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催化清洗剂是一种清洗机动车三元催化器的透明液体,能有效清除三元催化器表面的硫、磷等化学物,疏通排气管堵塞,延长三元催化器使用寿命。那么三元催化清洗剂价格是多少钱呢? 一般的三元催化清洗剂价格大概在200元左右1瓶。 关闭发动机,将点火开关旋到OFF挡位置;断开燃油泵保险(继电器或从油箱处拆下油泵电路插头);拆下车辆喷油器的供回油管路,根据车型在供回油管路上安装相应的快速接头,并与清洗机接好,(回油管可用安装盲堵)。 将三元清洗剂(1004燃油修复剂)按1瓶兑1000毫升的比例,加入清洗机油箱内;接通电源,红色接车蓄电池的正极,黑色接车蓄电池的负极。 调压:将调压阀定在低压,将计时器旋在最高值,打开清洗机电源开关,根据所施工的车的电动汽油泵来调整清洗机的工作压力,检查:检查所有的接头是否都已接好,确保无漏油现象的发生。 清洗:启动发动机,清洗工作开始,清洗剂用完后,发动机会自动灭火,(当发动机发生警报时表示将停止清洗,可根据情况停止或选择继续,如继续则将计时器旋到高值)在清洗过程中如发生异常,立即关闭清洗机电源开关,修正后在继续工作。 清洗完毕后,断开清洗设备电源开关,拆开清洗设备和车辆的各管路连接处,恢复车辆的原有燃油管路和电路系统;启动发动机,检查有无泄露,一切正常后,清洗工作结束。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三元催化清洗剂价格是多少钱的全部内容了。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关于环境的问题也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对汽车尾气的管控,更是十分严格,所以三元催化剂也成了汽车中常用的东西。那么三元催化剂怎么用的? 三元催化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启动发动机,待水温正常后熄灭引擎。 将三元催化剂倒入专用设备内,将设备输出接头与真空管连接。 启动发动机,将转速控制在2000转左右,打开流量控制阀,将本品缓慢滴入进气道。 清洗时间约30-40分钟。 清洗完毕后保持发动机转速3-5分钟,以排出残液。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三元催化剂怎么用的的全部内容了。
大部分车主都知道汽车三元催化器可是汽车非常重要的净化装置,所以必须要小心爱护,定期清洗。那么三元催化多久清洗一次呢? 一般情况下,三元催化的清洗周期是车辆每行驶2-3万公里或1年进行一次。 如果清洗得当,那么三元催化器一般可以使用10万-25万公里,但如果长期不清洗的话,可能只能使到5万-10万公里就报废了。这只是参考数据,具体还是要根据车主的实际用车情况来决定是否清洗。当发现有相应故障出现的时候,即使没有行驶到公里数也应该清洗。 汽油里面硫和磷的含量比较高,会在使用过程中与三元催化器表面形成化学络合物,长时间不清洗会导致工作异常,例如在行驶时燃油不够充分或者是积碳严重,所以清洗时也需要对汽车的喷油嘴、节气门以及进气道进行养护。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三元催化多久清洗一次的全部内容了。
车主发现自己的三元催化器过脏,想要清洗车辆的三元催化器。那么三元催化清洗有必要吗? 三元催化清洗是有必要的,如果不定期清洗三元催化器的话,会影响汽车的油耗、动力以及尾气排放。 三元催化清洗的具体方法如下: 启动发动机,待水温正常后熄灭引擎。 将清洗剂倒入专用设备内,将设备输出接头与真空管连接。 启动发动机,将转速控制在2000转左右,打开流量控制阀,将本品缓慢滴入进气道,时间约30分钟。 清洗完毕后保持发动机转速3-5分钟,以排出残液。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三元催化清洗有必要吗的全部内容了。
自古以来,帝王南征北战的时候,离不开文臣武将。文臣,也就是谋士,就像朱元璋开创明朝的时候,自己手下的刘伯温,能够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马功劳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而武将则是臂膀的另一边,比如为刘邦打下如此江山的韩信,立下了不世之功。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将的话,我认为他们是:甘宁甘宁在东吴深受孙权的信任,而且异常的英勇。当年孙权夺取江陵的时候,就是甘宁率领千余骑当先锋,为周瑜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可见他不仅勇猛无比,而且有智谋。吕蒙成语“手不释卷”中的主人公,即是说的是吕蒙,当年他跟随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不好读书,才被孙权笑话。后来发奋苦读,也学有所成。凌统凌统,在东吴建立的早期,战功卓著。主要的成就包括:讨伐黄祖,杀掉张硕,还有就是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在之后与曹操军队对战的逍遥津战役中表现卓然。朱然当年,刘备为了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而发动夷陵之战时,曹丕带领军队南下,围攻了朱然驻守的地界,情况千钧一发。而他能够以一当十,杀得曹魏军队为之大震,打出了东吴的威风。朱恒朱恒在对战曹泰、曹仁的过程中表现突出,着着实实将曹仁给气死,而后在石亭之战中打败了陆逊、曹休,也可谓气宇非凡。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状元,连中三元的只有17个 科举的原意是分科举士。但从唐朝起,就偏进士科,以后更只有一个进士科。进士科的第一名叫状元,这个名称也是唐朝就有的。当时到礼部参加考试的人都要投一张“状”,状元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此外,辽金两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 中国历史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孙伏迦,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在政治上影响很大的状元有太多太多,以宋代的文天祥为例:文天祥21岁考中状元,后官至丞相,最后被元朝俘虏。但在狱中仍坚持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千古名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考状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每年应试的考生有几十万之多。如宋朝每年有四十万考生应试,四十万人中出一个状元,这个状元可谓是很难得。状元中还有连中三元的那就更难了。所谓“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据统计,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只出了17名“连中三元”的状元。 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陈继昌、戴衢亨、王玉璧。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彦,奇才中的奇才。 其中,王名世、王玉璧是两位“武三元”。王名世是浙江永嘉人,在明万历年间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直,不媚权贵。王玉璧也是浙江人,在清朝顺治年间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王玉璧虽是武士出身,但经常手不释卷,著文文采斐然,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你说得怎么样是指什么精品店加盟?开店容易、赚钱难,大家都是在赚认知内的钱,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不建议入行,虽然很多人会说“创业不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么?”这话说的虽然在理,但如果自己的资金较小的话,根本就不具备试错成本,与其冒险创业,还不如继续打工或者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呢。 在全国的5线以下城市,1元、2元、3元百货店很多,如果这个行业真的不赚钱,会有这么多人跟风么?但问题是每一个百货店的店主身份是不同的,拥有的资源和资金实力也是不同的。有很多都是“老江湖”,常年在全国各地干这种百货店,别看他们赚钱,那是因为他们有稳定的货源渠道,也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可能自己开店的时候,就赚不到钱了。 如果你真的想要开店,那么首先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分别是门店选址、开店成本、商品货源,以及门店规模。如果真的想要开店,那么首先就要做一个预算,预算内容包括开店的成本(店面装修、备货之后,可以正常营业的所有投入),比如房租、装修、备货成本等等,如果前期不做预算,很可能导致自己的资金链断裂。而商品货源也很重要,很多商品的货源和渠道都需要自己去整合,如果加盟的话,利润会被对方分去最少20%,会非常的不划算。除却这些之外,在开店之前,还要对当地的市场进行调研,结合自己的资金实力,确定门店的规模,而且也是必须要做的,可以提前预估出需要投入的资金量。 最后说一下选址,选址是开店筹备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选址错误,哪怕你的商品“花样百出”,恐怕也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在县城开一家百货店是可以的,但先选位置吧,如果没有合适的位置,就打消这个念头吧。要知道个人开的实体店,因为宣传成本有限,也不成规模,来客数基本全靠自然增长,如果没有理想的位置,开店很容易亏本,80%以上的实体店亏损,都是因为位置有问题造成的。 此外,也结合下自己的性格,同样的生意由不同的人来做,最后赚取的利润和人气也是不同的, 如果你不是个做生意的料,那就不要尝试做生意了,如果你是做生意的料,有了好位置之后,想办法去了解下货源和渠道,多费点功夫,还是可以赚到钱的,而且3元店的利润也不低。
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安平县博陵网、“会元”、“状元”的头街,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连中三元的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铜钱或三个元宝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以清代为例,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部分连中三元者简介 钱棨 (1743年—1799年),字湘(舟令),一字振威,号湘舲,清朝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乡试第一中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京参加会考,连续摘下会元和状元,连中三元,是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商辂连中“三元”,到钱棨连中“三元”已相距336年,乃清代第一人,乾隆皇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以示庆贺。 钱棨曾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兼任太子师傅,在上书房行走,后为云南学政、云南乡考官,官及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吴县胥口香山。 戴衢亨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 嘉庆十年(1805)起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从政谨饬清慎,颇有远见,为嘉庆时重臣。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尝作庐山瀑布图 。卒年五十七 。《毗陵画徵录、知鱼堂书画录》 。 其叔均元,字修之,乾隆进士,嘉庆时迁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又拜文渊阁大学士。叔侄相继为枢相,数司文柄。戴衢亨与父亲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和兄长戴心亨均显赫于朝,合称“西江四戴”。 陈继昌 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 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 陈继昌多任外放官,所到之处,他办事公正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民心。 陈继昌善书法,有书法大家风范。能诗文,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黄观 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在“靖难之变”中,黄观保持了忠臣的名节,为“君臣大义”的传统观念而牺牲了自我。早在朱棣起兵之初,黄观在其起草的讨伐文告中,就痛斥朱棣的所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南下,京城危机,黄观奉旨离开南京,去安庆一带招兵。结果,在他返京的路上,朱棣的大军攻破了南京。黄观悲壮地为建文帝殉难了,但朱棣却仍不放过他,愤恨之余,叫人扎了草人,带上黄观的帽子,放到街上斩首示众。更残忍的是朱棣下令屠杀黄氏家族所有的男丁,历史记载,仅有黄观的弟弟黄觏留下一子,幸运地躲过一劫。怒气未消的朱棣还命人删改了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划掉,妄图抹杀他辉煌的历史。 王曾 是北宋名臣,相传其父见破旧经籍,必加整修,片言只字,不敢丢弃。一晚,孔子托梦给他:“你如此敬惜我的书,我让曾参投胎做你的儿子”。未几,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儿,因取名为曾。二十出头的王曾在乡贡考试中名列第一,即所谓“解元”。此后,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首,称之为“会元”。接下来,还有一扬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王曾交卷后,其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这样,青年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捷报传回王曾的故乡,官民俱引为千载难逢的荣耀。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给挂上“三元坊”的金匾。好事者则绘以桂圆、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纹图,取圆谐“元”,而寓三数,意为“连中三元”。 张又新 (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应辟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唐才子传》并行于世。 宋庠 (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后徙开封之雍丘。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甲子科状元。初仕擢大理评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后被刘太后看中,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为知制诰。曾上疏建议科举应文武分试,被采纳,不久,知审刑院,当时,密州一霸王澥私自造酒,并杀人灭口,宋庠不顾当朝宰相陈尧佐说情,异常是坚决地判王澥死刑,大快民心。又迁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宝元中(1038-1040),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为相儒雅,遇事是非分明,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各,被排挤,加之弹劾范仲淹,被贬知扬州。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舆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范仲淹变法失败,召回任枢密使,皇佑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终无建树。舆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几经迁徙,鬓染秋霜,被仁宗封为莒国公。英宗即位,改知亳州,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不准,改封郑国公,最后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朝廷追赠太尉兼侍中,谧元献,帝撰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曾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另有《掖垣从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孙何 〔公元九六一年至一〇〇四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真宗景德元年,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与丁谓齐名友善,号为“孙、丁。”王禹偁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等,闻于时。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将作监丞,通判陈州。累迁两浙转运使。景德初,判太常礼院,命知制诰。以疾,卒于官。何著有文集四十卷,驳史通十馀篇,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街,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连中。 连中三元的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铜钱或三个元宝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以清代为例,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部分连中三元者简介 钱棨 (1743年—1799年),字湘(舟令),一字振威,号湘舲,清朝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乡试第一中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京参加会考,连续摘下会元和状元,连中三元,是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商辂连中“三元”,到钱棨连中“三元”已相距336年,乃清代第一人,乾隆皇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以示庆贺。 钱棨曾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兼任太子师傅,在上书房行走,后为云南学政、云南乡考官,官及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吴县胥口香山。 戴衢亨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 嘉庆十年(1805)起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从政谨饬清慎,颇有远见,为嘉庆时重臣。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尝作庐山瀑布图 。卒年五十七 。《毗陵画徵录、知鱼堂书画录》 。 其叔均元,字修之,乾隆进士,嘉庆时迁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又拜文渊阁大学士。叔侄相继为枢相,数司文柄。戴衢亨与父亲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和兄长戴心亨均显赫于朝,合称“西江四戴”。 陈继昌 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 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 陈继昌多任外放官,所到之处,他办事公正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民心。 陈继昌善书法,有书法大家风范。能诗文,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黄观 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在“靖难之变”中,黄观保持了忠臣的名节,为“君臣大义”的传统观念而牺牲了自我。早在朱棣起兵之初,黄观在其起草的讨伐文告中,就痛斥朱棣的所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南下,京城危机,黄观奉旨离开南京,去安庆一带招兵。结果,在他返京的路上,朱棣的大军攻破了南京。黄观悲壮地为建文帝殉难了,但朱棣却仍不放过他,愤恨之余,叫人扎了草人,带上黄观的帽子,放到街上斩首示众。更残忍的是朱棣下令屠杀黄氏家族所有的男丁,历史记载,仅有黄观的弟弟黄觏留下一子,幸运地躲过一劫。怒气未消的朱棣还命人删改了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划掉,妄图抹杀他辉煌的历史。 王曾 是北宋名臣,相传其父见破旧经籍,必加整修,片言只字,不敢丢弃。一晚,孔子托梦给他:“你如此敬惜我的书,我让曾参投胎做你的儿子”。未几,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儿,因取名为曾。二十出头的王曾在乡贡考试中名列第一,即所谓“解元”。此后,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首,称之为“会元”。接下来,还有一扬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王曾交卷后,其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这样,青年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捷报传回王曾的故乡,官民俱引为千载难逢的荣耀。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给挂上“三元坊”的金匾。好事者则绘以桂圆、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纹图,取圆谐“元”,而寓三数,意为“连中三元”。 张又新 (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应辟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唐才子传》并行于世。 宋庠 (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后徙开封之雍丘。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甲子科状元。初仕擢大理评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后被刘太后看中,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为知制诰。曾上疏建议科举应文武分试,被采纳,不久,知审刑院,当时,密州一霸王澥私自造酒,并杀人灭口,宋庠不顾当朝宰相陈尧佐说情,异常是坚决地判王澥死刑,大快民心。又迁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宝元中(1038-1040),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为相儒雅,遇事是非分明,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各,被排挤,加之弹劾范仲淹,被贬知扬州。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舆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范仲淹变法失败,召回任枢密使,皇佑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终无建树。舆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几经迁徙,鬓染秋霜,被仁宗封为莒国公。英宗即位,改知亳州,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不准,改封郑国公,最后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朝廷追赠太尉兼侍中,谧元献,帝撰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曾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另有《掖垣从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孙何 〔公元九六一年至一〇〇四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真宗景德元年,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与丁谓齐名友善,号为“孙、丁。”王禹偁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等,闻于时。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将作监丞,通判陈州。累迁两浙转运使。景德初,判太常礼院,命知制诰。以疾,卒于官。何著有文集四十卷,驳史通十馀篇,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三元催化器可以提炼铂、钯、铑这几种贵金属。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三元催化器可以提炼什么贵金属 铂,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Pt,是贵金属之一,其单质俗称白金,属于铂系元素。 钯,是第五周期Ⅷ族铂系元素,元素符号Pd,单质为银白色过渡金属,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能锻造、压延和拉丝。 铑是一种银白色、坚硬的金属,元素符号Rh,铑属铂系元素,具有高反射率的性质铑金属通常不会形成氧化物,熔融的铑会吸收氧气,但在凝固的过程中释放。
三元节指的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上元节就是元宵节,时间为每年正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时间为七月十五。下元节时间为十月十五。 三元节指的是哪三个节日 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元宵节天官赐福,主要民俗活动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 中元节俗称为七月半,地官赦罪,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节日活动有修斋设醮、祭祀祖先等。
市民佟先生称,家里订了两瓶三元特品鲜牛奶,17日,奶站送的奶竟有一瓶是18日生产的。昨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主管表示,目前客服只收到这一例反馈,经初步调查,生产车间和奶站未发现有“早产奶”,公司将继续调查。 用户疑生产日期提前两天 前晚,家住朝阳区潘家园东里的佟先生称,奶站给他家送的三元特品鲜牛奶竟然有“早产奶”。 佟先生说,家里订的牛奶共两瓶,一般是傍晚5点送上门。17日傍晚,送奶工按常例送奶到家。他取奶时发现其中一瓶奶的生产日期为2012年1月16日,另一瓶是2012年1月18日。“正常的奶是头天生产的。1月16日正常,1月18日提前了两天。日子还没到,奶怎么就生产出来了?” 多人辩认是8不是6 昨天早上,佟先生向记者出示了“早产奶”。不过,这瓶奶只剩下空瓶和奶盖。佟先生说,牛奶前晚放入冰箱,早晨被家人不慎喝了,这让他不免有些担心。 佟先生称:“6和8还是容易分清的,就是因为两个瓶盖不一样,才发现问题。”昨日,记者仔细辨认了瓶盖正反面的数字凹凸痕迹,发现标注的日期确实是“120118”。该瓶盖拿给多人核对,得到的回答均是“8”。 看瓶盖难确定是否早产 当天下午,三元食品客服主管王永顺查看了被指为“早产奶”的瓶盖后表示, “8”和“6”很相近,不好确定是不是“8”,也不敢说一定不是“6”。王永顺表示,按国家规定,三元食品的液态鲜奶标注的生产日期均为灌装日期。 王永顺告诉记者,该公司暂未接到反映生产日期为“120118”的其他鲜奶订户,目前只此一例。他表示,首先通过本报向订户表示赔礼道歉。出现此种情况,公司会向订户做出10倍的赔偿。 王永顺介绍称,经初步调查,在生产该批鲜奶的车间和负责送货的奶站均未发现生产日期标为“120118”的特品鲜牛奶。 // 王永顺称,一批奶至少有10万吨,按惯例,生产线上的头三箱和最后三箱都会扣留在厂里。头箱牛奶的第一瓶更是经过严格检查,第一项就是查生产日期,如果第一瓶的日期错了没纠正,整条线上的生产日期都会是错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早产奶”的现象,更不会出现单独一瓶奶“早产”的现象。 对于这瓶“问题奶”的出现,王永顺表示,公司还将作进一步调查,以查明具体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健淇)
近日有市民爆料,位于怀柔区的北京禧宝露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禧宝露公司),代加工的饮料存在“早产”现象。 12月21日,新京报两名记者以包装工身份进入禧宝露公司,当天,该厂灌装线上生产的三元核桃花生乳,生产日期显示为2013年1月1日、2日,“早产”最多达13天。 仅12月21日,灌装线的打码机上显示,同一批次的“早产”产品,计数量为166719(罐)。 在该厂,同样被喷印上“早产”标签的,还有阿尔发杏仁露。 调查得知,禧宝露公司2011年曾被授予“北京市著名商标”称号。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伪造或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生产 生产日期“想打什么时间都行” 禧宝露公司位于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占地50多亩。2011年,该公司曾被授予“北京市著名商标”称号。 该公司网站介绍,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是北京本土唯一的蛋白饮料生产企业,具有国家饮料生产企业资质,注册资金1000万元,投资5000多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5万吨。公司经营理念是“食品安全第一”、“产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顾客至上”。 除自产品牌外,禧宝露公司还代加工三元核桃花生乳、阿尔发杏仁露等品牌。 12月21日下午,生产间内机器轰鸣,打码机旁的一张白纸上写“今日产三元”。 生产的整个流程是:生产线上,饮料汁液被用机器注入易拉罐体,由机器把罐口封好,再经传送带到打码机上,每个经过打码机的易拉罐,底部都被喷印上生产日期;随后由灌装线的工人装入白色塑料筐内,运送至包装线;包装线上,工人需要把16罐(或12罐)饮料码好,装入包装盒,用胶带把包装盒封好,即完成一件成品。 几辆黄色运货叉车穿梭;包装间内,数十名工人坐在地上包装饮料。仓库内,堆着约六米高、包装好的三元核桃花生乳。 “从12月19日开始,厂里都在生产三元核桃花生乳,生产日期都是2013年的。”李飞是生产车间工人,他拿起一个三元核桃花生乳饮料罐,指着罐底的生产日期,罐底显示生产时间是2013年1月2日15点47分55秒。照此计算,这罐饮料“早产”了13天。 猫腻就出在灌装线上的打码机上,它上面,清晰显示着生产日期、出厂日期、生产数量等信息。“机器可以设置,想打什么时间都行。”李飞说。 包装间工人徐路在该厂工作约2个月,他称,自己曾见过两次饮品“早产”现象,这是第三次。 产量 工人一天包装约10万罐“早产”饮品 12月21日16时45分,三四十米长的灌装线上,三元核桃花生乳易拉罐次第被输送到打码机上,打码机上数据可见,喷印信息(生产日期)显示2013年1月2日16点45分,喷印计数166719(罐),产品计数166719(罐)。 12月22日8时许,打码机上显示,喷印信息是2013年1月1日,喷印计数是11500(罐)。 为何要延时标注生产日期?李飞的说法是,现在是销售旺季,供货量大,一旦遇到缺货现象,再生产来不及,只能先将饮料提前生产、存放,等客户取货时直接拉走。 12月21日下午,包装间内,近20名工人蹲坐在地上,身边堆着1米多高的白条筐,每筐装着三四十罐饮料。工人们用胶布把纸盒底部固定,再把16罐(或12罐)易拉罐装进盒内,用胶布封口。 // 21日17时,28岁的包装车间负责人李萌说,包装机器停了,只能靠人力包装,招的都是临时工,工人们当天只包装了3000盒,明天需要包装7000盒。 12月22日6时50分至19时,两名记者共包了100多盒,每包装好一盒工钱0.2元。多名技术熟练的工人说,他们每人一天要赚80到100元,即每人每天需要包装四五百盒。照此计算,工人们一天的包装量在10万罐左右。 据现场观察,工人们包装封盒的产品是三元核桃花生乳和阿尔发杏仁露,生产日期都标为2013年1月1日或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