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寇凖
寇凖留下了哪些诗词?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寇凖留下了哪些诗词?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寇准,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除了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寇准在文学领域也有着独特的成就。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寇准的诗词创作主要集中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寇准的诗词作品,无论是抒发个人情感,还是反映时代风云,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寇准的诗词作品主题丰富,既有对个人生活情感的抒发,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有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如《登科后》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寇准的诗词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比喻,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他的《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以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名句。  寇准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的诗词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有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这种深情的表达和独特的视角,使得寇准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寇准的诗词作品是他一生才情和智慧的独特印记,是他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体现了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3-07-26
寇凖简介

寇凖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个人作品8后世纪念9史书记载10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寇凖别名:寇准、寇老西字:平仲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华州下邽出生日期:961年逝世日期:1023年10月24日主要作品:《寇忠愍诗集》主要成就:澶渊退辽,开发雷州封爵:莱国公官职: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谥号:忠愍 人物生平2 寇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诩,最后迁至华州下邽。寇凖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寇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九岁的寇凖考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往往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教寇凖增报年龄,寇凖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后来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评事,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任满改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端拱二年(989年),寇凖曾奏事殿中,大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寇凖却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 主要成就3 寇凖主要成就在于辽军围困时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朝的进攻。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边书告急,京师震动,宋廷君臣惊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张迁都以避风险。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寇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亲征。寇凖推举参知政事王钦若镇守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北),雍王赵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随军出征。宋真宗亲自到澶州城,但不敢过河。寇凖与高琼力促真宗渡河,命令卫士把皇帝车驾驶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时,北宋军民士气大振。宋真宗象征性地巡视后即回到南城行宫。寇凖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直至迫使辽国停战求和。寇凖被贬雷州期间,传播中原文化,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促进经济发展;向群众解说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同时还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对雷州文明发展起到 历史评价4 赵光义: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赵恒:凖刚忿如昔。吕端:凖性刚自任。毕士安:①寇凖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②凖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凖者正所宜用也。王旦:凖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凖乃为己任,此其短也。李迪:丁谓罔上弄权,私结林特、钱惟演,且与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搅乱朝事。寇准刚直,竟被远谪。钱惟演:寇准朋党盛,王曙又其女婿,作东宫宾客,谁不畏惧!今朝廷人三分,二分皆附准矣。臣言出祸从,然不敢不言。张咏: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魏野: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范仲淹: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王安石: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司马光: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张耒:自是乾坤扶圣主,可 轶事典故5 寇凖年轻时曾写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没想到这首诗中的句子便“一语成谶”了。因为最后寇凖卒于被贬地,即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家乡确实远离他山万重,路万里。处士魏野与寇凖交好,他作诗称赞寇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据说寇凖初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那么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无楼台相公”呢?故事是这样的——寇凖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凖见她面目姣好,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当时寇凖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寇凖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默默想道:蒨桃诗说的对,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 亲属成员6 父:寇湘妻:宋氏 个人作品7 寇凖现存作品有《寇莱公集》7卷,《寇忠愍公诗集》3卷。传世诗作有近300首,《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体裁作品诗春日登楼怀归长安春书书河上亭壁江南春冬日北斋虚堂夏日咏华山词江南春·波渺渺踏莎行·春暮点绛唇·水陌轻寒甘草子·春早阳关引·塞草烟光阔蝶恋花·四十年来身富贵 后世纪念8 寇凖去世后,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衡州(今衡阳市)、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雷州西湖宋园内有寇公祠,寇凖一生的最后18个月在雷州度过。遗体运回西京安葬,雷州人为了缅怀他,在他寓所“西馆”立祠奉祀。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曾为深渊无处诉,年年江上哭青春”,这是寇凖寄居“西馆”时抒发内心激愤和伤感的诗句。祠前矗立着寇凖的塑像,展厅中陈列着寇凖的事迹,还有当年其寓所寇凖生前用的家具仿制品,还有一口“莱泉井”。这口寇凖饮用过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称“莱泉”。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访使余琏修井,由名宦进士王佐题“莱泉井”石匾。寇公祠两侧廊厢布满歌颂寇凖的诗文。 史书记载9 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四十(寇凖传)》 影视形象10 年份影视类型剧名饰演者1981年电视剧《杨门女将》刘兆铭1985年电视剧《杨家将》夏雨1991年电视剧《杨家将》马昌钰1997年电视剧《寇老西儿》葛优2001年电视剧《杨门女将》韩童生2004年电视剧《杨门虎将》赵帅2005年电视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传奇》梁冠华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