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声树(1909-1989),号梧梓,河南邓州人,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以博古通今而著称,他在音韵、训诂、语法、方言、词典编纂等各个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曾主持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昌黎方言志》,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与他人合著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汉语音韵讲义》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年表3学术生涯4荣誉及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丁声树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邓州出生日期:1909年(己酉年)逝世日期:1989年(己巳年)职业: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号:梧梓 人物年表2 1909年3月3日生于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8岁时入邓县丁家营村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纲鉴总论之类书籍。1920年考入新开办的邓县乙种商业学校(相当于高级小学)。1923年考入南阳省立第一中学招收的第一届初中班。他在校勤奋学习,成绩优异。1926年毕业于南阳中学校。1926年秋,丁声树初中毕业后,千里迢迢到了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8年秋,预科毕业,升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32年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任助理员、编辑员、副研究员。1944-1948年曾赴美考察,参加过美国语言学会,兼任哈佛大学远东语言部研究员、耶鲁大学研究院语言学部研究员。1950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还兼任过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语言研究所 学术生涯3 丁声树大学毕业,经北京大学教授推荐,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丁声树他努力探索,深入钻研,以广博的学问、过人的见识、严谨的作风,在语言科学领域不断地攀登高峰,在汉语训诂、音韵、语法、方言、词典编纂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学术生涯就是从训诂学入手的。三四十年代,他基本上是致力于古汉语中典型字词的研究,发表过十多篇论文。这些论文,通过个别字词用法研究,对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概括而深刻的阐述。古今结合,融会贯通,以新颖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开创了训诂学研究的一代新风。《释否定词‘弗’‘不’》1934年1月,他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论文《释否定词‘弗’‘不’》。“弗”与“不”是古汉语中常见而意义又很相近的两个否定词,其意义和用法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有些人对它们做过研究。有的说它们相同,有的认为它们有区别,但到底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又说不清楚。东汉何休、清人段玉裁从语 荣誉及评价4 《释否定词‘弗’‘不’》(《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文集》下册,1935年)《诗经“式”字说》(《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6年第6本第4分册)《诗卷耳苤苜‘采采’说》(《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乙编上,1940年)《“何当”解》(《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7年)《论诗经中的“何”“曷”“胡”》(《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1948年)《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合作,商务印书馆,1948年)《“早晚”与“何当”》(《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册,1949年)《谈谈语音结构和语音演变规律》(《中国语文》创刊号,1952年)《谈谈汉字的标准化》(《1950年语文问题论文辑要》,大众书店,1952年)《汉语方言调查简表》(合作,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6年)《文风笔谈》(《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昌黎方言志》(合作,科学出版社,1960年)《关于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