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粘着你,给你发信息的次数越来越少,没有了分享欲,也不再愿意和你有身体上的接触,哪怕只是拥抱,再也不会时刻关注你在干什么,对你的任何事情变得不关心,等等。 女朋友不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两个互相喜欢的人是有很多话可以讲的,哪怕言不及义,也可以一起谈论好久。 互相喜欢的人是希望时刻待在一起的,尤其是热恋中的男女,恨不得24小时待在一块儿。 其实人都是有感觉的,当一个男生感觉到女朋友不爱他时,大概率就是女朋友已经不爱他了。
“我都快吃成药罐子了,还是嘴巴疼!”夏女士来到了医院,一脸委屈地对着医生说。 B族、VC、谷维素……27岁的夏女士每天都会吃一大把维生素,她认为这样就能解决自己的口腔溃疡,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好转,最后还是乖乖地去看医生。近日,她求助医生寻求治愈良方,医生给出的方法却出奇地简单:“不宵夜、不熬夜就是最好的治疗。“原来夏女士是一位英语老师,放暑假以来,她的家教课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加上邻居搞装修,电钻的噪音让她每天都感到十分烦躁。此外,她在晚上9点下课后一般不会直接回家,而是和几个同事去吃宵夜散心,回来再备课,玩玩手机,经常一晃就到晚上两三点才睡觉。医生说,溃疡的成因有很多,很难说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所致。夏女士工作劳累、压力太大,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会使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光吃维生素是无法缓解的。一、滥用维生素,或让补药变毒药好在夏女士看医生及时,否则她有可能因为滥用维生素而出现更多疾病。现代人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维生素,是得益于医学水平的提高,维生素从发现到现在也不过100多年。在很长的历史里,人们并不知道一些疾病的出现其实与维生素缺乏有关,比如坏血病。从公元前1150年的古埃及著作《爱柏氏纸草记事》和公元前420年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我们便可以知道坏血病普遍存在于古代人群当中,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病的成因。后来,人们发现坏血病、脚气病、佝偻病与饮食有关,只要多吃点某些食物就能防治这几种疾病。这是一种从经验中得出的方法,但人类还是没弄清其中原理。甚至到了20世纪初期,人们还是认为这些病和细菌或者细菌毒素有关。科学家并没有放弃,他们仍在继续研究这些病的确切原因。到了1912年,生于波兰华沙的科学家Funk提出了维生胺的假说,后来又发现此类物质不完全是胺,所以改称为维生素。至此,人类才弄明白了这些病的缘由,以及一种叫维生素的物质在人体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就在20世纪之后,维生素缺乏病被人类所征服。现在,典型的维生素缺乏病已经不多见,只是存在一些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问题,甚至还出现了维生素摄入过量的问题。维生素过量的危害也不小,比如维生素D,过量摄入会导致血钙过高,引起便秘、痢疾、心律不齐、走路困难、无食欲等;B族维生素过量则会有无力、呼吸困难、上腹痛、瘙痒等;维生素C过量则会导致血液代谢改变、泌尿系结石等。二、哪些人需要吃维生素补充剂?维生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维生素并不难获取。在我们吃的食物里都有各种维生素,只要食物营养充足多样,通常不会有维生素不足的问题。不过据医学研究,的确存在一些人需要额外的维生素补充剂。1.挑食或饮食不规律的人:这类人有可能因为营养上缺乏2~3种维生素,因而有补充维生素的必要,不过他们得知道自己应该补充哪一类。2.老年人:年纪变大之后,身体代谢和营养吸收会大幅降低,想要维持均衡的营养,有必要做一定的补充,其中包括维生素。3.孕妇:孕妇对营养需求大,加上孕期妊娠反应又会降低肠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所以她们有必要补充营养,包括维生素。4.长期处于低温的人:低温环境下的人所需能量和维生素要比在普通环境下高,因而也就需要补充包括维生素在内的更多营养。5.吸烟的人:吸烟习惯会降低维生素A、C、E等的活性,从而增加身体对营养的代谢率,长期吸烟容易导致营养缺乏,所以他们适合补充多种维生素。三、维生素最好的来源就是日常饮食中国疾病防控中心所发布的《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显示,中国成年居民的维生素B1和B2摄取不足者比例超过80%,不少人需要更多地补充维生素。不过,说到底,食物是维生素最好的来源。怎么知道自己缺哪种维生素?又该怎么补呢?《福建卫生报》就此作出了总结,大家不妨一一对照。同样的症状,可能有多种因素。如果你有偏食的情况,不妨在出现某些可能缺乏维生素的症状时,多补充试试,或者咨询医生。参考资料:1.《维生素百年发展史》.人民网. 2017年03月23日 // 2.《你身体里缺啥维生素,怎么补?这张“食补图”说得清清楚楚!一看便知》.福州卫生报.2019年9月16日3.《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营养学报.2012年第1期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临床上真正的急性乙肝并不多,比起急性甲肝和急性戊肝来说,要少得多,现在临床上初次诊断为急性乙肝的病例,大部分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急性发作阶段,因此,诊断急性乙肝须慎重行事。急性乙肝可以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整个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临床表现为: (1)黄疸前期。即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在这阶段,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荨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两对半”检查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一定的传染性。 (2)黄疸期。患者巩膜、皮肤及黏膜黄染,于数日到2周达高峰。此时发热渐退,消化道症状却进一步加重。肝脏大压痛。10%~35%的患者脾脏亦大并能触及。血白细胞正常或稍偏低,肝功能试验明显异常,血清胆红素在17μmol/L(1mg)以上。此期一般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逐步消失,肝、脾大日渐回缩,肝功能趋向恢复直至正常,为期约4周。 黄疸型乙肝临床表现很典型,却远不如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和无黄疸乙肝常见。急性起病,发病时间较易确定。有较明显的前驱症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出现、ALT升高,随之出现黄疸。明显的厌食、恶心、呕吐,黄疸停止发展的同时,症状明显好转。随后生化改变逐渐正常,病毒抗原血清转换。黄疸型肝炎较易恢复。一般而言,黄疸不及甲型肝炎明显,胆红素早于ALT恢复正常。
无黄疸型乙肝一般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多以“感冒”或“肠胃不和”开始,这类病人常被漏诊。而后症状可能发展。病人常感无原因的疲乏;食欲多正常,但对进食不如正常时有吸引力;可有低热、不适、肌肉关节酸痛,似为“感冒”却不是呼吸道病毒所引起。大多数隐袭起病,诊断时已难回忆确切的发病日期。肝脾轻微肿大。转氨酶升高幅度不大。相当数量的无黄疸病例病情迁延。有的病人一时不易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常有以下特点:①起病较徐缓,部分患者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病,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在查体或验血中才发现肝功能异常。有的患者与肝炎患者或污物有密切接触史或半年内有输血、免疫接种、注射、针刺治疗史。②近期内乏力,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便溏、肝区胀痛、肝脏有动态性肿大压痛,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③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检测乙肝病毒指标(表面抗原、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等)前,有少数患者因乏力、头晕、失眠、健忘而误诊为神经衰弱;有的因腹胀、腹泻、消瘦被诊断为消化不良;有的因低热、疲乏在门诊以发热待查,疑为结核、风湿;有的女性患者以月经不调、水肿一直在妇科就诊;有的男性患者被诊断为性功能减退,直到抽血查肝功能和做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M检查后,进行动态观察才明确为乙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④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肝功能浊度或絮状试验轻、中度异常,血清胆红素始终正常,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⑤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逐渐康复。恢复不顺利者,有5%~10%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要转为慢性。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成人患者,约7%可以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和心电图异常,以单纯心电图改变最常见。肝炎患儿年龄越小,心电图异常率越高。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T波改变、各种心律失常、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 慢性病毒性肝炎除了病毒、免疫复合物、胆红素血症等可引起心脏病变外,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痛、局限性心肌炎、心脏肥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电图有ST和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室性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 重型肝炎引起的心脏病变更为明显。心电图主要有低电压、T波异常、反复发作性心律失常,少数出现心跳骤停。尸解发现有心内膜和心包脏层出血、心肌细胞肿胀、心室扩张、心肌炎、心肌脂肪变性、心间质充血水肿、胶原纤维肿胀及广泛炎性细胞浸润等损害。
乙肝病毒感染的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HBV----+曾感染HBV,急性感染恢复期---++已感染(过)HBV-+---预防注射疫苗;HBV感染已康复-+-++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sAg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强+----急性HBV感染早期,HBsAg携带者+-+--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强--+++急性感染中期+-+++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
最新医学统计表明,我国已有数千万的乙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尽管大多数乙型肝炎的起病比较隐蔽,如果我们掌握一些有关的知识,还是能早期发现它的蛛丝马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乙型肝炎虽然主要损害人的肝脏,但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出现肝外多系统病变,常见的肝外表现有以下几点。 1.皮肤病变 (1)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和皮肤所致。 (2)肝病面容: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多表现为皮肤干枯,面色灰暗黝黑,由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受累,部分慢性肝病病人面部及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面部尤其是眼眶周围色素沉着更为明显。 (3)腹壁静脉曲张:正常的肝内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因门静脉无瓣膜,各交通支显著扩张,可见脐部向四周放射的一簇曲张的腹壁静脉,又称海蛇头或水母头。这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体征。 (4)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它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痣呈鲜红色,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状细小血管扩张扭曲。大小不一,直径可由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者棉签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迫后又出现。 (5)肝掌:慢性肝病病人的手掌两侧边缘(大、小鱼际处)及手指末端呈斑状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由于肝病病人体内雄/雌激素比率平衡失调,雌激素不能被肝分解破坏而积蓄体内,这种雌激素有扩张小动脉作用,致使手掌和胸前小血管扩张,这时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蜘蛛痣和肝掌多见于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的病人,也是慢性肝病的又一重要体征。 2.关节炎 在急性乙肝前驱期,20%~40%的病人发生关节痛或关节炎,这种情况常被忽视。受累的关节炎可为单个性,也可以多个性,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剧烈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为相似。 3.肾脏病变 乙型肝炎合并肾脏损害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 4.心血管病变 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可侵犯动脉血管而发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大多数常与慢迁肝或慢活肝一起形成双重炎症。 5.消化系统病变 肝炎早期胃肠黏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黏膜水肿。此外,胆管炎、胆囊炎也很常见,还多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慢性肝病病人因为长期营养状况较差,还可出现皮疹、皮肤干燥、舌炎、口角炎。 6.血液系统病变 急性乙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改变和骨髓再生不良。肝炎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多于女,病情进展较快。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原因,致使这类病人易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皮肤紫斑。 7.神经系统病变 可引起多发性神经根炎或多发性神经炎伴上肢麻痹及细胞蛋白分离,也就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8.内分泌系统病变 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致使尿量减少、钠水潴留,部分病人可出现水肿;男性病人可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及毛发脱落;女性病人可出现痤疮、多毛等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乙肝的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乙肝的几个表现介绍 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疲乏、畏食、腹部不适,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叶和肝区疼痛症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检查可发现肝大,肝区压痛,脾大。在黄疸前期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样表现如皮疹、关节痛等较急性甲型肝炎常见。其他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部分病例可转变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的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40%——>3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中期乙型病毒性肝炎: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30%——>20%。 晚期乙型病毒性肝炎: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无症状的乙肝危害大 第一,少数这类大三阳可以进一步发展成肝癌。 第二,这类大三阳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有人在所谓无症状大三阳患者中检查,发现3%已成为肝硬化,只是症状不明显而已。还有人对这些患者进行肝活检,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推荐: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 开创乙肝诊疗新纪元 第三,这类大三阳尚有少数可转变成肝癌。 如果发现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就说明因病毒的存在对肝脏或相关的脏器够成了破坏。无症状乙肝大三阳必须要治疗。因为此时的乙肝大三阳治疗已提示乙肝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应当加以控制。不能消极的等待病情发展,不要错误的把没有症状认为没事。乙肝大三阳无论有无症状都要注意好个人卫生。 乙肝该如何做好日常护理 1、定期复查 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要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病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B超、HBV-DNA、甲胎蛋白(AFP)等。一旦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不正常,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治疗遏制其发展。 2、注意阻断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病,特别是在HBV-DNA阳性的时候起传染性比较大,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注意自身健康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醒身边接触到的亲朋好友及时的注射乙肝疫苗来预防感染。 3、调整饮食结构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膳食的均衡营养。平时饮食中药主要采用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饮食,例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4、禁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乙肝患者要注意禁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高铜类饮食,少食油腻、油炸以及易上火食物以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乌鸡、羊肉、猪蹄、动物内脏等。 5、注意劳逸结合和调畅情志 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并结合适当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以便机体战胜病毒。 6、适量运动 乙肝患者多做户外活动,如去公园散步,田野踏青,和朋友打球,自己在一个地方打太极拳等,这样调理的话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身体的吐故纳新,对于乙肝患者强健身体,又可以帮助乙肝患者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7、多饮水 天气干燥易缺水,乙肝患者多喝水可补充体质,增强乙肝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医学实验表明乙肝患者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8、减少药物的伤害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患者都不可乱服药,各种药物尽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以防止和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下面介绍一下乙肝的相关表现。 乙肝的6个表现介绍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乙肝有哪些外在表现呢? 一、皮肤病变:其特点是在关节症状出现不久,半数病人可有皮肤改变,从红斑到丘疹或淤斑,最后发展成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乙肝则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等。 二、肾脏病变:较多见,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起病时以肾炎表现为主,一段时间又转为以肾病表现为主,无一定规律可循。 三、关节炎:在急性乙肝前驱期,约有20%-40%的患者发生关节痛或关节炎,这种情况常被忽视。受累的关节炎为单个性,也可为多个性,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相似。 四、消化系统:肝炎早期胃肠粘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粘膜水肿。此外,胆管炎,胆囊炎也很常见,还多见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急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分黄疸型及无黄疸型。基本病变相同,病变程度有轻重之分,85%可恢复正常,10%~12%可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约3%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可转变为急性重症型肝炎。 临床上在黄疸前期大多数患者发病缓慢,可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尿色发黄,肝区胀痛,肝轻度肿大,血清ALT升高。黄疸期,巩膜皮肤黄染,尿色更深。此时发热消退,乏力、胃肠道症状逐渐好转。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少数患者脾轻度肿大。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ALT显著升高。恢复期,黄疸渐退,食欲恢复,体力逐渐恢复,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炎病程约一月,亦有延期恢复者。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远比黄疸型多见,症状较轻,有肝功能异常,但不出现黄疸。
[汽车之家 主动紧急制动测试] 回顾这一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主动紧急制动测试》栏目在测试新车数量上稍有下降,但今年测试过的几台车还都挺有代表性,比如采用三目摄像头搭配毫米波雷达的蔚来ES8,只配置单目摄像头的全新本田飞度等。本来我以为今年的测试就这样画上句号,但是在上周的测试中,一台全新吉利星瑞(参数|询价)的测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在追尾静止假车项目上几乎全都没有通过,事情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下面听我慢慢道来。◆对标思域,与沃尔沃XC40同平台的吉利星瑞 吉利星瑞这款车最初还是比较神秘的,今年下半年一直处于半抱琵琶尤遮面的情况。之后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后名气大涨,在汽车之家的关注排名上也一度进入了前十。 驾乘质感出色,科技方面同样很有看点。从价格上看,从官方售价13.97万的次顶配车型开始配置驾驶辅助功能,一直到14.97万的顶配车型。 在配置的覆盖度方面,目前主流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都有配置,相比海外品牌L2级驾驶辅助功能还普遍在20万级别以上才配置的情况,可谓是诚意满满。◆吉利星瑞驾驶辅助功能介绍 目前吉利星瑞并没有给自己的驾驶辅助功能赋予一个统一的名字,所以我们下面还是以驾驶辅助功能来形容星瑞的主动安全系统。 从技术路线上看这是一套非常明显的传感器融合的路线。从理论上讲,这种技术路线相比目前中底价位市场常见的纯单目摄像头路线成本更高,同时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更强,误判情况会因为雷达和摄像头的双重对比而降低,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际测试的情况。◆模拟追尾静止假车测试 按照测试流程,我们分别将测试车开到10km/h、20km/h、30km/h、40km/h、50km/h,然后保持一定的匀速过程,看车辆能否在模拟车辆前刹停避免碰撞。在测试中,30km/h以下模拟的是车辆在小区这类低速行驶阶段,系统的反应能力,而30km/h以上则是考验日常行车过程中系统反应。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整个测试。 我们首先按照以往正常的场景进行测试。测试时处于北京的冬季,封闭测试场为南北方向,车辆由北向南行驶,因此在测试时(上午),实际情景会有逆光情况,实际上我们之前的测试都是在晴天上午进行,因此不同车型测试的光环境是大致相同的。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继续提高测试速度后,最终星瑞卡在了30km/h,当车速超过30km/h系统都无法有效的识别前方障碍车。 随即,我查阅了星瑞的电子说明书。我们从中发现:星瑞AEB(主动紧急制动)的工作区间在4km/h-150km/h。其中在面对静止的前车时,工作时速在4-85km/h,而面对前方移动车辆时,工作区间可以拓展到4-150km/h。所以从工作区间看,我们的测试符合星瑞主动紧急制动的工作范围。 那么考虑到当天的天气情况,我们认为有可能是直晒光线的角度(相当于逆光场景)对前视摄像头产生了影响,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又进行了顺光的测试。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首先低速情况下,10km/h依然无法进行判断,但从15km/h开始,星瑞的主动紧急制动系统开始稳定工作,从预警到自动刹车都可以正常进行。 在车辆追尾测试中,我们能明显发现光线对摄像头有较大的影响,上午逆光的情况下,有很大几率产生“致盲”。面对静止物体时,摄像头识别是系统主要的判断依据,因此系统会默认前方无障碍车辆,此时自动刹车也不会启动。 在顺光情况下,系统会很好的运作,整个系统的工作逻辑也很清晰,多次测试也没有影响其功能的性能。我们初步判断星瑞在驾驶辅助系统的算法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单目摄像头的性能可能对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拖累。◆“行人”碰撞测试篇 除了车辆,吉利星瑞的这套主动紧急制动系统还引入了对行人的判断。相比路面上车辆,由于行人的动作灵活性更大,同时体积较小,形状复杂,因此对于系统的运算性能和摄像头的捕捉有更高要求。系统既不能误判发生突然刹车,也不能“视而不见”,其难度会更大。因为行人测试是在完成追尾静止假车后进行的测试,此时测试场光线环境为中午和下午,逆光情况有所好转。因此对于“行人”测试我们认为会相对比较稳定。下面的测试结果也确实如我们所料:写在最后: 经过这次测试,我们对吉利星瑞的主动紧急制动功能做一个分析和猜测。从总体配置上看,吉利星瑞的这套主动安全系统功能比较丰富,目前常见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都做到了覆盖,值得肯定。但功能多并不意味着每个功能都能达到很好的水准,比如主动紧急制动功能。 星瑞的这个功能虽然采用了成本更高,技术要求更高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混合的技术路线,但功能对光的敏感度过高,白天的逆光场景可能会引起摄像头“致盲”而此时系统也没有相应提示,这就导致了对障碍物识别程度降低。另一方面,摄像头对环境的可视范围也有升级空间,在鬼探头测试中会有一定几率无法识别假人。 总的来说,目前吉利星瑞的主动紧急制动功能从算法到硬件都有可升级的空间,也希望星瑞可以不断完善这套系统,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体验。(图/文 汽车之家 冷晓阳 摄/唐朝 )
在各种餐桌上说经常有人说“自己患上脂肪肝不能再吃肉了”“长出了啤酒肚不敢再吃怕得脂肪肝”......听得太多,都有种脂肪肝已成为“时髦病”的错觉。其实通过这些日常对话可以看出来,大众对脂肪肝的认识还停留在在: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只要不大鱼大肉基本就没问题的层面上。脂肪肝真的不用治疗吗?不治疗也没什么大问题吗? 长期以来,由于脂肪肝不痛不痒导致人们对脂肪肝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为提高大众对脂肪肝的关注度,降低脂肪肝对健康的危害,这里向大家介绍有关脂肪肝诊治的9大新观念,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脂肪肝。 事实一:脂肪肝是一种疾病,不是亚健康 大众观点:脂肪肝不痛不痒,不算疾病,最多也就是亚健康了。 专家观点:脂肪肝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病,是体内的一种慢性炎症,得了脂肪肝,通常提示身体的能量代谢失调,因此,脂肪肝不仅是肝脏的疾病,也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 事实二:脂肪肝治与不治,结果大不相同 大众观点:脂肪肝可治可不治,自己注意点就可以了。 专家观点:得了脂肪肝,都应及早干预。酒精性脂肪肝与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约40%的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若不及时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则其5年生存率不到50%。可以说,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后并不比胃癌等恶性肿瘤好。 事实三:脂肪肝不是胖人的权利 大众观点:只有胖人才需要脂肪肝“找上门”,瘦人大可不必操心。 专家观点:得脂肪肝的并不都是胖子。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似瘦,其实胖的人。所谓“胖人有胖肝”,胖人脂肪肝发病率高、病情也相对较重,这点大家都能理解。有一种情况,确实是瘦人,但也得了脂肪肝。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摄入食物以后,多余的热量会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内。 事实四:肝功能正常与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 大众观点:只要肝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有点脂肪肝问题不大。肝功能不正常或感觉不舒服了,说明病情严重了。 专家观点:脂肪肝病情轻重的判断要有全局的观念,不仅要关注肝脏的病变,同时也需要关注伴发的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进展。 研究显示,脂肪肝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乏力、肝区胀痛等不适或其他代谢综合征相伴随的症状。。因此,千万不能凭感觉根据临床症状有无、肝功能是否正常来判断脂肪肝的轻重,以免贻误病情。 事实五:脂肪肝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大众观点:治疗脂肪肝无外乎“少吃多动”,自己多注意就行了,没必要去医院。 专家观点:光凭一句空洞的“少吃多动”,是治不好脂肪肝的。 脂肪肝患者该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怎么运动、采用什么运动方式、运动量如何控制,以及是否需要治疗,这一切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 事实六:治疗脂肪肝,不靠药物靠毅力 大众观点:生活习惯一时半会没法改变,有没有能够治愈脂肪肝的药? 专家观点:天下没有能治愈脂肪肝的“灵丹妙药”。 对脂肪肝这种不良行为相关疾病,节制饮食、增加运动、减少饮酒等措施比治疗更为重要,尤其是单纯性性脂肪肝。戒酒对酒精性脂肪肝绝对有效,肝内脂肪沉积一般在戒酒数周内减少或消退,肝脏炎性损伤亦可在半年至一年内恢复正常。同样地,对肥胖所致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而言,减肥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事实七:脂肪肝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肝脏 大众观点:脂肪肝就是肝脏里脂肪太多了,没啥大危害,比糖尿病、冠心病“善良”多了。 专家观点:脂肪肝与糖尿病、冠心病一脉相承,脂肪肝患者面临众多慢性疾病威胁。 事实八:超声报告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脂肪肝 大众观点:去年做B超,说我有脂肪肝。今年再做,说没有脂肪肝了。这下,脂肪肝的“帽子”应该可以摘了吧? 专家观点:超声检查仅能发现中度以上肝脏脂肪变的病例。 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超声检查,而应根据病史、体重、腹围、体脂、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对数百例无症状,肝功能、超声检查皆正常的肥胖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行肝穿刺检查,结果发现:98%的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73%的人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国外有专家主张:即使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只要有糖尿病病史达5年以上,即可被认为是脂肪肝患者。 事实九:儿童脂肪肝的危害比成人脂肪肝更大 大众观点:脂肪肝是成人病,小孩一般不会得。即使得了脂肪肝,也是良性的,没啥大危害。 专家观点:过去曾认为儿童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现在认为儿童脂肪肝是一种后果极其严重的疾病。
脂肪肝有哪些症状?到底是怎么得的?下面,我们就来逐步认识一下。 脂肪肝的表现 脂肪肝患者在早期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偶尔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脂肪肝,这就造成了前期诊断不及时,后期依赖治疗的后果。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是可以及时发现脂肪肝,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的。 1.轻微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据统计表明,1/4以上的脂肪肝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无明显症状。有的仅稍有疲惫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大多数人是在体检或进行其他临床检查时发现自己患上了脂肪肝。所以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必须定期去医院体检,及时发现并阻止脂肪肝发展。 2.中度脂肪肝 肝区有不适或疼痛感、腹胀、缺乏食欲、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类似于慢性肝炎的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类似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如末梢神经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体检的时候会发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会有相应表现。 3.重度脂肪肝 患者会有明显的肝区疼痛、肝大,少数还伴有脾大。右上腹或者上腹部有胀满感和疼痛。少数重度脂肪肝出现类似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发展下去会使肝脏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脂肪肝的病因 我们知道,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肝脏把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通过极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将脂肪运出肝脏。根据临床起病的缓急,我们可以把脂肪肝分为慢性脂肪肝和急性脂肪肝。尽管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慢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 (1)食物中脂肪供应过多:现代社会中,大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品进入我们体内,身体内脂肪酸增多并且大量进入肝脏,超出了肝脏的正常处理能力。这样的后果就导致了我们常说的脂肪肝。 (2)糖类摄取过量:大量脂肪酸进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使得肝内甘油三酯大量增加,然后导致脂肪肝。 (3)脂蛋白合成减少或释放障碍:甘油三酯主要是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输送至血液。当脂蛋白合成减少,甘油三酯不能有效输出,而在肝中蓄积,就导致脂肪肝。 2.急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 (1)妊娠:妊娠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孕妇体内雌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水平升高。加之妊娠末期孕妇处于应激状态,使脂肪动员增加,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加,肝内甘油三酰合成增多,糖原储备减少,均有利于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2)药物中毒:主要由四环素、四氯化碳或黄磷中毒引起。 (3)Reye综合征:即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一过性、可逆性和自限性疾病。基本病变是急性脑水肿和弥漫性肝脂肪浸润。
肝炎后脂肪肝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病程中,部分患者除体重增加外无任何症状。多数可表现为原有的肝炎症状加重,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有的患者因肝体积增大、肝包膜伸张而肝区疼痛加重,往往易误认为系肝炎本身恶化,因而更加限制活动、增加营养。由于体重日增,脂肪肝加重,肝区疼痛反而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个别患者可因小胆管受压而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往往合并血脂升高和糖耐量减退。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时,它的预后基本上取决于肝炎本身的进程。虽然长期的肝内脂肪沉积可能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脂肪肝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经过治疗可以吸收和逆转,一般说对预后无严重影响。
脂肪肝一般缺乏自觉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有时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倦怠、腹部胀满等非特异症状。多数患者伴有肥胖。脂肪肝1/4以上病例可无自觉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肝内脂肪堆积最常见症状为肝肿大,如肝包膜伸张、肝韧带被牵引、脂肪囊肿破裂和发炎,则可见肝区痛及压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消化功能障碍可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电解质代谢紊乱重症脂肪肝者,有低钠和低钾血症,患者出现腹水和下肢水肿。内分泌失调患者可出现蜘蛛痣、乳房发育、月经过多、闭经、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体重减轻或增加。多种维生素缺乏由于脂肪蓄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导致患者缺乏维生素。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斑、角化过度等。 据临床资料统计,在肥胖的中老人中,约有1/3存在不同程度脂肪肝,内脏型肥胖者有一半存在脂肪肝。正因为脂肪肝缺少自觉症状,因此需依赖于各种检查予以诊断。接触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服用大量四环素后或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的小泡性脂肪肝,多呈急性经过,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酒精、糖尿病、肥胖症等引起的大泡性脂肪肝,多为隐匿性起病,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在体检或高血压、胆石症、冠心病等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好发于41~60岁,儿童亦可累及。女性多于男性。常有各种导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存在。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尤为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少数患者可有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乏力等,肝脏常轻度肿大,仅4%患者有脾大,8%有暂时性蜘蛛痣及门静脉高压的体征。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伴随脂肪肝的发展,可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 体格检查时,可见有的脂肪肝患者营养不良,呈消瘦状,亦有因肥胖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肥胖而呈现肥胖外观者。肝脏触诊可以触及,一般在右肋下2~3厘米,也有极度肿大者,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呈钝圆,软或中等硬度,一般均无压痛,少数患者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脾脏肿大者极少见。如并发肝硬化者,可出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例,当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脏肿大为最常见,其次是肝区疼痛及压痛。偶有病例因肝区疼痛严重而需手术探查,其肝区疼痛可呈右上腹或中上腹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高,酷似急腹症的表现。手术中见肝包膜肿胀,肝肿大呈灰黄色,显微镜下见无数脂肪囊肿破裂和发炎。有学者认为,病人的疼痛原因可能是肝包膜的肿胀,肝韧带被牵拉,脂肪囊肿的破裂和发炎或这些因素的综合所致。少数脂肪肝患者可有轻度黄疸,在肝内堆积脂肪被移除后即消退。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胆汁流出受阻,直接胆红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和高胆固醇血症。脂肪移除后的胆囊造影正常,提示肝内的异常是与胆管阻塞有关。另有极少数黄疸病例为间接胆红素增高,红细胞的存活期缩短,伴有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脂肪肝患者可有腹水和下肢水肿,血清电解质的改变与肝硬化相似,有低钠和低钾血症。
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统计,约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被发现。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行剖腹手术。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 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有医师依据B超显示的血管相对密度判断脂肪肝程度。轻度脂肪肝:肝血管湮没;中度脂肪肝:肝血管反转显示与肝实质对比度明显;重度脂肪肝:与肝实质形成明显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