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石
王安石飞雁表现手法

王安石飞雁表现手法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文学上,他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名列“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飞雁的原文:“雁飞冥冥时下泊,稻粱虽少江湖乐。人生何必慕轻肥,辛苦将身到沙漠。汉时苏武与张骞,万里生还值偶然。丈夫许国当如此,男子辞亲亦可怜。”意思是: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王安石飞雁的表现手法:《飞雁》这首诗运用了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的手法,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还运用了借代的表现手法。

育儿知识 2024-02-14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改革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本文将对这首诗的全文、注释及赏析进行阐述。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如下: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  1. 渔家傲:词牌名,原为民间歌曲,后被文人用来创作词曲。  2. 平岸:平静的江岸边。  3. 小桥:指江南水乡常见的石拱桥。  4. 千嶂抱:形容山峦环抱的景象。  5. 柔蓝:柔和的蓝色,指江水的颜色。  6. 萦花草:环绕着花草。  7.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子。  8. 窗窈窕:窗户幽深曲折。  9. 尘不到:尘土不飞扬。  10. 春风扫:春风吹拂,使环境保持清洁。  11. 午枕觉来:午睡醒来。  12. 闻语鸟:听到鸟儿的叫声。  13. 欹眠:斜躺着睡觉。  14. 朝鸡早:早晨鸡叫得早。  15. 故人:老朋友。  16. 总老:都已经年老。  17. 贪梦好:喜欢做梦。  18. 茫然:迷惘的样子。  19. 邯郸道:邯郸是古地名,这里代指虚幻的境界。邯郸道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人生的追求和梦想。  赏析: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如平岸、小桥、千嶂等,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茅屋、窗窈窕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古朴韵味。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柔蓝一水、萦花草等,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十分强烈。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春风、午枕、语鸟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自己午睡醒来时的感受进行描绘,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故人的怀念,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诗人以“茫然忘了邯郸道”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对人生追求和梦想的思考。  总之,《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3-12-22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非恶之人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非恶之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而被人们所熟知。其中,北宋时期的司马光就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以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闻名于世,因此,有些人将他视为“坏人”。然而,这样的标签是否过于简单化了这位历史人物呢?司马光真的是坏人吗?他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司马光并不是一个“坏人”。他是一个有着深厚学识、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他的政治主张并非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因为他认为这场变法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那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呢?这主要是因为他认为王安石的新法过于激进,可能会破坏社会秩序,引发社会动荡。王安石的新法主要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这些新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当时的经济结构,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青苗法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使得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过度征收农民的粮食,导致农民生活困苦。此外,免役法则使得一些富裕的家庭可以免除兵役,这无疑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并不是因为他反对改革,而是因为他看到了改革可能带来的问题。他认为,改革应该是稳健的,不能过于激进。他主张“安民富国”,认为只有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真正富强。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总的来说,司马光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他的政治主张并非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他的政治主张并非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他的政治主张并非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11-11
王安石王旦是什么关系?关系是好还是坏?

王安石王旦是什么关系?关系是好还是坏?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成就而著称。北宋名臣王钦若的儿子王安石也是其中之一。他被誉为“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王安石和王旦的关系,探讨他们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影响。  一、王安石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岳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河南郡陈留县(今河南省开封市),是一个文化世家的后代。他的祖父王恕是北宋初年的一位重要官员,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王安石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二、王旦和王安石的关系  王旦是王安石的父亲,也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据史书记载,王旦曾经担任过宰相,并且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他在推行变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和倡导王安石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可以说王旦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王安石的政治成就  除了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外,王安石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书信等作品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如“青苗法”、“免役法”等,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和朝廷的支持。这些政治成就不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望和尊敬。  四、总结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的父亲王旦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并且积极支持和倡导王安石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可以说王旦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一起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7-27
王旦和王安石生平如何?成就是什么样的?

王旦和王安石生平如何?成就是什么样的?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成就而著称。他们身后的家族后代也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王旦和王安石,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王旦和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探讨他们是怎样的人物。  一、王旦的政治生涯  王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他在推行变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和倡导王安石的思想和主张。他提出的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如“青苗法”、“免役法”等,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他的政治成就不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望和尊敬。  二、王旦的政治思想  王旦的政治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强调忠诚、正直、公正和勤政。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私利。他提出了“忠臣不事二主”的观点,强调政治家的忠诚和责任。此外,他还提倡节俭和勤政,反对奢侈和浪费。  三、王安石的政治生涯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他在推行新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他提出的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如“均输法”、“保甲法”等,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他的政治成就不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望和尊敬。  四、王安石的政治思想  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观点。他主张变法改革,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他提出了“新学”思想,强调学术创新和知识更新。他还提倡军事强国,认为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  五、总结  王旦和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两位杰出政治家,他们在政治上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们的政治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观点。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7-27
赞美母亲伟大的诗句小学(孟郊白居易王安石10首写母亲的经典诗词)

赞美母亲伟大的诗句小学(孟郊白居易王安石10首写母亲的经典诗词)

文/东方湟《读诗词歌赋》综合整理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敬爱的人,今编辑综合整理出历代关于赞颂母亲的10首经典诗词佳作,以飨读者。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作品赏析: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儿子歌颂母亲并深感自责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品赏析:这是首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作品赏析: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该词以鸟喻人借慈乌鸟表达自己的愧恨和哀伤。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写将军遗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声泪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独到。 《燕诗示刘叟》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作品赏析: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作品赏析:《十五》这首诗描述母爱,这种题材与类型的作品在王安石诗中独树一帜。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作品赏析: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思母》 【元】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作品赏析:《思母》,出自一首名为《灵隐寺志》的七言绝句之中,作者是宋末元初浙江余姚九功寺名叫与恭的僧人。本诗想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作品赏析:诗人运用白描手表达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的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把别离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作品赏析: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读了以上10首经典诗词佳作,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或者你有更经典的作品推荐,不妨写下留言,与大家一起欣赏。 注:本文词篇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资讯百科 2023-02-17
王安石发现小妾与人私会,他是怎么处理的?-趣历史网

王安石发现小妾与人私会,他是怎么处理的?-趣历史网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081年,60岁的王安石娶了个18岁的美貌小妾娇娘。他因为公务繁忙冷落了娇娘。一天他听见屋里传来了不寻常的声音,他气得脸都绿了,但是仍然拂袖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王安石的原配是吴氏,人称吴夫人。她是王安石的表妹。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也举案齐眉,和和美美。  一天,吴氏在外面给王安石买了一个小妾,岂料这让王安石暴怒,他额外给钱将小妾打发了。并跟吴氏说道:“有你在我身边,我从来没有纳妾的想法,有你一个就够了。”  吴氏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本来觉得自己的丈夫在官 场上如日中天,但是有一点一直被人诟病。那就是一直没有纳妾。  在古代,纳妾都是权贵阶级的特权。越有钱的人娶得妻妾越多,所以不纳妾的很容易被人看不起,即使你的官位再大也会受到影响。  王安石一直就只有吴氏,外人表面上说他和妻子恩爱,值得学习。其实背地里都在吐槽王安石家有悍妻,是个妻管严。  这些王安石和吴氏都有所耳闻,但是王安石不在乎,吴氏却受不了这些委屈。她不想让丈夫被别人看不起,尽管自己并不想和别人平分丈夫的宠爱,但是还是给丈夫找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妾。  哪知王安石竟然为此发怒,吴氏也只好断了为王安石纳妾的想法,后来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王安石,两人又过起了恩爱和睦的生活。好日子没过多久,吴氏就意外身亡了。  吴氏走后,王安石的朋友看他身旁没有人照顾,便给他介绍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妾,小妾名字叫娇娘,年方十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婚后两人也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但是慢慢的,王安石就冷落了娇娘。  一是王安石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了。二是王安石贵为宰相,每天公务繁忙,很长时间都回不了一次家。  娇娘正是如花的年纪,整日独守空房,按捺不住寂寞的她很快就和王 府的仆人好上了。  每当王安石一出门上朝,娇娘就把仆人叫到屋里私会。  一天,王安石按照平常一样去上朝,途中发现忘记带东西,便折返回了府中。快到门前的时候,王安石听到了屋里传来了不寻常的声音,他听到了自己的小妾和一个男子颠 鸾倒凤的声音,他气得脸都绿了。  他本来准备破门而入的,但是他的理智让他拂袖离去,并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王安石向娇娘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知道她和仆人的事情。  娇娘听了王安石的话面红耳赤,她扑通一声跪下:“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本来也没有处罚娇娘的打算,他本意是想敲打一下她,奈何娇娘一心向着仆人。  王安石觉得自己岁数大了,本来老夫少妻就对娇娘不公平,如今娇娘找到了意中人,他能做的就是成全。  于是王安石给了娇娘白银千两,让她和仆人出府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了。此事后来被众人所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形容宽宏大量的。  作为男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的女人出 轨了。王安石作为宰相,他不仅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还能宽宏大量的成 人之美。  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王安石的气度值得我们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02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趣历史网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趣历史网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译文  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只有音乐可以减轻我的离愁别绪。谢安既出山用世,本想功成名就后退隐东山。不料抱病还京,未遂初志。入西州城(在今江宁县西)时,深以为憾。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八月,“相从彭门百余日”的苏辙打算离开徐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苏轼“以其语过悲”,便写下了这首和作,对其弟加以宽慰。  鉴赏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而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词中的“困轩冕”只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产生的设想:在归乡的千里长途中,每逢山水名胜或有贤主、良朋接待之类好的去处,可以随意逗留,尽情游乐,不必如官场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局促,一层:我带着醉意唱歌时你跟着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时你要搀扶我,——只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怀得失的,二层:这样,有雄心大志的人会瞧不起我们,那就悉听尊便好了,我们只管走自己的路,三层:这种种设想,情辞恳切,言由中发,有如骏马驻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现出词人对辞官归隐而享弟兄“相从之乐”的夙愿。“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极写想象中“退而相从之乐”的情态,简直是对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两句,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趋同胸无大志的庸人,而只是强调素愿的坚定不移,这体现了用典的灵活性。  同《南乡子》(东武望余杭)、《醉落魄》(分携如昨)、《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等词作一样,这首词着重表现了苏轼前期思想的另一面,虽然“功成名遂”尚未实现,出仕思想仍占上风,但在某种程度上徘徊于出处之间,却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1060)苏氏弟兄寓居怀远驿时,即有“夜雨对床”,“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头约定,这一回正是对前约的重申,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其弟的安慰,词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过,他在诗词中不断表达的这种归卧故山的雅志,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苏辙词中的“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倒成了他们此后生活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2-09-19
安石简介

安石简介

安石,号三省斋主,男,汉族,1956年出生于甘肃宁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楷书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庆阳市文联副主席,西峰区文联主席,第二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目录 1基本资料 2艺术风格3人物成就4感人事迹5人物评价6理论研究7作品欣赏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安石外文名:An Shi别名:三省斋主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中国甘肃省庆阳市出生日期:1956年逝世日期:无职业:书法家,画家毕业院校:不详信仰:不详主要成就:书法 国画鹰 领导代表作品:行草书法,楷书,篆书,隶书,国画鹰。 艺术风格2 安石书法诸体皆工。篆书古拙朴茂,结构错落有致,用笔藏锋逆入,拙中见巧。隶书凝重雅致,方峻朴密,结字横势开张,纵势收数,密处有空灵,疏处不散漫,结字中隐约透出楷意与篆味,很见个性。楷书端压俊逸,结字工稳,线条平和遒劲,用笔顿折分明。行草书是安石的强项,安石行草书结构严谨,字势遒逸:在变化上,随势结体,大小长短,肥瘦阔容,掩映穿插,伸缩争让,极尽变化;在欹侧上,寓奇于正,似奇反正,参差上,错落有致,匠心独具;在参差上或左俯右仰,或上放下欹,有张有弛,有开有合。他笔下的汉字之舞就像他的画中那些翱翔蓝天的展翅雄鹰,或静若处子,或动若脱兔,在动静的张驰与内敛中无不透着源于自然的韵味和暗藏的哲学寓意。安石既是一位书法家,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画家。他的画设色典雅,构图严谨。在诸多题材中,尤以画鹰见长。安石笔下的鹰,形神兼备,个性突兀。他画中的鹰,或翱翔于碧空蓝天,或搏击于狂风巨浪,或傲然屹立于高标峰巅,幅幅 人物成就3 1999年,美术作品《笑傲苍宵》入选“甘肃省首届工笔画展”并获奖,书法作品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甘肃省书法篆刻展”获奖;2000年,书法作品在“甘肃省新世纪书法大展”中获奖;2001年书法、美术作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四省书画作品联展”;2003年书法作品参加“首届甘肃‘张芝奖'书法作品展”、“中韩第八回书法交流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2004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大字艺术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2005年美术作品入展“首届甘肃省专业画院画家作品展”、书法作品获甘肃省书协创作成果二等奖,先后三次获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专题片《人生大境界、笔墨铸精神——走近安石》在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播放。《安石书画作品集》、《历代文人咏庆阳一一安石书法作品集》、《安石花鸟画选》、《安石写意鹰画集》 感人事迹4 他为失学儿童、孤寡老人、重病患者捐款2万多元。2011年12月,为了慰问边防子弟兵,他冒着严寒,远赴阿拉善军分区,义务为部队官兵书写书画作品20余幅,赠予官兵。像这种义务赠书赠画的活动他已坚持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他每年都组织书协、美协会员多次深入农村、机关、学校、部队、企业书写对联,赠送书画作品,累计义务书写、赠送书画作品达3万余幅。1998年,镇原县农民杜养富因救落水儿童光荣牺牲,他组织书协、美协的同志专程赴镇原县城进行书画义卖活动,收入所得6100元钱全部捐献给杜养富的家属。2003年,他在修建小崆峒岳飞《满江红》碑林中,和同事积极为工程筹资募捐,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多年来。为庆祝西部交易会和庆阳第二届香包节在峰举办,他组织了庆阳在峰的30多位知名书画家,奋笔书画长卷100米。为了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激励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他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一万元作为基金,对获得省级以上奖 人物评价5 书心激清流:挥毫育交林鹤一一谈谈安石的书法文/翟万益倪永伟安石引起我关注是他的书法作品连续在"庆祝建国50周年甘肃省书法篆刻展"、"甘肃省新世纪书法大展"中获奖开始,那已经是10余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就断定安石有了如此扎实的功底,一定会走出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果然,在近些年来,他陆续入展"中韩第八回书法交流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大字艺术展"等全国性书法展,出版了多部个人书画专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再加上他在庆阳市书协主席的岗位上组织实施了"庆阳书法万里行"等一大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大型书法活动,为当地书法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陇原大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甘肃书法队伍中的佼佼者。书法,其实如禅如道,言诠禅非,言语道断,面对安石书作的佳境 理论研究6 鹰者鹰者,天地间之灵禽,禽类中之神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鹰,自古便以英雄喻之。其搏击云天、凌空万里之毅力,叱咤风云、云游八荒之胆魄,兀立高岩、胸怀大宇之襟怀,高瞻远瞩、极目苍宵之气度,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之精神和勇气无不令古往今来之文人雅士、英豪俊杰为之叹服、为之折腰纵观寰宇,鹰,其精神已成为雄强、勇敢的化身,历来为人们所敬仰、钦慕和崇拜,许多国家的国徽如美国、波兰、埃及、墨西哥等,皆以鹰之形象为主体,象征庄严与肃穆、强大和力量。阅古观今,鹰,早已成为文人雅士笔下创作的绝好素材。李白“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杜甫“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刘献廷“风急雁行排远岫,秋高雕影落寒烟”。邓拓“自有双肩生双翼,翱翔万里任西东”等诗句,皆以鹰喻志,写鹰抒情,借鹰抒怀,读后令人振奋不已。放眼画坛,鹰,更是艺术家绘画的重要题材。唐代冯超正,五代郭乾晖,宋代赵佶、李献,元代张舜咨、雪界翁,明代 作品欣赏7 本词条内所有图片均为安石书法及国画作品,请点击放大欣赏。欣赏安石更多精彩作品,请点击下列图册。(本词条由康学杰、李清等编辑)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安石简介

黄安石简介

宋故朝请郎翰林院馆阁校勘通议大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衍黄公墓志铭黄安石(1168-1255)字公介号文衍行土三十九。宋隆兴癸未进士、江都令通直郎、从政郎通奉大夫、平海军佥判、节度判官,荣禄大夫,副都统,以军功诰授太师,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子。登宋绍熙癸丑状元陈亮榜进士、历官朝请郎、南阳县令,翰林院馆阁校勘、朝奉大夫、知制诰、华文阁学士、通议大夫、翰林院掌院学士。宋代军城金墩黄姓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台湾等地迅速得到发展。元明清后则繁衍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南宋翰林院馆阁校勘、华文阁学士、翰林院学士黄安石为北宋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包拯等齐名的中奉大夫太常院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之玄孙,在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时,得到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唐黄碣宋黄廓),军城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惟公为最”的御批。时羡军城金墩四代联登八进士《莆阳比事》有载。著有《黄文衍诗集》、《金墩黄学士文集》,配林氏封南阳县君,合茔莆田城西雷山巷太平山(唐御史黄滔墓西侧)之东,子二宋新州府教授黄近、宋校书郎黄远。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介绍3附录《江夏军城黄氏像赞》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安石别名:黄文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莆田黄石金墩出生日期: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戊子五月初八日午时逝世日期:宋理宗宝佑乙卯年(1255)十一月初二辰时职业:宋翰林院掌院学士承旨毕业院校:国子监贡太学赐进士(第五名)信仰:儒家、佛教主要成就:参编《宋史》代表作品:《黄文衍诗集》、《金墩黄学士文集》 人物介绍2  其《军城金墩谒祖诗》为:骏马登程出莆阳;任凭黄巷立纲常;年深异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黄岸公;晨昏当荐黄献香;但愿中庸多庇佑;俾我黄府裔炽昌。 附录《江夏军城黄氏像赞》3 唐桂州剌史封开国公像赞容若壶山之挺秀貌如兰水之清奇唐代入莆开聚族裔孙描笔肖须眉唐处士黄献公像赞 巍巍云顶山淼淼碧溪水巢军起义时徙居宋洋里游洋广业乡兴化巨望族六传中庸公军城太常卿五子齐登科簪缨同世济甲第继显名书香本家承宋状元宰相许将谨题侍中文正黄中庸像赞巩溪宋洋军城峻杰才俊学博理学大儒浙江提刑宽厚廉平光禄大夫清德以风平雪冤狱所活甚众太常院卿朝阳鸣凤温公论荐其才卓越彦博慰留蔡京恶之元佑党禁致仕办学中庸倡教永福潼关福兴永邑士子云集步云书院梅兰荟萃五子贤嗣四代联登孙曾雀起其后相继八世进士甲第显名绩学多才簪缨世济淑人周氏北海郡君侍中文正仁哲名臣公忠报国门无私谒长行中庸年享八一魂归教忠观音叠座附周氏讳淑端夫人像宋教授晚生吴稔谨题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像赞 酡然其容悫乎其质彪外文章绷中敬直受人若虚持已以实静常闻乎雷霆动必由于绳墨是以顶鸟纱末足以为荣服文绣亦不为煜赫时或闯疏窗而容与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之姿仰或倚短墙

人物百科 2021-11-06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注:概述图王安石头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为政举措4文学成就5人物评价6亲属成员7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王安石别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字号:字介甫 号半山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临川出生时间:1021年12月18日去世时间:1086年5月21日主要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主要成就: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爵位:舒国公→荆国公→舒王(后追夺)官职: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司空等谥号:文追赠:太傅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物生平2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仁宗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欧阳修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 为政举措3 参见: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 文学成就4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 人物评价5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陆九渊:公畴昔之学问,熙甯之事业,举不遁乎使还之书。而排公者,或谓容悦,或谓迎合,或谓变其所守,或谓乖其所学,是尚得为知公者乎?英迈特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 亲属成员6 祖父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字仁甫,徐氏之子,曾授衡州军司法参军。字和甫,官至尚书左丞。与其父王安石、叔父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于群牧判官任上所生之子。嫁天章阁待制吴安持。王雱的过继子,曾任太仆少卿。王桐之子,宣和四年(1122年),靠祖荫任宣义郎。(注:王安石家世资料参考来源: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 史料记载7 范冲等《神宗实录》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