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菌
外出吃饭时,你会烫碗筷吗?这种广东人的谜之风俗,真的有用?

外出吃饭时,你会烫碗筷吗?这种广东人的谜之风俗,真的有用?

说起南北差异,网友们都津津乐道: 北方冬天靠暖气,南方靠一身正气;北方买菜论车买,南方论个儿买,还能帮忙削皮;北方爱吃面食和馒头,南方爱吃米饭和粉条……不过,这些差异大多都能理解,但北方人来到广东后却有一件事摸不着头脑——为啥出门吃饭,一定要用热水烫餐具?这是什么执念?一、热水烫碗,南方人的执念!外出就餐用热水烫餐具,这在广东又被称之为“lǒng碗”,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习惯,跟岭南地区潮湿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岭南地区在过去被称为蛮瘴之地,说的其实就是气温高湿度大。以广东和湖南交界处的南岭国家森林生态保护区为例,这里不但降水量大,而且年平均的相对湿度更是达到了84%。从不同的城市来看,即便在冬天,广东广州市的相对湿度也可以高达94%,而在北京,相对湿度可能只有60%左右,甚至更低。而相对湿度大、温度高,细菌尤其是餐具领域的大肠杆菌就更容易滋生。在20~40℃之间,相对湿度超过75%以上,细菌就极易滋生。正是因为这种客观的因素,广东地区的人在外出就餐的情况下,才养成了用开水烫餐具的习惯。不管这个习惯是否有效,但至少从心理层面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二、开水烫一遍,真的有用吗?实验来了2024年年底,上海消保委对860双不同材质的筷子进行了专业检测,材质有竹木、不锈钢、合金、密胺等,其中660双新筷子,200双旧筷子。检测结果显示,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出25%以上,这也证明了在湿度大的情况下,霉菌更容易滋生。图源:上海消保委官网旧筷子、竹筷子和木筷子更容易发霉,使用时长超过半年的筷子也更容易发霉。所以,对大众来说,筷子保存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才更安全。另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开水冲烫餐具,尤其是筷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上海消保委相关的实验显示,用开水烫一下筷子的做法基本没用,这是因为冲烫的时间太短,如果真的有细菌等微生物,也很难对它们形成有效的杀灭。一般来说,无论是哪种消毒方式,时间要超过20分钟以上,餐具上的细菌才能被有效地清除。图源:上海消保委官网从筷子的材质上看,木筷子和竹筷子消毒相对不易,不锈钢、合金、密胺筷子更容易消毒。而且,酒精对霉菌消毒没用,微波炉只适用于合金类的筷子,此外,所有材质的筷子只要时间达标,都可以使用高压锅、开水、以及臭氧来达到消毒的效果。从细菌的类型来看,幽门螺杆菌用开水消毒,水温要达到80℃以上,时间10分钟左右才能彻底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0℃的高温下,要持续半个小时才能杀灭;沙门氏菌需要70℃以上高温,15分钟~30分钟才可以消灭;大肠杆菌在75℃高温下,一分钟即可消灭;芽孢菌比较特殊,高温、紫外线、干燥、辐射、化学药物,都难以将其杀死。所以啊,出门吃饭时烫碗筷,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让你可以“放心”地吃完一顿饭。三、外出就餐,如何识别不合格的餐具?既然烫碗筷没啥效果,那么在外就餐时,学会识别不合格的餐具就显得很关键了。首先,要看餐具的封膜是否干净,如果封膜上有过多杂质,如灰层、油渍、不明污点等,可能是废弃的塑料膜重复使用。同时,还要看看包装信息是否齐全。其次,打开封膜之后,要闻一闻餐具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如果餐具没有清洗干净,会有一定的油脂残留气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非食用级清洁剂清洗的,也会有一定的刺鼻气味。最后,要摸一下餐具是否有潮湿、黏腻、粗涩的情况,如果有,则说明油污没有清洗干净。如果要想吃得放心,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备餐具,至少在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下,可以自备筷子。再者,通常是在卫生达标的餐馆就餐,微生物残留一般是合格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如果实在想冲烫餐具,尽量水温高一些,持续的时间长一些,虽然没啥大效果,但至少有一定的心理安慰效果。更何况,对于广东地区的人来说,冲烫餐具除了卫生因素之外,已经延伸和演化成为一种文化了,饭前烫一烫碗,聊一聊天,也不失为一种餐前乐趣。参考资料:[1]用开水烫筷子真的有用吗?实测来了.广东卫生在线,2024.11.2 // [2]用开水烫碗筷能消毒?别白费劲了!这才是正确消毒方法.医学论坛网,2024.12.27[3]为什么广东人吃饭前爱涮碗?.南方周末,2024.10.6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8
在外面吃饭会被传染乙肝吗?最该担心传染的是这2种病

在外面吃饭会被传染乙肝吗?最该担心传染的是这2种病

据数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有7000万例,且让人头疼的是,将近九成的患者都没能得到治疗。不少人担心乙肝作为传染病之一,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和乙肝患者共餐,不会被传染!尽管乙肝具有传染性,但这并不代表着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就会被传染。因为乙肝的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哪怕是跟乙肝患者共用餐具,也不会被传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乙肝患者的口腔出现破损的情况下,一起吃饭的人就很可能被传染到乙肝。比如乙肝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等疾病,乙肝病毒就会通过伤口传染给其他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跟乙肝患者共用餐具,就很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这是因为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患者通过血制品注射进行乙肝的传播,常见于血液透析等方式,即使只有极少量的血液,也会导致乙肝病毒的出现,从而感染乙肝。因此,在打耳洞、纹身、纹眉等过程中,如果接触到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器械时,都可能导致被传染。此外,手术刀等医疗器械也可能成为乙肝传播的“载体”,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就可能因此感染乙肝。因此,不论手术大小,最好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性传播:乙肝的传播和艾滋病的传播类似,也会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在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身上,更容易接触到乙肝病毒,从而感染乙肝。此外,也有少部分患者是由于配偶患有乙肝,在性接触过程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而感染的。总之,洁身自好是远离乙肝病毒的重要方式,并且在性接触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母婴传播:一个患有乙肝的女性,怀孕生下的胎儿也很可能是乙肝患者,这是因为乙肝病毒会通过胎盘或产道进行传播,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母婴传播。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母婴阻断技术越来越成熟,母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乙肝的概率不断在降低,再加上新生儿都会注射乙肝疫苗,因此,先天性出现乙肝的人数也不断在减少。其实,乙肝患者和艾滋病患者一样,都不应该受到歧视,而且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握手、拥抱都不会被传染,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他们。实际上,在跟别人吃饭的时候,更应该担心被传染这些病。和别人吃饭,该担心传染的是这2种病幽门螺杆菌: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会诱发多种类型的胃病,譬如胃炎、胃溃疡等,而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是59%(7亿以上),在某些地方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90%。之所以这么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正是因为这种病菌可以通过唾液或口腔的分泌物进行传播,平时一起共用餐具、水杯,或者是长辈将食物嚼碎再喂孩子,都可能感染这种病菌。甲肝:与乙肝一样,甲肝也是一种病菌引起的肝炎,前者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后者则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甲肝病毒一般存在患者的粪便中,但如果不小心沾到手上,再接触食物之后,吃了这些食物的人也可能感染甲肝。要想预防这两种传染性疾病,一定要注意这三件事情:第一是吃饭前一定要洗手;第二是定期消毒餐具,可以通过高温、远红外线等方式进行;第三是使用公筷。此外,当家里有人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或甲肝等疾病时,最好将患者的餐具分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拒绝吃野味,目前为止,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都来源于动物,而吃野味是传染这些疾病的主要方式。总之,无论是乙肝也好,甲肝也罢,传染病固然可怕,但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不需要害怕被传染!互动:乙肝病毒要如何清除?参考资料[1]《这几个实验告诉你,为什么“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就是要做”》.常青藤爸爸.2024-05-19 // [2]《吃饭会传染的病,只有这几种!别再说乙肝了》.业百科weixinnc.com.2024-04-21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7-28
同是胃癌大国,为什么日本治疗胃癌效果这么好?3个原因功不可没

同是胃癌大国,为什么日本治疗胃癌效果这么好?3个原因功不可没

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癌持续高发,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胃癌新发病例95万例,死亡病例72万例。其中,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胃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2.6%和45.0%。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而且,我国男性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均仅次于肺癌。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作为胃癌高发的亚洲国家,为什么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日本、韩国高这么多?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普及率低等息息相关。饮食习惯风险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而自豪。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接触的食物种类不同,口味也千变万化。然而,其中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可能间接导致胃癌的发生。喜欢吃咸鱼、咸菜、腊肠等腌制食物。这些高盐食物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进入胃后会转变为亚硝酸盐,再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习惯吃剩饭剩菜。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特别是老一辈,有时候为了方便或者不浪费,剩饭剩菜也会照吃,殊不知,一些菜煮熟后放置时间很久,在细菌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即使加热也不能去除,长期食用会诱发消化道癌症。喜欢吃烫食。麻辣烫、火锅、功夫茶……“趁热吃”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然而,经常吃过烫的食物,却很容易损伤胃肠道黏膜上皮、食道内壁黏膜,造成局部炎症和热刺激,引发食管癌、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在所有胃癌类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大约占10%左右。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0%以上。原因有以下几种:喜欢聚餐,而且聚餐时不使用公筷。如果就餐者中有病原携带者,就会将幽门螺杆菌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喜欢嚼碎喂食幼儿。不少大人在喂养孩子时太随意,用自己的筷子甚至嚼烂食物后喂给孩子,容易让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喜欢喝生水、吃生食。生食和生水很容易滋生大量的幽门螺杆菌,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除了感染途径众多,很多人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以为意,觉得是小事一桩,不注重检查和排除,这也是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原因。胃癌筛查普及低胃癌筛查普及率低也是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一方面对胃癌筛查的意识不高,另一方面胃癌筛查也没有纳入医保,导致很多人错过了揪出胃癌的机会。数据显示,通常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0-30%,但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远超其他国家。为什么?1、普及冰箱。冰箱让人们逐渐放弃剩饭剩菜,也减少了食物的腐烂和细菌的滋生。2、根除幽门螺杆菌。日本规定12岁以上人群必须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从源头杜绝胃癌。3、普及胃镜筛查。日本把胃镜作为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必检项目,实行“全民早筛查”的举措。很多人不知道,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查出胃食道逆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食道癌、胃癌等疾病。而胃癌高危人群定期做胃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危险信号。日本防治胃癌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的地域性差别,并且与日常生活习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规避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应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少吃腌渍食物,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尽量少食用过冷过热过硬以及辛辣生冷等刺激肠胃的食物,不吃霉变食物等。食品安全对胃癌的发生有没有影响?有网友反驳:即使我自己吃得再健康有什么用?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你以为吃进肚子里的是健康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其实一堆安全问题,这是不是也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实网友说的不无道理,近年来,食品安全乱象层出不穷,病死猪肉流向餐桌、老鼠肉冒充羊肉、瘦肉精、苏丹红、甲醛馒头、地沟油、农药残留……舌尖上的癌症,正在不断吞噬我们的身体。中国毒理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乔传令博士指出,对机体产生危害需要一个剂量上的积蓄过程,只有在长期摄入危害物质的情况下才可能对机体产生危害。简而言之,当你吃越多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对身体的伤害就越大,患癌风险就越高。有专家也指出,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尽量慎重选择,做好卫生防范准备,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吃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素质高低。有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生,“吃”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见饮食对于预防癌症的重要性。同样处在胃癌高发的亚洲,日本和韩国防治胃癌的手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自己也要加强胃癌筛查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参考资料:[1]《饮食不当易诱发胃癌 过烫过咸都不健康》.北京晚报.2014-08-08. // [2]《这7亿多人注意了!幽门螺杄菌感染有两点需警惕》.央视网.2024-04-18.[3]《哪些人群应该做胃镜检查?》.央视网. 2024-04-02.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8
一人传染一桌人!经常聚餐的人,当心3种病找上门

一人传染一桌人!经常聚餐的人,当心3种病找上门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都是一桌人不用公筷互相夹菜,这样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亲近之意。但是很多场合我们需要和不熟的人一起共餐,这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好像乙肝这些病是可以通过一起吃饭来传播的,事实是这样的吗?一起了解下! 乙肝会通过吃饭传播吗?专家表示:乙肝不会通过一起吃饭进行传播,虽说很多疾病都是从口入的。但是乙肝还真不是,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4种,分别是血液及血液制品、母婴、性生活以及皮肤粘膜破损。但需要注意的是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但如果口腔、消化道内有破损,比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不能完全排除有通过血液感染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可能性相对比较小。但下面三种病会通过共餐传染虽说乙肝基本不会通过吃饭进行传播,但是这些疾病会通过共餐传播!1、甲肝甲肝和乙肝一样,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甲肝是由甲型肝炎引起,乙肝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甲肝病毒大多时候是被“吃”进去的,它大量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如果沾到手上,然后用手去接触食物和水,健康的人误食了这些带有病毒的水和食物,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典型的从口入的疾病,它可以通过唾液或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并且传染性很强,平常我们普通的吃饭、接触,都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3、伤寒伤害是一个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而且可以通过共餐进行传播。它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伤寒和甲肝的传播方式比较相似。致病菌会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出,如若污染了水或食物而被健康人食用的话,健康人会因此而被感染。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病从口入呢?首先在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集体用餐时最好采用分餐制,给人夹菜使用公筷;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等,更不要嚼碎了食物喂食婴儿;食物要清洗干净病煮熟之后才能食用;对于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要使用专门的碗筷,避免共用。其实这些预防的方法今年大家都了解的很多,就是我们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那些内容。吃饭尽可能的避免聚集、不要共用餐具、餐前餐后要洗手、日常尽可能佩戴口罩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我们的健康而言却是意义重大的。目前新冠在全球范围内还在肆意横行,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还是要做好就餐的防护措施!参考资料:[1]向芸.家里有乙肝患者须采取分餐制吗[J].求医问药,2012(3):25. // [2]袁志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餐具传播[J].求医问药,2012(11):19-19.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8
一个洗碗习惯等于培养细菌!看完及时改,别让家人病从口入

一个洗碗习惯等于培养细菌!看完及时改,别让家人病从口入

大全是单身汉,广漂3年,也独居了三年。 大小伙子没怎么做过家务,自己一个人也不太讲究,经常吃完饭就把碗筷堆在洗手盆里,等到终于放不下了才一次性全部清洗。大全的妈妈来看他,见到洗碗池里堆积的脏碗筷,有些甚至都长出霉菌了,一边唠叨一边开始帮忙清洗:“这么大人了还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碗筷也懒得洗,现在天气这么热,容易发臭长霉,还有很多病菌、致癌菌!如果4小时内不及时洗,等你过久了再洗,就怎么洗也洗不掉了,下次吃饭,还不脏死?总是这样,得了癌症怎么办?!”大全不以为意:“我这不是忙嘛,谁跟你说洗不掉的,别老看那些瞎科普的文章,自己吓自己。”脏碗筷超过4小时不洗,细菌疯狂滋生餐具的发明,让人类可以更好地享用美食。在中国,碗和筷子是使用率最高的餐具。生活中,不少人因为懒惰等各种原因,吃完饭没有立刻洗碗的习惯,喜欢把脏碗筷泡在水槽里,等到什么时候要用了才洗。但其实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厨房中的水槽,即使你每天都有清洁,看似很干净,但其实仍存在着大量你看不见的细菌。同时,排水管道滋生的细菌也会随着空气上升附着到水槽内部,水槽便成为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滋生的温床。细菌繁殖有其规律性,一般1-4小时内是适应期,此时细菌正在适应“新环境”;超过8-18小时,通过“试用期”的细菌,就会开始迅速繁衍、增殖。按照20分钟繁衍一代计算,如果碗筷浸泡在水槽中10小时,可能周围就被10亿以上的细菌所包围。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都可通过附着在水槽上,感染碗筷,如果清洗和消毒不彻底,就会引起胃肠疾病,久而久之就会对肠胃、脾脏等消化系统造成各种炎症病变,甚至有癌变的可能。所以,用完餐最后能够第一时间将餐具清洗整理,别让自己的“懒”招来疾病。洗洁精会致癌吗?洗碗时,滴两滴洗洁精已经是现代人的常态,洗洁精具有很好的去油脂作用,能够有效分离餐具上的油污,不少还有消毒灭菌成分的洗洁精,能够帮助去除残留在碗筷上的微生物,防止病从口入。然而,有谣言传“洗洁精添加多种化学物质,用多了致癌!”。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此次的谣言源于2014年国家监督专项多某些品牌洗洁精的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此次抽检的洗洁精合格率为93.6%,不合格的产品中,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所以严格来说,不是“洗洁精致癌”,而是“甲醛超标的不合格洗洁精致癌”。因此,消费者在正规渠道购买的大品牌洗洁精,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碗筷经口,如何安全清洁?辟谣了清洁精致癌的谣言,碗筷到底要怎样清洗,才算清洗干净呢?如果是新买的碗筷,常规清洗后可放到锅里煮30分钟,进行彻底消毒。有异味的餐具则可以用醋泡30分钟或茶水煮30分钟。用过的筷子要避免用小苏打或柠檬酸等清洁剂清洗,以免造成表面伤害。可把筷子泡在中性清洁液中搓洗。用过的碗清洗后不要直接放入橱柜,要用干燥的洗碗布擦拭干净,或晾干后再存放,以免滋生霉菌。除了清洗问题,碗筷材质的选择也有讲究选择材质好的碗筷,也是保证安全使用餐具的前提。陶瓷制品的碗筷,材料安全、耐高温,可以放心使用,如果陶瓷碗出现变形、裂痕等现象,建议就要换一个新的。因为裂痕中的缝隙,很容易残留食物残渣,且平时洗碗很难有效清除,让细菌有机可乘。选购筷子时,尽量选择一体成型、光滑无痕的竹筷或者木筷。不要用有油漆的彩筷,以免吃食时,油漆脱落,重金属中毒。另外塑料筷子及不锈钢筷子也要少用,不合格塑料遇到高温会产生有害物质,不锈钢筷子则可能含重金属。“犯懒”是现代人追求一时舒坦的行为习惯,一时的“犯懒”,却要“消费”自己的健康,那就太不值当了。吃完饭,建议还是要及时清洁用过的碗筷,当做是轻运动,帮身体消消食。参考资料:[1]吴安华;碗泡着不洗,细菌疯长[J].医疗食疗保健.2017.009 // [2]《流言揭秘:长期使用洗洁精会有害健康吗?》新浪科技-.蝌蚪五线谱.2015-10-29[2]牛斌武.要注意科学使用碗筷[J].家庭医学,2018,(12):37.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8
钟南山院士呼吁使用公筷!合餐制当心让致癌菌有机可乘

钟南山院士呼吁使用公筷!合餐制当心让致癌菌有机可乘

一场疫情来势汹汹,在人们还未做好防备之时乘虚而入,蝴蝶效应般波动了全球平衡。 而在一起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中,我们也认识到“癌从口入”,在“筷来筷往”之间存在的健康风险。 这不,今年二月,上海多个机构联合向向全体市民倡议:不管是在家里用餐,还是在外面,都建议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不仅仅是上海,江苏泰州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公筷标准——《公勺公筷使用规范》,新规指出:公勺公筷是指2人以上同桌就餐时,用来夹菜的筷子,或者乘汤的勺子,用来避免就餐者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规范里详细规定了其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的制作要求。 不过,比较麻烦的是,“合餐制”可以说是我国多年来的饮食传统文化,很多人一时还很难改变,所以,今天我们就针对合餐制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使用公筷的好处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了解! “合餐制”虽温馨,却暗藏健康风险 就以这次的疫情为例,我们可以多次从新闻里看到因为聚餐引发了多人感染,比如南京一次家庭聚餐引发了九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南昌周某一行人多次组织好友聚餐,最后引发五十二人接受医学隔离、先后9人确诊……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合餐制”时,大家的筷子、勺子会因为夹取同一道菜,而相互碰撞或接触食物,这样就可能使食物接触到某些人的唾液,再进入其他人体内,而如果其中一个人体内含有细菌病毒,那么便给细菌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特别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它可以通过粪-口、口-口、胃-口三种途径传播,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身体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病菌可能通过诱导胃粘膜下方干细胞的过度增殖,致使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DNA损伤,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而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滞留在牙菌斑中,然后通过唾液、呕吐物来进行口-口传播,而合餐制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则为胃癌等可口-口传播的疾病,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 所以,虽然合餐制是我国饮食传统,但的确是暗藏了很大的健康风险的,现在推行使用公筷,也是为了减免不必要的危险。 钟南山也曾推荐过使用公筷 不管是从健康,还是科学与环保等多方面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都有着很多的好处。 使用公筷,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的几率,因为唾液是因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关键路径之一,很多疾病就是因为在互相夹菜、公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 同时,使用公筷,也可以避免浪费,很多人在聚餐的时候,怕吃不够,所以就会点很多菜,但是最后又吃不完,可是菜被每个人夹来夹去的,打包的话总感觉怪怪的,所以这时如果是使用公筷公勺,因为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从而避免了浪费。 使用公筷,也是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其实,早在03年非典事件后,钟南山院士就曾呼吁过要使用公筷。而此次疫情的多起聚餐案例,也让钟南山院士再次向大众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疾病可以通过 “病从口入”感染健康人体,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唾液可通过筷子解除到食物,最后引起交叉感染,而分餐、公筷制可以有效防患这一点。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在每道菜上桌的时候,使用公筷公勺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餐具里慢慢吃。不要觉得这是生疏,其实这样反而是为了彼此健康着想。 个人应该如何践行使用公勺公筷政策? 如果是在外面吃饭,建议大家最好是可以在包里备一份筷子勺子,不使用餐馆提供的;如果觉得很不方便,那么可以跟店家提一下要求,表明自己希望可以给每个菜盘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如果是在家里吃饭,也别大意,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搞的那么生疏,最好也是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不要混合使用,吃饭的时候可以直接把饭菜分配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提示:在购买这些日常用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颜色或者形状差异比较大的,便于分辨使用。 另外,从小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很重要,很多父母由于溺爱孩子,容许他们“饭来张口”,要不就是事事亲为,帮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成人口腔的细菌还是比较多的,很容易因此传播给孩子,所以最好是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 总结:虽然用公筷难过“情”关,但还是需要提倡!因为使用公勺公筷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希望大家看完上述文章介绍,可以赶紧行动起来。 参考资料: [1]《将“公筷革命”进行到底|述评》.新民晚报.2024-02-28. [2]《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生命时报.2024-03-14. [3]《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行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新食尚”?》.人民网-科普中国.2024-04-22. //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饮食文化 2021-07-28
当好菌遇上好食材

当好菌遇上好食材

  当两个“意气相投”的小伙伴相遇,常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被营养学家广泛推荐的发酵食品即产生于某些菌种与恰当食材的这种奇妙相遇。好菌和好食材是如何相遇的,相遇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乳酸菌+牛奶=酸奶、奶酪  酸奶和奶酪是典型的乳类发酵品,是乳酸菌作用于牛奶后的产物。  相遇:4000多年前。酸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经学会制作和饮用酸奶了。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筛选,如今人们确定了更好的菌种,并将其加入酸奶,成就了相对更好的保健价值。  奇妙变化:矿物质利用率提高,B族维生素增加。牛奶发酵时,其中的乳糖等成分被水解成小分子,可溶性的磷和钙增加,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不会对乳糖不耐受人群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乳酸菌会促使奶品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营养价值更高。酸奶,特别是添加了活性益生菌的酸奶有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且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与酸奶类似的奶酪也有此保健功能。  相处:活菌性酸奶要低温保存,奶酪应选低盐的。超市售卖的酸奶大部分都加入了较多糖,因此食用应控制量,最好每天不超过两杯或购买无糖的酸奶;购买含活性益生菌的酸奶时,则要注意低温保存,否则无法保证菌的活性。如果自制酸奶,建议购买超高温灭菌奶做原料奶,容器应提前进行热烫处理,以免感染杂菌。奶酪经过沥干浓缩之后,蛋白质、脂肪和钙等矿物质的含量更高,但其盐含量也往往更高,购买时尽量挑钠含量低的产品。  醋酸菌+粮食=醋  做醋的原料很多,比如欧美国家以酒精酿造的酒精醋和以葡萄、苹果酿造的水果醋最为流行;但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由谷物酿醋,如高粱、大麦、大米、小米、糯米、玉米等。  相遇:3000多年前。我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酿醋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周礼》中已有关于酿造醋的记载,春秋战国时已有专门酿醋的作坊。到了唐代,醋开始普遍使用,并出现了以醋作为主要调味的名菜,如葱醋鸡、醋芹等。  奇妙变化:淀粉和蛋白质被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醋酸菌可以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简单的糖类,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肽,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带来鲜美的风味。醋对人体有多种好处,比如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加食欲,并对降血糖和降血压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醋还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相处:不要空腹吃醋,选择醋酸含量≥3.5克/100毫升的产品。醋的酸度较高,最好别空腹吃,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也要少吃。优质醋呈棕红色或褐色(米醋为玫瑰色、白醋为无色)、澄清、无悬浮物和沉淀物,质量差的醋颜色可能会过深或过浅,且有不正常的沉淀物。另外,要关注产品标签上的醋酸含量,选择醋酸含量≥3.5克/100毫升的产品。  霉菌+豆制品=腐乳、豆豉  “豆腐裹金绸,取水岩中流,宝方宫迁传,菌群罩在头。”这是古时流传的关于腐乳的一则民谣。而在现代,包括豆豉、腐乳等在内的豆类发酵制品也受到营养学家的推荐。  相遇:北魏时期。腐乳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至明朝嘉靖年间,绍兴腐乳就已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奇妙变化:大豆异黄酮活性增加。本就富含蛋白质和钙的豆腐,经霉菌发酵后,大分子蛋白质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更易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利用。此外,豆制品发酵后,大豆异黄酮的活性增加,并产生了一些原来没有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12等。  相处:腐乳每天最多吃一块。豆类发酵制品大多含盐较高,吃的时候要适量,腐乳每天最多一块,高血压和心脏病病人尤其应该注意。  乳酸菌+蔬菜=泡菜、酸菜  韩国人用辣椒、蒜头及盐保存各时节的蔬菜,没想到为有益菌制造了好环境,制成了被他们奉为“国宝”的泡菜。我国的四川泡菜、东北酸菜也与此类似。  相遇:北魏时期。无论泡菜或酸菜,制作初衷都是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期。早在我国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就已经详细介绍了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渍酸菜的多种方法。  奇妙变化:草酸被分解,生成新的有机酸。发酵后,蔬菜中的草酸等被分解,蛋白质水解后产生了有鲜味的肽和氨基酸。同时还生成了新的有机酸。此外,乳酸菌可有效抑制“坏”菌的滋生,促进胃肠中胃蛋白酶的分泌,有助维持肠道的健康环境,减少便秘。制作泡菜所需的大蒜、辣椒还有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对避免肥胖有一定帮助。酸菜则具有一定的开胃、降脂效果。  相处:一周以内的酸菜不要吃,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蔬菜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会大量增加,会对健康有害。因此,要避免食用发酵一周内的泡菜和酸菜。蔬菜发酵后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酸,胃酸多的人也要少吃。  酵母菌+水果=果酒  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就是果酒。果酒里最有名的是葡萄酒,但如今酿造果酒的原料水果几乎什么都有,如杨梅、蓝莓、李子、樱桃等。  相遇:6000多年前。果酒中最有名的当属葡萄酒,它起源距今至少6000年前。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一段时间后,葡萄酒就产生了。 //   奇妙变化:抗氧化物的利用率提高。水果发酵后仍能够保留水果中几乎全部的营养,并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具体来说,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另外,原本难以消化的果皮和籽中丰富的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也溶入果酒中,变得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保护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也更明显一些。通常认为,红葡萄酒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山楂酒能助消食健胃;苹果酒能软化血管、降脂减肥;梅子酒能解暑开胃。  相处:喝时应限量,最好不要自制果酒。果酒虽然保健功能很多,但是仍然含有酒精。成年男性一天不要超过250毫升,女性不要超过150毫升。喝时尽量避免空腹,喝前可以吃点饼干或者蔬菜沙拉等。家庭自酿果酒存在很多困难和食品安全隐患,如没有经验,建议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食材选购 2021-07-28
秋季润肺:选购银耳有窍门

秋季润肺:选购银耳有窍门

  在秋季,我们滋阴润肺首先是滋养肺阴,还有胃阴、心阴和肾阴。要想安全平和地滋养五脏之阴,银耳是不二之选。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把银耳当做滋补上品,那时银耳是野生的,与燕窝等价。   银耳性质平和,味甘、淡,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和胃益气之功”。因其物美价廉,故人人都能享用,而且不分四时。那么选购银耳时有哪些窍门呢? //   一看:千万不要购买“雪白”、“漂亮”的银耳,银耳的本色应为淡黄色,根部的颜色略深。好的银耳外形比较圆润、朵大、质感蓬松、间隙均匀,而且肉质比较肥厚,银耳蒂上没有黑斑和杂质。朵形不全、蒂间不干净的质量比较差。  二闻:将银耳的包装塑料袋开一个小孔,好的银耳干燥无异味。如有刺鼻的味道,则说明其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较多。受潮、发霉、变质后的银耳闻起来会有一股酸味儿,建议不要食用。  三浸泡: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食用前可以先将银耳浸泡3-4小时,期间每隔1小时换一次水;烧煮时,应将银耳煮至浓稠状。

食材选购 2021-07-28
乳酸菌饮料喝多伤肝 选对酸奶效果翻倍

乳酸菌饮料喝多伤肝 选对酸奶效果翻倍

  看起来很相似的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和酸乳,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的营养价值不能同酸奶相提并论。可以说,乳酸菌饮料并非真正的“奶”,不建议广大消费者用乳酸菌饮料来代替牛奶或酸奶。   多数乳酸菌饮料含有食品添加剂,添加剂的量即使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一般也不建议长期食用,因为会对身体肝脏不利。肝脏每天要分解酶来消化营养物质,如果身体里有了添加剂,肝脏就要制酶来专门解毒。这样一来,肝脏如果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就容易出问题。  选对酸奶效果翻倍  超市中,酸奶及其相似产品品种琳琅满目,“乳酸菌奶”、“酸乳饮料”等名词常常让我们眼花缭乱,那我们该如何选择酸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1. 优选纯酸奶而非果粒酸奶  果粒酸奶综合了酸奶和水果的营养价值,会更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少量的果粒起不到多少营养作用。这类产品如果香气过于浓郁,大多是来自香精。3岁以下的幼儿更应选择纯酸奶,不要选加果粒、果汁的产品。因为果粒对于幼儿来说有呛入气管的危险。幼儿的解毒能力远不及成年人,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酸奶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健康的。  2. 按不同人群选择不同酸奶 //   酸奶很容易消化,营养价值高,除了极少数对牛奶蛋白过敏的人,从1岁以上幼儿到老年人都可以食用。高血脂的中老年人可以选低脂酸奶;糖尿病人,选择无糖酸奶最为放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喝脱脂酸奶未必更健康,因为牛奶中的抗癌物质和维生素A、D也都在乳脂中。除非有医嘱,对健康人来说,建议选择全脂酸奶。  3. 尽量选择出厂日期离现在最近的酸奶  在4℃以下,酸奶的保鲜期大约为21天,即使在冰箱里冷藏,放久之后,乳酸菌还是会逐渐死去。酸奶的很多保健作用都是活乳酸菌带来的,所以久放的酸奶虽然营养价值没变,但酸奶的保健作用会大打折扣。所以,买酸奶时看出厂日期,尽量选择1周内出厂的酸奶会更好。

食材选购 2021-07-28
中药里的抗菌明星 对治病有极大帮助

中药里的抗菌明星 对治病有极大帮助

  生活中,细菌感染时常发生,会引起咽痛、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许多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服用抗菌西药。其实,中药里有一些抗菌明星,对治疗上述疾病有很大帮助。   呼吸道感染: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肺炎链球菌、肺炎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等常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甚至肺炎。金银花能宣散风热,连翘能散结、消肿,鱼腥草可清热解毒。现代药理学发现,金银花等对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吐黄痰等症状时,一般可以遵医嘱选择含有金银花的方剂如清肺解毒汤,后者常由金银花、鱼腥草、连翘等组成。此外,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但要注意的是,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等症状时不宜用。  肠道感染: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常见引起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包括痢疾志贺菌、弯曲菌等,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研究发现,黄连等对引起腹泻的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出现粪便恶臭、便黄而黏、腹痛等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白头翁汤,它由黄连、白头翁、黄柏组成。另外,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连素片等含有黄连的中成药。但需提醒的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应在明确是上述细菌引起的腹泻时才可使用。并且,如果同时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应马上就医。  尿路感染:用海金沙、车前子等。尿路感染在细菌感染中较常见。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海金沙、车前子等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毒,对肠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车前子、海金沙等组成的中药汤剂鱼败银海汤,或尿感宁冲剂、三金片等中成药,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下腹胀痛等。但是,孕妇不宜服用。  皮肤感染:用马齿苋、蒲公英等。马齿苋、蒲公英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马齿苋洗方,它由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白矾等组成。但脾胃虚弱、大便泄泻者及孕妇不宜用。 //   阴道炎:用苦参、蛇床子等。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中霉菌和细菌性感染是常见病因。霉菌主要是白色念球菌,细菌有B型链球菌等。苦参、蛇床子等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现代许多妇科外用洗剂或栓剂如复方苦参栓等均含上述成分。  还需提醒广大患者,中药不可能完全替代抗菌药物,若医生认为应当使用抗菌药物时不应拒绝。另外,中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要严格遵照医嘱,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出现不良反应要马上停药就医。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疾病调理 2021-07-28
喝酸奶真的能改善便秘吗?

喝酸奶真的能改善便秘吗?

  现在很多人很注重益生菌、肠道菌群活性的调整(比如吃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服用益生菌),额外补充益生菌真的好吗?答案是:不一定! //   消化内科专家表示,对于健康人来说,肠道的正常菌群是足够的,但是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用到肠道益生菌,比如腹泻、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益生菌治疗。  有的人会问,我们可以自行服用益生菌吗?专家表示,如果你因为某些疾病确实需要服用益生菌,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但不建议自行购买、服用。因为有的人吃了益生菌以后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比如会出现腹胀,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疾病调理 2021-07-28
酸奶菌种多 买酸奶要看菌种吗

酸奶菌种多 买酸奶要看菌种吗

  按照菌种的不同,酸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酸奶,仅含有两种法定的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二是益生菌酸奶,除了含有上述菌种外,还含有其他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这种酸奶的价格往往也偏高。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是“一过性”的保健菌,也就是说,这些菌绝大多数不会进入大肠,不能起到“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而添加到益生菌酸奶中的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还有一些乳酪乳杆菌的菌株,以及其他一些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等,经过长期筛选和科学研究,证明其保健作用比较强,如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嗜酸乳杆菌能协助蛋白质消化,在此过程中还产生乳酸、抗生素、及B族维生素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种酸奶可能利于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但益生菌酸奶对身体的好处有多大,尚无法评价。并且益生菌一定要达到足够的活菌数,才能起到足够的保健作用。从研究报告来看,益生菌的数量要达到106甚至108以上,才能有足够的保健活性。现在,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酸奶都会标明其中的益生菌数量,这一点,消费者在选择时要特别留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普通酸奶没有特殊的益生菌,但其营养价值也不能被忽视。如果仅想获得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直接购买普通酸奶即可。  肠胃不好怎么喝酸奶 //   1.在室温下放置一小会儿或者用手焐热一会儿再喝。  2.口腔加热。在吃凉食物的时候,不要马上下咽,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咽。

食材选购 2021-07-28
自制酵素小心细菌超标

自制酵素小心细菌超标

  “酵素”一词来源于日本,它其实就是“酶”的意思。因其被宣称有各种各样的好处,比如瘦身、助消化,不少人也尝试在家中自制酵素。不过,吃自制酵素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增加安全风险。   易受杂菌污染。自制“水果酵素”利用的是自然发酵,这个过程与自酿葡萄酒是类似的,只是用于发酵的水果不限于葡萄。水果在发酵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菌(如真菌)污染,因此家中生产出的“水果酵素”可能只是“水果发霉泡出的水”。 //   亚硝酸盐和甲醇多。众所周知的是,腌咸菜等食物含有很多亚硝酸盐。采用自然发酵的水果酵素,由于菌种不易控制,往往会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由于工艺限制,也可能产生更多的甲醇。  糖分高。制作“水果酵素”时经常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含糖量通常在10%以上,喝多了会增加糖分的摄入。家中如果有肥胖、糖尿病等人士,这种“酵素”并不适合他们饮用。  “水果酵素”其实指的是水果发酵之后得到的混合物,里面的成分主要是水、糖还有果酸,以及少量的酶,跟原本的“酵素”已经是天壤之别。而且它宣称的瘦身、助消化功效跟酶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关系,有时间去自制酵素还不如好好吃个水果。

健康饮食 2021-07-28
益生菌如何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益生菌如何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类机体健康有帮助的微生物,其能够在机体肠道和生殖系统等部位繁殖,并能产生确切的健康功效来改善宿主机体的微生态平衡。近日,来自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本土天然的益生菌或能够降低女性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会降低个体的空腹血糖水平;而且还有研究人员发现益生菌或能够有效治疗过敏症等疾病;   那么益生菌还能够对人类机体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呢,小编对近期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盘点,分享给大家。  【1】Nat Commun:基因改造益生菌可预防细菌感染  doi: 10.1038/ncomms15028  益生菌(Probiotics),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指可改善宿主(如动物或人类)肠内微生态的平衡,并对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0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表明,一种基因改造益生菌能在动物模型中预防和消除细菌感染,对病原体展现出“防患于未然”的潜力。  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可用于杀死特定的病原体。此前,研究者曾改造过大肠杆菌的一种实验室菌株,使它在周围存在病原体绿脓杆菌时开裂,并释放出一种选择性杀死病原体的毒素。然而,科学家一直不清楚这种方法能否用于预防动物细菌感染。  此次,新加坡国际大学研究人员马修·张(音译)及其同事“重塑”了大肠杆菌Nissle 1917,这是一种已显示出对某些肠道疾病有益的益生菌,被认为能治疗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假膜性胃肠炎及急慢性肠炎等,有效且安全。  【2】BJN:特殊益生菌或能明显降低孕期糖尿病的风险  DOI:10.1017/S0007114517000289  近日,来自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本土天然的益生菌或能够降低女性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会降低个体的空腹血糖水平,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由新西兰健康研究委员会提供资助。  这种名为鼠李糖乳杆菌HN001(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的益生菌由恒天然集团(Fonterra)制造,HN001能够用来制造发酵的乳制品,比如酸乳酪;文章中,研究人员让194名孕早期的女性摄入含有HN001的胶囊,同时让另外200名孕早期女性摄入安慰剂,随后在女性怀孕24-30周时评估个体的妊娠糖尿病水平。  研究者Julian Crane说道,根据当前新西兰对妊娠糖尿病的界定,我们发现在安慰剂治疗组中有6.5%的女性患上了妊娠糖尿病,而益生菌治疗组种仅有2.1%的女性患上了妊娠糖尿病,患者比例下降乐68%。而且研究者还发现,益生菌HN001所产生的的效应在老年女性和此前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中表现尤为明显。  【3】AJCN:过敏症来袭怎么办?新型益生菌组合疗法显神效  doi:10.3945/ajcn.116.140012  当进入过敏季节我们可能并不太会拿出手帕或者打喷嚏来预防过敏,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益生菌组合或许能够帮助减轻花粉症的症状。  很多研究都发现,益生菌能够帮助调节机体应对过敏症的免疫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够带来帮助。研究者Jennifer Dennis表示,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够帮助抵御过敏症,如今我们知道,一种由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组成的益生菌组合能够帮助维持机体消化系统和部分免疫系统的健康,于是我们就推测是否这种益生菌组合也能够通过增加机体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机体抵御花粉症的耐受性。  文章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73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都表示经历过季节性过敏,研究人员将研究对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益生菌组合疗法,另外一组服用安慰剂,在为期8周的研究过程中,每周研究对象都会通过在线调查来反应机体的不适程度。随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粪便样本中的DNA进行分析来确定其机体中肠道细菌的改变情况,因为益生菌能够将有益菌输送到肠道组织中,DNA检测结果表明益生菌成功进入到了参与者机体的肠道中。  【4】AEM:益生菌促进健康的分子机制被阐明  doi:10.1128/AEM.02702-16  在多项临床试验中,一种名为副干酪乳杆菌DG(Lactobacillus paracasei DG)的益生菌被认为能够促进机体健康,但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并不清楚其中所涉及的机制;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米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副干酪乳杆菌DG引发的健康效益或许源于该菌同人类宿主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新型多糖来告知机体免疫系统释放特定的免疫刺激化合物。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离到了这种由大型糖分子聚合物组成的多糖物质,其能够形成许多细菌细胞的外表面,而且细菌有时候也会分泌这种多糖物质;研究者随后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化学方法来确定这种多糖分子的结构和组成,他们发现,多糖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源于鼠李糖,而鼠李糖在一系列益生菌分泌的多糖中都占有主要优势。  【5】FAN:首次发现益生菌或可改善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大脑的认知功能!  doi:10.3389/fnagi.2016.00256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斯兰阿萨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益生菌能够改善人类大脑的认知功能,在最新的临床试验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为期12周的研究中,每日单一剂量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或许能够明显改善在细微精神状态检查(MMSE)老年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的评分情况,MMSE是一种认知损伤的标准测试方法。  益生菌能够帮助机体抵御特定的感染性腹泻、肠激惹综合征、炎性肠病等疾病;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假设,益生菌或许能够增强大脑认知功能,因为肠道菌群、胃肠道及大脑之间存在一种双向沟通的机制,即微生物群肠脑轴;在小鼠机体中,益生菌能够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同时降低小鼠的焦虑感和抑郁表现,然而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并未发现益生菌能够改善人类大脑的认知功能。  【6】乳汁哺育的不仅是婴儿,还有他们肠道中的益生菌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unlocking-the-power-of-breast-milk-with-help-from-cows/  研究人员希望益生菌和乳汁中的糖类可以帮助人们预防营养不良和治疗肠道疾病。  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了牛乳和母乳中一些曾被认为不能消化的成分是怎样帮助婴儿茁壮成长的,而这一发现可能帮助拯救一些重病的孩子。这项研究起始于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母乳中约三分之一的成分婴儿完全无法消化?原来,母乳中难消化的分子叫做糖蛋白,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分子,它也是人类肠道菌群的食物,对人类的早期发育至关重要。领导这项新研究的生化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David Mills说:“在哺乳动物和人类4亿多年的演化过程中,母乳与微生物也在共生关系中共同演化。”  通常,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ecies infantis ,B. infantis)是在新生儿的肠道内驻扎的第一种细菌。这种细菌会产生乳酸来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为成人肠道复杂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基础。随着婴儿断奶与接触到更多种类的微生物,B. infantis数量减小,重要性也降低。但是假如它没在早期出现,其他的细菌(可能是致病菌)就会填补其生态位。  【7】抑制糖尿病有妙招—禁食+益生菌  新闻阅读:Fasting and probiotics may help prevent diabetes  近日,来自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极低热量饮食及益生菌的摄入或可帮助有效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领导这项研究的研究者Rinki Murphy获得了新西兰健康研究委员会资助的14.9万美金用于进行益生菌对前期糖尿病的研究;他表示,有效抑制前驱糖尿病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非常关键,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来进行抑制。特定的益生菌菌种抑制2型糖尿病的效应可以帮助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机体体重情况。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会检测特殊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以降血糖的方式,在不同剂量下抑制前驱糖尿病的效果,同时通过MRI扫描的方法来评估研究对象机体脂肪的分布情况;研究者想通过研究来确定是否抑制2型糖尿病的间歇性禁食方法可以通过益生菌的补充来使得有益效应被放大。  【8】mBio:你知道益生菌如何对人类有益吗?  doi:10.1128/mBio.00231-15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肠道菌群对人类的有益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全球的研究者都在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帮助改善宿主的机体健康以及帮助预防疾病,其中有一种名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的细菌,其是益生菌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发现该菌可以帮助治疗肠道问题、呼吸道感染以及某些皮肤障碍,而且有研究还发现该菌可以帮助减肥。  那么LGG是否可以真的给人类带来好处呢?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在mBio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LGG可以扮演一种推进者的角色,来修饰其它肠道细菌的活性;文章中研究者对12名受试者进行了测试,这些参与者连续28天每天摄入两次LGG,研究者在该疗程前和疗程后分别分析了参与者的肠道菌群,结果发现,摄入LGG可以增加许多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其它肠道菌群的生长,包括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菌群,这些菌群都被认为对人类有益处,包括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等。  【9】Diabetes:糖尿病治疗这么简单?服用益生菌药片就可以降血糖  DOI:10.2337/db14-0635  美国Cornell University近日在Diabetes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糖尿病治疗的新研究,他们让大鼠服用改造过的表达GLP-1的乳酸杆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降血糖效果。  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ogan-Like Peptide-1, 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上皮细胞所产生的激素,属于一种肠促胰岛素(incretin)。已知的是GLP-1有诸多生理作用包括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等等。它特殊的生理作用因为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一直是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GLP-1一种无活性的形式GLP-1 (1-37) 能刺激大鼠和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于是Cornell大学的这个研究小组想试一试靠服用而摄入的GLP-1(1-37)能否重新“编码”糖尿病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使其变为胰岛B细胞从而减轻高血糖症状。他们将含有GLP-1(1-37)的载体转入人乳酸杆菌,然后每天为糖尿病大鼠口服这种益生菌片。  【10】mBio:益生菌酸奶可防止重金属中毒  doi:10.1128/mBio.01580-14  喝益生菌酸奶好处多多,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喝益生菌酸奶还有一项意想不到的好处:减少儿童和孕妇对某些重金属和环境毒素的吸收。这项研究由加拿大罗森健康研究中心人类微生物和益生菌研究所完成,这是科学家首次通过临床证明了益生菌酸奶能够降低与汞和砷有关的致命健康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的期刊mBio上。 //   类似于汞和砷的环境毒素通常存在于饮用水和食品中,特别是鱼体内。在采矿业和农业盛行的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那些对工业活动限制不严格或缺少监管的地区,这些污染物的含量尤其高。长期接触重金属,即使暴露程度不高,也可能诱发儿童患上某些癌症,并使其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受到影响。调查显示,在加拿大,有15%的育龄妇女体内汞含量过高,她们的孩子极有可能出现神经发育异常。  研究表明,人体内一些天然存在的细菌会影响有毒金属的水平。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1是一种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好处的益生菌,在加拿大已经被安全、有效地添加到酸奶中。罗森健康研究中心Previous实验室表明,它也可以与重金属结合,但仍需要临床研究确定这种机制是否会阻止机体吸收这些重金属。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食物掉地上了就一定要扔掉么?

食物掉地上了就一定要扔掉么?

  假设你用身上仅有的10块钱买了一对肉香四溢的香辣鸡翅,正准备开开心心啃一啃时,结果,装着鸡翅的袋子好死不死地掉在了地上。你的心都要碎了,下意识四处一望,周围没人!所以你是马上捡起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啃呢,还是内心滴着血把它们丢到垃圾桶里?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食物掉到地上后,肯定不会再想把它们捡起来吃掉了。但是,你要知道,你身上就这10块钱了!并且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想想吧,这对还冒着热气的香辣鸡翅,你是捡呢,还是捡呢?  你的顾虑,额,当然是看起来感觉很脏啊,想想吧,那对鸡翅躺着的地方,有多少双鞋子从上面走过,它们可能去过厕所,可能踩到过狗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其他导致各种疾病的细菌,说不定已经爬上了鸡翅表面。  5秒铁律靠不靠谱?  2007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保罗·道森(Paul Dawson)博士在《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研究,否定了5秒规则的靠谱性。他将腊肠和面包扔到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瓷砖、地毯和木质地板上,让食物分别在上面停留5秒、30秒和60秒,并记录下不同时间转移到食物中的细菌数量。  结果显示,转移到食物上的细菌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表面被污染的面积。地板的材料也会有所影响。比如掉在地毯上的食物转移的细菌会更少,只有不到1%。但当食物与布满细菌的瓷砖和木质地板相接触时,在5秒钟内,有48%到70%的细菌被食物沾染上。  这一切都说明,食物是否被细菌污染,与食物掉在地上的时间长短没一毛钱关系。  于是,你就要忍痛放弃那对香辣鸡翅了吗?稍安勿躁啊少年。尽管如此,道森博士坦诚表示,即使你的食物被细菌沾上了,那又怎样呢?吃掉它,你的身体也不会有事儿的!因为上面的细菌很少是致病的。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迈克·米查姆(Mike Meacham)又做了一个实验,确认“五秒定律”是真的。不过,前提条件是食物掉在地上的那一面是干燥的。  只有当掉在地上的食物是湿的,或者地面是湿的,这样的食物吃了才会真的出现问题。因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都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它们会从水里吸收所需的营养,然后进行生长和繁殖。  一旦潮湿的食物掉在地上的时间超过30秒,它沾染的细菌数量会比掉在地上3秒钟就捡起来的食物多出10倍。  与道森博士实验结论相似的一点是,该研究也发现,食物掉在什么样的地面类型非常这样。通常而言,食物掉在地毯或者毛毯上的情况会比掉在油毛毡上要好一些,因为食物跟地毯或者毛毯表面的接触面积要比跟油毛毡的接触面积小,这样一来,细菌传播到食物上的速度也就会更慢。  女人更倾向于吃掉在地上的食物  出乎你们意料吧。  最早对5秒法则进行统计整理的是美国伊利诺伊斯州高中女生吉莲·克拉克,她的研究报告称,在受访人群中,70%的女性和56%的男性都很熟悉5秒法则,而女性更可能吃掉掉落在地上的东西。  英国阿斯顿大学也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概有87%的受访者相信5秒法则,其中55%是女性。  为什么看起来更爱卫生的女性会冒这种险?据小九猜测,可能多数女性都跟小九一样,是典型的吃货吧。 //   说一千道一万,掉在地上的食物,到底能不能捡起来吃?小九觉得,咱不必太过纠结于5秒法则。有网友已经总结,这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食物贵不贵,二是好不好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旁边有没有人……  就是这么简单。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健康饮食 2021-07-28
益生菌饮料真的可以帮助消化吗?

益生菌饮料真的可以帮助消化吗?

  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各种各样,不少都宣称能够“调节肠道细菌”、“改善消化不良”,让不少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白领心动不已。不过,益生菌真的有改善肠道问题,帮助消化的功能吗?   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平衡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包括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  不过,如果希望益生菌能够在人体内发挥作用,需要满足很多严格的条件,而且缺一不可。  首先,需要获得特定菌种。每一类益生菌发挥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如果希望改善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必须饮用具备促进消化功能的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其次,必须获得足够数量的益生菌。我们的肠道中有上百万亿的细菌,益生菌数量太少的话也无法发挥作用。通常来说,一次需要吃约一亿多个活菌,且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服用,才能够达到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保证进入肠道的益生菌是活着的。由于活菌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外界温度稍有变化,就会导致大量活菌死亡,而死细菌对肠道没有任何作用。即使有益生菌存活,它们也很难通过胃液进入肠道发挥作用,即使通过胃液的考验,最后进入肠道中的量也非常少。 //   如此看来,目前市售的益生菌产品几乎无法满足以上这三个条件。腹痛、腹胀或便秘的话靠喝益生菌饮料并不靠谱。而且,目前的研究表明,即使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益生菌对于改善肠道健康更多的也只是辅助作用,无法达到直接治疗的效果,更不能取代药物。  提示: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的说法其实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市售绝大数益生菌食品也不能真的改善肠道问题,只是商家的营销噱头。而且大部分都是高糖饮料,要尽量少喝。不过倒是可以把酸奶当作一种比较健康的饮品饭后喝一些。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