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一年有3次考试,考试时间在4月、7月、11月。每个批次举行两轮考试;考后45个工作日可查询成绩;证书发放为考后两到三个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为中国卫生健康人才网。健康管理师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卫生人才网填写和提交报考信息,再到指定地点提交申报材料,预交考试报名费。健康管理师需要在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网上报名,在线填写、提交申请,然后在各考区指定时间、地点进行现场确认,提交申报材料,办理报名预交费,考前一周前往中国卫生人才网打印准考证。申报材料:《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个人申请表》;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学历证书复印件;工作年限证明原件;彩色免冠证件照四张及电子照片。照片要求:①照片必须为考生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片,务必保证照片清晰、可辨认;②除军人外其他人员不得着制服拍照,女性不得穿背带式服装拍照;③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白色背景,面部正面头发不得过眉,露双耳,常带眼镜的考生应配戴眼镜,不得配戴首饰;④照片大小为一寸或小二寸,格式为jpg,文件大小必须在15kb-45kb之间,并以考生身份证命名文件。各考区具体要求由各地卫健委考前颁布,大家可关注相关网站、留意详细信息。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什么是健康管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中国人的健康情况正被慢性病所困扰,一组令人震惊的中国人健康大数据道出了一些隐没的真相,这其中也许有你有我也有他,而慢性病的发展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壮大起来,因为慢性病是由于健康危险因素长期积累、叠加并协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有一个长期酝酿、渐进的过程,不容易被人察觉,而只要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持续存在,这种渐进的过程就不会停止;如何及早发现慢性病的诱因并找到慢性病的隐患,是遏制慢性病继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导致慢性病有遗传、行为、环境三大方面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多是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水、空气、食品污染,职业性粉尘、化学及物理致癌物等)是社会因素,也是个人难以改变的;唯有行为危险因素是可干预可改变的,不当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因素,一点点的干预和改变就会有显著的干预效果;针对行为因素的干预和改变通过健康管理就能够轻松实现,健康观念和态度决定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决定是否能阻断慢性病形成的自然进程,人们不同的健康观念和态度,会把健康引向不同的结局。大量的国外资料证明,对生活方式进行行为干预是低投入、广收益的;如美国CDC评估资料显示,改变行为、降低危险因素可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9%;减少吸烟,每年可减少40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肺病和中风等等,得出结论 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由此可见健康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性。 健康管理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个性化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疾病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就医服务的安排,尽快地恢复健康。 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标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大幅度降低医疗支出。 在我国,约有15%是健康人,15%的非健康人,70%的亚健康人, 而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不到5%,由于健康意识的相对薄弱,许多家庭每年应用于医疗的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30%以上,更有甚者因为医疗费用返贫却也无法挽救一个个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 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而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将医疗费用降低10%以上。 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可以依据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以及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管理的过程。指导人们主动有效地维护和把握健康,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由被动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向着主动预防疾病,保持和维护健康的观念转变。 健康管理具体是做什么的?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全面管理的过程。现在的健康风向评估主要有以下 三个特点: 一、健康管理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包括可变危险因素和不可变危险因素。前者为通过自我行为改变的可控因素,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指标因素。后者为不受个人控制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 二、健康管理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一级预防,即无病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即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这一级的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三级预防,即治病防残,又称临床预防。 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三、健康管理的服务过程为环形运转循环。健康管理的实施环节为健康监测(收集服务对象个人健康信息,是持续实施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健康评估(预测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是实施健康管理的根本保证)、健康干预(帮助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控制危险因素,是实施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整个服务过程,通过这三个环节不断循环运行,以减少或降低危险因素的个数和级别,保持低风险水平。
近些年,德国国民的饮食素养普遍提高,民众不仅懂得了如何挑选健康食物,合理搭配,大多数人还改进了饮食习惯,少吃油腻,并能有意识地控制热量摄入。这都与国家不断宣传健康知识和开展健康管理项目密不可分。德国人通过五步来保证自己吃得健康: 第一步:挑选时看食物成分标签。德国人买食品有个习惯,不仅会检查食物保质期,而且会注意看食品成分表。在德国销售的食品,包装上都注明了详细的成分和营养。莱维食品超市的经理告诉记者,“没有详细标明成分的食品,民众是不会买的,也是不合法的。” 正在莱维超市购买食品的民众告诉记者,看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自己一定不买,比如人造黄油等。据称,欧盟要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在4%以下。同时,民众也特别注意看成分表中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果食品含有防腐剂、添加剂等成分,也会尽量买含量最少的。 德国境内销售的食品按照欧盟规定,必须标注热量、盐、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饱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生产商还可自愿标注热量、盐、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单日建议摄入量”。食品名称、配料、最佳食用期、特定食用条件等信息一般也要标注。 第二步: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面对高糖高盐高油食物,人们一般都不会多买。德国人比较注重挑选新鲜蔬果等天然食物。在莱维等食品超市,有机食品的销售额逐渐走高。德国联邦有机食品经济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有机市场增长率达到6%,总销售额达到70.4亿欧元。据称,德国20%的消费者经常购买有机食品。在德国食品超市里,还经常能看到外包装上画有农民和农场画面的食品。这些食品被统一叫做地区性食品,代表质量有保证,也多是天然食物。 第三步:做饭时都会称重量,不会吃多。走进德国人的厨房,就像走进一个实验室。各种规格的锅、碗、瓢、盆成打成套;烤箱、炉灶分工明确;厨房工具更是花样繁多,光刀就有五六把:切肉的、切火腿的、削水果的、切面包的、切奶酪的等,规格形状各不相同。 在德国人家的厨房里,还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主人一边看着菜谱,一边又是用秤称料,又是用量杯倒水,一会又要看看温度,那副专心致志的劲头简直就像是做化学实验。而且,他们做饭时,对哪些配料、几人分量、烹调时间等都非常讲究。每次问起做饭为什么这么精确,德国人都会说,这样有利于营养搭配和控制热量,也不会浪费。 第四步:减少煎炸,减少油脂摄入。薯条、薯片等油炸食品,曾是德国人的最爱。不过如今问德国人,大多数人肯定地说,吃油炸食品不利健康。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署多次警告,油炸食品是健康的大敌。难怪,如今德国商店的油炸机滞销,而蒸煮等烹调方法开始流行。 // 德国人也倡导少吃肉。德国环境和自然联合会前不久根据德国伯尔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人每人一生将会吃掉1094只家畜家禽,位居世界前列。为此,德国部分政府机构、企业及学校开始推行“少肉套餐”。这些机构都有营养师进行配餐,把每人每周摄取的肉类控制在450克以下。员工、学生、家长还可以在网上查阅一周的菜单,每道菜都标有肉的含量等说明。 第五步: 减少食物储存。德国人爱储藏食品,特别是罐头食品,德国很多健康机构曾对此发出过警告。德国人家家有地下室,那里可以藏酒类、粗粮、饮水等食品。现在,德国人一般只储藏两周到一个月的食品量。很多德国商店还推出了各种小包装食品,以解决剩饭剩菜的问题。德国人还喜欢利用阳台、小花园等地方自己种菜。 为了培养国民的健康饮食习惯,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制定了国民健康饮食推广规划。为此,该部与各联邦、州及市县健康机构合作,广泛宣传健康饮食习惯。比如,该部推行“饮食营养金字塔”,建议民众少吃金字塔顶部食品,多吃最底部的;建议每周2~3次肉,每周1~2次鱼,每天至少2~3次蔬菜,每天至少2次水果,每天至少1.5升水等。该部还专设食品网站,民众既可以了解健康食品的各种知识,还可举报市场上质量有问题的食品销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