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大国,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了人口的10%,约1.3亿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尤其严重的是,妇女如果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就非常容易在生育分娩时,直接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尽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即所谓“澳抗阳性”)在检验报告单上HBsAg为“+”,但因其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基本正常,除了部分工作(如饮食服务、幼教保育人员)从业受限制外,其他完全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学习。但是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肝组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分为哪几类 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 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 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害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有可能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发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在检查中,同时发现有e抗原阳性,则表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进一步检查治疗。 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液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能感染他人,因此,他们不能献血,也不能从事餐饮服务、育儿工作。 2.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月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冲洗外阴部的浴盆和毛巾要单独使用;当有外伤出血时要妥善处理,伤口要认真包扎,被血污染的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应焚烧,防止血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唾液中,能检出乙肝病毒,因此,生活中应实行分餐制,餐具、牙刷等生活用品要专用;尽量避免夫妻间的深吻。 3.严防医源性传播 含百万分之一毫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进入健康人体,即可引起感染。因此,防止医源性传播是预防乙肝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他们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针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时焚烧处理。 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要注意卫生防护,防止血液污染环境。同时,为了达到保护儿童免受感染的目的,应对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产妇在乳房受伤时,应停止哺乳。 4.健康饮食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饮食原则,应是“三高一低”,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加其负担。可以适当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如黄芪、女贞子、猪苓、枸杞子、薏苡仁等进行中医食疗,可煲汤、熬粥等。 5.忌烟酒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6.节制性生活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节制性生活。过度的性生活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乙肝也是一种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从携带者的精液、唾液、月经和分泌物中都能检出乙肝病毒。性交过程中,病毒还可通过损伤的黏膜而传染。如果年轻夫妇一方查出来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未感染的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共3针),并建议过性生活时带安全套。在孕育下一代时,如果男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女方应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可以有效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的垂直传播;如果女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对新生儿提供主被动联合免疫,保护率可达90%以上。 7.畅志怡情 病毒携带者应保持心情舒畅。中医学认为:“怒则伤肝”,肝脏喜疏泄、条达,如果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则会致病。肝炎病人在生气时,常常会引起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因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 8.忌病急乱投医 切忌滥求医、跟着广告走。这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第一大忌!乙肝广告大多含有虚假成分,万万不可跟着乙肝广告走。口服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排泄,乱吃药不仅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可能损害肝脏。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①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C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②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③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是肝功正常也要定期复查。特别是中老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要查肝功还要查血清肝癌标志物,即甲胎球蛋白(AFP),一般是3~6个月检查1次,以防发展为肝癌。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在正规医疗单位定期复查,动态观察肝功及乙肝病毒指标,而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专家解释说,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前无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慢性乙肝中有1%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感染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因素之一。 尽管发病几率不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要定期去查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如果发现乙肝病毒还在复制感染,并且转氨酶升高,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
1.要戒酒,酒精在体内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醛,会对肝细胞有明显毒性和致癌作用,长期饮酒会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2.不要乱用药,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彻底治疗乙肝病毒,而滥用“转阴药”可能引起肝损害。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走出哪些认识误区? 医学上,把肝功能正常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称为“慢性乙型肝病病毒携带者”,由于这些人处于免疫耐受期,当前医学观点是不予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人口的8%左右。在平时的门诊接待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携带者对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缺乏正确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亟待从理论上加以引导。常见的认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误把乙型肝病标志物(即“两对半”)阳性者当作乙型肝病患者。事实上,携带者肝功正常,肝脏的功能状态与健康人一样,可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2)误把标志物转阴当作治疗目的。由于标志物阳性使很多携带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HBsAg转阴了,肝病就治好了。其实,乙型肝病标志物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HBV,治疗的真正目的是要将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出去,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误信广告药品的宣传作用。利用携带者“转阴”心切以及对乙型肝病预后的恐惧心理,有些药品广告大肆宣扬其转阴“奇效”,使不少人上当受骗。药物滥用,不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携带者误导而造成的身心损害。 对于携带者来说,千万不要走入寻求治愈良方妙药的误区。重要的是要建立“保健意识”。慢性HBV携带者中有20%的人发生肝病,这些炎症常十分轻微,无明显肝病表现,易被忽略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变长期积累可向较重的慢性肝病发展,所以携带者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主要项目是肝功检查,我们要求携带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若发现有肝病活动,则应及时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类及对策 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乙肝携带者”有如下分类: (1)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病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对血清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而对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可以暂时不治疗,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疑问:听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转化为肝癌,是真的吗? 解答: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病程演变多经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病毒)期、免疫非复制期或低复制期,以此反复延续几十年,部分病人会演变为肝硬化、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只有部分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病毒水平高,年龄大,饮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毒感染等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因素。其中,肝硬化是肝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年发生率为3%~6%,而非肝硬化的病人中肝癌发生率较低。肝癌的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乙肝病毒水平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提高对慢性乙肝的认识,坚持进行长期、连续、有效的随访和监测,不可存在轻视和侥幸心理。 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大多起于母婴传播,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几乎均成为免疫耐受状态,体内HBV大量复制但无免疫反应或低免疫反应不表现为肝炎。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增强但又不足以全部清除乙肝病毒时,表现为肝炎活动,继而可又渐静止转为低复制期。此期以后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以致HBeAg测不出,抗—HBe阳性,但肝脏病变可能还在继续。这一阶段极易被认为是携带者。 由此看来,所谓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只有一部分真正免疫耐受者才是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正常或轻微病变的携带者,相当一部分携带者已经有过乙肝活动(有的可能很隐蔽,无明显症状),肝组织已经不健康了。有的表现为隐匿型慢性乙型肝炎,即肝功能ALT有波动,但HBeAg阴性,血液HBV—DNA阴性,可是在肝细胞里及血液的单个核细胞中可以查出HBV—DNA。因此,所谓的乙肝携带者也可能演变为肝癌。 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定要戒酒,并注意个人防护,预防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毒感染。
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很多人都处于失业状态,还有很多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找工作非常不容易,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是否有限制?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非常多,约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很多企业常常以此为由把他们拒之门外,以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是否有限制的详细介绍。 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工作生活与常人无异,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有传染性的,这也是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形成就业歧视的原因。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是否有限制呢?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餐饮业、幼教行业是不允许的。尽管HBV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但因其汗液、唾液、泪液等体液中都可能检测到HBV的踪迹,常常会污染周围的物品及食品,对就餐者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尽管这种“威胁”不是很大。因而主张,对从事餐饮业的服务人员定期检查HBV标志物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乙肝大三阳携带者,最好不从事这种工作。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传染源,但是传染性很低,特别是体内的HBV呈非复制状态时,就没有或有轻微传染性。即使体内的HBV呈复制状态,也不是随意就能传染给别人的,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染。况且,传染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一个传染源不能构成传染过程,还需要传播途径及易感者。HBV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HBV不进入血液中就不能引起传染。如果你是HBV的易感者,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是否有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属于健康携带者,一般的生活接触学习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所以企业不应该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所限制!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他人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也不会有任何威胁!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的终身携带乙肝病毒,有的可携带10-30年!中国有这么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每个企业限制了他们,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为中国经济做贡献,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和优点!也是大大的浪费。 以上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是否有限制的详细介绍。真心的希望用人单位能重新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消除对他们的就业歧视。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更好的了解自身的病情。
不少人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以为是慢性乙肝患者,而慢性乙肝患者把“转阴”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是不科学的。 正确观点:一般来说,对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如果症状不明显,化验肝功能正常,医学上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这样的人不一定都是肝炎,所以不必要恐慌,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1.3亿人之多。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感觉和正常人一模一样,肝功能检查正常,化验乙肝病毒指标可以是“大三阳”,也可以是“小三阳”,常在偶然查体(招工、上学、参军、办健康证等等)时被发现。他们大多来源于家庭内感染或母婴传播。如果父母—方有乙肝,所生子女被传染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乙肝患者常常是一家几口同时染上;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0%左右。这么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严格说来不能算做乙肝患者,因为他们虽然携带病毒,但尚未发病。人体携带某种病毒是十分正常和常见的事情,不携带任何病毒和细菌的人是不存在的,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病毒或细菌一般是难以发病的。在我国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25%,即3000万人,会转为慢性乙肝,如果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的话,病例数还要更高一点。 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跟正常人一样的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就业、转干、升学……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因为对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的“拒绝”而酿成的悲剧,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乙肝病毒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祸”及他人而进行重新审视。
在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一旦得了乙肝,便会终身携带乙肝病毒。是这样的吗? 急性乙肝患者只要及时送医院,90%都可以治愈。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药治愈率为20%多,西医用干扰素治疗,40%可痊愈。在这些痊愈者的体内,乙肝病毒已被彻底清除,不必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需要指出的是,治愈者全部是肝脏受乙肝病毒侵害较轻者。重症乙肝或已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目前中西医都没办法治好,只能减轻症状。 治疗乙肝关键是及早发现。发现得越早,治愈率就越高。现在我国有1亿人口携带着乙肝病毒,如果发起病来是很可怕的。因此若感到疲劳、肝部不适,就要去医院检查,不要拖延。要想不得乙肝,最好是注射乙肝疫苗。目前我国少年儿童乙肝发病率大大降低,就是预防的结果。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乙肝携带者似乎一直遭到周围人们的质疑,为何会这样呢,乙肝病毒可能具有的传染性。而乙肝病毒携带在我国占据着大量的人数,如何使他们可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那我们先来了解下如何判断是否是乙肝携带者。 由于乙肝病毒携带一般无明显症状,因而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即可。 但是当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症状代表病情恶化,会造成对肝功能的损伤。因而肝脏首先会出现一些炎症表现。诸如,食欲不振、疲劳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肝区不适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由乙肝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后还可能暗藏肝癌的风险。此时,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以及黄疸等严重症状。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缓解疾病呢? 1、忌烟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烟种含有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后要到肝脏解毒,加重肝脏负担。 2、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3、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4、忌食容易引动肝风的食物和寒凉食物:如如鸡、虾蟹类、茄子、咸菜、咸鱼及泥下食物如盘菜、芋头、番薯、春笋、茭白等。淡水青鱼、白鲢鱼、黄花菜、大白菜、紫菜、海带、绿豆芽、豆腐、西红柿等。 对于以上的介绍,希望能改大家提供些帮助,如需更好的了解可咨询我们家庭医生在线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亿2千万人,情况非常复杂,他们虽然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肝脏内部损害程度却各不相同,多数患者进行肝穿组织学检查时发现,肝脏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有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甚至于达到肝硬化阶段,所以事实上并不存在“健康携带者”。在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只有少数人肝脏虽然持续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但肝脏并没有明显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医学上将这一部分携带者称为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部分人是乙肝现症感染者中病况最为轻微的一种,其特征是:①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于6个月。②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抗HBe阳性,也就是俗称的乙肝“小三阳”。③血清HBVDNA 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用药治疗,各种药物使用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有可能打乱携带者的免疫平衡,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但是定期复查非常重要,虽然绝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但是仍有少数人,经过多年后,病情发生变化,由非活动性变为活动性,因此需要长期监控,不得马虎。一般来说,肝功能检查每6~12个月进行1次,如果肝功能始终正常,病毒复制阴性,B超检查没有异常,说明病情非常稳定,可以从事各项学习和工作。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血清HBVDNA转为阳性,说明病情已经转入活动性阶段,必须针对病情及时治疗。同时做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如合并甲肝、丙肝、脂肪肝等。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群。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戒心、不乏还有鄙视,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以为是慢性乙肝病人,害怕乙肝病毒的传染,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因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母婴和性,而握手、同桌就餐等属于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少部分人表现为急性乙肝,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小便发黄、眼睛发黄等。大部分感染者并不出现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凭借自身抵抗能力,会逐渐清除乙肝病毒;还有少部分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没有办法彻底清除病毒,致使病毒遗留下来。 但是,在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多数人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也就是说,传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有些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另一方并没有被传染,因此乙肝患者的同事或朋友大可不必惊慌。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如果女性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卫生用品,内裤应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做好防护,走出乙肝阴影。 1、面对现实,积极对待,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思想上去除负担,不必天天担惊受怕,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康的人,照常上学、工作(饮食、托幼等行业除外)。乐观、豁达,不与人争吵、攀比。控制住自我,忌生气、焦急,忌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状态。科学已证实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精神因素可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并可活化一些遗传上存在的致病基因,并发其他疾病。 2、带病毒者不管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要防止把病毒传给其他人,尤其是经常在一起生活的人。个人洗漱用品:牙膏、牙刷、牙杯、毛巾、脸盆、碗筷。。。。。。等都要自己一套, 不与人共用。饮食最好分餐,尽可能少在外面餐饮。 3、适当提高饮食质量,可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若肥胖者应低糖,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度,避免发胖(发生脂肪肝或诱发糖尿病)。除忌酒、忌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外,没有忌口。要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特别是不能乱投医、轻信广告宣传的转阴药物或使用游医偏方、验方,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要定期检查,个人自备一份档案,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及B超,以及时发现是否已发生隐匿型肝炎,不错过治疗时机。若出现明显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感或食欲下降等就应随时看医生、检查肝功等,不能大意,不能拖,否则就有发生慢性重型肝炎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故一定要及时就医。 按照科学的方法预防,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用担心是很有必要的。希望乙肝病毒携带者要爱护好自己,要相信你的健康才是关心你的人的最大幸福。
可以肯定地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实可以变成乙肝患者,有人甚至将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为乙肝患者的“后备军”。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都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变而来。但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变成乙肝患者。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 1.面对现实,既然你已经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要怕,不要慌,心理上要保持平衡,相信自己是“不会变成肝炎的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乐观向上,不要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注意保健,如不饮酒,生活规律化,不要过度劳累等,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过度治疗”,不要道听途说什么偏方、秘方,相信不实宣传广告,今天用这种药,明天用那种药,误认为自己的带毒状态就是乙肝患者,大量用药,滥用药,结果是破坏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肝脏负担,损害了肝功能,甚至使自己真的变成了乙肝患者,我们在临床上不时遇到这种情况。乙肝病毒带毒者没有任何药物可医,没有“突破”,切勿轻易相信虚假广告。事实证明,药物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徒劳的。 2.当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会将其病毒传染给他人。但是,在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多数人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也就是说,传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有些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另一方并没有被传染,因此乙肝患者的同事或朋友大可不必惊慌。 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这对患者本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对他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女性经期卫生,以防通过自身的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而传染他人。一些生活用品如食具、茶具、牙刷、剃须刀等均应单独使用。其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如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应及早接种乙肝疫苗;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此外,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禁止酗酒,避免服用有损肝脏的药物,生活上做到劳逸结合,并定期到医院作随访检查。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如果女性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卫生用品,内裤应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可能携带病毒到终身,也可能有少数人“自然转阴”而结束带毒状态。我国调查,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率为3%左右,随着年龄增加可达到6%左右。 当然,我们不是随便给乙肝病毒携带者吃“宽心丸”,也要重视它。我国研究表明,70%-8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可能有“轻微病变”,甚至有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带毒,可能就是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肝炎患者,甚至是肝硬化患者。这就要求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查肝功、B超及病毒指标,必要时进行肝穿刺和肝活检。已被确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当然就不是带毒者了,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需要积极治疗。 4.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到医院检查1-2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表面抗原阳性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但不一定标志着有乙肝存在。在这种患者应接受进一步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病毒基因(DNA)、肝脾超声、肝功能试验先前。如果临床上缺乏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则多数为无症状性携带状态。对于这种患者,应着眼于维持体内免疫稳定,不宜盲目通过 增强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因为一方面药物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另一方面,机体免疫耐受一旦被打破,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感染的肝细胞,继而诱发肝病变。干扰素对这种患者多数无效。必要时可应用核苷类药物,此类药可直接抗病毒,与免疫系统关系不大。
要想理解接吻是否会传播乙肝,首先要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我国发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围产期传播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乙肝。与乙肝患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所以完全没必要谈乙肝色变。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是否可以传播乙肝未被证实。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因为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可以查到完整的乙肝病毒,所以在和恋人接吻时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由于乙肝病毒含量极少,所以感染乙肝的几率也极小极小。 预防乙肝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保护性抗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病情比较稳定,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症状,往往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同时还加重了精神负担。所以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了解乙携者症状非常必要。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有哪些呢? 肝病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一般不明显,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像肝区不适、隐隐作痛、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腹泻等。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还会出现低烧、黄疸,有的病情较重还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 专家表示无论出现以上哪种症状都应引起重视,尤其像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最容易引起忽视的症状时,要及早查明病因,应当马上到医院就诊,若是延误治疗,后果会很严重。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有哪些,专家继续分析到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耽误治疗,少数会发展成为重型乙肝,症状为肝脏功能损伤急剧恶化,一直到衰竭,与此同时常常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伤,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失眠、多梦是乙肝的症状表现之一,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有肝气抑郁或肾阴亏耗,肝火、气血两亏等现象,进而引起失眠、多梦,重者可出现神经衰弱。那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会解决失眠的困扰那我? 1、乙肝病毒携带者失眠要调整心态,做好心理护理。乙肝病毒携带者之所以失眠,最主要原因是担心疾病无法治愈,担心传染别人,担心生活工作受歧视等等,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要记住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乙肝病毒携带者失眠不能小觑,如果比较严重就应该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做个检查,积极的进行治疗是关键。 俗话说“疾病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应该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乙肝携带者失眠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放松心情、适当调节、定期检查,乙肝携带者可以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有医院曾做过一次调查,263对夫妻中,有一方婚前感染上乙肝病毒,婚后5年另一方也被感染的不到6%。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性与年龄成反比,新生儿和婴儿最易感染,而大部分成人可凭借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拒之体外,感染的几率仅为2%。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患者可以结婚和生育,而科学的注射疫苗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因为乙肝不是遗传病! 虽然女性携带者养育的孩子感染后携带者发生率高,但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可以得到较好的预防。携带者生出的小儿,在24小时内开始乙肝免疫方案(即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2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一次乙肝疫苗),保护率为70%,若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保护率为92%-95%(5%-8%因宫内感染,疫苗接种无效)。调查资料也显示携带者母亲哺乳并不增加乙肝病毒感染率。可见:男女青年携带者的恋爱、婚姻不应受到限制,健康人拥有的生活在携带者也都可以拥有,女性携带者是可以生育健康孩子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婚前一定要检测血中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即“两对半”。结果抗原或抗体有一项阳性,不需注射乙肝疫苗。如均为阴性,则必须注射疫苗,待产生抗体后就可以结婚。生活中要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如果是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如果女方是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患者或者男方乙肝病毒指标阳性,注射疫苗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 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较重,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这时也可以结婚生育。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据统计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身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既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也要注意一些饮食原则和生活习惯。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习惯: 1、要有规律的生活,不能熬夜,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利于恢复。有肝病的人,切忌过于劳累,因为劳累过度使大量营养和氧气消耗,导致肝脏能量供应大幅度减少,削弱肝脏的抗病力,破坏肝脏功能直至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保持起居有常,不要轻易打破已经形成的规律生活。 2、要适当的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样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对身体的恢复也是很好的。建议肝病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活动以不感受到疲乏、恶心为准,只要适量运动即可。 3、每半年要做一个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的检查,以能随时获知自己身体的健康信息,及时做好预防、调理和治疗。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尽如人意,熬夜、加班等时而有之,那乙肝病毒携带者熬夜怎么改怎么办呢?乙肝携带者熬夜吃什么好? 一、适宜的蔬菜、水果。 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番茄等蔬菜就是适宜的蔬菜;生梨、苹果、葡萄、香蕉、柑橘等便是适宜的水果。 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 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乙肝病毒携带者因肝细胞受损伤,机体免疫能力减低等,要求蛋白质进行修复,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并提高免疫功效,因此要求在保护肝脏治疗法中给予高蛋白饮食。这类食物有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 四、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微生态活菌、矿物质等有利于维持肝脏健康的微量元素。 五、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包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的食物,都是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 温馨提示:熬夜不是我们提倡的,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如果一定需要熬夜,最好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否则会导致体内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