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东
热河省是现在的哪里,热河事变为何东北军一败涂地?

热河省是现在的哪里,热河事变为何东北军一败涂地?

热河抗战热河省是现在的哪里,可以说是东北军洗刷918事变耻辱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然而,他们非但没有把握住,反而让918事变的耻辱再一次重演! 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张学良对于热河抗战,是真的想打。但是很无奈,国难当头,军阀们还在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明争暗斗,最终让东北军的热河抗战沦为泡影。 这里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汤玉麟;其二是张学良;其三是蒋介石。这三个人,心里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起导演了热河抗战这一幕“闹剧”。 首先来说汤玉麟和张学良之间的矛盾作为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和张作霖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汤玉麟两次在张作霖危急时刻救了张作霖的命(一次是在张作霖发迹前被土匪围困,一次是在郭松龄反奉的时候),但是为人嚣张跋扈,惹的张作霖不满,汤玉麟一气之下拉起队伍反对张作霖。 后来兄弟二人和好,汤玉麟也升迁为热河省的主席。但是汤玉麟这个人,在热河省正事不干,专门搜刮民脂民膏,挖人祖坟,强迫百姓种植鸦片,因此而得到了“鸦片主席”和“土匪主席”称号。 毫无疑问,汤玉和张学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汤玉麟对于年轻的张学良并不感冒(张作霖他都敢反,何况张学良),再加上张学良在918事变中表现,让汤玉麟更加觉得张学良没有啥能力,自然是不服气。 而张学良对于汤玉麟这样的老一辈实权派,同样心存不满。在热河抗战前夕,张学良对于这一战是志在必得,但他根本就相信汤玉麟,所以他派自己信任的张作相去接替了汤玉麟的职位。 对于汤玉麟来说,张学良此举无疑是在剥夺自己的权力,所以也是阳奉阴违,张学良指派的张作相根本无法调度热河的部队。 就这样日本人一来的时候,汤玉麟先跑了,部队群龙无首,自然是溃败。张作相一看自己指挥不了军队,反正也是保命要紧,也跟着跑了。 我们再来看蒋介石对于热河抗战的态度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对于抗战是比较消极的态度。当然,我丝毫不怀疑蒋介石对于抗日的决心,从1937年以后蒋介石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于抗日也是不含糊的。 但是,蒋介石此时并没有做好全面抗日的准备。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相比于抗日,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更热衷于消灭国内大大小小的势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虽然表面支持热河抗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包括战略物资的支援。甚至,蒋介石还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 没想到日本人直接退出了国联,蒋介石没有办法,只能不断的和日本人谈判和妥协,因为蒋介石还想留着力气去扑灭那遍地的燎原之火。 在汤玉麟和张学良的明争暗斗下,在蒋介石的不作为局面下,热河沦陷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汤玉麟和张作相先后逃跑的情况下,真正在热河抗日的反而名声不好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在热河一带和日本人血战了十几天,城市守不住之后又和日本人打游击。热河抗战,为孙殿英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然而,热河抗战10年之后,也就是1943年,孙殿英成为了汉奸,真可谓是戏剧性十足!

资讯百科 2022-02-13
何东旭简介

何东旭简介

何东旭(1990~2009),男,湖北枝江市人。2009年10月24日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为营救两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而不幸遇难,当时年仅19岁,是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 目录 1基本资料 2家庭背景3人物生平4个人荣誉5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何东旭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枝江逝世日期:2009年10月24日职业:学生 家庭背景2 何东旭系家中独子。其父亲何居伟,现年42岁,是襄樊市襄北机务段的火车司机。母亲杨清珍,是枝江市紫荆岭学校的老师。 人物生平3 写作路上勇攀登 不爱零食爱书本还在上中学时,何东旭已是小有名气的“笔杆子”,曾两度获得“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大奖。遇难后,母亲杨清珍从殡仪馆一路哭回来,到了房间依旧痛哭不止。她泪水涟涟地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爱看书,尤其爱好写作,儿子写的作文在枝江市、宜昌市以及一些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作文竞赛中,都获过奖。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儿子填报了广电专业并被录取。采访中,何东旭的小姨熊敏告诉记者,外甥小时到她家玩,她要给买玩具和零食时,外甥却让她改为买书。何居伟也说,儿子小学期间,就看完了四大名著。杨清珍说,儿子何东旭八个月大后便跟着外婆,直到上小学,“东旭是外婆的心头肉”,“他对外婆一直很孝顺”。何东旭的舅爷爷说,这小子一回家,总有一些小伙伴来找他玩。“他心胸很开阔,人缘好”。舅爷爷说,何东旭个子有1.78米,平时喜欢打篮球,上了大学也是班级篮球队队长,结识了很多朋友。此次遇难后,远在十堰、武汉 个人荣誉4 (新华社2009年10月28日电)教育部日前决定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决定指出,陈及时等同学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广大青年学生要学习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社会评价5 (荆楚网2009年10月26日电,通讯员:张张、刘卫东)“你静悄悄地走了。带着我们所有人的记忆。你在江水中可曾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不要讨论值得不值得。何东旭,你就是我们的英雄。何东旭生前就读的高三(21)班班主任杨新平老师,一脸疲惫和沉痛显示出他对失去这位爱徒的悲痛之情,“这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极富有正义感,谁有困难,他都会慷慨相助。”杨老师告诉记者,在高中四年里,何东旭属于并不张扬的学生,生活十分简朴,十分乐于助人,因此与同学关系融洽,喜爱历史,关注国家大事,是个很有朝气的青年。虽然曾复读一年,但他并未放弃,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这事情他看到了,一定会出手相救。”虽然李贤老师只担任过何东旭复读那一年的班主任,但他对自己的这位学生无疑有深刻的了解。李贤介绍说,对于复读的学生来说,学习是最主要的,因此当时无人愿意承担班干部的责任,但何东旭是个极其负责人的学生,他担任

人物百科 2021-11-06
何东昌简介

何东昌简介

何东昌,男,浙江诸暨人,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中纪委委员。1944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后转入航空系学习,参与建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并担任执委,毕业后到云南农村中学任教。1947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任教。1948年任清华大学助教并担任教职工党支部委员,后在石景山地区参加接管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后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后主持创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兼系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7年5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2年起,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2014年1月23日,何东昌同志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履历3职业生涯4人物逝世5社会影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何东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诸暨出生日期:1923.04(癸亥年)逝世日期:2014.01.23职业:教育家 个人履历2 1944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后转入航空系学习,参与建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并担任执委,毕业后到云南农村中学任教。1947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任教。1948年任清华大学助教并担任教职工党支部委员,后在石景山地区参加接管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后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后主持创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兼系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7年5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2年起,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 职业生涯3 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参加发起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1946年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毕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南联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执行委员、清华大学党支部委员;1949年,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1950年3月,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并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3年,任党委第二书记;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任党委副书记,还先后任工程物理系主任、副秘书长、教务处长。在此期间,是蒋南翔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知识分子,推进学校的改造、发展和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协助蒋南翔创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多年培养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队伍,50年代学苏时他主张"学习苏联一定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生搬硬套"。他尊重和关心老教授;19 人物逝世4 2014年1月23日,何东昌同志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社会影响5 何东昌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人物百科 2021-11-06
何东简介

何东简介

何东(Robert HoTung Bosman,1862—1956),香港著名买办、企业家、慈善家。原名何启东,字晓生,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宝安(跟随母系),是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启东的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他母亲是广东宝安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是欧亚混血儿。由于头脑精明,何东很快成为香港的超级富豪,其创立的何启东家族是英属香港时期的香港第一望族。 目录 1基本资料 2何仕文3澄清事实4人物简介5人物生平6夫人张莲觉7家族8相关书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何启东外文名:Robert HoTung Bosman别名:何东国籍:中国民族:荷兰裔犹太人与华人的混血儿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862年12月22日逝世日期:1956年4月26日职业:买办、企业家、慈善家毕业院校:皇仁书院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香港开埠后的首富 创立何东家族籍贯:广东宝安(跟随母系)父亲:何仕文母亲:施娣荷兰姓氏:Bosman 何仕文2 何仕文(CharlesHenryMauriceBosman)(其中间名Henry是其名字英语化后的英语拼法,原荷兰名字荷兰式拼法是Henri)生于1839年8月29日荷兰,鹿特丹,卒于1892年11月10日英国,伦敦BramhamGardens;是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东的生父,何仕文原是荷兰裔犹太人,何仕文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中国化其实是其姓氏Bosman的粤语音译,何东外文名字是RobertHoTungBosman何东的外文名仍保留Bosman这个姓(详见右图1908年纽约时报对何东的报道)但中文姓氏已经改姓何,1842年香港开埠之后,吸引了一批寻找商机的欧洲商人及冒险家来香港,何仕文是其中的一位,何仕文于1859年抵达香港直至1873年离开香港,有传闻说何仕文曾经在香港怡和洋行工作,但根据历史的记载,何仕文拥有自己的公司Bosman&Co.,资料显示1868年香港大酒店开张时何仕文拥有 澄清事实3 (1)WalterBosman是何仕文的儿子何启佳的外文名,不是何仕文本人的外文名。(2)WalterBosman不是施娣嫁给另外一位欧洲人的名字,而是施娣跟何仕文所生的儿子何启佳的外文名,跟施娣相好的欧洲人只有何仕文一人,除何仕文外施娣没有跟任何洋人发生过关系。 人物简介4 何东(1862—1956),原名何启东,字晓生,英文名字叫(RobertHoTungBosman),何东的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HenryMaurice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他母亲是中国广东宝安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欧亚混血儿。由于头脑精明何东很快成为香港的超级富豪,香港以前有句俗语,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就会说,“你以为你是何东啊”从这句话足以证明,何东先生的香港首富地位,可以富可敌国。何东是香港望族何启东家族的始创成员,香港著名企业家,是香港大学创办人之一,与妻张莲觉共建东莲觉苑,是香港私立女子义学与佛教的重要里程碑。何启东元配为麦秀英。他生前信奉基督教,死后与元配合葬跑马地香港私人家族坟场(位于跑马地东莲觉苑)。何启东先生自幼由母亲抚养,受中国文化熏陶,常常以中国人自居。 人物生平5 早年加入香港怡和洋行中国部任职初级助理员专责翻译。1882年升任怡和洋行属下香港火险公司经理及广东水险公司经理。1894年升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1897年已经成为身家超过二百万的富豪,并于同年辞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由其弟何启福接任。1906年何启东先生向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申请获准在中环半山居住,成为首位在太平山山顶居住的中国籍人士。1926年接办工商日报,经营十分成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功调停海员罢工。1941年香港沦陷前逃离香港,至澳门避难,直至1946年元旦复往香港,继续经商。1952年获受葡萄牙勋章。1956年4月在香港逝世。生前捐出澳门的房产给澳门政府,现设为何东图书馆。何东爵士慈善基金是香港主要的信托基金之一,于1956年由已故何东爵士捐款50万元成立,基金现时由汇丰信托(香港)有限公司管理。 夫人张莲觉6 即香港爵绅何东(又名何启东)爵士的夫人何张莲觉居士。东莲觉苑,是香港最早设立的弘法道场。即以何东、张莲觉的名字命名。何启东夫人何张莲觉居士,名静蓉,广东省新安县人,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出生。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故莲觉亦娴译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长,嫔同里何晓生,精懋迁术,成陶米业。鸿案相庄人,人以福禄鸳鸯目之。富而不骄,孳孳为善。每值饥馑兵燹之年,辄请于夫,斥资巨万,广济灾黎。其用于佛教也,数亦相埒。锓梓释典,建筑梵刹。创建香港之东莲觉苑,绀宇金容,备极庄严,为诸净侣研学之所。育材甚盛,远近闻风,多负笈从之。莲觉丰神隽朗,颀颀玉立,雅慕吟咏。于归后,慎苹蘩而疏铅椠,故平生以德称,而不以才显。其著作《名山游记》,文笔遒宕,为众所称。莲觉学佛,锲而不舍。临终瑞相彰间,有足述着。东莲觉苑,旧例,每年于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始,念佛七日。岁丁丑,莲觉忽嘱全苑净侣,是年佛七展 家族7 父亲:何仕文,荷兰犹太人。母亲:施娣,广东宝安人。何仕文驻留香港期间(1859-1873年)与施娣未婚同居。施娣为何仕文生下1女4子(长幼顺序排列):何柏颜(女)、何启东、何启福、何启满、何启佳(施娣第6个孩子)。其后代中出现两位首富,分别是他们的儿子香港首富何东,他们的曾孙澳门首富何鸿燊。施娣第5个孩子何甘棠(何启棠)是她与中国男子活牛贸易商郭兴贤的儿子。1873年何仕文离开香港之后,28岁的施娣嫁给郭兴贤做妾。婚后施娣为郭兴贤生下2女:何瑞婷、何柏娟。1子:郭茂超(传统说法2女1子中不包括何甘棠),施娣与郭兴贤生活一段时间后带着两个与郭兴贤所生的女儿离开郭家,自食其力,但施娣与郭兴贤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后来夭折的郭茂超留在郭家没有带走。何福(何启福),膝下共有13个子女,分别是世荣、宝姿、世耀、世光、世亮、世全、世卓、宝蓉、世青、宝莲、宝芝、宝贤、丽琼。何鸿燊的父亲就是何世光,他也是个在商界 相关书籍8 香港大老:何东作者:郑宏泰/黄绍伦  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7  定价:HK$128.00  ISBN:9789620426957欧亚混血的何东生于香港、长于香港,虽然外貌看似洋人,但行为举止却十分中国化。任职买办之时,由于何东需要在洋人老板与华人社会中游走,因而鲜明地定了香港在东西贸易中的中介位置。至于政商网络纵横交错,以及家族成员的散布全球,更充份体现了香港作为东西枢纽、国际都会那种联系各方、面向世界而背靠中国的特殊地位。本书的论述既配合了香港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将何东及其家族的发展,系统而完整地描绘出来,从而加深读者对香港商业、社会、历史与文化各层面的掌握和认识。另一方面,由于本书以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是否有效发挥作为主要脉络,剖析了华人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如管理上的优劣、经营上的强弱,以及组织上的松紧等,对有志研究家族企业的人士,显然亦会有一定启发。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