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典籍是、《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记有:《尚书》,《春秋》,《左传》,《新元史》,《清史稿》。 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什么书 《史通》不属于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新元史》和《清史稿》不属于二十四史,《新元史》《清史稿》二十四史合为“二十六史。 不属于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二十四史书为以下内容,反之除了以下所列书籍外均不属于二十四史书。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二十四史”有哪些史书组成?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24部史书的总称,记载了上起传 说中的黄帝、下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 1644年)的重要历史,共计3213卷, 约4000万字,且统一使用纪传体编写。24部史书依次为: I。 《史记》(130卷),西汉司马迁撰 2•《汉书》(100卷),东汉班固撰 3•《后汉书》(12〇卷),南朝宋范晔撰 4。 《三国志》(65卷),西晋陈寿撰 5•《晋书》(13〇卷),唐朝房玄龄等撰 6。 《宋书》(100卷),南朝梁沈约撰 7。 《南齐书》(59卷),南朝梁萧子显撰 8。 《梁书》(56卷),唐朝姚思廉撰 9。 《陈书》(36卷),唐朝姚思廉撰 10。 《魏书》(114卷),北齐魏收撰 II。 《北齐书》(50卷),唐朝李百药撰 12。 《周书》(50卷),唐朝令狐德棻等撰 13。 《隋书》(85卷),唐朝魏征等撰 14。 《南史》(80卷),唐朝李延寿撰 15。 《北史》(100卷),唐朝李延寿撰 16。 《旧唐书》(200卷),后晋刘昀等撰 17。 《新唐书》(225卷),北宋欧阳修、宋祁撰 18。 《旧五代史》(150卷),北宋薛居正等撰 19。 《新五代史》(74卷),北宋欧阳修撰 20。《宋史》(4%卷),元朝脱脱等撰 21。 《辽史》(116卷),元朝脱脱等撰 22。《金史》(135卷),元朝脱脱等撰 23。《元史》(210卷),明朝宋濂等撰 24。《明史》(332卷),清朝张廷玉等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编年体历史著作。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司马迁主要历史著作是什么? 司马迁的巨著《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诚心为您解答,给个好评哦亲,谢谢了 最重要的就是 史记 _______我是活雷锋,为人民服务!亲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最早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是哪个? 最早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是司马迁撰写的 《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 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 (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 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 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大事年表)、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 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52.65万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 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也是一部优 秀的文学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 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我们都知道董卓是东汉末年权臣,彻底毁灭东汉政权的人。当时董卓扶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曹操也是跟他学的。董卓能够这样做,和他身后的西凉军有着直接关系。能看出董卓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不然军队也不会忠心于他。那董卓本人武力水平如何呢?其实这点在史书中也能找到相关的记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看看,了解董卓是如何在乱世中得以崭露头角的。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它是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历时14年才得以撰写完成。 史记的组成 本纪:本纪是全书的提纲,以王朝更替为体,按年约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五篇,记载秦汉历史七篇。 表、书:表是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列传: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