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关陇门阀。 关陇军事贵族一般也称为关陇集团,是鲜卑军事贵族和汉族豪强的集合体,首创于西魏,历经了西魏、北周、隋和唐初四代,掌握着极大的政治话语权以及军事权力,最后于唐朝彻底衰落。 关陇集团体现的是北周传统,也就是君主和贵族共治,说白了就是一种封建制度,因为贵族的权力来自于战功而非君主自上而下的授予。 同时,由于关陇集团的共治局面,使得从北周到唐朝政权能够平稳过渡。原因无他,大家都是这个集团出来的,能保障大家的既得利益就行,谁当皇帝不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隋末天下大乱的局面李唐能夺得天下的原因,因为关陇军事贵族都站队李唐。毕竟李唐是自己人,而关东豪强是外人,关键时刻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向着自己人才能保障既得利益。而且,李唐消灭山东豪强也可以视为自北周、隋朝以来第二次统一战争。因为毕竟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不是大一统,而是南北分治、东西分治的观念,要不怎么隋朝不行了地方势力全冒头了。 至于关陇集团最后的衰落也是必然的,因为李唐重点打击的就是关陇集团,毕竟要为了屁股底下的龙椅考虑。打击方法也不外乎两种,一个就是科举取士,并赋予知识分子极高的社会地位;第二就是打击武将的政治地位,毕竟一个功勋卓著的武将政治地位还不如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秀才。而且科举出身的文官和贵族不同,贵族的权力来自于战功,文官的权力来自于君主自上而下的授权。换句话说,文官是君主的奴才,或者说是家奴,家奴为了维护主子,再恶心的事都能干出来。 而且,关陇集团在这种氛围下,也放弃了对战功的获得,基本都走上了科举正途。所以关陇集团必然会走向衰落,要不怎么后面出了个武周。 全文完 三国时期都有哪些门阀士族? 1.汝南袁氏: 代表人物:袁绍,袁术等 2.颍川荀氏 代表人物:荀彧、荀攸等 3.弘农杨氏 代表人物:杨彪、杨修等 4.陈郡袁氏 代表人物:袁涣 5.太原王氏 代表人物:王允、王凌、王昶、王浑 6.清河崔氏 代表人物:崔琰、崔林 7.颍川陈氏 代表人物:陈群、陈泰 8.颍川钟氏 代表人物:钟繇、钟会 9.河内司马氏 代表人物:司马懿全家(这个不用多提了) 10.江东四大姓:顾陆朱张 代表人物分别有:顾雍、陆逊、朱桓、张温 呃,一时间就想到这么多,真要数的话其实太多了,总的来说,三国前期,士族的力量还不是特别明显,我们看三分天下的曹操、孙权、刘备都不是这个士族圈子中的,只是随着政局趋于稳定之后,士族逐渐开始发力,慢慢蚕食、同化着曹孙刘三个国家的政权基础。 而司马氏夺取天下以后,更是进一步膨胀,到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偏安南方的东晋更是将门阀制度推到了顶峰,直到刘宋的建立,才多少消弭了一些,但过了一百年左右,北方宇文泰一手培养起来的关陇贵族门阀,在一系列灭国战后,最终在杨坚的隋朝一统,后来的唐朝其实也是关陇门阀的一支,所以这个关陇贵族的影响,又持续辐射到了唐朝前中期……..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 我是《逆三国志》作者郑勋(杭州市作协成员)这是我回答的第 74 个三国问题啦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品评真正的三国历史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也可以在评论区一同交流~~~~ 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1.武则天受还是太子的李治的喜欢。 在太宗生命垂危时,二人在照顾太宗时发生了肌肤之亲。尽管这个时候,李治已经有了妻子了,但,武则 天是他按自己的意愿找到的第一个爱人,不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后来,尽管皇宫佳丽姹紫嫣红一大把,但,不顾伦理、不顾身份与地位,主动与之亲近的女人,对李治来说,武则 天是第一个!武则天无异于李治的初恋,而初恋对任何男儿来说是终生难忘的。就算是当代,还有很多热血男儿,在事隔多年后,依然会为自己的初恋情人赴汤蹈火呢!何况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治呢? 2.武则天有主见,是自己的好帮手。 高宗性格比较怯懦,而武则天有强硬的一面。高宗上位伊始,大权始终在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手中。长孙无忌是开国元勋,太宗的托孤大臣。他政务娴熟,党羽遍布朝廷,位高权重。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政治强人,几乎可以一手遮天。资历尚浅的李治,对这个长袖善舞的舅舅往往俯首贴耳、言听计从,否则,这个老家伙会联合其它重臣给颜色看。 而武则天伺候了太宗十多年,耳濡目染,积累了一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宫斗术,她又有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的品质,对付权势熏天的的长孙无忌把好手,李治需要这样的同盟军。所以,李治支持这位曾经的小妈,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3.武则天曾经是位好妻子。 早期的武则天也尽显了贤妻良母的一面,这是说她没有被立为皇后之前。尽管后来武则天豢养男宠,把性当作取得欢愉的工具!但在他当皇后以前,除了曾经有太宗这个前夫外,在感情上对高宗是很忠诚的。 而且,她对生轻的高宗尽了柔情密意,聪明的她早知道,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必须笼络这位有皇位的青年。而在李治看来,这位才貌出众,对自己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小妈,就是梦寐以求的妻子,比仗势欺人的王皇后强多了,李治自以为他是好妻子。丈夫支持妻子,在中国是很正常的。 4.在后期,武则天受李治支持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武则天能力突出。 实践已经证明武则天是自己处理政务的好帮手,高宗自己身体有病,工作上需要她帮忙。而且武则天肚子也争气,为李治生了四男二女六个孩子,母以子贵,武则天在高宗心目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武则天后来能称帝,当然,当然少不了高宗早期对她的信任和支持以及临终前嘱托;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协助高宗处理政务和‘‘二圣临朝’’时的历练,武则天已经成为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了,她完全能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且,高宗的儿子面对贞观之治与永徽之治的全盛局面,确没谁能当重任,让大唐再上台阶!所以,至死,高宗都支持武则天参政议政。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代第三位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年),享年56岁。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目录 1基本资料 2李治人物生平3李治为政举措4李治历史评价5李治轶事典故6李治个人作品7李治家族成员8李治史籍记载9李治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李治别称:小名雉奴字号:字为善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城太极宫,东宫之丽正殿出生时间:628年7月21日去世时间:683年12月27日主要作品:《监国求贤令》、《谕普光寺僧众令》、《为文德圣皇后荐福令》等主要成就:开创永徽之治,灭高句丽、西突厥等,唐朝版图达到极盛年号:永徽、显庆、麟德、总章、弘道等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陵寝:乾陵在位时间: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 李治人物生平2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由著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唐太宗问道:“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对答道:“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唐太宗听闻大喜,说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贞观十年(636年)六月,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晋王李治才九岁,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不久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唐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贞观十七年(643年),由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 李治为政举措3 缓和矛盾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使“贞观之治”出现危机,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人事方面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永徽二年(651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编纂法律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 李治历史评价4 唐太宗李世民:①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②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旧唐书》:“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新唐书》:“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蔡东藩:高宗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吕思勉:只有高句丽……高宗乘其内乱,把百济和高句丽先 李治轶事典故5 李治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时候,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把纸给他让他划在纸上,人们看到李治在纸角上画出来的竟然是个“敕”字(唐朝政事堂议出的命令和政策后,由皇帝画个敕字,代表诏令)。李世民叫人把纸烧了,而且命令不许外传。 李治个人作品6 《监国求贤令》《为摄太傅高俭设榻令》《为文德圣皇后荐福令》《建东都诏》《建大慈恩寺令》《谕普光寺僧众令》《答沙门慧净辞知普光寺任令》《答张行成因旱请致仕表手制》《加潞王周王上柱国别食实封制》《定乐舞制》 李治家族成员7 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长兄:废太子李承乾,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废,贞观十九年(645年)去世。二兄:魏王李泰,贞观十七年(643年)因涉争储被改封外地,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皇后王皇后武皇后(武则天)妃嫔萧淑妃徐婕妤:唐太宗贤妃徐惠之妹刘宫人郑宫人杨宫人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之姐魏国夫人贺兰氏:韩国夫人武顺之女,武则天的外甥女,因与武后争宠被毒杀儿子长子燕王李忠,宫人刘氏所生次子原悼王李孝,宫人郑氏所生三子泽王李上金,宫人杨氏所生四子许王李素节,萧淑妃所生五子孝敬皇帝李弘,武后所生六子章怀太子李贤,武后所生七子唐中宗李显,武后所生八子唐睿宗李旦,武后所生女儿义阳公主李下玉,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先封为宣城公主 李治史籍记载8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新唐书·本纪第三·高宗》《资治通鉴·唐纪·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后世纪念9 唐高宗李治死后葬于乾陵,后武则天死后也葬于乾陵。乾陵是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光宅元年(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其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