺,一个月后,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康送来了袁尚与袁熙的首级,曹操彻底地统一了整个北方。 对于志在天下的曹操来说,统一了北方接下来的战略无疑就是统一全天下,当时的曹操占据了豫州、兖州、徐州、司隶州、冀州、并州、幽州、青州等八个州,东汉的天下十三州只有益州、荆州、扬州、交州与凉州还不被曹操所控制。 当天的天下除了曹操之外,还有刘表占据的荆州,孙权占据的扬州,刘璋占据的益州,张鲁占据的汉中,马超、韩遂等军阀割据的凉州与关中,但是,回到邺城的曹操在208年的正月做了一件事,预示着他接下来的战略: 曹操 《三国志 武帝纪》: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曹操在邺城派人挖掘了一个人工湖,把这个湖命名为玄武池,并且用来训练水军,曹操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准备对付南方的荆州和扬州,因为只有刘表的荆州和孙权的扬州(江东)需要用到水军。 同年7月,在得知刘表病重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曹操还没有到达荆州之时,刘表就病死了,紧接着刘表的儿子刘琮成为荆州之主,刘琮在蒯越、韩嵩、傅巽等人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占据了荆州。 在接受刘琮的投降之后,曹操把刘备视为大敌,派出五千骑兵追击带领十余万百姓南逃的刘备,在长坂坡之战中,曹军把刘备打得全军覆没,刘备迫于曹军的压力,放弃去江陵改而前往夏口投靠刘琦。 曹操挥师南下 曹操到达江陵城(今湖北荆州市),休整了两个月之后,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率领荆州降军及南下的曹军沿着长江顺江而下攻打刘备,却在赤壁意外地与刘备、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相遇,双方打了一仗,曹操战败,在江北的乌林扎营,而孙刘联军则在江南的赤壁扎营,双方形成对峙。 周瑜根据黄盖提出的诈降与火攻计,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一把大火就把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烧了个精光,孙刘联军在随后的一年中攻取了曹仁驻守的江陵城,曹军退守襄阳,孙权、刘备、曹操三家鼎立的局面先在荆州形成,转而扩散到全天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改变了战略,不再选择主攻荆州,而是把眼光放到了西边的关中与凉州,甚至是汉中的张鲁的身上,曹操的战略由南下改为西进,在四年时间中,曹操占据了关中与汉中,与占据益州的刘备隔山相望,在此后的十余中,曹操仍然没能统一。 赤壁之战 回到公元207年年底与208年年初,如果你是曹操,你认为曹操攻取荆州的战略是正确的吗?为何不能先攻打关中、汉中、凉州与益州,最后攻取荆州呢? 很明显,曹操的战略是错误的,是过于急躁的。 1、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统一天下的战略最好是先易后难。 荆州刘表、江东孙权、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关中及凉州马超、韩遂,这些势力之中谁强谁弱,相信一眼就能看出来,从人口、城池、人才与经济实力来看,荆州刘表最强,江东孙权次之,益州刘璋第三,关中马超与韩遂等军阀第四,汉中张鲁是最弱的。 曹操当时的战略只有南下与西进,相对来说,西进比南下更为容易,因为西边的关中与凉州还是军阀混战与割据的时代,关中的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凉州的马超与韩遂等十部军阀在曹操进入关中之后,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207年天下势力分布 这些军阀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联合起来的,实际上只是一盘散沙,战斗力并不强,除了马超与韩遂之外,其他军阀实力都比较弱,曹操如果先西进、再南下,就相对容易些,拿下了关中与凉州,就能对汉中和益州形成压力。 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跟曹操相对,都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张鲁与刘璋的智谋远远逊于曹操,曹操只要拿下关中与凉州,汉中与益州不在话下,虽然益州有蜀道天险,但是刘璋弱在能力不足,无法据险守住。 曹操一旦拿下关中、凉州、汉中、益州,就能对荆州和扬州形成半包围,这差不多就是后来西晋统一天下的模式。 2、从智谋的角度出发,荆州及扬州人才是最多的。 当时的天下,除了中原之外,数荆州和扬州的人才最多。东汉末年战乱频发,中原士人大多南下逃亡,很多人到了荆州与扬州,甚至还有人到达最南边的交州,相比较之下,荆州是接受中原流亡士人最多的,其次是江东,再次是益州。 荆扬人才济济 荆州有诸葛亮、庞统,江东有周瑜、鲁肃,这些人在当时都是顶级的智谋,曹操打仗一样重智谋,善于用奇兵,善于以少胜多,在智谋的对抗之下,各家拼的就是人才,所有的智谋都是人提出来的,曹操手下虽然谋士不少,但是能劝得住曹操的人不多,郭嘉算一个。 曹操手下的人才并非没有人劝曹操,程昱和贾诩就劝过曹操,程昱认为刘备会与孙权联合,贾诩劝曹操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但是曹操不听,曹操明显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能冷静分析当前的战略,而是急于依靠一场战争统一天下。 3、赤壁之战是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敌人,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敌人,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首先是占据荆州才2个月,人心还不安稳,就急于发动战争,其次曹操发动战争的时间是在208年的冬天,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种季节打仗根本放不开手脚。 赤壁之战战略错误 再次,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标不明确,没人说得清曹操到底是打刘备的,还是打孙权,或者是刘备与孙权一起打,敌人都不明确,失败在所难免。 赤壁之战其实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预设战场,而是意外地在赤壁这个地方相遇,于是双方开战,仅仅几天时间,曹操就大败而归,而曹操攻打刘备的另一路人马正沿着汉水南下,听到曹操在赤壁战败,就直接沿着汉水撤退了。 赤壁之战怎么看都是一场急躁的战争,完全没有战略性可言,曹操刚刚占领荆州才2个月,就急于发动战争,这不是合适的时机。 4、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荆州地处天下之中,易守难攻。 东汉末年整个天下有十三个州,荆州北接中原,南承两广,东达扬州,西通益州,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诸葛亮眼中的四战之地与北伐前进基地,是鲁肃眼中割据长江以南的要地,是周瑜眼中攻取益州的跳板。 荆州位于天下之中 谁想统一天下,一定要攻取荆州,从整个华夏地缘来看,西边有秦岭,道路险峻,东边有淮河,水网密布,从中原南下最好的路就是走中间的南阳-襄阳-荆州进入江汉平原及长江流域,就能将整个天下割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占据荆州能让长江断航,能让长江上游的益州与下游的扬州失去联系。 看看后来蒙古人统一天下,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攻打襄阳,以蒙古人强大的战斗力尚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攻下,当时的曹操实力远不及后来的蒙古人,曹操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与襄阳,靠的是刘表去世后,刘琮的懦弱无能,但凡刘表在世,曹操也不可能这么容易拿下荆州,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赤壁之战了。 荆州易守难攻,襄阳更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是冷兵器时代难以逾越的天险,曹操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统一之路,失败在所难免,如果刘表在世,曹操可能连襄阳也无法攻取,更不用说发动赤壁之战了,所以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的战略确实出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项羽为什么会把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巴蜀汉中地区封给刘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元年(前206年),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关中,秦朝灭亡。灭秦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在全天下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毁掉了秦始皇的统一成果。而在这十八位诸侯王中,项羽最不放心便是鸿门宴后与其关系公开恶化的刘邦。 因此如何压制刘邦,就成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可是在经过一番考虑后,项羽却把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巴蜀汉中地区封给了刘邦,让刘邦坐稳了天下第二大诸侯王的位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虽然没有人敢公开指责项羽不遵守“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行为,但毕竟这是背信弃义的行径,项羽在面子上也是有点挂不住。而巴蜀汉中地区以前也是秦国的,项羽宣称这些地区也算是“关中”,封给刘邦就不算“违约”了。 其次,由于交通条件和缺乏相关资料,在楚地长大的项羽一直认为巴蜀汉中地区是贫瘠的“蛮荒之地”而非“天府之国”。其实刘邦当时也是这么认为,在刚得到分封的消息后差点去跟项羽拼命,还是萧何拿出的秦朝档案才让刘邦改变了主意。 第三,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巴蜀汉中地区的对外交通非常艰难,“天府之国”既是“保险柜”也是“死胡同”。后来诸葛武侯的北伐很大程度也是败在这个上面的。项羽认为把刘邦封到巴蜀汉中地区,刘邦便再无出头之日了。 最后,刘邦及其部下基本都是出身于关东的楚地,对于巴蜀汉中地区非常陌生,充满了恐惧心理。把刘邦封到巴蜀汉中地区,那么他的部下肯定会因为思乡之情而大量逃散,刘邦在巴蜀汉中地区也没有什么人脉基础,肯定会自然消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战国时期巴蜀荒凉,秦国为何要强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初期的魏国,虽说地缘不好,但也不是最差的,至少韩国的地缘就更差一些。 可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打韩国,只盯着魏国打呢?原因也很简单:魏国太强。 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坐镇中原,那结果只有两个:魏国吞并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打残魏国。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春秋初期的郑国就能明白。 当时的郑国,在国君郑庄公的领导下,完全称得上中原地区最强的国家。 然而,这就导致了郑国的周边邻居只能二选一,要么打残郑国,要么被郑国打残甚至征服。 结果,郑国的地位和实力一落千丈,而魏国的遭遇,和春秋初期的郑国如出一辙。 在魏国衰落之后,秦孝公抓住机会,彻底把魏国的势力赶到黄河以东。 至此,秦孝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就去世了。 继承秦国君位的是秦惠文王,这位老兄上任后立刻赶走了商鞅,没过多久,商鞅就死了。 有一种说法是商鞅造反,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扬造反被活捉,最后被处以极刑“车裂”。 如果按照英雄史观的说法,没有了商鞅,秦国应该就此衰落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秦惠文王带领下的秦国,开始了高速发展。 秦孝公只是把魏国赶到河东,而秦惠文王则接连夺取了魏国的大片领土,直接把一个横跨中原诸省的魏国,打得只剩下河南一部分地盘。 这个时间节点是秦惠文王继位的第九年,函谷关正式归属于秦国。 这既是秦惠文王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秦国遇到的第二个瓶颈。 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国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已经被他父亲秦孝公打破,那就是掀翻魏国的霸权。 可是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自己就成了一个霸权国家,原本联手攻打魏国的国家,现在又开始联手对付秦国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秦国拥有函谷关这样的要隘,地缘优势远胜于魏国,不太容易被打垮。 可雄关要隘也不是毫无缺点:它既是保险柜,又是牢笼。别人想进来不容易,秦国想出去同样不容易。 因为,别人只要堵死函谷关,就意味着基本堵死了秦国。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秦国应该何去何从呢?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关外诸侯虽然准备联手对付我们,但这种貌合神离的联盟并不牢固,我们完全可以分化瓦解。 另一种意见是,虽然能够分化瓦解关外诸侯,但耗时耗力,性价比太低,我们应该南下攻打巴蜀,继续打造一片可靠的大后方。 秦惠文王斟酌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拍板:先南下吞并巴蜀,再伺机东出。 客观地说,秦惠文王做出这种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巴蜀,还不是后来的“天府之国”,只是一片蛮荒之地,几个小国在里面勉强安生。 此时的秦国,主要的精力还是应付关外诸侯的攻势,如果这个时候分兵巴蜀,谁敢保证函谷关那边不会出问题呢? 这就意味着,秦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争夺一块没什么用的土地。 但秦惠文王毕竟眼光卓著,他一眼就看出了巴蜀的重要性:此时的巴蜀虽然还很落后,但秦国完全有能力把它开发出来。 首先,巴蜀土地肥沃,天然就适合作物生长,一旦开发出来,秦国的军粮补给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巴蜀是一个不错的后手,万一秦国本土出现什么变故,临时前往巴蜀避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可目前最困难的是,巴蜀易守难攻,也没有特别适合军队行进的道路。如果现在抢修,显然不太合适,迁延日久容易生变。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秦国向蜀国送了一个石牛,庞大又贵重。蜀国国君为了把石牛运回国,于是傻乎乎地修了一条从蜀国通往秦国的道路。 结果道路刚修完,秦军就杀了过来,十个月后,蜀国领土尽数归于秦国。 我个人认为,这种类似寓言故事一样的桥段,大家看看就行,不用太当真。 修通一条从蜀国到秦国的道路,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绝不是几个月就能修完的。 这只能说明,无论是秦国还是蜀国,都有修路的意愿,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都在做这件事,而且是早就在做,并不是临时起意。 只不过,双方对于这条路的期望不同:蜀国认为可以结好秦国为外援,帮他统一巴蜀。 毕竟当初的秦国受魏国威胁,不太可能出兵进犯巴蜀。 但时移世易,道路快修好的时候,秦国东出无门,于是把算盘打到了巴蜀头上,没经过多少波折,就拿下了这个蜀国。 在此后的五十年里,秦国一边想办法东出,一边尽力开发蜀国,最终以都江堰的修建为标志,预示着秦国彻底消化了巴蜀地区。 随后,秦国开始压着关外诸侯猛揍,并由秦始皇完成了统一。 我们完全可以说,秦惠文王拿下蜀国,是除商鞅变法之外,对秦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大事。 我在前面只说秦国拿下了蜀国,却不是整个巴蜀,是因为在秦国行动的时候,楚国也没有闲着。 巴蜀在楚国的西边,所以当秦国南下的时候,楚国则开始西进,夺取了巴国,随后又向黔中、巫郡等地区发展。 这直接导致了秦楚两国的领土大面积接壤,所以此时的秦国,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威胁。 秦国和楚国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我们下次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为什么有个外号叫“铜马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新朝末年,刘秀跟随大哥刘縯起兵并加入绿林军。刘縯、刘秀兄弟凭借过人的才能很快跻身绿林军的核心领导层,刘秀更是著名的昆阳大战立下盖世功勋。可是过人的功绩却给刘氏兄弟招来了大祸。 因为刘氏兄弟的能力强、功劳大,所以其他绿林军领袖担心这两兄弟(主要是刘)当皇帝后不好控制,便拥立没什么功劳的刘玄称帝,是为更始帝。刘縯对此极为不满,与更始帝的矛盾迅速激化。 更始元年(23年),刘縯被更始帝所杀,刘秀的处境也岌岌可危。为了保命,刘秀想尽办法掩盖对大哥之死的悲痛与对更始帝的不满。最终被刘秀骗过的更始帝派他镇慰河北州郡,算是死里逃生。 然而镇慰河北对刘秀是才出死地又入危局,当时河北有众多强大的割据势力,而刘秀却只有一根更始帝给的节杖,以至于被打得满地图跑。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刘秀总算是在河北站稳了脚跟。 站稳脚跟之后,刘秀将河北的根据势力全部击败并收编。在刘秀收编的河北割据势力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以起义农民为主的铜马军。收编铜马军让刘秀获得了几十万人,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势力之一。 在收编铜马军期间,刘秀正式与更始帝决裂。正因如此,当时被更始帝统治的关中地区便给刘秀起了外号叫做“铜马帝”,意思是依靠铜马军起家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么?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区徭役制度的?其实平米法,也叫作均征加耗法,是在明朝中期由名臣周忱所首创,这种方法既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也保证了明朝在当地的税额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在明朝可以耕种的土地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穿,一种为官田,另一种为民田,然而朝廷在这种田地上所分别征收的税额,差别巨大。征收于官官田的田租往往要比征收于民田的田税高上几倍甚至几十倍,才外还要对运输途中造成的损耗进行加费。 面对这种租重税轻情况,便造成了很多负责在官田耕种的农民不堪重负,对无力缴纳的田租进行大量的拖欠,等拖不下去的时候,贫苦的农民往往就会直接选择拖家带口地逃亡。 江南地区自宋代开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财税重地,如果连江南地区都收不上税的话,对于财政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的运行。 到了宣德年间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由此朱瞻基便委派周忱为江南巡抚,前去当地调查情况。 起初,周忱尝试着通过下调税率的方式,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这与此同时也会减少朝廷在当地的税额,所以没过多久便遭到户部官员的强烈反对,就连宣宗皇帝朱瞻基,也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 为此,周忱只能另想方法,他于宣德八年时,在苏州知府况钟的协助下,首先于苏州和松州两地创行平米法。 周忱的平米法其实非常简单,主要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大户和小户均平承担运输费用;二是采用不同的征收折纳办法,使得官田和民田的负担会较为均平。 首先就第一点内容而言,自朱棣选择将都城放在北京后,江南地区就一直存在着一个税粮北运,明朝只允许老百姓以实物的方式缴纳赋税,然而实物在长途运输中所造成的损耗将会是十分严重,所以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耗米也会变得十分难以承担。 这种耗米,地方的豪强大户有的是法子将其给规避掉,并摊派到贫苦老百姓都身上,而朝廷之前只管征收足额的税额,根本不管这种耗米由谁来承担。 如今,在周忱的这一平米法下,这种耗米无论大户还是小户都要严格均平承担,如此一来,普通老百姓的税负压力也就变轻了不少。 而第二点内容则是针对官田和民田所承担的税负差距悬殊问题,周忱通过折征的方法将这种差距缩小。对于税负较重的土地,允许他们不用实物,折色缴纳,比如折色成金花银、官布、轻赍等实际税负较轻的东西。 而对于那些税负较轻的土地,则规定他们必须以实物的形式本色缴纳,这样子他们所实际承担的税负就较重了。通过这样折纳征收的办法,让官田和民田所实际承担的赋税变得更加均匀。 周忱的“平米法”,没有在整体上降低江南地区的赋税总额,而是通过均平耗米和折色征收的方式,来缓解这个地区赋税严重不均的问题,所以得到了宣宗皇帝朱瞻基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