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崇拜的神祗很多,情况复杂。以汉民族为例,除去原始时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祖先崇拜中的许多神祗以外,各个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都有一些不同的主要崇拜对象。这些崇拜对象,有些是原始时期遗留下来的神,有些则是各时代新造的神。一般来说,统治阶级以天神地母为主要崇拜对象,民间则以各种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神灵为主要崇拜对象。譬如古代读书人就很信奉一种叫“魁星爷”的神,迷信“魁星爷”会主宰考运;读书人在家中供奉“魁星爷”的塑像或画像,便能得到他的庇佑而考运亨通,高中状元。 民间传说,魁星未成为神之前,麻脸、跛脚、相貌甚丑。不少古代章回小说将他描写得更是吓人:赤发蓝面、锯齿獠牙、长满一身的筋疙瘩、跷着条腿、两只圆眼睛……简直是个妖魔鬼怪!一些魁星的塑像,其脸貌都是十分狰狞的,头上还有一对角,右脚踩鳌鱼,左脚跛起踢星斗,右手握笔,摆出一副状元的架势。不过有的魁星像造形比较温和,没有把他刻画成鬼相,而只是个丑男子。那末,古代读书人所百般供奉的“魁星爷”是如何而来、怎样形成的呢?关于这一点,世人观点不一。 有一种说法是:魁星高中进士,在殿试之时,皇帝见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脚加麻子,就问他为什么脸上长了这么多斑点?魁星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的脚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独脚跳龙门。”魁星的对答如流使皇帝龙颜大悦,高兴之下就点了魁星做了状元。于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供奉起“魁星爷”来,以便图个吉利,使自己也高中状元。如果事情确实如此,真有点喜剧色彩了。而另一个说法却正好与此相反,是个悲剧性的故事:魁星考中了进士,但在殿试之时,皇帝突然见他相貌如此难看,也就没有点他做状元。魁星当然无法忍受,于是就悲愤地投河自尽,但却被一条鳌鱼救起,也就升天成了“魁星”。这以后,古代的学子就尊“魁星”为神,助自己求得功名,因为喜从悲中来。魁星 有的学者指出,以上的说法未免传说色彩较浓,不可为信,并进一步认为“魁星爷”或许和钟馗有关,钟馗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人物,据宋朝著名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载:相传唐明皇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食)之。上问之,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像。从宋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来看,钟馗和魁星的故事极为相同:钟馗也是在金殿面试之时,皇帝不喜欢他貌丑,未中头名,愤而在金阶上撞柱自杀而死,落到阴间被阎罗王封为“平鬼大元帅”。在中国民间,尤其是读书人的眼中,钟馗是被称作“魁星”的,也是主宰古代读书人的考运的,使供奉他的读书人金榜题名。据考证,魁星主宰考运的迷信始自宋朝,而钟馗由唐及宋被称作读书之神也是可信的。 有学者指出,钟馗并不是科举功名的主宰,只是个冒牌的“魁星”。他之所以被称为“魁星”,原来是因为他变成神之后,住的地方是北斗七星的大熊座,才被人称为“魁星”的。那末,“魁星爷”这个神究竟是怎样来的呢?严格地说,这是北斗奎星被误作为魁星。清著名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魁”条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字之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可见,魁星之说本奎星。《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孝经纬援神契》云:“奎主文章。”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清采衡子《虫鸣漫录》也说:“夫奎宿主文章,讹奎为魁己不可解,又象形而为鬼,旁有斗,益失之诬,而世之见魁星者,往往作是状,可谓缘心生象,信不谬也。“原来,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二十八宿中的奎星在古代早有“奎宿司文章优劣”的传说,后来不知怎样被人把“奎”变成“魁”,可能是同音之故,再而又有人把“魁星”形象化,依照这个“魁”字塑造出一只相貌狰狞麻面的鬼,鬼字的脚一长一短,便把这鬼怪塑成跛了一脚,而魁旁有个斗字,也就使这鬼怪踢斗,于是,“魁星爷”的神像便“无中生有”地出现了。很久以来,魁星即被奉为文章之府,皆因奎星屈曲之象,其神像乃一鬼立于鳌头之上,向后举一足,一手捧斗,一手执笔,象征着圈点金榜有名的士子的姓名。民间以“奎星点斗,独占鳌头”来比喻科场考试顺利,榜上有名。更有甚者,竟替“魁星”选了七月七日作为他的生日。于是,古代的读书人每逢七月七日,就要拜魁星,甚至八月中秋、九月重阳,也要向他拜一拜,以求得神的保佑。 还有的学者认为,“魁星爷”并不是操点写状元之权的“神”,“魁星”的被创造,可能与科举放榜的方式有关。高中的前五名叫做“五魁”,当时将考试成绩填榜时,是拆一名、唱一名、填一名的,先从第六名开始,直至填到第十名“孙山”;然后再揭晓前五名,这高中的前五名叫做“五魁”,填“五魁”时是由第五名开始的,一直倒填到第一名“魁首”即状元。这“五魁”、“魁首”的“魁”,也就会使人联想起二十八宿的“奎星”,又把“奎星”误作了“魁星”,就这样荒唐地搞出了一个“魁星爷”来。 不管哪一种说法合理,“魁星爷”无疑是一些热衷于科举功名的读书人搞出来的把戏。古时读书人上京会试,应者无数,而中者毕竟一人而已,因而谁都想求得神灵一助,帮其获得功名利禄。这既反映了科场应试的艰辛,也说明了古时读书人的迂腐和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的重用与信任,可见他为仅次于曹操的曹操集团二号人物。但夏侯惇并没有多少战功,为何还如此受曹操重用呢 一,跟随曹操 夏侯惇出身谯郡夏侯氏,为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夏侯惇性格刚烈暴躁,十四岁时就因为有人侮辱他的老师而将那人杀死。中平六年(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仁于是前往投靠,担任裨将,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出任讨董联军的奋武将军,委任夏侯惇为司马,让他驻守白马。不久夏侯惇又升任折冲校尉、东郡太守。 二,惨遭劫持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讨伐徐州牧陶谦,留夏侯惇镇守濮阳。张邈趁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主兖州。夏侯惇大为惊慌,担心鄄城的曹操家属为吕布抓获,于是率军前往鄄城。夏侯惇在路上遇到吕布,双方大战一场,吕布假意败走,率军急袭濮阳,尽夺城内曹军辎重。 吕布为了擒获夏侯惇,于是假意派部将向他诈降。夏侯惇信以为真,结果被吕布部下挟持,导致曹军军心不稳。夏侯惇部将韩浩为了安定军心,于是召集众将,让他们约束所部不得乱动,曹军军心因此稳定。 然后韩浩率兵包围夏侯惇营帐,对吕布部下喊道:“你们这些奸贼,竟敢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命吗?我奉命讨伐叛贼,绝不会因为一个将军就放过你们。”接着韩浩又哭着对夏侯惇说:“大将军见谅,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国法不能违背。”吕布部下贪生怕死,于是向韩浩投降,声称只是为了向夏侯惇勒索钱财,并不敢伤他性命。韩浩听了,斥责他们无礼,将其全部处死。 曹操听说此事,称赞韩浩的做法明智,说他的行为可以成为万世效仿的榜样,还下令:从今以后有劫持人质的,立即对劫犯发动攻击,不用管人质安危。此后再也没有盗贼敢劫持人质。 三,劳苦功高 曹操回师攻打吕布,夏侯惇从旁协助,助他打退了吕布,因此获封陈留、济阴太守,建武将军,高安乡侯。夏侯惇在与吕布交战时,被流箭射伤了左眼,于是闷闷不乐。军中有人称呼夏侯惇为“盲夏侯”,他对此十分愤怒,经常在照镜子时打碎镜子。 不久兖州发生大旱与蝗灾,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形成一个池塘,然后亲自下地,鼓励将士种植水稻,使百姓得以渡过灾荒。曹操大喜,于是升任夏侯惇为河南尹。此后夏侯惇长期坐镇后方,同时负责河南郡的各项事务,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曹操在前线作战没有后顾之忧。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河北打下基础。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诸子内斗。曹操趁机北伐,让夏侯惇担任后援。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让夏侯惇担任伏波将军,还嘱咐他遇事可以自行决断,不用受律法限制。 四,富贵而终 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魏书》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侯惇随曹操征讨孙权立功,曹操于是留他镇守居巢,还赏赐大量歌姬舞女。夏侯惇对此予以推辞,曹操说:“魏绛只是平定西戎就能获得晋君赏赐的金银财宝,何况你立下大功了呢!”夏侯惇听了,这才接受曹操的赏赐。 此后曹操对夏侯惇更加信任与器重,经常召他一起同乘车辆,出入自己的卧室,可以说是最受曹操重用的将领。稍后曹操封夏侯惇为前将军,让他驻守寿春,抵御孙权。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子曹丕继任魏王。曹丕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不久夏侯惇病逝。 总的来说夏侯惇喜欢学习,虽然身处高位,依然请老师教授自己知识,并且为人高洁俭朴,有了多余的财物就分给别人,从不置办家产。这才武将里面非常难得,加上他又是曹操亲戚,因此深受曹操看重。虽然夏侯惇不善打仗,但熟悉民政,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得到曹操的倚重与信任,成为仅次于曹操的曹操集团二号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何信 (1913―1938),人民英雄,革命烈士,1938年参加台儿庄空战时,时任中央空军第8队上尉副队长的何信与敌军同归于尽,是年25岁。2015年8月,何信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事迹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何信别名:号德璋国籍:中国出生地:广西桂林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38年职业:军人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空中英雄,革命烈士 中央空军第8队上尉副队长 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2 何信(1913―1938),号德璋。广西桂林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入柳州军校。1932年考入柳州航空学校。曾留学日本。学成后任教于柳州航校。1937年11月,赴兰州接受苏联援助的E15、E16飞机训练。1938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空军第八队上尉副队长,率队参加鲁南会战。数次出击,创建战功,获嘉奖。同年3月25日,率机14架与敌机17架战于山东临城、枣庄上空,击落敌机6架,致其余敌机逃窜。率机队返航至马牧集上空时,复遇敌机24架来攻。立即率队搏战,将敌首机击落。激战中,胸部为敌弹击中,面临人伤、机损、弹绝之境,乃毅然驾机全速撞向敌机,与一敌机同归于尽。时年25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主要事迹3 何信1913年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者。其母在他幼年时就以“岳母刺字”及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古人爱国故事教育他。“九一八”事变以后,不满二十岁的何信愤于国耻,毅然投笔从戎,考入柳州航空学校。那时社会上都把从事航空事业的飞行员说成是“玻璃公子”,意即一摔就碎了,是万分危险的事。何信却说:“男儿大丈夫,当以身许国。人生谁无死?为国为民而死,乃得其所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辈热血青年,难道还不如当年岳飞、文天祥?”何信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后,广西当局资送他到日本留学,成绩全优。在一次高空射击考试中,何信打破日本国最高纪录,当时日本明野航校一主教官云:“信者,乃我日后主要对手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广西军阀与蒋介石联合抗日,乃将陆军扩编为40个团,分3个集团军。空军扩编为4个中队,第1、2中队开赴前线,第3、4中队留守后方 人物评价4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为"空军烈士"称号,1986年11月27日,广西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何信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研究表明,减少肉制品(动物来源食品)的摄入并选择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肠道微生物组紊乱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人体的肠道菌群由一系列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在我们的新陈代谢,营养吸收,能量水平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肠道细菌消化动物来源的营养时,会产生一种称为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代谢产物。该化合物已知与心脏病发作和冠心病(CHD)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中,作者对760名女性进行了检查。这是一项针对121,701名30至55岁女性注册护士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要求妇女报告饮食模式,吸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数据,以及其他人口统计数据,并提供两份相距10年采集的血液样本。研究人员测量了从第一次采血到第二次采血的TMAO血浆浓度。研究人员研究了饮食质量如何改变TMAO和CHD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患有冠心病的妇女的TMAO浓度较高,BMI较高,心脏病家族史,并且饮食习惯不够健康(包括蔬菜摄入量不足和动物产品摄入量过多)。在整个研究中,TMAO水平增幅最大的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高67%。杜兰大学肥胖研究中心主任,该研究的资深作者Qi Lu说:“饮食是控制机体TMAO水平的最重要的可改变危险因素之一。以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均未解决TMAO的长期变化是否与冠心病相关,以及饮食摄入是否可以改变这些关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TMAO的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并提示微生物群可能是预防心脏病的新方向。” // 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