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香
何香疑,如何评价刚毅奇女子何香凝?

何香疑,如何评价刚毅奇女子何香凝?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病重不起,在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照顾何香疑。这位受托者坐在病榻前,听完孙中山吐词艰难的临终遗嘱,立即表态:“假如先生不能病愈,自己和全体同仁一定会保护宋庆龄夫人以及孙的族人” 于公于私,谁能被委此重任?她,便是一代革命家与艺术家——何香凝。 何香凝先生是一位传奇女子。1878年,她出生在香港,父亲何炳恒是一位经营有方的茶商,育有11个子女。身为富商家庭的大家闺秀,何香凝却实属异类。她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刚毅有主见,母亲陈二是父亲在药铺当伙计时就相爱的女子,但却因为有一双大脚而被何家父母嫌弃,只能做何炳恒的小妾。 何香凝出生后,到了一定年龄,母亲汲取自己的教训强行给她裹脚,但何香凝却极为抗拒,她兀自剪掉裹足布,剪掉世俗对女性的标签,父母缠一次她便剪一次,无奈之下,只有由她长成一双“天足”。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年代,何香凝的一双“天足”无疑打破了社会给女性定下的伦理规范。到了19岁,媒婆纷纷上门,但都一个个被这双大脚吓走。她还因此有了一个绰号——“何大脚”。 1948年5月,何香凝与在港的民主人士合影 右起:郭沫若、谭平山、蔡廷锴、沈钧儒、何香凝、马叙伦 就在父母为香凝的婚事忧心忡忡的时候,天缘凑巧,1897年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一位归侨子弟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何家父母听闻这个消息,便顺水推舟,促成了这门亲事。这位华侨,就是何香凝一生的革命伴侣——廖仲恺。 二十世纪初,廖仲恺决心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何香凝变卖嫁妆资助丈夫完成了这一愿望。1903年4月,何香凝亦随之东渡日本。在一次留学生集会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二人加入革命,何香凝成了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 1947年 香港,何香凝和从事抗日活动的文艺界人士在浅水湾 何香凝除了读书外,还担负起一切有关革命的联络和勤务工作,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九小姐,开始亲自洗手做羹。虽然劳累,但她始终尽职尽责。她几乎成为了一位有才干的管家,留日革命青年们用日语亲切地称她为“欧巴桑”。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与友人在日本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政取消一笑会”时合影,前排右三为何香凝,右四为孙中山(怀抱者为廖承志),右五为宋庆龄,右七为廖梦醒;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1909年前后国内武装起义需要军旗和安民布告,军旗的花纹、军用票的图案等等,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这个任务落到了何香凝的肩上。为此,何香凝考上了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师从端馆紫川和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真正地学起了画画。1911年,何香凝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开始为革命组织进行设计。她或许更没想到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她因此成为了一代艺术泰斗。但当时的社会,残酷无常,两人的幸福生活,在那一天戛然而止。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1928年,她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离开上海,过起了漂泊的生活。 1929 年秋,何香凝漂泊欧洲潜心画艺,但是不久后“九一八”爆发,她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展出自己和国内各大名家书画,拍卖所得全部支持抗日救亡。 “七七事变”后,何香凝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并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为了支援抗日何香凝花掉了大半积蓄,再加上有3个孩子要抚养,生活异常艰苦。可面对蒋介石送来的100万元,她却毅然将钱退回。 建国后,何香凝留在大陆,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她和丈夫廖仲恺一起,合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实现了他们“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世纪誓言。何香凝的一生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她都不曾放弃,也从不向命运屈服。她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

资讯百科 2022-05-29
杨玉环怎么死的,杨玉环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杨玉环怎么死的,杨玉环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这们问题的答案很清楚,杨玉环是唐玄宗在禁军的逼迫下赐给她一条白绫,她自缢在马嵬坡的佛堂之中的杨玉环怎么死的。由此可见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歌颂的爱情也是禁不住生死考验的。 今天我主要来谈一谈杨玉环之死是属于“红颜祸水”呢还是“死有余辜”呢? 皇室丑闻,一女嫁二夫,先子后父15岁时,杨玉环被唐玄宗下诏嫁给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寿王妃。三年后,李瑁的母亲武惠妃逝世,唐玄宗郁郁寡欢。因为唐玄宗对武惠妃最为宠爱,而且他是一个多情种子(不适合当皇帝)。 因为杨玉环生得极美,有人进言将她召入宫中,于是开启了儿媳侍奉公公的序幕,当然没有人敢说出去。可能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大概三年之后,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第二年,唐玄宗另外给寿王安排了个王妃,然后将杨玉环堂而皇之地册立为贵妃。一番操作下来,原来的儿媳在大庭广众之下成了自己现在的老婆。哪怕在现代这也堪称是奇闻一件了吧! 也许有人会说杨玉环身不由己,应该谴责唐玄宗!那我们说下一件事。 悍妇一枚,恃宠而骄,杨氏乱政而“安史之乱”生唐玄宗想方设法得到了年轻貌美的儿媳,简直如获至室!什么武惠妃之类早已抛到九宵云外云了。自此,杨玉环真的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了。时间一长,也许自己曾经深爱的丈夫寿王李瑁早已在心中没了影了。君王妃子恩恩爱爱,如胶似膝,快活似神仙!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746年,唐玄宗咬牙将杨玉环谴送回了娘家。《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虽然唐玄宗对杨玉环宠爱异常,但后宫三千的他还是偶尔要去临幸其他人。这时候杨玉环不干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呗。把唐玄宗惹急了,一恨心撵回了娘家。当然,这待遇天下只有她杨贵妃独一份!换其他人,借十个胆也不敢,早赐死了。 但唐玄宗对这个小娘子是太爱了,几天不见她竟然茶饭不思!高力士明白皇帝的心意,想办法把杨贵妃弄回了宫。杨贵妃这次给了唐玄宗面子,主动认错。 公元750年,杨玉环又被撵出了宫。这一次,杨贵妃害怕了,因为唐玄宗并没有马上把她接回宫中。所以她在家整日以泪洗面,杨家人也吓坏了。虽然如此,唐玄宗对杨贵妃还是十分想念的。不久之后,唐玄宗还是把杨贵妃接回了宫中。 这次之后,杨玉环已经知道唐玄宗不能没有她,于是更加骄纵。不仅是她,杨家其他人也跟着显贵起来。哥哥杨国贵当了宰相,三个姐姐都被封为一品夫人,连远房亲戚都被封官。甚至于唐玄宗的亲姐姐在杨玉环的姐姐面前都不敢就坐,公主因为与杨家有矛盾还被追回内府的封赠的财物。 看看,作为相当于皇后的人,没有成为皇帝的贤内助,反而以此为资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氏一门窃取高位不说,还把朝政弄得一团糟。 “安史之乱”一起,不知她们兄妹可有悔意,只是害苦了无数无辜的百姓!大唐帝国也从此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当然,唐玄宗自己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从此以后,成了光杆司令“太上皇”,只有在孤独和悔恨中无声死去。 还好,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他们夫妻二人洗白了不少! 一声叹息! 谁是杀死杨贵妃的幕后真凶? 杨玉环(719~756),即历史上著名的杨贵妃,26岁时嫁给62岁的李隆基为妻。杨玉环为何嫁个老头子呢? 原来李隆基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皇帝有权有势很任性,娶个年轻漂亮的妃子不是问题。另外还有一层特殊关系,那就是杨玉环之前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李隆基于是成了“扒灰老公”。 是不是有点“辣眼睛”呢?这事儿也只能发生在唐代,因为李唐皇帝身上都有突厥血统,胡人对传统道德观念看得很淡,在他们心中这根本不算一回事。 唐玄宗确实很爱杨玉环,可谓“三千宠爱集一身”,“要星星,唐玄宗不给月亮。”杨贵妃想吃荔枝,没问题,唐玄宗专门为她修了一条荔枝道——直接把荔枝从四川陪陵,一天就运到了陕西长安。这速度堪比空运【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到京师】。 ▲杨贵妃 杨贵妃受宠并不意外,谁让上帝赋予了她美丽的容颜呢?明眉皓齿、十指芊芊、腰如绵柳、丰乳肥臀,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 但上帝忽略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没有赋予她聪明的头脑,杨贵妃就是一个典型的“胸大无脑”的笨女人。 十年过去了,在她36岁时;在她沐浴爱河时,却被无情赐死在了马嵬坡。 是谁造成了杨贵妃的死亡呢?有人说是唐玄宗,有人说是安禄山,还有人说是杨国忠。我可以告诉亲们,杨贵妃之死的元凶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为何有这样的结论呢? 一、杨贵妃不该招惹安禄山。 ▲安禄山 坊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杨贵妃和安禄山的风流韵事。比如杨贵妃收了比她大16岁的安禄山为干儿,并且按照胡人的风俗,在百日时为安禄山举行了“洗儿礼”。(脑补一下26岁的杨玉环为42岁的安禄山洗澡情景) 安禄山做了干儿以后,假借给干娘问安的理由,自由出入杨贵妃的寝宫,二人经常相处一室到天亮,至于干什么,唐玄宗不问,其他人更不问【皇上不急,太监更不急】。 人们传闻,干儿和干娘在华清池洗澡时,安禄山看到杨贵妃雪白的酥胸,禁不住热血澎湃,于是上下其手,由于手脚太重,抓伤了杨贵妃的酥胸。 杨贵妃为了掩饰自己的伤情。扯下一方丝帛围在了前胸。他这一无意识的举动,从此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胸罩”,宫中的妃子、宫女纷纷效仿。 杨贵妃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私欲和安禄山眉来眼去。毕竟唐玄宗是60多岁的男人了,力不从心。安禄山却为她带来了别样激情。但杨贵妃所托非良善之辈。 ▲华清池 纵观历史上皇贵妃和重臣私通的并不在少数。比如大辽的皇后萧燕燕和她的大臣韩德让,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和大臣审食其。韩德让成就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审食其成就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吕后,安禄山成就了杨贵妃什么呢?安禄山成就了杨贵妃的马嵬坡之死。 如此说来,安禄山是真凶?其实这不能怪安禄山,哪个男人能经得住漂亮女人勾引呢?安禄山早就垂涎大唐江山,加上杨贵妃的美色诱惑。天宝14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有道是“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安禄山在双重诱惑下,悍然发动政变,杨贵妃负有主要责任,没有她,也许安禄山就不会造反。 二、杨贵妃应该和杨国忠划清界线。首先声明一点,杨贵妃和杨国忠不是亲兄妹。杨国忠是杨贵妃的一个远房哥哥(同曾祖兄,即两个人的老爷爷是亲兄弟)。关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杨国忠 现在杨玉环是贵妃,杨国忠把这种关系看的比亲兄妹都近,这很容易理解,杨国忠想攀附杨贵妃。 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于是提拔杨国忠为右丞相。李隆基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用杨国忠来制约宰相李林甫的权力。 于是朝廷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局面,杨国忠联合安禄山来打击李林甫。权力之争向来是残酷的,李林甫最后被二人陷害含冤而死。顺带说一句,安禄山最怕宰相李林甫。也许是:“恶人自有恶人磨”的缘故吧! 李林甫死后,安禄山和杨国忠开始了明争暗斗,关键是安禄山根本看不上大草包杨国忠,而杨国忠频频逼安禄山出手。 说实话,不可否认安禄山早有谋反之心。但他从心里还是感激李隆基对他的厚爱。 安禄山心想:“李隆基已经70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多久呢?”他本来打算在李隆基死后再谋反,但是杨国忠却步步紧逼。 ▲安禄山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杨玉环,也许杨国忠就不会升得那么快。换言之,杨国忠的上位,都是杨玉环的功劳。杨国忠的上位逼反了安禄山。 三、杨贵妃之死是爱错了人有人不解,安禄山造反,为什么要逼死杨贵妃呢? 其实这是一个连锁反应。逼反安禄山的外因是杨国忠,而杨国忠的上位,靠的是杨贵妃。 在李隆基带领杨贵妃和儿孙们逃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路的地方)时,当时杨国忠被一帮吐蕃人围住,吐蕃人向杨国忠讨要路费和食品,兵荒马乱的年月,这些人想回老家去。 与此同时,护卫李隆基逃跑的2000禁卫军士兵多日没吃没喝了。纷纷抱怨道:“如果不是杨国忠逼反安禄山,我们现在京城吃香喝辣的呢!狗日的杨国忠。” ▲杨玉环 就在大家痛骂杨国忠时,有个士兵突然看到杨和一帮吐蕃人拉拉扯扯,于是喊了一嗓子:“杨国忠和吐蕃人联手要造反”。 士兵一听,纷纷向杨射箭。杨国忠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于是拨马就逃。 杨国忠怎能逃出2000士兵的手心?一支冷箭把他射下了马。士兵蜂拥上前,乱刀砍死了杨国忠,这时,将军陈玄礼骑马赶到了。 士兵们首先想到的是:杨国忠被我们杀死了,假如以后杨贵妃找我们算账怎么办? 为了防止秋后算账,士兵和陈玄礼一起找到了唐玄宗,陈玄礼对李隆基说:“士兵们要求诛杀杨贵妃,否则就会造反。”随后,陈玄礼威胁道:“陛下早做决定,否则不仅是大唐江山的问题,陛下的生命有可能不保”。 ▲杨玉环 这时高力士也上前劝李隆基杀死杨贵妃。被逼无奈之下,李隆基只好同意了,嘱咐高力士保留杨贵妃全尸。高力士找到杨贵妃并勒死了她。 综上所述,杨贵妃从一开始就错了。错在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了三个奸人——安禄山,杨国忠和李隆基,一个更比一个奸,杨贵妃之死,只能怪自己有眼无珠——所付非人!文/秉烛读春秋

资讯百科 2022-05-24
古代四大美男,古代四大美男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古代四大美男,古代四大美男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中国历史上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的四大美女,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对于四大美男,知道的相对四大美女就少得多了,而知道四大美男最终结局的那就更少了。四大美男之一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能见到“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士相貌英俊,可见潘安是世上少有美男,也因此常被引用。著名的典故“掷果盈车”就是潘安美貌传奇的写照。潘安早年与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小姐成婚,家庭生活幸福。但潘安在仕途上就没有像生活上那样顺风顺水,始终没有长进。为此,潘安投靠了当朝有权有势的贾氏集团,想有一天获得提拔。没想到的是潘安竟参与了贾氏集团谋害太子的阴谋之中。一日潘安将一篇关于祭神文章拿给酒醉的太子,请其抄写一遍。此时的太子已神志不清,糊里糊涂将其抄录一遍。潘安随后在此文中加以改动,便将原来的祭文变成了谋反的文件。最终导致皇后被杀、太子被废的恶果。数年后,赵王司马伦继位,贾氏集团被铲除,潘安被处死,并被诛灭三族。四大美男之二:宋玉“美如宋玉”是人们常用来形容男士俊美之词。宋玉不但俊美,还非常有才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传说有一名叫登徒子的人说宋玉人长得虽美,但是一个好色之徒,大凡女子都不应让其靠近,否则必生淫乱之事。才华横溢、笔尖成锋的宋玉于是写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的檄文,把瘸腿驼背、耳畸唇翻、牙齿翻露、鼻孔朝天、满身疥疮、家有丑妻、育有多子、人们避之不及的丑陋之人登徒子描写成一个好色之徒。宋玉反而把自己打扮成出污泥而不染的真真君子、流传百世。而登徒子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绝非宋玉描述的那样。宋玉虽有文采,仕途却郁郁不得志,仅做过楚王身边的文学侍从,也就是现在的秘书而已,可谓纵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宋玉后来辞职回家,终老病死,不过也是善终。四大美男之三:兰陵王兰陵王原名高长恭,北朝时期名将,因封地在兰陵,故曰兰陵王。兰陵王打仗时常常带着面具,原因是兰陵王长相太美了,好看得像个美妇人,怕影响士兵们的注意力。美与力量、与杀戮是相背的,特别是在战场上更要展示的是拚博、拚杀,而不是美貌。兰陵王作为军中名将,常率军征战讨伐,攻城略地,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兰陵王终因功高盖主,竟被皇上御赐毒酒,饮鸩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四大美男之四:卫玠卫玠是魏晋时期人士,年幼时聪惠过人,人长得像个玉人似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卫玠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相貌也更加英俊,风度姿容令人咋舌,世人为之倾倒。每每街上行走,人们趋之若鹜,竞相观看。其架势不亚于现今追星族。但卫玠身体不好,常常患病,且久治不愈,始终不能根除。公元312年,卫玠疾病情加重。一日,卫玠前往京都,沿途观者络绎不绝。观众们挨肩擦背、望者如蚁、谓之“观者如堵墙”,渴望一睹明星的群众人山人海,围得是水泄不通。卫玠车马行进如蜗牛。经此沿途劳顿,卫玠的病情愈加沉重,不久便病重去世亡,时年二十七岁。雲绯文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欢迎点赞和评论加关注 古代四大美男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的四大美女,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对于四大美男,知道的相对四大美女就少得多了,而知道四大美男最终结局的那就更少了。四大美男之一:潘安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能见到“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士相貌英俊,可见潘安是世上少有美男,也因此常被引用。著名的典故“掷果盈车”就是潘安美貌传奇的写照。潘安早年与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小姐成婚,家庭生活幸福。但潘安在仕途上就没有像生活上那样顺风顺水,始终没有长进。为此,潘安投靠了当朝有权有势的贾氏集团,想有一天获得提拔。没想到的是潘安竟参与了贾氏集团谋害太子的阴谋之中。一日潘安将一篇关于祭神文章拿给酒醉的太子,请其抄写一遍。此时的太子已神志不清,糊里糊涂将其抄录一遍。潘安随后在此文中加以改动,便将原来的祭文变成了谋反的文件。最终导致皇后被杀、太子被废的恶果。数年后,赵王司马伦继位,贾氏集团被铲除,潘安被处死,并被诛灭三族。四大美男之二:宋玉“美如宋玉”是人们常用来形容男士俊美之词。宋玉不但俊美,还非常有才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传说有一名叫登徒子的人说宋玉人长得虽美,但是一个好色之徒,大凡女子都不应让其靠近,否则必生淫乱之事。才华横溢、笔尖成锋的宋玉于是写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的檄文,把瘸腿驼背、耳畸唇翻、牙齿翻露、鼻孔朝天、满身疥疮、家有丑妻、育有多子、人们避之不及的丑陋之人登徒子描写成一个好色之徒。宋玉反而把自己打扮成出污泥而不染的真真君子、流传百世。而登徒子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绝非宋玉描述的那样。宋玉虽有文采,仕途却郁郁不得志,仅做过楚王身边的文学侍从,也就是现在的秘书而已,可谓纵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宋玉后来辞职回家,终老病死,不过也是善终。四大美男之三:兰陵王兰陵王原名高长恭,北朝时期名将,因封地在兰陵,故曰兰陵王。兰陵王打仗时常常带着面具,原因是兰陵王长相太美了,好看得像个美妇人,怕影响士兵们的注意力。美与力量、与杀戮是相背的,特别是在战场上更要展示的是拚博、拚杀,而不是美貌。兰陵王作为军中名将,常率军征战讨伐,攻城略地,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兰陵王终因功高盖主,竟被皇上御赐毒酒,饮鸩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四大美男之四:卫玠卫玠是魏晋时期人士,年幼时聪惠过人,人长得像个玉人似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卫玠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相貌也更加英俊,风度姿容令人咋舌,世人为之倾倒。每每街上行走,人们趋之若鹜,竞相观看。其架势不亚于现今追星族。但卫玠身体不好,常常患病,且久治不愈,始终不能根除。公元312年,卫玠疾病情加重。一日,卫玠前往京都,沿途观者络绎不绝。观众们挨肩擦背、望者如蚁、谓之“观者如堵墙”,渴望一睹明星的群众人山人海,围得是水泄不通。卫玠车马行进如蜗牛。经此沿途劳顿,卫玠的病情愈加沉重,不久便病重去世亡,时年二十七岁。雲绯文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欢迎点赞和评论加关注

资讯百科 2022-05-24
何香凝简介

何香凝简介

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贡献4轶事典故5家庭成员6人物评价7艺术创作8纪念活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何香凝别名:原名瑞谏,又名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878年6月27日(戊寅年)逝世日期:1972年9月1日职业:女权活动家,革命家,画家、政治活动家毕业院校:女子美术大学主要成就:女权革命的领袖 民革主要创始人 建立民国的功臣 一统抗战的战线 新中国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狮》《梅花》《高松图》等配偶:廖仲恺派别:国民党左派画作享誉:斗争激情、浩然正气墓葬:廖仲恺何香凝墓 人物生平2 何香凝,名原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1879年生于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父亲何炳桓出身农家,后来在香港经营茶叶和地产致富,因此,何香凝家的经济条件较好。家里希望女儿成为一个贤淑的女子,并能融入“上流社会”,便在何香凝7岁的时候给她缠小脚。然而,她早就听说过女兵的故事,羡慕她们的“天足”和英勇善战,并逐渐养成了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因此,当母亲强行给她缠足时,她就每天晚上用剪刀将裹脚布剪掉。后来,剪刀被母亲搜走了,她就用平时积攒下的钱再买剪刀,并藏了起来,到了晚上又将裹脚布剪掉。如此这般,几十个回合下来,何炳桓夫妇拿这个倔强的女儿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于是,何香凝便拥有了一双“大脚”。何炳桓家有3个儿子,8个女儿,还有一些亲戚家的孩子也寄住在他家。为了让男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何炳桓请来了私塾先生在家里设馆教书。但是,何炳桓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相信把女孩子送进私塾就会夺走男孩子 主要贡献3 何香凝撰文提倡女权主义,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举行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开展广东妇女运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洪流中;成立中央妇女部,进一步领导华中地区的妇女运动,奔赴北伐战争各伤兵医院开展救护工作;培养一批积极参加北伐战争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学员。为掩护同盟会在东京筹组,何香凝特提供自己的寓所为通讯联络点和集会场所,并肩负守卫工作及收发信件;何香凝负责以艺术绘画,承担起义的军旗、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等革命宣传工作;发起成立国民党红十字,救护国民革命军及革命同志和贫苦的民众,发动妇女参加北伐战争;承担起省港大罢工和沙基惨案救伤的工作,组织宣传队四处讲演,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声讨帝国主义;在上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发动画家义卖书画支援抗战 轶事典故4 尽管后来同盟会筹备大会签字的档案材料丢失,早期公开见于记载的回忆与会人员名单里没有唐群英(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中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但唐群英晚年却向后人回忆了这段历史,只是到后来才见记载。而另一同盟会早期女会员何香凝回忆自己是在8月7日加入同盟会,被多位史家认为是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学者提出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应该是唐群英,衡阳学者盛明明提出,唐群英非但是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还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因为她参与了同盟会创办的全过程。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何香凝的 家庭成员5 何香凝是何家第九个孩子。何香凝的祖父原是广东南海县花棣棉村乡人,父亲何炳桓先到澳门开办商业,后转到香港开办小杂货店,资本较丰后又开设“祥安”茶行,成为中国较早经营茶叶出口的茶商之一。配偶廖仲恺女廖梦醒,女婿李少石,外孙女李湄儿廖承志,儿媳经普椿,孙子廖晖,孙女廖蒹女廖光凤 人物评价6 辛亥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女性,有姓名可查的有380多人,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180多人,实际参加同盟会的只有54人。在这54人当中,能够把革命与参政贯穿始终,并且跨越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时代的,只有何香凝一人。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批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何香凝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共产党的支持下,领导和开展的妇女运动实践,丰富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内容,在唤起广大妇女,参加国民革命、支援抗战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她倡导并亲自组织的广州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中国妇女争得了第一次庆祝自 艺术创作7 擅作花鸟,偶作山水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于1995年5月13日经国家批准兴建。1997年4月建成并开馆。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题写了馆名。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现代美术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和史料为主,亦将关注近现代美术家的作品收藏和相关美术史的搜集、整理和保存,是中外学者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何香凝美术馆也是继中 纪念活动8 1972年9月5日,北京各界为何香凝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等处下半旗志哀。遵照何香凝生前“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夙愿,何香凝的灵柩于追悼会后由邓颖超、廖承志、刘友法等人护送至南京。1970年9月6日上午,在中山陵园廖仲恺墓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葬礼,将何香凝与廖仲恺合墓长眠。2002年4月18日,何香凝美术馆建馆5周年纪念日,为此何香凝美术馆将举办“何香凝美术馆建馆五周年文献展”、“何香凝与她的时代书画、文献展”、“双清心迹——何香凝艺术典藏”三个展览及其学术研讨会以庆祝建馆5周年,此次展览将于2014年5月8日结束。2003年12月23日,是何香凝诞辰125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女性,何香凝美术馆将主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其中4月18日—6月18日将举办展览“翰墨情深——何香凝、廖承志母子合作绘画作品陈

人物百科 2021-11-06
何香猪肚汤怎么做 何首乌猪肚汤做法技巧

何香猪肚汤怎么做 何首乌猪肚汤做法技巧

不喜欢猪肚汤的人认为猪肚有一种腥味,其实猪肚有充分的营养成分,可以给身体补充基本能量,所以还是要多吃猪肚的。猪肚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处理好的猪肚就不会再有腥味,今天我们就推荐一道用猪肚做的美味汤,何香猪肚汤。看看何香猪肚汤怎么做吧。 何香猪肚汤怎么做  一、何香猪肚汤怎么做 何香猪肚汤的主要食材中猪肚是无疑的,而何香指的是何首乌。其余的材料包括小茴香和红茶,面粉,小苏打。何香猪肚汤的原材料用料考究,熬制出的汤品自然营养丰富。用小苏打和面粉揉搓猪肚,里外都要充分搓上面粉,之后用清水再清洗一遍。将茴香和何首乌处理干净后放入搓了面粉和苏打粉的猪肚内部,用缝衣线缝合猪肚。烧开一锅水,放入红茶,待水的颜色变色后,放入猪肚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炖一小时。之后将猪肚中的食材取出切丝即可。 二、何香猪肚汤的营养价值 何香猪肚汤是非常养生的一种药膳汤,可以缓解胃病,调理胃溃疡,同时猪肚还有其余进补作用。所以何香猪肚汤非常适合胃部不适的人,老年虚弱的人吃。每周定时和几顿何香猪肚汤,相信你的身体慢慢的变得更加健康有活力起来。 

蔬菜百科 2015-08-29 11:05:5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