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文(1903~1994),为著名的太极拳之乡河北永年县人氏,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练拳经验4太极推手5神韵特点6基本功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傅钟文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永年县出生日期:1903逝世日期:1994 人物生平2 傅钟文乃澄甫公之远戚。健侯师祖之长子兆熊,字少侯,号梦祥;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字澄甫。兆元之女杨聪,配赵树堂,生子名赵斌,女儿名赵桂珍。傅钟文乃赵桂珍之夫婿,杨兆元之外孙女婿,澄甫公之侄外孙女婿也。傅钟文先生为著名的太极拳之乡河北永年县人氏,9岁起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14岁到上海后长期跟随一代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学拳。他敬重师父,勤奋刻苦,加之他与杨师父的侄外甥女结亲,深得杨师父的信任和真传。太极名家陈微明先生称他为“太极拳之正宗。”杨澄甫在广州、南京、芜湖等地授拳时,傅钟文都作现场示范,并代杨澄甫出场比武,连连取得胜利。30年代,曾在永安公司、冠生园等地义务教太极拳。为了发扬光大太极拳,提倡民间传统武术以振奋民心,强身救国,傅钟文在蒉延芳、马工愚、黄警顽等先生的大力帮助下,于1944年10月1日创建上海永年太极拳社。新中国成立后,傅钟文积极参加各种太极拳的社会活动。1956年在北京担任全国十 练拳经验3 傅钟文认为练太极拳必须注意几个方面关于太极拳的理论也由单纯的技术观点发展到科学依据的探索,这是值得高兴的。我在少年时就爱好太极拳,承杨澄甫老师的启迪和教诲,不敢说有多大心得,不过,七十年来从未间断过。正因坚持不懈,认真练习太极拳,增强了我的体质。太极拳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科学内容:精奥细致、理论深切。如能根据理论的要求来锻炼,有了实际功夫,便更能领会太极拳的个中旨趣。要练好太极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论指导和要领提示之外,我认为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太极拳认真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的体会,这股劲好像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又好像海洋中的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含有非常雄厚的力量。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 太极推手4 问:什么是推手答:从太极拳历史上看,推手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不是竞赛的的形式。传统的推手是训练一种攻防的方法,这是练习太极拳独特的听劲的形式。按照一定的程序由浅入深,逐渐进入散手阶段。散手为实用,与敌人对抗就是用散手。而现在的推手的目的是以将对方当“敌人”看,以打倒对方为胜利,这就超出了推手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近年来一些国际太极拳会议上,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点,将太极拳推手比赛改为“太极拳比手”。1996年河南温县太极拳年会就设“太极拳比手赛”。比,就不是推手了,是以打倒别人而分出高低。太极拳推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互相配合,一方不配合,就无法继续训练,就变成了“比手”了。问:扩大了推手的含义答:所以只要有一定的对抗能力的人都可以参加,就演变成没有学过太极拳的人或不太懂太极拳的人也上阵,故有在太极拳推手比赛中的你说的那些现象。话说回来,由于社会的原因,太极拳有过中断的年代,太极拳在传授上 神韵特点5 我们看看这段文字对太极拳宗师的描述,说明了太极拳神韵有那些特点。根据描述,可以得到以下一些认识:“前进后退、滔滔不绝,如玉环无端。”这样的描述不用解释是可以理解到的了。表面上极其绵软,内里却是显得坚刚这种说法是抽象了点,但是只能从文字中去体会。通常练习太极拳,有两种偏离的情况,一是片面地强调所谓的软,软得失去了太极拳绵里藏针的特点;一点是偏于刚,练得与外家拳差不多。很难做到看似绵软,内含坚刚。要做到这里所描述这样,就会出现这位网友所说的神韵了。“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这种情况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练习方法。现在的确很难看到了。方与圆,在太极拳练习方面,现在也很少有人在练习时注意。因为现在在太极拳演练方面对方圆的要求已经有所变化。在这方面难以回复到前辈太极拳那个时代的情况。如果将这一要求作为太极拳神韵的话,现在的确是失去了。这一要求是练拳者对太极拳演练的理解,但是在一些太极拳门派中,要求太极拳的 基本功6 关于练习太极拳基本功练起来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现在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练习太极拳有一定的如马步一类的基本功,要从这些基本功练习起,或者说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配合这些基本功的练习。一种认为,练习太极拳没有专门的如马步之类的的基本功练习,或者说不需要这种练习,这种练习已经包括在太极拳动作中了。你如果看一些不同的太极拳书,你会发现有些太极拳只写太极拳架式和推手这样的内容,没有站桩、马步之类的练习,更没有像少林拳那些严格的桩功的要求。下面举例说明。比如,练习杨式太极拳,现在的杨家后人写的杨式太极拳的书中就没有写到桩步练习方法的,但是实际上,杨式太极拳的“起势”、“提手”等一些动作的定式动作在一些太极拳书中当做一种桩功来练习,这样说,这也是一种基本功的练习。陈式太极拳最早的书是陈鑫写的《太极拳图画讲义》,里面也是没有桩功的练习的,至于后人写陈式太极拳时加上了一些基本功练习是他们的创造和发明。我曾经问过一些流派
傅钟(1900.6.28—1989.7.28),四川省叙永县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傅钟历任支部书记、总支部局副书记、师政委、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边区省委书记、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55年傅钟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傅钟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7月28日,傅钟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主要作品5亲属成员6人物评价7后世纪念8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傅钟别名:傅钟麟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出生日期:1900年6月28日逝世日期:1989年7月28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与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和《苏军政治工作条例》 主编《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 编写《红军须知》、《连指导员须知》等教材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和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 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代表作品:《政治工作基本问题》《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伟大胜利》《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等军衔:上将 人物生平2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28日,傅钟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城的一户书香门第。民国八年(1919年),傅钟在叙永中学读书,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九年(1920年),傅钟赴上海预习法文,参加工读互助会。同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民国十年(1921年)冬,傅钟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一年(1922年),傅钟在法国布里佛中学领导成立“书报流动阅览社”,宣传革命思想。6月,傅钟出席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改名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民国十二年(1923年),傅钟转到一家橡胶厂当工人,继续参加了“共产主义研究通信”活动以及同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义派进行的斗争。民国十四年(1925年),傅钟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曾在巴黎组织领导旅法华人集会,声援国内“五卅”运动。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傅钟离开巴黎,到苏联莫斯科 主要成就3 傅钟翻译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主持制订军、师、团政治机关工作细则,撰写《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教材,并主编过《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他参与了人民军队早期政治工作的多方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红军四方面军中为保证完成建军、作战任务,作出了很大贡献。1938年至1940年,傅钟提出了《政治整军方案》,参与制定并发布《政治整军训令》。按照训令要求,各部队普遍巩固和加强了党的领导,部队得到很大发展,指战员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整个政治工作为保证这个时期对日作战与反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傅钟执笔制定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16字《军训》词谱曲后在部队广为传唱,起到了鼓舞斗志、壮军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的作用。解放战争期间,傅钟参与制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支部工作条例》、《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这些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对于加强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统 主要作品4 诗词《清平乐·宝成路》(人民日报1958.02.14第8版)《悼念郭沫若同志》(人民日报1978.06.18第3版)《哀挽罗瑞卿同志》(人民日报1978.08.13第5版)《长相思——致台湾故旧》(人民日报1983.09.20第8版)《悼念粟裕同志》(人民日报1984.02.15第4版)《悼念李伯钊同志调寄临江仙》(人民日报1985.04.25第8版)《痛悼肖华同志》(人民日报1985.08.17第4版)《忆延安》(人民日报1989.08.09第8版)文章《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伟大胜利》(人民日报1960.10.07第7版)《毛泽东军事科学永远是中国人民之瑰宝》(《红旗》杂志1981年第十五期)《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人民日报1983.12.29第5版)著作《政治工作基本问题》(1988年4月红旗出版社)回忆录《征途集》(199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亲属成员5 父亲:傅锡卿,字成瑞。母亲:吴氏。哥哥:傅文麟。弟弟:傅庚麟、傅森麟、傅应麟。妹妹:傅瑶仙、傅莲仙、傅琼仙。夫人:刘筱圃,四川省兴文县古宋镇人,1932年入党。1935年秋,受组织派遣,到上海沪东区临青学校,化名刘觉民,作抗日救亡工作。1936年秋,刘筱圃东渡日本,参加留日青年左翼联盟,在东京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组织各种革命活动,被选为“留东妇女会”领导成员之一。1937年5月,刘筱圃回国后,调到陕北光天县任红二方面军(后改为八路军120师)抗属学校校长。儿子:傅晓钟。女儿:傅乐乐。 人物评价6 新华社:傅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杰出政治工作领导者,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解放军总政治部:傅钟一贯以革命利益为重,自觉地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他言行一致,襟怀坦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从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得失。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李中权少将:长征万里克强敌,革命一生忠于党。副职终身作助手,盖棺论定好上将。诗人、书法家魏传统少将:年少出川,旅欧去国远。由苏返沪,译苏军条今,献与红军三尺剑。不畏险阻,奉命进入鄂豫皖,管政教,西进到川陕。长征后,抗敌战太行,初把民运办。“七大”会上,为团结,奋把山头主义反,博众赞。 后世纪念7 雕像: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的傅钟塑像。纪录片:开国上将之傅钟(中国将帅100)(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将帅》傅钟(中央电视台)。传记:2015年11月,叙永县批准立项编写《傅钟传》。 影视形象8 2012年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宿宇杰饰傅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