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绪缨
余绪缨简介

余绪缨简介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顾问,国际权威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原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常委、民盟厦门市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讣告语)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研究领域4发表论文5人物经历6个人成就7人物评价8著作论述9遵循信念10学术成就11研究领域12基本观点13代表作品14培养人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余绪缨外文名:Yu Xuying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靖安出生日期:1922年8月逝世日期:2007年9月23日职业:经济学家、会计学家 人物生平2 余先生,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逝世于2007年9月23日上午7时。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界多国选聘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1945年余先生毕业并受聘于母校厦门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一生从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漫长学 研究领域3 余绪缨先生的研究领域相当宽广,主要涉及会计基础理论、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理财、管理学等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余先生始终坚持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刻苦钻研基础上博采众长、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并取得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学术成果。到目前为止,余先生已编著出版《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学》等教材、专著、译著近30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余先生的独创性学术成果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文章、专著之中。 发表论文4 早在40年代,余先生目睹国民党统治区域物价飞涨,通货急剧膨胀,借鉴西方会计理论,在中国最早致力于币值变动会计的研究,发表了专题论文《币值变动会计之理论及其方法》(上、下)(载于《公信会计月刊》第12卷,第3、4期,1948年)。该文全面论述了在持续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以“资本维持学说”为中心,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变革。该文的发表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使在现在也依然闪烁着光芒,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该文被称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先导性文献。 人物经历5 50至60年代余教授结合中国会计实践,深入学习和研究前苏联会计理论与方法,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详尽地阐述了财务与成本核算原理、复式记账原理、会计报表结构和分析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个首尾一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特别是《论固定资产折旧与再生产》和《再论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体系及其分析》两文将前苏联在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阿法那西也夫、毕尔曼、拉特聂尔等教授已做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即修正了上述前苏联专家在有关论著中某些片面的或似是而非的认识,进而使之更加科学化、精密化了。在60年代为促使企业重视经济效益,余教授又着重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他在《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客观基础问题》一文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继续发生作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姿态出现的”。他在《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一文则 个人成就6 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建设在这方面,余先生着重研究了现代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两大阶段和管理会计的对象、方法和基本特征等问题,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一文指出,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执行性管理会计和决策性管理会计两大阶段。前者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成本会计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三个方面。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后者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它认为:提高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生产、工作效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包含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但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发展,标志着这门学科 人物评价7 余先生作为一位著名的会计教育家,一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余先生十分重视处理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他认为通过教学出人才与通过科研出成果,两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高等学校的教学必须同科研相结合;教学上的出人才必须建立在科研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人才首先要建立一套高水平的教材。事实上,余先生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余先生以其科研成果为基础,在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内,编著出版了适合中国干部培训、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需要的管理会计教材体系。例如,1983年出版了《管理会计》一书。该书基本上反映了西方70年代管理会计发展水平,在当时是中国第一本管理会计教材,其结构体系奠定了中国管理会计教材的结构体系模式。之后,余先生又结合西方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对原书进行重大的修订。修订后的《管理会计》于1990年4月由中 著作论述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国际大市场的衔接与贯通,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会计作为“商业活动的语言”,也必然趋向国际化。而会计领域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形成、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原理、方法、形式,反映了市场经济一般的共同性、规律性的东西,可视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财富。据此,1994年版的《管理会计》力求进一步消化、吸收当代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进展和成就,实现继承与创新、现实适用性与理论超前性(长效性)的统一。编写一本既适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又适用会计学研究生教学的《管理会计》教材是余先生多年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余先生主编了“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管理会计学》。该书是全国会计领域三本“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之一。该书除了系统地论述基础性管理会计外,还着重探讨了反映管理会计最新发展及其2l世纪 遵循信念9 “身教重于言教”余先生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其教书育人的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他特别侧重于道德品质和刻苦、扎实、严谨学风的培养,要求学生从严要求自己。余教授信奉“严字当头”,他认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但作为一个教师,对人严,首先要对己严。因此,余教授在做人、治学、处世等方面,首先严以律己,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在对己严的基础上,余教授对学生提出“三严”要求:(1)政治思想上从严。要求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2)学风上严管。对学风不正的种种表现,敢抓严管,使之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3)对好的苗子各方面从严要求。余先生要求博士生,既要能横向比较,能和国外同层次的学位并驾齐驱,又要能运用所学到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对于博士学位课的教学,余先生注重博、专、新,不单纯局限于知识传授,而侧重于创造性研究能力和科学方法 学术成就10 余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国内有较为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外学术界也十分引人注目。1983年与1984年,中美联合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曾聘请余先生担任兼职教授。从1985年以来,余先生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诺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美国会计学会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等的邀请,先后10次出访美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进行合作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专业领域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1985年,根据“美中高级学者交换计划”,余先生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换委员会”的邀请,作为高级学者,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伊利诺大学和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每到一处,余先生都围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管理会计的演变”为主题作专题报告,并开展一系列座谈、讨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 研究领域11 会计基础理论、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理财、管理学 基本观点12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 代表作品13 《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学》等 培养人才14 (2000年后待补)1、孙宝厚 会计系统论、1987年、2、陈国钢 论代理人说与中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8年3、陈双人 管理会计与控制、1989年4、黄礼忠 论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与控制系统、1991年5、卢焕立 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1991年6、熊楚熊 增值会计学研究、1992年7、于文强 论国际管理会计、1992年、8、于增彪 行为会计基础研究、1993年9、毛付根 企业理财基本理论研究、1994年10、胡玉明 论资本成本会计、1995年11、怯来发 现代公司理财与财务风险研究、1995年12、陈胜群 现代成本管理论、1996年13、骆德明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管理体系研究、1996年14、孙航 战略管理会计、1996年15、傅元略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1997年16、林勇峰 现金流动制会计研究 1997年17、王大洋 An Extract of Potent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