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腊八
腊八节吃腊八粥外,还能吃什么

腊八节吃腊八粥外,还能吃什么

腊八节吃腊八粥外,还能吃什么在腊八节这一天,除了腊八粥之外人们还会吃腊八饭,腊八面,腊八蒜,五豆饭,以及腊八豆腐,像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这些北方地区也会在腊八这天,吃饺子配上腊八蒜,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无论是什么节气都会以吃饺子为主。所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腊八这一天除了共同喝腊八粥之外,也会选择吃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食物。河南,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吃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美食,宁夏人会把红豆,扁豆,黑豆,玉米,黑米,土豆以及面片一起放在锅中煮制,这就是宁夏美食腊八饭。而在河南腊八饭的制作方法则又有所不同,河南的腊八饭制作方法是在饭做熟之后,会在饭中加入适当的红糖花生碎,核桃拌匀在食用。而在陕西,山西这些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腊八节当天人们会用蔬菜,菌类,木耳以及各种肉类拼凑出八种食材,放在锅中进行烹调做成臊子。然后再把臊子放在面条之上充分搅拌,这就是当地有名的腊八面。腊八蒜,可以说是腊八粥之外最常见的一种在腊八节当中吃的食物,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人们对腊八蒜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在吃饭的时候,在吃饺子的时候,或者在吃其他食物的时候都会配着腊八蒜吃。腊八豆腐,也是在腊八节里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食物,在腊八节来临之际,人们会提前7天到15天将豆腐切成薄片然后均匀的抹上盐粒儿,再进行风干处理,在腊八当天就可以直接食用,这也是腊八节里面人们必吃的一种菜肴,好吃还非常的美味,尤其是在安徽一带非常盛行的一种食物。

家常菜 2024-02-16
腊八手抄报

腊八手抄报

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俗称“腊八”,过完腊八节我们也快准备过年了,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如今腊八节已经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大家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关于腊八节的手抄报吧!步骤:1、首先给纸分区,在左上角画一个小女孩,手里画一碗汤,下面画一朵云,然后再画一个小男孩,接着右上角画一个大鞭炮,鞭炮上画一只小猪,然后在右下方画一扇门,画出灯笼和小孩;2、接着我们开始勾线,然后擦除铅笔的痕迹;3、最后我们来给手抄报上色。

育儿知识 2024-02-13
腊八节手抄报

腊八节手抄报

腊八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之一,而且民间人们腊八节都会吃腊八粥。古代腊八节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如今腊八节已成为传统节日,不同地方腊八节的习俗也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张腊八节手抄报吧!步骤:1、首先画出直线,然后再左上角画出窗帘和房子,然后画上灯笼,然后再中间位置画一个碗,碗上画一个小猪,然后画出腊八汤,画出桌布和勺子;2、接着我们开始勾下,用橡皮擦去铅笔痕迹;3、最后我们来给手抄报上色,这样腊八节手抄报就完成了!

育儿知识 2024-02-13
北方腊八节那天吃什么

北方腊八节那天吃什么

北方腊八节要吃什么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句俗话说的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意思是过了腊八节很快就会过年了。我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不一样,所以腊八这天吃的食物也不一样,在北方腊八节这天都会吃腊八粥,除了吃腊八粥之外,还会腌腊八蒜。 北方在腊八节这天吃腊八粥是自古以来留下的传统习惯,腊八粥也比较简单好做,那煲粥一般都是用糙米,姜米,高粱,玉米渣以及红豆芸豆,还有荞麦放在一起熬煮,一般需要小火慢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也可以多煮一段时间,越是软烂越好吃。 煮腊八粥的时候要一次加足水,可以多加一些水,不要担心水多多加一些水,一直小火慢熬,熬的时间越长越好,吃粥在快要出锅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放上几个红枣桂圆。 腊八蒜也是属于北方的传统美食,到腊八节这天家家都会腌制一些腊八蒜,腌腊八蒜也非常简单,把蒜去皮以后放在干净的玻璃瓶子里面,加上适量的白糖和米醋,放在温暖的地方等蒜变成绿色就可以食用了。

家常菜 2024-02-07
腊八蒜怎么腌制好吃又脆?

腊八蒜怎么腌制好吃又脆?

腊八蒜怎么腌制方法小伙伴们在制作腊八蒜的时候,其实是为了顺应传统。而我们想要将腊八蒜腌制的比较好吃,首先要挑选紫皮的蒜进行浸泡,通常情况下,要选择适量的蒜,然后将大蒜剥好皮之后,放入到干净的容器当中,用水浸泡之后,我们将大蒜进行腌制。腌制之前,需要在锅里面加入适量的米醋,利用大火将醋煮开之后,转小火慢慢的煮两分钟的样子,之后直接将米醋放到一边凉凉。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将醋里面的酸味给及时的去除,并且研制出来的腊八蒜比较美味可口。       其实我们在腌制腊八蒜的时候,可以在米醋当中化,入蒜之后,再加入食盐和白糖。建议小伙伴们捏大蒜的时候,要捏到微微的出汗,就可以有效的缩短腊八蒜的腌制时间。不得不说,这样做腌制出来的腊八蒜才比较香脆爽口,而且整个的制作过程是特别简单的,腌制成功率也比较高。

家常菜 2024-02-01
探索腊八节的起源,腊八节有哪些传统食俗?

探索腊八节的起源,腊八节有哪些传统食俗?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在节令文化中,腊八承载着亲情、友情的感动以及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起源  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腊日”,在上古时期,“腊”是一种祭礼,“腊日”是举行冬季祭祀的日子。最初腊日并没有固定时期,一般在岁末的最后几天,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被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荆楚岁时记》中出现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古时人们通常在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  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据说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朝廷提倡而日益兴盛,在传说中释迦摩尼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于是,本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的“佛成道节”合流,后来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民间节日。  食俗  时至今日,腊八节留下不少传统食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在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皇宫贵族、朝廷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各寺庙也会用香谷、果实等煮粥来赠予信徒,也会散发给穷人们。到了明清时期,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到了现代,经过多年的演变,腊八粥在不断传承中添加了不少地方特色,形式更为丰富,在各种米、各类豆、不同干果等食材的基础上,各地区还会加入不同食材,例如豆腐、薯芋、肉品、蔬菜等熬煮而成,丰富的食材中寄托着满满情谊。  除了腊八粥,各地还有一些特色食俗。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八节这天会用醋泡蒜,名为腊八蒜;安徽黟县地区会晒制豆腐,名为腊八豆腐;湖南等地会在腊八节用黄豆制作腊八豆;陕西关中地区,则会在腊八节吃腊八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02
探索腊八节的起源,腊八节有哪些传统食俗?

探索腊八节的起源,腊八节有哪些传统食俗?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在节令文化中,腊八承载着亲情、友情的感动以及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起源  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腊日”,在上古时期,“腊”是一种祭礼,“腊日”是举行冬季祭祀的日子。最初腊日并没有固定时期,一般在岁末的最后几天,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被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荆楚岁时记》中出现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古时人们通常在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  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据说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朝廷提倡而日益兴盛,在传说中释迦摩尼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于是,本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的“佛成道节”合流,后来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民间节日。  食俗  时至今日,腊八节留下不少传统食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在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皇宫贵族、朝廷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各寺庙也会用香谷、果实等煮粥来赠予信徒,也会散发给穷人们。到了明清时期,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到了现代,经过多年的演变,腊八粥在不断传承中添加了不少地方特色,形式更为丰富,在各种米、各类豆、不同干果等食材的基础上,各地区还会加入不同食材,例如豆腐、薯芋、肉品、蔬菜等熬煮而成,丰富的食材中寄托着满满情谊。  除了腊八粥,各地还有一些特色食俗。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八节这天会用醋泡蒜,名为腊八蒜;安徽黟县地区会晒制豆腐,名为腊八豆腐;湖南等地会在腊八节用黄豆制作腊八豆;陕西关中地区,则会在腊八节吃腊八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02
探索腊八节的起源,腊八节有哪些传统食俗?-趣历史网

探索腊八节的起源,腊八节有哪些传统食俗?-趣历史网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在节令文化中,腊八承载着亲情、友情的感动以及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起源  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腊日”,在上古时期,“腊”是一种祭礼,“腊日”是举行冬季祭祀的日子。最初腊日并没有固定时期,一般在岁末的最后几天,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被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荆楚岁时记》中出现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古时人们通常在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  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据说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朝廷提倡而日益兴盛,在传说中释迦摩尼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于是,本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的“佛成道节”合流,后来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民间节日。  食俗  时至今日,腊八节留下不少传统食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在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皇宫贵族、朝廷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各寺庙也会用香谷、果实等煮粥来赠予信徒,也会散发给穷人们。到了明清时期,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到了现代,经过多年的演变,腊八粥在不断传承中添加了不少地方特色,形式更为丰富,在各种米、各类豆、不同干果等食材的基础上,各地区还会加入不同食材,例如豆腐、薯芋、肉品、蔬菜等熬煮而成,丰富的食材中寄托着满满情谊。  除了腊八粥,各地还有一些特色食俗。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八节这天会用醋泡蒜,名为腊八蒜;安徽黟县地区会晒制豆腐,名为腊八豆腐;湖南等地会在腊八节用黄豆制作腊八豆;陕西关中地区,则会在腊八节吃腊八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01
腊八蒜做法大全

腊八蒜做法大全

1 拨开蒜,切掉蒜尾部 2 放入容器 3 加入糖 4 放入老陈醋 5 密封保存半个月

上海小吃 2022-11-27
腊八蒜做法大全

腊八蒜做法大全

1 紫皮蒜掰开 2 切掉两端,然后剥掉皮。切开两端利于入味,变色也快 3 全部剥好的蒜 4 醋,糖,盐放入玻璃密封罐里,充分搅拌到糖融化 5 放入蒜 6 盖盖,一天就这个样子了。屋里有暖气,可以白天放暖气房间,晚上放冰箱。晴天也可以白天放封闭的阳台,晚上放冰箱冷藏或者就放阳台不用动。因为冬天阳台晚上的温度也很低 7 这是腌了3天的样子,全部都变绿了。但还有些辣。腌20天左右就基本没有辣味了,也更好吃

粤菜大全 2022-11-19
腊八蒜做法大全

腊八蒜做法大全

1 准备好食材 2 蒜500克去蒂 3 倒入米醋50克(最好在腊月初八腌制) 4 装瓶密封腌制三周以上即可食用

山西小吃 2022-11-19
腊八蒜炒肉末粉丝做法大全

腊八蒜炒肉末粉丝做法大全

1 食材备好,肉末用料酒,盐,胡椒粉,淀粉腌制一下事先 2 粉丝泡软 3 腊八蒜切片 4 锅里倒油烧热放入姜末爆香 5 放入肉末炒散 6 下入粉丝翻炒均匀 7 下入腊八蒜炒匀 8 倒入适量生抽炒匀 9 加入腊八蒜醋炒匀出锅 10 炒好了,我直接当饭了

家常菜 2022-10-08
腊八粥怎么做,在家自己怎么做美味的八宝粥?

腊八粥怎么做,在家自己怎么做美味的八宝粥?

您好腊八粥怎么做,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八宝粥也叫腊八粥,是一道传统节日的美食。由于地域差异,南北方在口味上都各有不同,本人是南方人,可在北方工作过十年,也了解八宝粥的制作方法,下面就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分享一下经验,希望有所帮助。 一. 南方制作八宝粥 食材:糯米 黑米 红豆 绿豆 莲子 薏米 红枣等,以上八种原料洗净浸泡4小时,然后连同泡米的水一起煮至浓稠即可。这时南方人会加入红糖或白糖做成甜味的八宝粥,这也是南方爱吃甜食的特点。 二. 北方制作八宝粥 食材: 和南方制作的差不多,做法也一样。只是在最后吃的时候,北方人并不加糖,而是配以咸菜干,萝卜干,小菜,辣椒酱等一起食用,我刚开始也不适应,后来也觉得挺好吃的。 总结,八宝粥制作并不难,原本是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粥。只是现在人们会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增减。米类,豆类,干果类都有用到,另外在我的个人主页里有一款黑米山药粥,虽然原料没有八种,但做法差不多,不妨参考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资讯百科 2022-04-12
中国民间,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中国民间,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为了忆苦思甜中国民间。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  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腊八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之日是腊月初八,称为“佛成道节”。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 中国民间面具艺术有哪些呢?    中国的面具品类繁多,功用广泛。目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跳神面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与戏曲舞蹈面具大多承传有自,蕴含着相当丰富的以至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多种文化因素。作为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虽经发展变化,仍可从中窥视到中国务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在中国的诸多面具品类中,贵州傩戏面具因其保存得最多,流传得最广,种类最丰富,而占有特殊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在贵州的汉、苗、布依、侗、土家、彝、瑶、仡佬等八个民族中都有傩戏流传,覆盖全省大部分州县。     傩堂戏开路将军面具 高28厘米 贵州德江     开路将军是傩堂正戏《开路将军》中的主角。  戏中描写开路将军奉傩公、傩母之命,前往傩坛砍开五方五路,扫除邪魔障碍,是傩坛中勇武、凶悍、威严的神?。民间艺人以头上长角、嘴吐獠牙、眉毛倒竖、眼珠暴突等夸张手法,突出其精神气质。     傩堂戏开山莽将面具 高32厘米 贵州沿河     开山莽将是桃园洞中的一员镇妖猛将,手执金瓜钺斧,专门砍杀五方邪魔。  整个作品造型怪诞,神采生动,线条奔放,充满力度。     傩堂戏汉朝将军面具 高36厘米     傩堂戏是古代傩祭活动中脱胎和演变出来的一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器具艺术。面具表演与祭祀功能作为傩戏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与主要特征,具有广泛的文学化意义和特殊的研究价值。  贵州傩堂戏按造型特点,大致分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丑角和动物五种类型,多数都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傩堂戏和尚面具 高28厘米 贵州德江     工艺较为复杂,雕刻精细,重视色彩调配。     傩堂戏勾簿判官面具 高30厘米 贵州荔波     勾簿判官是傩堂正戏《勾簿判官》中的主角。  戏中描写判官从华山骑马来到傩堂,为前往傩堂甘愿作证的众神?点名勾簿,同时还为群众断案。     贵州面具有三种类型,即彝族变人戏面具、傩堂戏面具和地戏脸子。     在贵州高原西部,威宁县板底乡裸嘎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原始古朴的傩舞戏??“撮寸己”。  “撮寸己”直译为“变人戏”。“变人”在彝文中的意思是刚从猿变成的人。土语叫“老变婆”。“撮寸己”所表演的,正是以彝族先民的一段古老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远古洪荒时代的历史。     “撮寸己”共有六个角色,五个面具。戴面具的五个角色是:阿普摩,一位一千七百岁的彝族老人,戴白胡子面具;阿达姆,彝族老婆婆,戴没有胡须的面具,据说她已有一千五百岁;马洪摩,也戴没有胡须的面具,一千二百岁;嘿布,一千岁的汉族人,戴豁嘴面具;阿嘎,装修效果图,彝族小娃娃,戴小孩面具。       地戏武将面具 高29厘米 贵州安顺     地戏面具又称“脸子”,一般都与头盔一起雕刻,手法夸张,刻工精巧。脸子用丁木或白杨木制作,质地耐久,隔四五十年上一次色,日晒雨淋均不裂口,有的面具能保存数百年之久。一堂地戏脸子的数目,以剧中人物多少而定,少则几十面多则上百面,人物形貌与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撮寸己”面具制作比较简单,没有专门雕刻面具的民间艺人,由这些演员中的一个(通常是表演热嘎普的那位演员)动手制作。他用粗大的杜鹃花树干锯成段,破成两片,只须在半片木头上砍出高高的额头和鼻梁,凿出三个孔表示眼睛和嘴巴,然后用锅烟灰把整个面具涂黑。  使用之前用粉笔在面具上画出各种走向的线条作为装饰,并区别不同的角色。这种面具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给人以更多的遐想。     傩堂戏在贵州又叫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黔东、黔北和黔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和汉族中,尤以德江、恩南、沿河、印江、松桃、石阡、江口、道真、务川、正安、湄潭等县最为丰富。       傩堂戏面具一般用柳木或白杨木制作,白杨木质轻而不易开裂,柳木在民间是避邪之物,民间艺人用它制作面具,显然带有求取吉祥之意。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雕刻也较精细,艺人往往有范本参照,能毫不走样地将其摹刻出来。傩堂戏面具重视色彩调配,着色分淡彩和重彩两类。  淡彩先在面具上涂一层赭石或土黄作为底色,然后用桐油均匀地刷上几遍,只是在眼睛、眉毛等部位用黑色渲染勾勒,并在帽子上描绘出各种图案,如龙凤、云纹、兰草、牡丹、菊花和福寿等。重彩用红、蓝、黄、黑等各色油漆在面具上勾画涂抹,一些细致的地方,如盔甲或帽子上的花纹,则用笔精心地加以描绘。  总的来说,傩堂戏面具色彩浑厚、凝重、大方,注重整体效果。有些面具经过长期侵蚀,油彩已经剥落,更显得古色斑斓,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傩堂戏有半堂戏和全堂戏之分,半堂戏用十二个面具,全堂戏用二十四个面具。在实际演出中,二十四个面具常常不够用,民间艺人便根据剧情另外添加一些面具。       地戏武将面具 高28厘米 贵州安顺     在雕刻技法上,地戏面具以浅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刻工精细而不琐碎。在色彩,以贴金、刷银(白)的亮色为主,辅以红、蓝、黄、绿等色,有的还镶嵌着若干圆形玻璃小镜,显得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充分体现了农民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面部雕刻与头盔繁缛精细的风格迥然不同,要求简洁明快,轮廓分明,见棱见角,造型偏重写实而又有所夸张。各类武将的区别主要在面部表情和眼睛神态上,例如女将端庄娴静,凤眼微闭;少将英武洒脱,豹眼圆瞪;反派将军满脸横肉,怒目而视。     地戏武将面具 高29。  5厘米 贵州安顺     安顺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因演出不用戏台和庙台,而在村野旷地间进行,故名。  。

资讯百科 2022-04-12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腊八粥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

腊八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腊八节是怎么来的?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关于腊八节的由来,还有很多种故事传说。腊八节由来及传说如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2017年1月5日迎腊八节。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及传说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四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想看更多的精彩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十堰彩生活俱乐部”或天剑客服彩儿微信13636238695

资讯百科 2022-04-05
腊八粥的资料,沈从文腊八粥主要讲了什么?

腊八粥的资料,沈从文腊八粥主要讲了什么?

沈从文腊八粥主要讲述了腊八粥的资料: 小说描述了一家三口人(八儿、八儿的父母)加上一条狗(哈叭),一次晚餐的情形。那天可能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因而家里煮了腊八粥,也炒了陈腊肉。作者对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小狗哈叭在桌下钻来钻去捡骨头吃、一家人对哈叭是否馋嘴是否听话进行争执……等细节进行描写,描绘出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扩展资料】: 原文: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得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哈叭,我八儿要你出去,快滚罢……”接着是一块大骨头掷到地上,哈叭总算知事,衔着骨头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八儿的爹,看那只哈叭摇着尾巴很规矩的出去后,对着八儿笑笑的说。 其实,“赏它几脚”的话,倘若真要八儿来执行,还不是空的?凭你八儿再用力重踢它几脚,让你八儿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气,顽皮的哈叭,它不还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愿嚼的东西吗? 因为“赏它几脚”的话,又使八儿的妈记起了许多他爹平素袒护狗的事。 “赏它几脚,你看到它欺负八儿,哪一次又舍得踢它?八宝精似的,养得它恣刺得怪不逗人欢喜,一吃饭就来桌子下头钻,赶出去还得丢一块骨头,其实都是你惯死了它!”这显然是对八儿的爹有点揶揄了。 “真的,妈,它还抢过我的鸭子脑壳呢。”其实这也只能怪八儿那一次自己手松。然而八儿偏把这话来帮助他妈说哈叭的坏话。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带到场上去,不再让它同你玩。”果真八儿的爹的宣言是真,那以后八儿就未免寂寞了。 然而八儿知道爹是不会把狗带到场上去的,故毫不气馁。 “让他带去,我宝宝一个人不会玩,难道必定要一个狗来陪吗?”以下的话风又转到了爹的身上,“牵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儿争东西吃!” “你只恨哈叭,哈叭哪里及得到梁家的小黄呢?” “要是小黄在我家里,我早就喊人来打死卖到汤锅铺子去了。”八儿的妈说来脸已红红的! 小黄是怎么一个样子,乃值得八儿的爹提出来同哈叭相较呢?那是上隔壁梁家一只守门狗,有得是见人就咬的一张狠口。梁家因了这只狗,几多熟人都不敢上门了。但八儿的妈,时常过梁家时,那狗却象很客气似的,低低吠两声就走了开去。八儿的妈,以为这已是互相认识的一种表示了,所以总不大如别人样对这狗防备。上月子,为八儿做满八岁的生日,八儿的妈上梁家去借碓舂粑粑,进门后,小黄突然一变往日态度,毫不认账似的,扑拢来大腿腱子肉上咬了一口就走了。这也只能怪她自己,头上顶了那个平素小黄不曾见她顶过的竹簸。落后是梁四屋里人为敷上了止血药,又为把米粉舂好了事。转身时,八儿的妈就一一为他爹说了,还说那畜生连天天见面的人也认不清,真的该拿来打死起!因此一来,八儿的爹就找出一句为自己心爱这只哈叭护短的话了。 譬如是哈叭顽皮到使八儿的妈发气时,八儿的爹就把“比梁家小黄就不如了!”“那你喜欢小黄罢?”“我这哈叭可惜不会咬人!”一类足以证明这只哈叭虽顽皮实天真驯善的话来解围,自然这一类解围的话中,还夹着点逗自己奶奶开心的意味。 本来那一次小黄给她的惊吓比痛苦还多,请想,两只手正扶着一个大簸簸,而那畜生闪不知扑拢来就在你腱子肉上啃一下,怎不使人气愤?要是八儿家哈叭竟顽皮到同小黄一样,恐怕八儿的爹,不再要奶奶提议,也早做成打狗的杨大爷一笔生意了。 八儿不着意的把头转到门帘子脚边去,两个白花耳朵同一双大眼睛又在门帘下脚掀开处出现了。哈叭象是心里怯怯的,只把一个头伸进房来看里面的风色,又象不好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摇摆)。 “混账……”很懂事样子经过八儿一声吆喝,哈叭那个大头就不见了。 然而八儿知道哈叭这时还在门帘外边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京 选自《沈从文文集》第一卷

资讯百科 2022-02-25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