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春节又将至,节日期间是餐饮消费和家庭聚餐的高峰,也是较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段。日前,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食品安全提示,提醒市民选择安全菜肴,比如吃火锅时尽量避免生熟食混合摆放,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大型家庭聚餐,建议到有资质的餐饮单位就餐。 建议市民:到有资质食店进餐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市民外出聚餐活动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内外环境整洁、餐饮具清洗消毒、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尽量不选择节日期间客流量陡增的餐饮单位,更不要选择在路边露天无证摊点用餐,防止食品中毒发生。 在菜肴的选择上,市民就餐时应该注意荤素搭配,不生食或少食海产品,不吃感官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不吃颜色鲜艳的腌制肉类,慎重选择熟卤菜、凉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小龙虾等高风险食品,吃火锅时尽量避免生熟食混合摆放,防止交叉污染。不要食用河豚鱼等含有毒有害成分的食物。 饮食卫生方面,须注意餐饮具卫生,就餐前要观察餐饮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饮具有光、洁、干、涩的特点,而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食物残渣等;尽量选择分餐方式就餐,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在集中聚餐时,应配置足够的公用筷或勺,提倡用公筷、公勺,要尽量避免用个人使用的餐具在公用餐盘中夹取食物或为他人夹菜。 对于大规模的家庭聚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建议广大居民尽量选择具有资质的餐饮单位举办宴席。确实要自办宴席的家庭,应保证具有与供应饭菜的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场地,注意从食品采购、贮存、烹煮、清洁等各个环节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应在冷藏条件下储存容易变质的食品原料和熟食。承办宴席的厨师要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了解食品操作要求。 要求餐馆:确保食品安全 针对对全市的餐饮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亦特别要求“量力而行”,不超负荷经营;要根据自身的加工能力决定供应食品的数量和接待顾客的数量,避免超负荷经营,造成食品交叉污染,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进货渠道,做好索证验货,食品原料要从正规渠道进货,并仔细查验食品许可证以及相关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和送货单,进货时严格查验食品质量;不经营违禁食品。不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限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不加工销售河豚鱼等违禁食物。 节日期间供应量大、时间相对集中,药监局强调要防止生熟交叉污染,接触熟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要严格消毒;加工食品要控制火候,保证食品受热均匀,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膳食制作后应在2小时内食用。 针对从业人员,严防带病上岗,在接触食品前要更换衣服,洗净双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要再洗手消毒,并穿戴专用工作衣帽和口罩;患有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流行性感冒、手部有伤口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餐饮服务活动,要立即调离相关岗位。 提个醒 // 消费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消费者在餐饮单位消费时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应保存好认为存在问题的食物原状,索取消费票据等凭证;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要及时就诊,并保存好消费凭证、就诊记录、检验报告、剩余食品、呕吐物等相关证据,避免因错过最佳的调查时机和无证据而导致食物中毒无法确诊。 (责任编辑:王健淇)
由于天气寒冷,于是羊肉饺子、羊肉涮锅普遍流行起来,大街小巷的羊肉餐馆也火爆起来。 古时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但是,对于血液病患者,冬天天寒地冻,也要慎吃羊肉。 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不稳定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中医认为系热毒内侵,损伤脏腑骨髓而至。羊肉属于热性的食物,对一些血液病患者疾病康复不利。不仅是羊肉,狗肉、公鸡和海腥类等“发物类”食物也容易诱发病情加重,所以,一些偏热性,有出血、感染倾向的其他血液病患者要慎用。 // 看来,患有血液病的患者为了自己的健康,真要管一下自己的食欲了,羊肉虽好,不适者不食也。希望广大血液病患者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注意每个细节,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恢复健康。 (责任编辑:王健淇) 延伸阅读:冬日益肾补阳方:羊肉要分清体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