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刻有
日军师团,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日军师团,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看看鬼子的陆军兵力变化吧日军师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搞了三次裁军,到1925年经过“宇桓裁军”后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只有25万人(日军师团非战时状态下编制12000人)。1936年日本军部制订《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准备全面侵华,拟在1942年之前扩军到40个师团,“七七事变”爆发时日军的扩充刚刚开始,常设师团完成战争动员后有51万人。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大本营不断编组新的师团投入战场,到1937年底已有24个师团在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秋季,这个数字增加到51个师团,1943年达到70个师团,1944年底达到99个师团,而到了日本投降之前,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拼凑出来的师团总数达到168个师团,这是日本军队的数量峰值。 不过这是充满矛盾的军队状态,虽然日军在兵力上达到了最高纪录,兵员质量却严重下降,因为1937年开战时的现役士兵、预备役士兵、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按顺序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产生了200多万死鬼和差不多同等数量的伤残,因此到战争末期貌似兵力庞大,其实是个老弱病残的大杂烩,算不上日军最“鼎盛”的时期了。 日本电影《最长的一天》中,穷途末路的日本军部仍然不想投降,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叫嚣还有600多万军队,一定要和同盟国“决一死战”,那么这600多万人都在哪呢?还真别说,如果仅仅数人头的话,是可以凑够的,我们来扒一扒。 当时的日本军队已经膨胀到六个“总军”级单位,其中盘踞在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所辖的各方面军(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各直属军(第6军、第13军、第23军)共有26个师团,总兵力106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15.4%。 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1942年升格为总军)还有22个师团70万人,理论上驻扎在半岛地区、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部队也接受关东军指挥,上述地区部署了9个师团约26万人,整个北方战场共计31个师团约96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18.4%。 太平洋战场上的“南方军”1945年初拥有四个方面军44个师团,总兵力尚有75万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26%。在本土组建的第一总军和第二总军共62个师团,总兵力约250万人(含后面在冲绳被团灭的三个师团),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37%。另外,由日军大本营直辖的驻宝岛第10方面军还有5个师团,总兵力10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3%。 上述总计五个总军168个师团约537万人(内含航空总军各师团),另外日本海军虽然能动弹的军舰不多了,但是海军人员仍有130万余众,全部加起来计算,日本陆海军的兵力规模在冲绳战役之前,确实达到了667万人的空前数字,比1937年扩大了整整十倍不止。 但是战斗力就不敢恭维了,比如关东军号称百万,却在150万苏军的进攻下八天就稀里哗啦宣布彻底投降了,被击毙了8万多人,完全是一个空架子,与1939年诺门坎战役期间的日军不可同日而语,那一战虽然苏军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相当代价。 按题目较真的话,笔者个人认为,如果把二战日军从兵力规模和兵员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的话,“最鼎盛”的时期应该在1941年1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此时鬼子拥有99个师团约300多万的陆军部队,并且还没有遭到美军的打击,所以也才有胆量挑起新的战争。 而战争末期新组建的师团,基本都是乌合之众,仅仅关注人数不太科学。

资讯百科 2022-06-05
玉雕刻图案图片大全,玉器雕刻有没有现代风格的作品?

玉雕刻图案图片大全,玉器雕刻有没有现代风格的作品?

谢谢邀请玉雕刻图案图片大全!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市场、人、物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首先,从市场的角度,自宋代开始玉器成了大众消费品,玉器雕刻都要围绕大众喜好来进行创作雕刻才有市场,所以市场决定了雕刻的题材和风格,一般都是当下时代的风格需求为主流,伴随传统题材风格的需求而行,毕竟复古崇古的需求在收藏兴盛的年代也很强劲,但无论是当下的时代主题,还是传统要求都是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的东西基本是没有生命力的。 其次,从人的角度,人是现代的人,雕刻师整个思维模式也是出于现代的风格而进行的创作,即使是传统风格也会夹杂现代人的思维渗透进去,所以中华几千年的玉文华尽管绵延不断,但是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古玉断代的基本依据。 第三,从物的角度,使用的雕刻材料,有所不同;使用的雕刻工具也有所不同,千种玛瑙万种玉,随着雕刻工具的提升都能有所展现,而且表现的更加精细,比如在人物的头发,表情细节上完全可以达到超现实的手法了。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雕刻工具的提升,玉器雕刻表现现代风格的作品,以及中西结合作品,现代传统混杂的创新作品等等,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古代留传下来的玉印是怎么刻的? 玉印用玉基本上为透闪石(软玉)类的、青玉、白玉、黄玉、墨玉、也有彩石、玛瑙、绿松石、琉璃水晶、滑石、煤精石等。从发现的玉印中钮制多为覆斗形,偶有螭钮,如西汉柏杨侯“刘终(冬)古”,特有的玉印钮式,战国至汉沿用不废,也是玉印一个显着的标识。玉印在刻制中一般使用的是传统的砣磨(砂石)方法。因玉质硬度在4—6。5度,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琢玉方法,用硬度达摩氏七度的石英砂对加工的玉器进行砣磨,一方精制的玉印在解料,刻制完成估计大约需要7—8个月的时间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在商代以前,工匠雕琢玉器都是用石制工具完成的.用扁平的玉材在石头上磨制出所需要的厚度,打孔一般是用硬木棒或是尖的石头或是动物牙齿反复钻孔,并且要不时的加入水和硬沙.古玉中很多都是阴阳线的雕刻,也是用坚硬的石头例如石英,和动物牙齿在在表面刻出图案,再用各种形状的硬石慢慢磨去不要的部分,再用兽皮等柔软的材料加细土来进行抛光,环壁类的圆度可能不很正规,其平面、厚薄可能出现不均,可能有磨制的痕迹,没有抛光。壁、环、琼的穿孔,是用木棍砂钻,是两面分别钻孔的,所以可能出现交叉、上下不一致的情况。 商代殷商玉器花纹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钻孔是外大里小,常称“马蹄眼”。商玉花纹的最大进步是出现加工、修整和抛光。 春秋战国时已用“解玉砂”。这是硬度较大的砂,用水与砂进行开片,做花。工艺有较严格的流程,技法比商周进步。 汉代大件玉葬器琢工粗,刀法简洁有力,琢玉史上称为“汉八刀”,意为粗扩简略。 唐宋以后:唐代与前代最大不同之点是器皿的纹饰不光是浅刻花纹,而开始有圆雕出现。花纹图案常以缠枝、花卉、葵花等为主,或有人物飞天,圆雕花饰。人物多大头,粗而圆浑。宋代刻玉图案,造型以方型为主,刻工细致,能起五六层花。明清以后,刻玉更为精致,随着经济发达,全国出现扬州、苏州、北京三大琢玉中心。琢玉工艺流程细,楼刻精。琢玉工具用铭钻、旋车。先后出现一些刻玉大师,仿古品类繁多盛行。

资讯百科 2022-05-14
男性小便后小站片刻有益健康

男性小便后小站片刻有益健康

男性正确排尿可以减少患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慢性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的几率。老年男性小便可蹲下。对男性生理结构的研究表明,男性在排尿后,尿道的内外括约肌会闭合,使前列腺部的尿道形成一个闭合的腔。 男性正确排尿可以减少患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慢性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的几率。 老年男性小便可蹲下 有关资料显示,经常采取蹲位排尿的男性患直肠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几率较站立排尿者低一半。这是因为蹲下排尿可以使人体出现一系列的肌肉运动及其相关反射,能起到加速肠道废物排除、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减少肠道对致癌物吸收的作用。另外,老年男性在晚上起夜小便时为避免出现排尿性晕厥,也应采取蹲位排尿。 一小时排一次尿 膀胱癌的发病率与尿液在膀胱中存留的时间成正比。这是因为尿液中有一种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破坏膀胱的肌肉纤维,促使其发生癌变。 不管有无尿意,人们都应增加排尿的次数,最科学的做法是每小时排一次尿。 小便完挤压会阴 男性的尿道较长,很容易出现排尿不净的情况,以至于造成尿路感染。那么,如何才能将残余的尿液排净呢?杨裕树介绍了两个方法:①排尿后,可用手指在阴囊与肛门之间的会阴部位挤压一下。这样做不仅能使膀胱中残留的尿液排出,还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好处。②平时多做提肛运动,以增强会阴部肌肉和尿道肌肉的收缩力,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膀胱中尿液的残留。 排尿后别立即坐下 对男性生理结构的研究表明,男性在排尿后,尿道的内外括约肌会闭合,使前列腺部的尿道形成一个闭合的腔。若此时马上坐下,会加大这个闭合腔内的压力,造成残留尿液反流,引发前列腺炎。因此,男性在小便后应站立3-5分钟,然后再坐下。

男性健康 2017-11-01 18:55:4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