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o3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12+16X3=100。Ca相对原子质量为40;C相对原子质量12;O相对原子质量16。碳酸钙碳酸钙(CaCO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碳酸钙呈中性,基本上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它是地球上常见物质之一,存在于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等岩石内,亦为动物骨骼或外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用途甚广。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状,无味、无臭。有无定型和结晶型两种形态。结晶型中又可分为斜方晶系和六方晶系,呈柱状或菱形。相对密度2.71。825~896.6℃分解,在约825℃时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熔点1339℃,10.7MPa下熔点为1289℃。难溶于水和醇。与稀酸反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呈放热反应。也溶于氯化铵溶液。几乎不溶于水。健康危害从事开采加工的工人常出现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可伴有肺气肿。X线胸片上出现淋巴结钙化,肺纹理增强。 作业工人患尘肺主要与本品中所含有二氧化硅杂质有关。
电子不是围绕原子核以光速运动核燃料棒。 对电子的运动没法用经典物理的轨道运动来完整刻画。事实上所谓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这个说法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绕核运动的说法只是人们类比经典物理的图景给出的一个解释,但这个解释遇到很本质的困难,比如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计算,电子的轨道半径理论上可以是连续的,但是这就与原子的离散光谱现象矛盾了。事实上正是100年前尝试解决这个矛盾的努力直接导致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而量子力学对此的解释要复杂得多。简单的说,量子力学认为能测量到的量才是有意义的,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只能建立在能够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的基础上。所以对氢原子结构,也就是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的解释只能建立在能观测到的量之上。 这些量是什么?首先电子的位置肯定不是。一个原因是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测量不到也就是观测不到电子绕核转动的轨道,这轨道鬼都没见过在哪;另一个原因就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即理论上就不可能测出一条电子轨道而不干扰电子的运动轨迹。 能测的比如能量差,也就是电子从一个轨道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释放的光子的能量,也就是原子光谱。所以量子力学只能建立在这些能测得的物理量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为什么测量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的原因,因为从一开始引入这套力学就是建立在测量量的基础之上。 因此,电子并不绕核以光速运动。甚至“绕核运动”这种说法并不确切,“绕核运动”只是一种类比经典物理的说法而已。 感谢大家的观看! 胡赛武装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与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其他多数阿拉伯半岛国家不同,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属于贫油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国土以沙漠为主,也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门于1990年由原南北也门合并而成,北也门原来由奥斯曼帝国统治,南也门则由英国殖民。 也门长期处于不同的派别和部落的争夺之中。阿拉伯半岛主要属于逊尼派,作为什叶派的分支宰德派又称五伊玛目派,属于少数派,长期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压制,影响力有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萨达省。1918年,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北也门宰德派伊玛目叶海亚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王国。1962年,以萨利赫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了什叶派君主政权巴德尔王朝,建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英国结束在南也门的殖民统治后,苏联逐渐成为南也门的主要支持者,1970年南也门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沙特支持的北也门和苏联支持的南也门于1972年和1979年两次爆发战争。1990年5月,统一后的也门又北也门萨利赫担任总统。1994年,南北也门因争夺总统职位再次爆发内战,但萨利赫依靠较强的军事优势一直勉强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在统一和随后发生的内战中,复兴宰德派的运动不断发展,国会议员侯赛因·胡塞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导者。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宰德派人士以反美为口号,经常爆发反美集会。2004年,萨利赫总统邀请胡塞到到首都萨那进行会谈,遭到拒绝。萨利赫下令逮捕胡塞,后者就此发动了叛乱……事实上,萨利赫和胡塞同属于宰德派,但伴随着权力斗争及后者变得越来越激进,才分道扬镳。 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地区动荡波及到也门,其境内爆发了针对萨利赫总统的游行示威,在海合会的斡旋下,萨利赫移交了权力。经选举上位的哈迪(逊尼派)出任了新总统,2014年,胡塞武装攻入到首都萨那,但没有维持住两年的过渡期。 因此,也门的形势和胡塞武装的发展史十分复杂,在此只能简要的叙述。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简要分析目前的乱局。派别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权力才是核心。胡塞武装本身骁勇善战,但重要的是在国际上得到了伊朗的支持。沙特支持的哈迪政府属于逊尼派政权。也门目前的混乱局面就是典型的代理人战争。 什么是核燃料铁路运输车? 核燃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对其运载物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核燃料运输一直是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我国在铁路方面一直没有适合运输核燃料的车辆,所以只能采用汽车运输方式。用汽车来运输核燃料,不仅使用的时间长,而且在运输途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在人们用火车来运载核燃料的呼声越来越大,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在运载能力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为了实现这样的运输车辆,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台核燃料运输车,从而结束了我国铁路不能运输核燃料的历史。 研制这样的核燃料运输车与我国的核电站发展有很大关系,在筹 建江苏省田湾核电站时,核电站曾向铁道部提出了采用铁路运输核燃 料的要求,铁道部将这一问题交给了南车集团,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 使命,终于在无数失败中研制出了江苏核电站所需的核燃料专用运输 车的设计、制造任务,以满足国内核燃料运输,从而达到快捷、安全 的需要。
碳原子最多可以形成四个单键(4对公用电子对),当一个C原子分别以单键(1对共用电子)与其他原子(含C原子)形成4个键时,该碳原子叫道饱和碳原子,若是该内碳原子存在以双键(2对)或三建(三对)与另一碳原子成容键,就叫不饱和碳。碳原子(carbon) 化学符号碳原子:C,元素原子量:12.011,质子数:6,原子序数:6,周期:2,族:IVA。自然产生的碳由三种同位素组成:12C和13C为稳定同位素,而14C则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约为5,730年,是少数几个自远古就被发现的元素之一,是构成碳基生物的最基本元素。 碳原子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碳原子(carbon)化学符号:C元素原子量:12。011质子数:6原子序数:6周期:2族:IVA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中文名碳原子英文名carbon化学式C熔点约为3550℃(金刚石)沸点约为4827℃(升华)外观固态,黑色(石墨),无色(金刚石)元素原子量12。 011质子数6周期2族IVA电子层分布2-4原子体积4。58cm3/mol1物理性质碳原子物理性质编辑碳原子(carbon)化学符号:C元素原子量:12。011质子数:6原子序数:6周期:2族:IVA电子层分布:2-4原子体积:4。58cm3/mol原子半径:91pm共价半径:77pm范德华半径:170pm电子构型:1s22s22p2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2,4氧化价(氧化物):4,3,2(弱酸性)颜色和外表:黑色(石墨),无色(金刚石)物质状态:固态物理属性:反磁性熔点:约为3550℃(金刚石)沸点:约为4827℃(升华)摩尔体积:5。 29×10-6m3/mol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3000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表面23元素在地壳中含量:(ppm)4800莫氏硬度:石墨1-2,金刚石10氧化态:主要为-4,,C+2,C+4(还有其他氧化态)化学键能:(kJ/mol)C-H411C-C348CC614C≡C839CN615C≡N891CO745C≡O1074晶胞参数:a246。 4pmb246。4pmc671。1pmα90°β90°γ120°电离能:(kJ/mol)M-M+1086。2M+-M2+2352M2+-M3+4620M3+-M4+6222M4+-M5+37827M5+-M6+47270。
日本一夜之间能造出原子弹这话是日本人自己说的日本有核武吗,在一次日本自由民主党研讨会上,前党首小泽一郎曾公开扬言,“日本制造核武器非常简单,如果日本愿意,一夜之间就可以拥有数千枚核弹头。核电站所拥有的钚足以生产三四千枚核弹头。”其实,类似的话日本人自己以前也说过。1995年,日本《宝石》杂志披露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该杂志记者采访时称,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 他们谁说的是真的?日本一夜之间真的能做出原子弹?洒家试着分析一下: 造原子弹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原料。这个日本不缺,而且很多。武器级的核原料是指纯度超过92%或93%的铀235或钚239,只有这种纯度的核原料达到一定量才可以引起核爆炸。制造一枚核弹需要武器级钚6至9千克或武器级铀12至16千克。日本目前已经囤积了40余吨工业级钚材料,其中约10吨储存在日本境内,按照每8千克钚制造一枚原子弹,日本境内储存钚可以制造1200枚原子弹,哪怕除去损耗,日本制造1000枚是没问题的。这是什么概念呢?差不多相当于中英法三大国核武器的总和。 原料不缺了,接下来就是技术问题了。日本的核能研究使用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多年来,日本的核能研究开发利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些已经走到了前列。美国人对日本的技术实力和核潜力是门清的。美国国防部智库做出的“日本核战争研究报告”评估认为,制造一枚原子弹对日本来说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当2005年日本麻生太郎首相对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如果朝鲜继续发展核武器,日本也必须用核武器来武装自己。”之后,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因为日本是全世界唯一遭受过原子弹的国家,而投放这两颗原子弹的正是美国。所以,美国一直在追讨要求日本归还300公斤钚,要知道300公斤的钚可以制造五十枚原子弹。 既然有原料又有技术,那么制造原子弹是不是就轻而易举的的了?那也未必。原子弹研制需要大量的核试验数据,日本因无核三原则和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监督,不能从事核武器研究和实验,所以并没有取得这些数据的条件。 因此,虽然日本这样狂妄的叫嚣,但一夜之间制造出核武器并非易事!但这些话却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狼子野心! 为什么不能让日本造核弹? 日本这个国家上天没有给他安排一个适合发展居住的好土地,不是地震就是火山。地底下自然资源又少。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山融化他这个岛国就会淹灭,他又发展的很快,没有资源发展就会出现瓶颈。他又奉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喜欢凭武力争抢土地和资源。明代倭寇抢我沿海城市,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日甲午海战,抗日战争入侵中国都说明日本是一个有野心想扩张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拥有核武器就等于你给恶魔
谢谢《小秘书》邀答日本有核武吗! 二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军事发展提出了严格要求。 德国和日本是战败投降国。意大利、克罗地亚、芬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是“终止战争倒戈国家”。战胜国对德国和日本战后的军事发展要求更为严格。 战败国履行的条例有:一,严格控制军队数量,只能有基本的自卫军队。二,决不允许战败国研究军事领域核能和生化武器。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三,不允许战败国生产航母,并限制大型水面船只的吨位数…… 二战后,日本被列为美国的管控国,日本的防务由美国负责,日本只能拥有自卫军事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减轻自身军事压力,把日本塑造成反共堡垒,改变了对日态度。当时美国的国务卿杜勒斯要求日本再次武装军备,组建现代化的陆海空军队,以建立日美相互共同防务体系。日本首相吉田茂考虑到日本的经济状况,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坚持建立一支只能维护国内治安的自卫军事力量。 日本有一小撮右翼分子,要求发展核武器,加上日本宪法没有禁止使用核武器的条款。早在二战期间,日本就试图研制核武装,并与纳碎德国进行过技术合作。二战后“无核三原则”把日本的拥核想法捆绑了,联合国和世界大国同时严格监控着,日本极右势力的拥核梦想难以实现。 事实上,日本具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聚变技术,使用着全世界唯一的大型螺旋核聚变实验装置。虽然没有进行过核爆炸,但日本拥有超强的核爆计算机仿真技术。《日本核材料问题研究报告》援引日本2016年8月的数据显示,日本拥有47.8吨敏感度极高的分离钚,其中10.8吨存放在国内,还有215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1吨钚可以制造出120枚核弹头……报告指出,“以日本的核能力,这些核材料可在短时间内被制造出核武器”。 美国为日本提供了核保护伞,日本自身的地域限制,也不允许发动一场核大战。假如,日本拥核后美国可能是最受威胁的国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核弹,日本人不会忘记吧!从各方面看几个拥核大国是不允许日本发展核武器,日本自己会做梦拥核,现实是有核比无核更安全。 日本会秘密制造原子弹吗? 我是女武神杨木,首先目前日本不可能秘密制造原子弹等核武器。 第一,国内反核力量占绝对优势。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同,日本国内民众的普遍观点都是反核,那些叫嚷着日本研制核武器的自始至终都是极少数,从目前的情况看,任何研制核武器的议案都不可能获得通过。作为全世界惟一一个遭受核轰炸的国家,日本人呢对核武器有种天然的畏惧、厌恶,更关键的是他们知道,拥有核武器只会让自己成为有核国家的首要目标,让自己处于更危险的境地,所以从日本内部说,研制核武器不可能获得支持。 第二,美国以及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强大压力。我们常在新闻上看到日本有多少公斤武器级核原料等等,其实,这些只是燃料级核原料,要想转变为核武器级的浓缩核原料,相当于把酒精度很低的啤酒浓缩成能点着的高浓度白酒,这个过程就是大家经常听过的铀浓缩(其它核燃料都类似),这个浓缩过程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工程,别说凡事都被美国掌握的日本,就连伊朗和朝鲜秘密开展铀浓缩都没有逃过美国的眼睛。 全球所有核基地都在美国的监视之下 所以日本虽然拥有大量核材料,但都处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严格看管之下,想要搞核武器,第一步不答应的必须是美国,原因也很简单:世界唯一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有了原子弹……他们第一个想法估计是找美国报仇啊!这种情况可不是没可能出现,从美国立场出发,日本有了核武器后也更难控制,所以无论如何不会同意日本研制核武器。 福岛核灾难对日本影响极大,连中国的核电站项目都大规模延期了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得日本反核浪潮到了高峰,所以目前以及不远的将来看,日本都没可能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
TV版大结局克雷娅打败了普里西拉原子邦妮,要将其杀死之时被拉基阻止,伊士力将她救走。TV因为漫画出的太慢不得不草草用这个不尽人意的大结局收场。漫画版里真正的大结局是延续TV故事以后克雷娅和其他小伙伴经历一系列磨难磨炼技术,被称为“七剑”,最后发现了组织深藏的秘密,起义造反,打到组织及其复活的怪物。克雷娅被一个超越深渊的怪物吸入,最后被救出,身体里的迪妮莎血肉觉醒(克雷娅真正觉醒体),迎战普里西拉,最后普里西拉愿意被迪妮莎杀死。就是这么快乐的结局
要是放在一百多年前不甚满意,题主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题主就可能是量子星空的一颗星星了,可以和波尔薛定谔狄拉克海森堡泡利德布罗意波恩这些星星齐名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就是量子论的开端。 还是从头说起吧。 最早的原子模型是由道尔顿提出,认为原子就是一个坚硬的小球,而且不可再分,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相同,这个观点基本是由道尔顿想象出来的,但是也非常接近实际情况了,如果不谈物理,只谈化学的话,这个观点到现在为止也可以应用。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观点出现了问题,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就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那么原子内部是如何构造的呢?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或者叫西瓜模型,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只要我们想想吃的枣糕和西瓜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模型,看来汤姆逊先生也是个吃货啊。 汤姆逊的枣糕原子模型 大意就是电子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内部,就象枣糕上的枣,西瓜中的西瓜籽一样。 不过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表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试验。 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带正电,质量足够大,速度足够快,这就是探究原子核内部的子弹啊。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依照汤姆逊的理论,原子内部是均匀的,那么穿过原子后的α粒子的偏转角度应该大致相同,就好像对西瓜扫射,这个比喻不太恰当,用机枪扫射一块坚硬的钢板吧,子弹基本上偏转应该差不多,可结果呢?大部分阿尔法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非常少的阿尔法粒子发生了超过90°的偏转,甚至还有的出现了150°的偏转,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而中间有一个坚硬的核心,穿过空的空间 的粒子没有发生偏转,而碰到核心的粒子出现了大角度偏转。 卢瑟福据此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大意就是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而且原子核极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几乎所有质量。 卢瑟福的行星模型 好了,现在我们终于回到了题主的问题。为什么电子不落向原子核呢?又为什么行星不落向恒星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不用麻烦卢瑟福,伟大的牛顿爵爷就可以回答,因为他们之间的吸引力用来作为向心力维持圆周运动了啊,只不过原子内部是电磁力,行星和恒星之间是万有引力。 至于题主的另一个问题,用电子轰击原子核,这个问题其实卢瑟福早就想到了,所以他用阿尔法粒子去轰击金箔,而不用电子,因为电子质量太小了啊,基本是质子质量的1/1836,即便加速到光速,当然这不可能,也没有多少能量,还是打个比方,一个小孩子用刀可以很轻易地切开西瓜,但是一个大力士用羽毛无论如何也切不开西瓜。 题主的问题说完了,但是对于卢瑟福行星原子模型的质疑还没有结束。 因为原子是会释放光谱的,释放光谱就意味着能量逐步减少,能量逐步减少后,电子的速度就会降低,慢慢地就应该落到原子核上,这个很好理解,我们用绳子栓一个小石块做圆周运动,当我们不用力的时候,小石块就会慢下来,回到圆心,当然不会回到圆心,因为还受到重力作用。 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感到这个历史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肩上,既然老师可以怼师爷,为什么我不可以怼一怼老师呢?我也是更爱真理啊。 玻尔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大意就是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并不会辐射能量,就是不发射光,但是电子在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能量,但是跃迁之后,又继续保持稳定,不再辐射能量,还是用圆周运动做一下比较,当速度和半径同时变化的时候才会发生辐射能量,这就叫跃迁,而且,关键是这个而且,这个跃迁是不连续的,必须是普朗克常数的整数倍,这就是量子论。 玻尔的原子模型 伟大的量子论就此产生,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但是玻尔的模型也有问题,就是只适用于氢原子模型,对于多原子模型并不合适,那怎么办呢?或者说真正的原子模型一个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原子模型应该是电子云模型,就是电子随机出现,出现在哪里都是一种概率。 电子云模型 不过,这个模型的提出,就该那一群量子力学的星星们登场了,一时间,泡利薛定谔海森堡德布罗意狄拉克波恩康普顿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天空顿时性格灿烂,当然漫天的星光都挡不住一颗太阳,那颗太阳就是爱因斯坦。 如果题主生在那个年代,又提出了这么伟大的疑问,说不定会在璀璨星空中增加一颗中国星呢。
在基础科学领域,其实有很多科技成果是同宗同源的,但是每一位科学家在刻苦卓越的努力之上,各自侧重的研究方向又是不一样的两弹元勋是谁: 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过去以来,老一辈科学家钱三强的知名度好像不是很大,相比另外两位科学家,并没有家喻户晓,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核子武器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1937年钱三强不远万里,赴法国留学,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引荐下,来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钱三强的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她正是大名鼎鼎的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夫妇的女儿,他同时还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46年,钱三强与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先生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导弹之父:钱学森钱学森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他和妻子蒋英的爱情故事也被很多人传颂许久。 大约是2010年前后,西部电影网上映过一部电影《钱学森》,讲述的是青年钱学森在美国学成之后,为了返回大陆、报效祖国,几经辗转经由香港取道回国,经历的重重困难险阻,最终如愿以偿,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在西北大漠扎根十几年,最终迎来擎天巨响,导弹腾空而起。 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空气动力学的系统研究,在弹道导弹方向颇有建树,除了理论成果之外,更是研发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国利剑,为后续东风、红旗、巨浪系列导弹的问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被大家所熟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如今,钱学森科技大学拟在长沙浏阳筹建,让我们拭目以待。 两弹元勋:邓稼先最先知道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还是在小学时候的课外读本上面,印象当中他是参与研发原子弹和氢弹的第一人。 其实,两弹元勋是一个集体荣誉,是指为核弹、导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主要人物包括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等人。 某一次核弹摔碎的事故,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他承受了远超人类能承受的辐射计量。 邓稼先逝世以后,张爱萍将军赋诗悼念: 功勋泽人间,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杨振宁和钱学森谁的水平更高? 要看比哪些方面。 【科学成就】钱学森是应用科学的巅峰,主要涉及控制论、弹道学。杨振宁不涉及应用科学,而是理论物理,从难度上远超钱学森。丁肇中的父亲当年对儿子说,搞应用科学,1万个人里面,只要努力,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成就。搞理论物理,1万个人里面,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成功,还不到50个人。 【科学素养】钱学森严格意义上是工程师,对科学规范不是太了解,所以晚年由于对伪科学的过分热忱,犯了一些错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对此有所反思。杨振宁是比较纯粹的科学家,他一辈子坚持无神论,反对伪科学。 【对中国的贡献】钱学森是应用物理,涉及国防,对中国的贡献来的立竿见影。他主持“两弹一星”中的导弹研究,后来还领导了卫星研究。还是最早向中国大陆科学家授课,对导弹技术“扫盲”的人。曾经在中科院短暂的授课,但效果不佳。总体而言,钱学森对国家的贡献超过杨振宁,可以进入建国后所有建设人才的top50。 杨振宁是理论物理,不能对国民经济或者国防有什么直接的贡献。但他的科学成就属于无限期有效。钱学森的导弹技术,现在还有效,但不能保证一个世纪后还有效。他在国防上的贡献,会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改变而产生变量。杨振宁的科学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福祉,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量。因为基础理论是永久有效的。杨振宁归国后还在建言献策和促进科教方面起到了旗帜作用,在国家外交方面、促统一方面也有巨大作用。就以目前的来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至少可以进入建国后所有建设人才的top3000。 【对世界的贡献】见仁见智。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时间、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卫星。 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中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中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常识科技篇。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是哪年中国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1962年,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原子鏸(Marsha Yuan),1977年3月7日出生于美国加洲洛杉矶的ABC,演员、歌手、舞蹈教师,香港电影早期著名武打女星郑佩佩的女儿。4岁开始习舞,学习芭蕾舞、中国舞、爵士舞。10岁开始练习体操,曾是美国国家艺术体操队成员,她代表过美国到澳洲、俄罗斯等地演出。大学从纽约曼哈顿的美国音乐及戏剧学院(AMDA)毕业。在AMDA她得到了专业的唱歌、表演和各种舞蹈训练,包括爵士、踢踏和芭蕾舞。毕业后,她到香港开始了演艺生涯。曾出演过《焚兽都市》《极地皇陵》(又名《夺宝英雄》)等电影。1999年"香港小姐"比赛亚军。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第三季亚军。2015年8月,与弟弟原和玉踢馆《极速前进第二季》第一次亮相就成功夺冠。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原子鏸(hui)外文名:Marsha Yuan别名:原子惠国籍:美国星座:双鱼座身高:1.74m体重:55.5kg出生地:美国加洲洛杉矶出生日期:1977年3月7日职业:演员、歌手、舞蹈教师毕业院校:美国音乐及戏剧学院经纪公司:香港凯艺娱乐发展有限公司代表作品:百老汇音乐剧《42街》主要成就:美国国家艺术体操队成员母亲:香港著名武打女星---郑佩佩语言: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喜爱的运动:排球、滚轴溜冰、游泳主要事迹:《夺宝英雄》中两次被踢中肚子受伤:被飞龙将军甩飞撞到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