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宋辽战争是一段被广泛传颂的历史。在这场战争中,有一场战役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唐河之战。这是一场北宋悍将与契丹战神的巅峰对决,是一场充满激情与勇气的战争。 唐河之战发生在公元1004年,是宋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当时,北宋的名将杨业和契丹的战神耶律休哥在唐河边上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杨业,北宋的一位勇猛将领,以他的智勇双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耶律休哥,契丹的一位战神,以他的勇猛和智谋,也赢得了人们的敬畏。 在这场战役中,杨业和耶律休哥都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和智谋。杨业以少胜多,凭借他的智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地抵挡了耶律休哥的进攻。而耶律休哥也不甘示弱,他以他的勇猛和智谋,不断地向杨业发起攻击。 这场战役的结果,虽然北宋军队取得了胜利,但是杨业却在战斗中牺牲。他的英勇和智谋,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都深深地影响了人们。而耶律休哥虽然失败,但他的勇猛和智谋,以及他对契丹的忠诚和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 唐河之战,是一场北宋悍将与契丹战神的巅峰对决。这场战役中,杨业和耶律休哥都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和智谋,他们的战斗精神,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都深深地影响了人们。 这场战役,不仅是宋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将领的英勇和智谋,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是一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契丹,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留下了许多神秘的文化传统。其中,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放偷日”,让人们对这个民族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个神秘的契丹节日。 一、契丹简介 契丹,又称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公元916年至1125年。契丹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后来建立了辽朝,统治了华北地区。契丹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节日庆典。 二、“放偷日”的起源 “放偷日”是契丹族的一个重要节日,起源于辽朝时期的民间传说。相传,在辽朝建立初期,国家政治稳重,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有一年春天,突然出现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导致粮食歉收,民不聊生。为了祈求天神降雨,辽朝皇帝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 在祭祀活动中,皇帝宣布:“为了让百姓度过难关,我决定设立一个特殊的节日——‘放偷日’。在这个日子里,任何人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偷窃别人的财物,而不会被追究责任。”这个消息传出后,百姓们纷纷表示感激,纷纷参与到这个节日中来。 三、“放偷日”的庆祝方式 “放偷日”当天,契丹族的百姓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戴上面具,然后结伴去偷窃别人的财物。当然,这个“偷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盗窃,而是一种象征性的互动。被偷窃的人不会生气,反而会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家庭将会得到好运。 在“放偷日”这一天,契丹族的百姓们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唱大戏等。这些活动旨在祈求天神降雨,保佑百姓度过难关。 四、“放偷日”的意义 “放偷日”不仅是契丹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寓意深刻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契丹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度时艰的精神。同时,这个节日也传达了一种宽容与和谐的社会氛围,让人们在相互帮助中度过困难时期。 总结:契丹的“放偷日”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它既体现了契丹族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又传达了一种宽容与和谐的社会氛围。虽然这个节日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仍然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依托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重点实验室旨在面向国际天文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方法发展,探索科研与技术有机结合新模式潘高峰。 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射电观测设备FAST及相关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场地和科研设备,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储备雄厚、学缘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团队,并已在天文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下一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包括调试和运行世界最大单口径望远镜FAST、参与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国际合作、推动和建造百米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发展高性能射电天文接收机等,同时,将对射电天文观测方法及相关应用,以及脉冲星、中性氢等低频射电天文科学展开研究。未来,重点实验室将基于大科学装置,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力求在低频射电天文领域产生原创性成果,形成国际重要影响,最终实现中国射电天文研究跨越式发展。 目前,FAST19波束装置正在调试阶段,预计6月初可投入使用,届时,FAST巡天速度将提高5—6倍,同时,也将拓展更多的科学观测目标。为了应对随之产生的超级数据,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FAST早期数据中心正在进行扩容。19波束装置正式投用后,预计每天处理数据计算分析量达40T以上。 杜重威为何要投降契丹人? 杜重威,又名杜威,五代十国时后晋大臣。 杜重威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妹夫,凭战功累迁,率部平定安重荣叛乱后,将所缴获钱财“悉归于己”,在镇守镇州期间,大肆捜刮民财。 晋少帝即位后,“与契丹绝好,契丹主连年伐晋。”杜重威为保存实力,坐视“一境生灵受屠戮”,也“未尝以一士一骑救之。”因畏敌如虎,多次“连表乞还亲师”,在未得批复时,他便率部仓皇逃离镇州。 朝廷无奈,顺水推舟任命他为邺都留守。朝廷官员将他私藏在镇州的“私粟十余万斛”登记入册,折合“绢数万匹以偿之。”杜重威由此衔恨。 946年秋,杜重威被任命为北面行营招讨使,至瀛州抗契丹,在滹沱河与契丹对峙。他按兵不动,见死不救,被敌军骑兵切断退路后,因“已有异志”且“粮道隔绝”,暗中遣人请求归降契丹。“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 杜重威“信以为然”,威逼将领们随他投降。于是,后晋十万人马随杜重威投降契丹。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先后出现过很多少 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契丹人建立的“辽” 朝,女真人建立的“金”等。那么契丹国号 “辽”是什么意思,“女真’’ 一词又源自何 处呢辽?“辽”这个词语不是契丹立国之初就有 的,而是后来改来的,中间还经历过一次变 故。辽建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公元 916年始建年号。公元937年(另说为公元 947年)改国号为辽,公元983年夏又重称 契丹,1066年仍称辽。契丹建政权于太祖耶15律阿保机,定都上京,其碰域东临北海、渤 海,西至阿尔泰山、流沙,北至克鲁伦河、 鄂尔昆河、色愣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 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 北界。史载,契丹人起于辽水,更加之辽的 璐域非常广阔,因此定国号为“辽”。辽到后期,由于女真的崛起和自身内部 的王权争夺逐渐衰落。1125年,辽天祚帝逃 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辽亡。女真又称女 贞,历史更为悠久。据《金史•世纪》记载: “金之先,出秣鞮氏。秣鞀本号勿吉。勿吉, 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 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 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秣褐, 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秣鞮,粟末秣褐, 其五部无闻。”关于“金”的国号,比较权威 的观点是,金人起于安出虎水,这条河译成 汉语就是“金水河”,“大金”国号因此河而 得名。除此之外,“辽”和“金”国号的来历另 有说法。据《金史•太祖纪》记载,1115 年,阿骨打称帝。他说:“辽以宾铁为号,取 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 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从这段话里 可知,“辽”之国号,取镔铁坚硬之意;“金” 取黄金不变不坏之意。但是,这个说法并不 为史学界所认可。 辽宁在古代曾被称为什么? 以下是辽宁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称谓变化: 1.秦朝——辽东郡、辽西郡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在辽宁地区分别设置了辽东郡、辽西郡。 2.西汉——幽州 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辽宁属幽州。 3.东汉——幽州 东汉时期在辽宁地区又增设玄菟(音兔)郡和辽东属国。 4.三国时期——辽东 三国时期辽宁属曹魏,其中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司马懿平定辽东等都事关辽宁。 5、晋朝——幽州后称平州 为州郡县时代。辽宁地区为幽州,后分置幽州土地为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等,郡下置县。 6、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辽宁主要为慕容氏诸燕所统辖。因其政权持续时间不长,战乱凭仍,该时期辽宁所称为何很难细究,故有待专家学者分享更多新的研究成果。 7、南北朝——平州后称营州(朝阳) 南北时期,辽宁属于北朝管辖,先后被北魏、东魏、北齐统治。因为此时忙于与南方和西方争霸,被高句骊占领的辽东地区也搁置了下来。 8、隋朝——辽西 隋代在辽宁地区设有柳城郡、辽西郡、郡下设县。辽东被高句骊占领,因此此时辽宁只有辽西地区为隋朝统领。 9、唐朝——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唐代,始行道、州、县三级制,辽宁地区归河北道管辖。道下设营州上都督府、安东都护府,府下设有州县。从晋元兴三年至唐乾封三年(404年-668年),辽河以东被北方民族政权高句丽所占据,其所设行政建置为城邑建置机构。 10、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辽东地区失去中原庇护亦为契丹所占领,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于此以前长期为汉地谨遵中原王化,但是自契丹占领之后。屡为异族占领,逐渐人才凋敝文化衰落经济废弛,让人惋惜。 11、辽——东京道辽阳府 金——东京辽阳府 辽代,在辽宁地区设有东京道,道下设有府州县。金代在辽宁地区设置有咸平路、东京路、路下设有州县。辽金时期的基层建置机构州、县数量大,隶属关系繁杂,是辽宁地区普遍设置、广泛开发的时期。遗憾的是終宋一朝统治疆域没有达到辽宁。 12、元朝——辽阳行省 元代,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阳行省,行省下设有路、州、县机构。这也是首府在辽宁的行政机构所管辖土地最大的时期,涵盖整个东北及朝鲜蒙古国俄罗斯部分地区。 13、明朝——辽东卫 明朝,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东都司,都司下设25卫和2州。这种都司卫所体制虽为军事机构,但兼理民政,其职能类似行省,是元代行省制的继续。 14、清朝——奉天 清朝,在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以盛京(奉天)将军系统辖治旗人,以府州县管理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奉天行省,省下辖有道、府、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