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元吉
夏元吉简介

夏元吉简介

夏原吉(1366年-1430年),字维哲。祖籍江西德兴,居于湖广行省潭州府湘阴县县城夏家桥。元末明初政治人物,曾长时间在中央担任户部尚书。 目录 1基本资料 2夏原吉人物生平3夏原吉主要成就4夏原吉人物评价5夏原吉轶事典故6夏原吉亲属成员7夏原吉史料记载8夏原吉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夏原吉别称:太师字号:字维喆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南湘阴出生时间:1366年去世时间:1430年主要作品:《万乘肇基集》《东归稿》《夏忠靖公集》主要成就:治河追赠:太师谥号:忠靖 夏原吉人物生平2 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在那里成家定居。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赡养母亲。他因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升授他为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户部尚书郁新很赏识他。有个姓刘的郎中,忌妒夏元吉的才能。适逢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太祖想宽宥他们,郁新坚持不许。太祖愤怒,问道:“这是谁教你的?”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皇上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太祖说:“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建文初年(1398年),夏元吉升任户部右侍郎。次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明成祖即位后 夏原吉主要成就3 夏元吉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以户部尚书职衔出治浙西水灾。他在《苏松水利疏》中分析了当时本区的水道形势,认为治水关键是疏浚下游河道,使洪水畅流入海。但以往泄水干道吴淞江已严重淤塞,从吴江长桥至夏驾浦一百二十余里的上游段虽可通水,但多有浅狭之处,而自夏驾浦至上海县南跄浦口(吴淞江入海旧口,在今吴淞口之南)的一百三十余里则已是“茭芦丛生、已成平陆”。重新使之通畅,则工费浩大,不如上段着重疏浚东北入江的嘉定县刘家港和常熟县白茆港,下段着重疏浚直通南跄口的范家浜。此外在河口设闸,控制泄水和涨潮,再修理加固围堤,水灾当可得到控制。当年,明廷集中了十多万人进行施工,到第二年九月完工。其治理成就俱载《明史·河渠志》。主要工程是由夏驾浦引吴淞江上游水自刘家港入江;开范家浜,上接大黄浦,引淀山湖水自南跄口入海,从而改变了太湖下游泄水道的基本格局。 夏原吉人物评价4 姚广孝评价夏原吉:古之遗爱也。《明史》对赞夏原吉为“股肱之任”、“蔚为宗臣”,称他的一生可“树人之效”;并以《尚书》中的话来赞誉夏原吉,即“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夏原吉轶事典故5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旅社中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操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条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著向尚书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笑著把他放走。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夏原吉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麼?”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著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 夏原吉亲属成员6 父亲:夏时敏,官至湘阴县教谕官。儿子:夏瑄,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 夏原吉史料记载7 《国朝列卿纪》《明史·夏原吉传》《湘阴县志》 夏原吉后世纪念8 夏原吉墓位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中学旧校区东边操场围墙旁,于1951年县一中建校时挖出,掘出墓砖室,有主室和耳室,室内有小龛和墓志铭。1982年,夏原吉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