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车名故事] 布加迪(参数|询价)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8年,而威航(Veyron)成为了国人最先熟知的布加迪车型。继任者Chiron于2016年登场,近两年布加迪又陆续推出了Divo、La Voiture Noire和Centodieci三款新作。本文,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布加迪的车型命名,聊聊这些车名背后的精彩故事。一、布加迪品牌简史回顾 1909年,埃托雷·布加迪(Ettore Bugatti)在法国莫尔斯海姆创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开始生产布加迪品牌的汽车。埃托雷·布加迪擅长设计制造高性能发动机,同时关注轻量化与空气动力学。高性能发动机加轻量化车身不仅使布加迪屡屡打破速度纪录,也使其在赛场上勇创佳绩。 埃托雷·布加迪不仅是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出生于米兰艺术家庭的他,将家庭赋予的艺术才华用在了他的汽车设计上,制造出高性能的豪华车。每一台布加迪都是疾驰的艺术品,注入了埃托雷·布加迪对速度与艺术的极致追求。 1936年,能力卓著的长子让·布加迪(Jean Bugatti)接手了父亲的公司,随后又兼管了公司的赛车队,可惜在1939年,年仅30岁的他因车祸不幸去世。二战期间,埃托雷·布加迪曾受到迫害,他在1947年因肺炎辞世,享年65岁。此后,埃托雷·布加迪的另一个儿子接手了公司,但却经营不善,从1963年起几度易手。 1987年,布加迪品牌迎来了第一次复兴,意大利企业家Romano Artioli买下了该品牌,并在1991年推出了超级跑车EB 110,以纪念品牌创始人诞辰110周年。然而没过多久,公司就陷入了经营困难,并在1995年关闭了生产线。 1998年,布加迪品牌迎来了第二次复兴,大众集团入主布加迪,并在2005年推出了威航系列,使其重回顶级超跑阵营。2015年威航宣布停产,换代车型布加迪Chiron在2016年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2019年,布加迪品牌迎来了110岁生日,尽管几度兴衰,但初心始终未改。二、布加迪车型命名1、早期1910年~1962年: Type+数字 早期的布加迪车型以“Type+数字”的形式命名,代表车型之一的Type 35是布加迪历史上最成功的赛车。上世纪20年代,它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赛场,在1924年~1930年期间赢得了超过1000次胜利,其中在1925年~1929年,连续5次蝉联Targa Florio耐力赛冠军。 征战各大汽车赛事的同时,布加迪并未忽略民用车市场,其通过从赛场上积累的经验开始制造豪华跑车。1927年,布加迪推出了Type 41“Royale”,排气量高达12.7升的直列8缸发动机,最大功率300马力,内饰使用了当时最高档的材料。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梦幻之车,Type 41“Royale”奠定了布加迪豪华品牌汽车的重要地位。 布加迪最为经典的Type 57系列由让·布加迪主持设计,拥有优美的车身线条。该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赛车的高性能与豪华车的功能性相结合,能同时满足日常使用及长途旅行的需求。布加迪Type 57系列的动力系统搭载了3.3升的直列8缸发动机,1934年~1940年期间总共制造了710台。2、 第一次复兴:1987年~1995年:EB 110 在经营危机中苦苦挣扎的布加迪于80年代中后期迎来了转机,其在90年代伊始推出了造型惊艳、性能卓越的超级跑车EB 110。车名中的“EB”是品牌创始人Ettore Bugatti姓名首字母的缩写,“110”是为纪念生于1881年的埃托雷·布加迪诞辰110周年。 浓郁的90年代意式超跑风格、剪刀门、3.5升V12四涡轮增压发动机、553马力、3.4秒0-100km/h加速时间、343km/h最高车速,一连串关键词令它将当时一众超跑甩在身后。不过世界经济不景气致使富豪们对超级跑车兴致索然,纵然它的外观、性能超乎寻常,也不得不面对销量不佳的尴尬,最终EB 110只生产了139台便戛然而止。3、 第二次复兴:1998年~至今:致敬传奇 2001年,大众集团宣布正在研发中的布加迪新车正式命名为Veyron EB 16.4(中文名为威航),其中“Veyron”是为了纪念布加迪品牌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车手Pierre Veyron,它曾驾驶布加迪57S Tank赛车赢得了1939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EB”是品牌创始人姓名的首字母缩写,“16.4”则代表它的发动机拥有16个汽缸及4个涡轮增压器。 最大功率1001马力,峰值扭矩125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2.5秒,0-200km/h用时7.3秒,0-300km/h加速仅需16.7秒,最高车速达到惊人的407km/h。2005年,布加迪威航正式上市,基础版车型起售价为122.5万欧元。截至2015年,威航在10年时间里总共制造了450台。
[汽车之家 品牌历史] 创立于1937年的丰田汽车,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推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车型。有趣的是,丰田旗下不少车型的命名都与“皇冠”有关,而且有大量车型的名字以字母"C"开头。这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本文,我们就来聊聊丰田的车名故事。丰田品牌名称及车标的演变 TOYOTA这一名称源自于企业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姓氏“TOYODA”。丰田初期生产的轿车名称曾使用TOYODA,在1936年丰田举行了名称征集活动并将其变为了TOYOTA。这一转变标志着丰田从一个小的个人公司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企业。 1937年开始批量生产的早期轿车"丰田AA型"上,采用了由体现速度感的羽翼和丰田的汉字图案组合而成的车标设计。由"丰田"汉字与丰田发源地爱知县首府名古屋市的象征物组合而成的标识被用于丰田最早的G1型卡车上。 现在的丰田车标是1989年公司创立50周年纪念时发表的。它的设计耗费了大约5年时间,当时,丰田在海外的知名度不断上升,因此要有一个与其知名度相称的标识。车标中有3个椭圆,左右对称,在大椭圆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椭圆分别代表顾客和厂家的心,其轮廓线重叠象征着彼此心心相印。 这两个相互垂直的小椭圆的整体外轮廓为"Toyota"的首字母"T",象征着丰田,同时也象征着方向盘,即车辆本身。外面的大椭圆象征环绕着丰田的世界。而每个椭圆的轮廓线都参考了毛笔书法的精髓,采用了不同粗细的笔划。战前车型命名:两个英文字母组合 丰田制造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二战前以仿制欧美车型为主,并以简单的两个英文字母(或字母+数字)组合作为车名,如1936年问世的首款量产轿车AA,及其衍生的敞篷版车型AB等,这种命名方式一直沿用到50年代中期。因商标纠纷而更名的丰田吉普 1953年起,丰田开始批量生产吉普车,最初作为警察巡逻车,随后林野厅以及电力公司等也开始采用。不过,由于吉普这一称呼与Willis公司的商标权发生摩擦,因此丰田当时的董事及技术部长梅原半二,在1954年给予这款四轮驱动车新的命名——Land Cruiser,直译为“陆地巡洋舰”,音译为“兰德酷路泽”,是一个具有充分自信和气势磅礴的名字。 从最初的BJ系列到最新的200系列,兰德酷路泽纵横数十载,凭借优异的越野性、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终成一代传奇。2003年,丰田陆地巡洋舰LC100由一汽丰田引入国产,2007年换代成为兰德酷路泽LC200,国产化直到2016年画上句号。 上世纪90年代初,兰德酷路泽70系列衍生出一个短车身、轻量化的新分支:Prado,这个词在葡萄牙语中译为平原、旷野。该车同样在2003年由一汽丰田引入国产,中文名早期被称为霸道,后来更名为普拉多。目前在售的丰田普拉多为150系列,据悉全新的180系列有望于2022年8月发布。
[汽车之家 品牌历史] 作为意大利顶级汽车制造商,从品牌LOGO到车型命名,兰博基尼都与“牛”息息相关。这是巧合还是另有含义,其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传奇呢?本文我们就来聊聊兰博基尼的车名故事。创始人费鲁吉欧·兰博基尼与品牌LOGO 费鲁吉欧·兰博基尼,1916年4月28日出生在意大利费拉拉市近郊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年幼时体弱多病,直到五岁才开始会说简单的单词,走路也总是跌跌撞撞。在同龄孩子嘲笑和欺侮中长大的费鲁吉欧,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一有闲暇他就坐在离家不远的小河边看书,再就是摆弄一些不知道从哪捡来的废弃零件之类的小玩意。 15岁那年暑假,有一次费鲁吉欧正在河边钓鱼,突然听到一声微弱的“救命”。有人落水了!费鲁吉欧一头扎进河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溺水者拖到岸边,被救的正是后来成为他第一任妻子的Clelia。Clelia性格开朗,对人友善,总是热情洋溢地夸赞费鲁吉欧的学习天赋,而且每当费鲁吉欧把亲手做的礼物,像用废铁丝拧成的自行车模型、旧沙发弹簧改成的跳舞小人,递到她手里的时候,她都会真诚地表露出自己的惊喜。在Clelia的鼓励下,费鲁吉欧走出了过去的阴影,渐渐变得阳光起来。 20岁时,费鲁吉欧进入远近闻名的博洛尼亚工业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习,这为他日后建立汽车王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然而,在他即将毕业时二战爆发了,费鲁吉欧被强行征兵,服役于罗德岛上的意大利航空基地机械组装部。战争结束后,费鲁吉欧以战俘身份从英国获释回国并与Clelia结婚。 在与Clelia交谈时,费鲁吉欧问到她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拥有一辆世界上最好的跑车,这样我就可以跑得更快,一直跑到天边,哈哈……”“Clelia,我会努力挣钱,帮你实现梦想!”费鲁吉欧下定了决心。然而命运弄人,就在两人的爱情结晶——德尼露·兰博基尼出生时,Clelia因产后大出血,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 失去爱人的费鲁吉欧又回到从前那个封闭、孤傲的世界。他经常在喝得醉醺醺之后,疯狂参加各种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期待自己能在赛车或者斗牛比赛中丧生。幸好,襁褓中的德尼露赋予了费鲁吉欧努力活下去的意志。随着生产秩序逐渐恢复,对于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需求不断攀升。费鲁吉欧在战后不久创办了兰博基尼拖拉机制造厂,并在几年内迅速成为当时意大利最大的农用机械制造商。 作为商界成功人士,费鲁吉欧开始购置豪华跑车,其中包括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及奔驰等。他对每台车的性能都了如指掌,但认为它们都或多或少存在瑕疵。一天,费鲁吉欧对他的法拉利250 GT跑车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连夜写信给法拉利投诉变速箱问题,并附上了自己对车内其它一些装置的改良建议。过了很久,费鲁吉欧终于等到了法拉利的回函,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因您的驾驶不当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您本人承担”。 这封回函令费鲁吉欧火冒三丈,第二天一早便驱车来到法拉利公司,要求与恩佐·法拉利见面。苦等三个小时后,恩佐先生终于现身了。没等费鲁吉欧说完来意,恩佐就打断了他:“我认识你,费鲁西欧·兰博基尼,但是,我不需要一个生产拖拉机的人来教我如何制造汽车。”这件事彻底点燃了费鲁吉欧的怒火,他决定以兰博基尼之名,打造与法拉利比肩的顶级跑车。 多数人都认为费鲁吉欧疯了,在那个年代,生产超级跑车被视为不可理喻的极端行为,相当于纵身跳进危险的无底洞,很可能血本无归。1962年底,费鲁吉欧投身于跑车项目,他在意大利圣亚加塔·波隆尼购入一大块地,用于建造一家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厂。至1963年5月,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初步组建完毕。金牛座的费鲁吉欧,以星座的标志作为他的品牌商标。早期车型命名:发动机排量+GT 短短数月,第一款兰博基尼前置后驱底盘的原型车350 GTV宣告完成,发布日期定在了1963年11月的都灵车展,其量产版本350 GT在接下来的1964年3月问世。该车的命名中,350代表动力系统搭载了3.5升V12发动机,GT则是车辆级别Grand Tourer(高性能豪华跑车)的缩写。1966年,兰博基尼又推出了进化版的400 GT,动力系统升级为4.0升V12发动机,并且发展出2+2座版本。
[汽车之家 品牌历史] 大众是我们最熟悉的汽车品牌之一,其成立80多年来推出过众多脍炙人口的车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大众的车型命名,其中不少都与气候现象有关。本文,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大众的车名故事。早期车型命名:Type+数字 成立于1937年的大众汽车,首款产品便是家喻户晓的甲壳虫车型。不过,甲壳虫最初的名字为KdF-Wagen,KdF是第三帝国时期劳工阵线下属度假组织的名称缩写,译为“力量来自欢乐”。二战平息后,KdF-Wagen被重新命名为大众(Type 1)。该车迅速风靡世界,由于外形圆润可爱,从1967年起,它被正式称为“Beetle(甲壳虫)”。1972年,第15007034辆大众甲壳虫驶下生产线,超越福特T型车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 1950年问世的Type 2(Transporter系列第一代T1) 是大众继甲壳虫之后推出的第二款车型,其与甲壳虫共线生产,同时也被视为厢式多功能车的鼻祖。大众T系列的定位从第三代T3开始转向商务用车市场,并推出了细分车款,如偏重舒适的Multivan(迈特威),以及主打多人承载的Caravelle(凯路威)等。 大众早期的车型命名大多采用Type+数字的形式,在甲壳虫(Type 1)、T1(Type 2)之后,还推出了紧凑型车Type 3、中型车Type 4等,比较特殊的要数Karmann Ghia双门轿跑车了。车名中的第一个单词代表了德国的车身制造商Karmann公司,而第二个单词则代表了意大利著名的Ghia设计公司。脱胎于甲壳虫车型的Karmann Ghia, 面世之初就被誉为“最美大众车”。 另一款特殊命名的车型为大众-保时捷914,这是一款采用中置发动机布局,拥有Targa半敞篷车顶的双座跑车。该车尽可能多地使用了来自大众汽车的现有零部件,动力系统搭载了4缸或6缸水平对置发动机。4缸版的914/4由Karmann生产,而6缸版的914/6由保时捷生产。从1969年到1976年,大众-保时捷 914系列总共制造了超过11.8万辆,其中914/4更受欢迎,售出了超过11.5万辆。70年代~90年代车型命名:气候现象 大众集团在1964年收购了汽车联盟,随后采用奥迪80技术,于1973年推出了搭载水冷发动机的前置前驱中车型Passat(帕萨特)。Passat一词在德语中指“信风”(气候现象),是在低空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信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古代西方商人们常借助信风吹送,往来于海上进行贸易,因此信风也被称为“贸易风”。 紧随帕萨特之后,大众在1974年推出了取代Karmann Ghia的双门轿跑车Scirocco(尚酷)。该车与帕萨特一样由意大利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操刀,造型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潮流时尚风格。Scirocco一词在德语中代表了“热风”,为地中海地区的一种风,源自撒哈拉,在北非、南欧地区变为飓风。热风会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许多人因此感到不适。 出自相同平台的Golf(高尔夫)车型仅比尚酷的问世时间晚了几个月,高尔夫率先应用了“掀背”这一概念并将之引入汽车设计领域。您或许会认为高尔夫的名字与高尔夫球有关,但它实际上源自墨西哥湾暖流,也叫墨西哥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支暖流。湾流被认为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为西北欧供暖。 为了开拓小型车市场,大众在1975年基于奥迪50打造了Polo车型。Polo去掉了奥迪50上作为噱头的功能,装备了更加实用的配置,一经推出就以高性价比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到1979年时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辆。Polo的车名来自极地气旋的德语拼法Polarwirbel,这是冬半年南北两半球最大的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天气影响很大。 作为三厢版高尔夫的Jetta(捷达)于1979年上市,新车虽然其是在高尔夫掀背版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但车身整体造型协调流畅,630升的后备厢容积更好的满足了家庭用户对于空间实用性的需求。捷达这个名字取自Jet stream(喷流),指北半球高空的喷射气流,洲际民航飞机一般会顺着这个风带飞行以节省燃料。 2019年,捷达由车型上升为大众旗下全新子品牌,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销售,投放中国市场。 1980年,大众推出了帕萨特B2,而在中国、巴西、日本等市场,该车则以Santana(桑塔纳)命名。桑塔纳之名源自一种典型的南加州季节性强风圣安娜风,而圣安娜(Santa Ana)是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南美洲还有不少人的姓氏就是桑塔纳。第一批桑塔纳于1983年以CKD的形式在上海组装完成,由此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 第四代捷达于1999年问世,该车被命名为Bora(参数|询价)(宝来),其名称来自布拉风(Bora scura),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常发生在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德里亚海的东北部海岸以及地中海西北角。宝来于2001年由一汽-大众引入国产,与当时正在国内市场热销的基于第二代捷达的改款车型实现同堂销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问世的大众首款多功能MPV车型Sharan(夏朗)的名字与气候现象无关,而是波斯语中国王的御辇。夏朗是大众与福特合作开发的产品(福特的版本称为Galaxy,也就是长安福特生产的第一代S-MAX),因此并不具有纯正的大众血统。在欧洲市场,夏朗在同级车中的销量位于三甲之列。诞生于2003年的MPV车型Touran(途安),车名由Tour(旅行)+ran(Sharan的后缀)组成,象征着这是一款追求舒适性与实用性的产品。
[汽车之家 车名故事] 路特斯(Lotus)是世界著名的豪华跑车与赛车品牌。创始人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于1948年制造出他的第一辆汽车。如今,路特斯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众多国际品牌中的一员,正通过电气化转型,吹响品牌复兴的号角。 回顾路特斯的历史,会很容易发现其车型命名大多都是以字母“E”开头:Elite、Elan、Europa、Esprit... ...,这就很有意思了。路特斯为何对“E”如此钟情?本文,我们就来聊聊它的车名故事。一、“E”从何而来? 在品牌诞生之初,路特斯的车型命名规则为“Mark+数字”。首款产品Mark 1赛车是1948年创始人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结构工程学期间,凭借所学知识和简易的工具,在女朋友家的简易小车库里,用一辆1930款奥斯丁7型车改造而成的。柯林·查普曼驾驶这辆赛车在英国著名的Trials比赛中获得冠军。 尽管柯林·查普曼打造了Mark 1和Mark 2,但实际上,1951年才是路特斯品牌真正诞生的年份。关于路特斯名字的由来在数年间有着不同版本的故事流传,但这些都是后人的推测,唯一的真相已与柯林·查普曼一起长眠,而路特斯的品牌LOGO则由创始人名字的首字母缩写演化而来。“Mark+数字”的命名规则一直沿用到1956年,期间共计推出了10款车型(从Mark 1到Mark 10)。 1956年,路特斯研发出了Eleven(Type 11)车型,这是台可以合法上路的赛车,拥有当时先进的空气空力学与轻量化设计。为了在量产公路车中也能将这种热血赛车与轻量化设计理念传承下去,柯林·查普曼定下了路特斯车型的全新命名规则,建立了以“E”开头的单词作为车型名称的传统,自此之后的车型代号则采用“Type+数字”。二、“E”开头的车名还有哪些? 1957年,路特斯Eleven在赛道上用出色表现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在勒芒Index of Performance 750cc组别中创造了历史性的胜利。同样是这一年,在Earls Court车展上,第二款以“E”开头的车型路特斯Elite(译为:精英,Type 14)广受好评。直至今天,Elite硬顶Coupe仍被世人认为是车身比例最优雅协调的汽车之一,其也是首辆使用玻璃纤维混合材料车身结构的路特斯车型。不过,Elite虽然拥有极好的操控感受,但因可靠性较差,导致销量惨淡,再加上生产成本昂贵,令品牌损失惨重。 吸取教训的路特斯在1962年推出了Elan(译为:热忱,Type 26)软顶Roadster,该车迅速成为同级销量领袖和性能标杆。Elan的出色设计令它倍受欢迎,使得该车型持续生产了11年之久,为路特斯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丰厚的利润。1965年,路特斯Elan(Type 36)硬顶车型问世,它是路特斯旗下首款豪华级别的Coupe车型。随后,路特斯还推出过空间更宽敞的Elan+2(Type 50),后者有着更长的轴距和重新设计的车身,后排可以乘坐两名儿童。 1966年,采用中置发动机的GT跑车Europa(译为:欧罗巴,Type 46)发布。Europa投产后不久,考斯沃斯-福特发动机驱动的Europa赛车版(Type 47)的研发工作正式展开。由传奇车手吉姆·克拉克驾驶的Europa赛车,在当年印地500赛事中虽然遭遇操控问题,但最终仍以亚军成绩完赛。 1971年,Europa(Type74)通过重新调校,并且采用全新发动机和设计革新后迎来新生,车内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款车也成为当时全球最快的量产跑车之一。Type74分为前期和后期版本,其中配备126马力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Europa Special,0-100km/h加速时间提升至6.6秒。 1974年,路特斯再次启用Elite之名,推出了首款4座GT跑车的Elite(Type75),这款跑车拥有动人的外观。尽管较先前的路特斯车款更加豪华,但采用路特斯标志性底盘的Elite仍是一款不失运动性的跑车。该车的玻璃纤维混合车身使用真空辅助树脂填充(VARI)技术,是柯林·查普曼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又一体现。 在1975年巴黎车展上,由乔治亚罗设计的路特斯Esprit(译为:精灵,Type 79)采用楔形设计风格,凭借梦幻的造型惊艳世界。该车与Elite的姊妹车型Eclat(译为:光辉,Type 76)一样,均采用玻璃纤维混合车身,管式车架,并搭载2.0升Type 907发动机。在《007》系列电影《海底城》中,拥有超前外观设计和先进工程科技的Esprit成为邦德座驾,它不仅能发射导弹,还能变形成潜艇。 1980年,Esprit Turbo(Type 82)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亮相。该车采用全新镀锌底盘、全新悬架系统和2.2升216马力16气门涡轮增压发动机。极速超过240公里/小时、0-96公里/小时加速仅需5.5秒,这些性能指标将Esprit Turbo带进超跑行列。1981年,Esprit Turbo曾在邦德系列电影《007:最高机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