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体型
胭脂鱼是怎样的?胭脂鱼的体型特征

胭脂鱼是怎样的?胭脂鱼的体型特征

胭脂鱼是怎样的?胭脂鱼的体型特征 胭脂鱼是怎样的?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 胭脂鱼早期分布十分广泛,长江流域大多地区都可见到,是著名的高级食用鱼类,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通过科学繁殖放流已使种群数量稳定回升。 胭脂鱼的体型特征 胭脂鱼体侧扁,背部在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头短,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状。唇发达,上唇与吻褶形成一深沟。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细小乳状突起无须。下咽骨呈镰刀状,下咽齿单行,数目很多,排列呈梳妆,末端呈钩状。上颠窝明显下陷,位于顶骨外侧,下颊窝浅而不无须。腹部干直。背靖基底极长,无硬棘,鳍条50根以上,基部延长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条10-12;尾柄短,尾鳍深又形,下叶长于上叶。背鳍无硬刺,基部很长,延伸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短,尾柄细长,尾鳍叉形。鳞大呈圆形,侧线完全。 在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仔鱼期当体长为1.6-2.2厘米时,体形特别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7倍;稍长大,在幼鱼期体高增大,体长12-28厘米时,体长为体高的2.5倍;成鱼期体长为58.4-98.0厘米时,体长约为体高的3.4倍,此时期体高增长反而减慢。其体色也随个体大小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3条黑色横条纹,背鳍、臀鳍上叶灰白色,下叶下缘灰黑色。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 没长大的胭脂鱼幼体,说实话它们的体色的确不怎么让人期待。深褐的底色,体侧有三条黑色宽纹,虽说不上难看,但和成鱼惊艳的红色相比就差太多了。它们值得欣赏的地方是背鳍。胭脂鱼的背鳍很长,尤其幼鱼的背鳍前端更是十分高大,仿佛把整个躯体都拉伸成了山峰形。也正是这个背鳍让它们得到了“一帆风顺”的名字,听着看着都挺吉利。

动物百科 2016-01-22 10:18:14  
小精灵鱼的简介-小精灵鱼的体型特征

小精灵鱼的简介-小精灵鱼的体型特征

小精灵鱼的简介-小精灵鱼的体型特征 小精灵鱼的简介 小精灵鱼,学名筛耳鲶(中文学名待定,此种从Otocinclus筛耳鲶属,移入Macrotocinclus属,中文译名暂缺)体形细小,能游入极为狭小的空间,吃尽苔藻,同时也可将水族箱内最使人烦恼的蜗牛卵吃得一干二净,进而控制蜗牛的数量,绝对称得上是水族箱中最佳的清洁工。因此鱼主要以藻类为食,当水族箱中缺乏藻类时,极易死亡,某些个体会主动食用饲料屑。适宜温度为22~30℃,喜弱酸性软水,最好饲养于有密植水草并有阳光照射的水族箱中。此鱼性情温和,不吃鱼虾,能与大多数性情温和的小鱼混养。 体长4~6公分左右,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东南部地区。棕灰色的身体,从眼睛到尾柄部有一条贯穿的纵纹。此鱼喜欢用嘴上的吸盘,舔食水族箱中的各种苔藻类。有些板口鲶会吃水草,但筛耳鲶却不会,草缸大可放心饲养。 小精灵鱼的体型特征 小精灵鱼的性格非常温和,可以和性格同样温和的鱼类混养。由于小精灵鱼的体型细小,可以游入狭小的空间吃干净苔藓,所以鱼友们也会将她当做水族箱中的清道夫来饲养。 小精灵鱼的成鱼体长为4~6公分左右,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东南部地区。棕灰色的身体,从眼睛到尾柄部有一条贯穿的纵纹。此鱼喜欢用嘴上的吸盘,舔食水族箱中的各种苔藻类。若水族箱中缺乏苔藻类,极易导致小精灵鱼出现死亡。

动物百科 2016-01-21 11:54:16  
潜水艇鱼的简介-潜水艇鱼的体型特征

潜水艇鱼的简介-潜水艇鱼的体型特征

潜水艇鱼的简介-潜水艇鱼的体型特征 潜水艇鱼的简介 潜水艇鱼,又名暗绿鲀(学名:Tetraodonnigroviridis),因其外形酷似一艘迷你潜水艇,故因此而得名。潜水艇鱼生活在热带的淡水域及汽水域底层,成鱼体长可达17厘米。在受到惊吓或遭遇天敌时,会迅速吸入水或空气,使自己膨胀变大,表皮的刺也会随之竖起,像是一颗水中的刺球,让想要吞食它的天敌无从下口,从而达到自卫效果。其漂亮的斑点花纹以及憨态可掬的样子也让它成为一种常见观赏鱼类。 潜水艇鱼以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现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以及中国南部的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寿命可达10年之久。 潜水艇鱼的体型特征 潜水艇鱼的外形和颜色都非常特别,潜水艇鱼的体色会随着他们的情绪或者健康状况改变深浅。潜水艇鱼的性格比较温和,但是他们却又攻击性,所以不宜和其他鱼类、虾螺混养。 潜水艇鱼的成鱼体长约10-18cm。体形约成横状长楕圆形,头部粗圆,一对突起的大眼睛非常有神,瞳孔黑色为主亦可呈现蓝色绿色。体表光滑无鳞。鱼鳍半透明,无腹鳍,尾柄竖扁打开呈扇形,只靠胸鳍和短小的背鳍和臀鳍游泳,各鳍扇动速度相当快速,但不以泳速见长。约以胸鳍为界,以上(含背部)皮肤呈金黄色(偏绿)的光泽,另有黑色的圆型斑点交错其中,类似豹纹。以下(含腹部)皮肤呈净白色的一片。前额处有一块特别亮眼的金色(偏荧光绿)。在水中的体色会随情绪或健康状况改变深浅。

动物百科 2016-01-21 11:23:49  
霓虹燕子怎么养?霓虹燕子的体型特征

霓虹燕子怎么养?霓虹燕子的体型特征

霓虹燕子怎么养?霓虹燕子的体型特征 霓虹燕子怎么养? 霓虹燕子在水族箱中的历史其实相当长。早在十五年前,霓虹燕子就已经小范围内在世界宠物圈里饲养了。它们的长处是喜欢碱性硬水。你看我国北方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给它们繁殖用。 值得注意的是霓虹燕子十分容易患丝绒病,这是该鱼的一个最大弱点。丝绒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些人把它划为藻类)导致细菌性皮肤感染。体色淡的鱼不容易发现病征。这种病对大点儿的金鱼什么的很少构成威胁。可是对霓虹燕子却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鱼友说他的爱鱼不知为什么就体色暗淡,不活泼了。 致病原因主要是饲养者忘记了经常换水。导致水中氨铵类废物浓度升高,鱼儿不适应而患玻因此这个病其实很好防治,经常地适量换水,并且有很好的过滤就行。注意别忘了经常清洗和更新滤材。由于这种鱼不需要特别处理的水,自来水就可以,所以换水不难。 另外一个大优点是这种鱼还很适合温顺型的草缸混养。只要求其他混养品种不是太大,或太厉害就可以了。各种小型灯鱼,小的扯旗灯,三角灯,斑马鱼,孔雀鱼都可以混养。在绿叶的衬托下,他的透明感,和黄蓝对比更加出色。 繁殖时,如果是一对霓虹燕子,在缸很小的情况下,有时雄鱼会欺负追咬雌鱼。严重的可以导致雌鱼受伤,因此要注意。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加入水草为雌鱼躲藏。也可以再加几条雌鱼,分散雄鱼注意力。 霓虹燕子的体型特征 霓虹燕子的体色非常特别,并且霓虹燕子的体态娇小,成年的霓虹燕子体长仅两英寸长,也就是六厘米,所以饲养霓虹燕子不需要非常大的水族箱,普通的圆形玻璃金鱼缸就可以了。 霓虹燕子两性鱼体基色都是是黄绿色,雄鱼下腹部位会泛现出鲜艳美丽的黄色。另外雄鱼被鳍和臀鳍透明并且带有狭窄黄色边沿。胸鳍和腹鳍通常略带橙红色。尾鳍稍显暗色并带有明显的上下宽大的黄色和较窄的黑色边缘。霓虹燕子体态娇小,成体仅两英寸长,即六厘米。因此只要有传统的圆形玻璃金鱼缸就完全可以养它们了。当然,如果另置宽敞鱼缸,安排水草沙石,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它们黑色和明黄色的身姿。 霓虹燕子通过5个月生长即可发育成熟,雄鱼下腹部位会泛现出鲜黄色,其背鳍、尾鳍以及其他附鳍也均为鲜艳的黄色或桔黄色,同时,背鳍的上下部边缘位置则有一道黑色镶边;雌鱼在外形上与雄鱼极其相似,唯鱼体色彩不若雄鱼鲜黄,较为黯淡。

动物百科 2016-01-21 11:20:54  
六角恐龙鱼的体型特征-六角恐龙鱼的简介

六角恐龙鱼的体型特征-六角恐龙鱼的简介

六角恐龙鱼的体型特征-六角恐龙鱼的简介 六角恐龙鱼的体型特征 墨西哥钝口螈体长约25~30厘米,深棕色带黑色斑点。白化体、白色突变体以及其他颜色的突变体均常见。肢和足甚小,但尾颇长。背鳍由头背向后延伸于尾端。腹鳍从两个后肢中间延伸到尾末端。它们有能力再生身体上的大部分肢体,而且,多变的体色也是它们的魅力之一,据说全世界有超过30个品种。我国常见的有原色、白化黑眼、白化红眼、黄金和墨兰等个体。 钝口螈多数种类成体以陆栖为主,穴居于土洞内。钝口螈六角恐龙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终其一生都在水中生活,也在水中产卵,一次产卵基本200颗以上,公母混养之前请考虑清楚,否则产出的卵无法照顾致使其夭折,毕竟这些卵出生后也是一个个可爱的生命。它们被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主要作为内分泌等实验的活体使用,所以有关它们饲养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差不多已经完全确立了,如今要见到它们的踪影可以到水族宠物店走一走。 六角恐龙鱼的简介 墨西哥钝口螈(英文名称:Axolotl),又名美西螈,俗称六角恐龙,是水栖的两栖类,是墨西哥的特有物种。自然环境只能生活在有淤泥的水道和湖泊。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体性成熟而著名。也就是说,即使在性成熟后也不会经历适应陆地的变化,仍保持它的水栖糼体型态。虽然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但其原栖地已被大量开发,造成湖底石砂化,破坏了湖底的淤泥环境,造成功能性灭绝。生活面积不多于10平方公里。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评为极危物种。 幼体一生都生活在水中,产卵。它们被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主要作为内分泌等实验的活体使用,所以有关它们饲养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差不多已经完全确立了,如今在野外基本不能见到它了,只有在一些水族馆可以。目前国内人工养殖已经相当成熟,饲养者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环境中不要使用砂石,否则钝口螈会因为误食砂石而导致死亡。 美西螈是一种火蜥蜴,这种两栖动物是动物界的彼得·潘。它一生都处于幼虫阶段,这也说明了它为什么会有羽状鳃和没有眼睑的眼睛。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一只美西螈失去一条腿后,它很快又会长出新的,它甚至能再生非常复杂的身体部分,其中包括部分大脑、脊髓,因此科学家对它非常感兴趣。

动物百科 2016-01-21 10:51:03  
雷达鱼的简介-雷达鱼的体型特征

雷达鱼的简介-雷达鱼的体型特征

雷达鱼的简介-雷达鱼的体型特征 雷达鱼的简介 雷达鱼形态娇小可爱,体色艳丽,吻黄,前半身白,后半身鲜红,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外缘深红,尤其是第一背鳍之第1棘延长耸立为丝状,象雷达似的。平时成对地停浮在距地两尺的水域。吃漂流而来的浮游生物和小虫类,喜爱群栖,可长久饲养。雷达喜欢跳跃,因此水族箱要加盖。使用卤素灯时可不加盖,但要保证加不要少于20厘米的边。对其他鱼温和,除了对同种鱼。配成一对的雷达不会互相攻击。喜欢中等光照,几个藏身地点,和一个中等水流的珊瑚缸。可喂食切碎的甲壳类,活的或冷冻的鱼及虾。 产地: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体长7~9cm,圆筒形。眼睛紧靠身体前端,背鳍一分为二。第一背鳍的棘条高耸挺拔,像一根天线似的耸立在鱼背上。第二背鳍和臀鳍上下对称。鱼体前半身银白色,后半身粉红色,尾鳍紫红色。饲养水温27~28摄氏度,海水比重1.00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9度dH。饵料有丰年虾、鱼虫、海水鱼颗粒饲料等。 雷达鱼的体型特征 雷达鱼的外形和名字一样非常特别,他们的体色都非常的艳丽,并且雷达鱼的体型娇小可爱,一般成鱼体长在7-9厘米。饲养雷达鱼需要注意,雷达鱼喜欢跳跃,所以人工饲养在水族箱里的时候需要注意加盖。 雷达鱼的体型娇小,一般成鱼体长为7-9厘米。雷达鱼对其他的鱼非常吻合,但是对同种鱼就会出现攻击的行为。此外,雷达鱼还喜欢群栖。 雷达鱼形态娇小可爱,体色艳丽,吻黄,前半身白,后半身鲜红,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外缘深红,尤其是第一背鳍之第1棘延长耸立为丝状,象雷达似的。雷达鱼头部短小,嘴大。雷达鱼前半身白,后半身鲜红,雷达鱼的第一鳍条变成丝状,高高耸立,宛若雷达一般。

动物百科 2016-01-21 10:44:33  
火鹤鱼怎么养?火鹤鱼的体型特征

火鹤鱼怎么养?火鹤鱼的体型特征

火鹤鱼怎么养?火鹤鱼的体型特征 火鹤鱼怎么养? 很多鱼友们都不满足单纯的饲养,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家庭中繁殖。对于非常特别的火鹤鱼也是如此,火鹤鱼的饲养不是非常困难,但是繁殖时就需要注意一些饲养环境的要求了。 饲养火鹤鱼的水温建议在22-28℃,如果想要繁殖火鹤鱼的话,建议繁殖水温27-29℃,水质是弱酸性软水,亲鱼性成熟6-8个月,雄鱼头顶肉瘤较大,体色鲜红似火,雌鱼体色较淡,每次产卵200-500粒,以平滑岩石或大理石板作产巢。 火鹤鱼的饲养不但要注意水温、水质等饲养管理的要点,最重要的就是喂食了。虽然火鹤鱼的饲养难度不大,但是喂食火鹤鱼也要注意科学的喂食方式。 火鹤鱼的饵料有鱼虫、水蚯蚓、小活鱼等。经人工驯化后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喂火鹤鱼成鱼养殖期间,蛋白质含量应在30%以上,最好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每天投喂4次。 火鹤鱼的体型特征 火鹤鱼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地,外形也比较特别。但是火鹤鱼的性格粗暴,混养时需要注意他们只能和大型猛鱼混养。 火鹤鱼体长20-30cm,体形类似金鱼。头大,头顶上方生有一个明显的圆形肉瘤,与众不同。体色粉红,幼鱼体色灰黑,成鱼变成火红色,体色多变,有时体色橘红或黄色。火鹤鱼高高的额头就象老寿星,性格粗暴,只能和大型猛鱼混养。在东南亚有人将火鹤(寿)、三间虎(禄)、龙鱼(福)共养一缸,称为“福禄寿”。

动物百科 2016-01-21 10:35:29  
红尾鲶的简介-红尾鲶的体型特征

红尾鲶的简介-红尾鲶的体型特征

红尾鲶的简介-红尾鲶的体型特征 红尾鲶的简介 红尾护头鲿(学名: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商品名:军舰鸭嘴、红尾鸭嘴鲶鱼、红尾鲶鱼、狗崽鲸、狗仔鲸、红尾猫。分布于亚马逊河与奥里诺科河流域,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鱼类。 红尾鲶的外形非常优美,不像别的鲶鱼的外形那么奇怪,红尾鲶的体延长,宽而扁平。此外,红尾鲶的饲养也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红尾鲶要求单独饲养。 中文学名:红尾护头鲿。 别称:富贵猫鱼。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鲇形目。 属:护头鲿属。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拉丁学名: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 界:动物界。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辐鳍亚纲。 科:油鲇科。 种:红尾护头鲿。 红尾鲶的体型特征 红尾鲶外型比较优美,身体延长,宽而扁平。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贵的白须共6对,其中一对比较长,常向前方伸展。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 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 头及吻部很大,有一条白线从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此鱼尾和背鳍均为胭红色,其他各鳍为蓝黑色,体态优雅。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 吻短而圆钝,眼睛较校 在嘴的上下有雪白的触须3对,其中一对吻须极长,后伸至尾柄中部;颐须2对,较长,达胸鳍基。 背鳍与胸鳍均发达,前缘均具一根强壮硬棘;脂背鳍较发达。 红尾鲶在型体上有高背平背之分,挑选时最好以高背,短尾柄、大尾鳍、体色黑白分明,尾鳍桔红为首选。 过去红尾鲶尾巴都很红,体色深黑,经过国产化,现在鱼的尾巴都不红,品质已经严重退化了

动物百科 2016-01-21 10:30:09  
黑裙鱼的简介-黑裙鱼的体型特征

黑裙鱼的简介-黑裙鱼的体型特征

黑裙鱼的简介-黑裙鱼的体型特征 黑裙鱼的简介 黑裙鱼属于小型鱼,在自然界中成长体长可达6-8厘米,在水族箱中饲养的黑裙鱼体长约为3-6厘米。黑裙鱼的特点是,当他们受惊时体色会变淡,并且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的黑色也会变淡。 属脂鲤科,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及阿根廷等地。黑裙鱼在自然界中长约6-8厘米,水族箱养殖的一般长约3-6厘米,体高,侧扁,近似菱形。臀鳍宽大,脂鳍较小,胸鳍、腹鳍、尾鳍均为白色。 别称:黑牡丹、黑衬裙、黑扯旗鱼、丧服鱼、半身鱼、黑扯旗、黑掌扇鱼。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脂鲤目。 科:脂鲤科。 属:裙鱼属。 拉丁学名:Gephyrocharaxmelanocheir。 界:动物界。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新鳍亚纲。 亚目:脂鲤亚目。 亚科:Stevardiinae。 分布区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 黑裙鱼的体型特征 黑裙鱼的体型和同属的其他品种相似,并且黑裙鱼有食卵的习性,所以当黑裙鱼繁殖后一定要记得将雌雄鱼捞出来隔离。 黑裙鱼最大特点是:从背鳍起到尾部后缘,包括背鳍、臀鳍、脂鳍,后半身均为黑色,而前半身均为银白色,上面还有黑色纵纹。黑裙鱼受惊恐时体色会变淡,随着鱼龄的增长,身上的黑色也会逐渐变淡。 体高、侧扁,最长可达8厘米。前半身银灰色,有2条黑长斑,后半身黑色,背鳍高而短在背鳍上中部。背鳍、脂鳍、臀鳍均黑色,尾鳍深叉形透明无色。臀部与腹部一样宽大,臀鳍也特别宽大延长直至尾柄,构成了奇特的形体,游动犹如摇滚舞。

动物百科 2016-01-20 10:21:33  
彩虹鲨的简介-彩虹鲨的体型特征

彩虹鲨的简介-彩虹鲨的体型特征

彩虹鲨的简介-彩虹鲨的体型特征 彩虹鲨的简介 彩虹鲨属于来自泰国的品种,在热带鱼中,彩虹鲨的体型属于中型偏大的,彩虹鲨的成年体长可以达到14厘米。彩虹鲨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品种,他们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低。彩虹鲨属于花盆卵生鱼类,有护卵的习性,一般不会自食其卵。 中文名:彩虹鲨。 别名:红鳍鲨。 英文名:Labeofrenatus,Red-finshark,Raibowshark。 学名:Epalzeorhynchusfrenatus。 原产地/分布: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 成鱼体长:12.0-15.0cm。 性格:有攻击性。 适宜温度:23.0-29.0℃。 酸碱度:PH6.0-7.5。 硬度(dGH):4.0-12.0°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彩虹鲨的体型特征 彩虹鲨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热带鱼品种,也是属于热带鱼中体型偏中、大型的品种,其成年最大体长可以达到12厘米,身体像梭形,体高可达5-6厘米。 彩虹鲨的体态和红尾黑鲨相似,长达12厘米。吻端有短须,游动迅速,体呈长梭形,稍侧扁,尾鳍呈叉状,幼鱼阶段体色是很浅的混合色,接近成色时呈青灰色,各鳍均呈红色,但不艳丽,在光照之下,闪闪生辉。所以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欢。 彩虹鲨体延长而侧扁。腹部轮廓较为平坦。口前位,吻端具短须。背鳍高且呈三角形,位于鱼体之中后方,整体看来类似鲨鱼之体型。体色一致为黑色,雄鱼体色较深。各鳍均呈深黑色,唯尾鳍为鲜橘红色,胸鳍则淡色,或微橘黄色。

动物百科 2016-01-20 09:52:15  
背金龙鱼的简介-背金龙鱼的体型特征

背金龙鱼的简介-背金龙鱼的体型特征

背金龙鱼的简介-背金龙鱼的体型特征 背金龙鱼的简介 过背金龙鱼最大的特点就是鳞杠的金色杠缘一直延伸到背部,过背金龙的这种形态是马来半岛产的亚洲龙鱼的独有特征,所以显得特别珍贵。 中文学名:过背金龙鱼。 别称:MalayanGoldenArawana。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科:亚洲骨舌鱼科。 分布区域:马来西亚半岛西侧,靠近加里曼丹和槟城中间名为卡普亚斯河水系。 拉丁学名:Scleropagesformosus。 界:动物界。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目:骨舌鱼目。 种:过背金龙鱼。 体长:50-55公分。 背金龙鱼的体型特征 过背金龙的成体体长可以达到50-55公分,过背金龙最大的特色就是鳞杠的金色杠缘一直延伸到背部。过背金龙可以分为蓝底和金底两种,但是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由于过背金龙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如何分辨过背金龙在挑选的时候就比较重要了。 依鳞片基底部的色彩可以分为蓝底和金底,此一组合改变了价值观。其价值观在于“呈现程度有多少?”其中出现率低的价值较高。在过背金龙优良个体里出现比率最低的是鳞片基底部呈蓝紫色,鳞框是金色,只有金色缘框完全延伸到背面的才称之为蓝底过背金龙。 进口个体中最美的是蓝底过背金龙。在幼鱼期时从下方观察可以见到略带蓝色的光泽,到了25cm以后就会呈现原有的蓝紫色鳞底,鳞框金色宽幅小的个体真是魅力无穷。在幼鱼、亚成鱼时期蓝底的个体随着成长,鳞框的金色会越来越明显,鳞框金色宽幅大的个体叫做粗框。此种微妙色彩变化所呈现的蓝紫色不容易维持,饲养时的水质、照明、食饵等因素都会影响色素细胞的排列产生变化,造成蓝色泽容易隐藏起来。

动物百科 2016-01-20 09:43:3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