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楂核
如何快速去除山楂核?去除山楂核的小窍门

如何快速去除山楂核?去除山楂核的小窍门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营养非常丰富,平时有的人喜欢吃山楂做罐头,但是去除山楂核非常麻烦,下面“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教大家一个小技巧,让您轻松的就能去除山楂核。 如何快速去除山楂核?去除山楂核的小窍门 去除山楂核的小窍门 1、去核工具: 去核简单又快的工具,最好是钢笔帽(家里没找到,就用了一个塑料的笔帽,需要选择顶部能打开的那种)。 2、去核方法: 把笔帽清洗干净,用平滑的一头,插入山楂的中间有核的部分。使劲一捅,山楂核就能完整的去除啦! 山楂食用禁忌 山楂不能空腹吃: 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发胀满、泛酸,若在空腹时食用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 少吃生山楂: 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很难消化掉。如果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就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 山楂适应人群 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和龋齿者、消化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肠炎患者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忌服用。脾胃虚弱者慎服。孕妇不宜服用。

厨房窍门 2013-05-06 09:11:33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核的药用价值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核的药用价值

山楂核是植物山里红的种子,也就是我们平时吃水果山楂时吐出的果核,它是一种中药材,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药用价值特别高,能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但是很多人对山楂核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今天小编就对此做一个专门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 1、山楂核能健胃消食 健胃消食是山楂核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时人们出现胃痛或者胃积食时以及胸胁胀痛时,可以直接用山楂核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山楂核五钱炒黄研末,加入沙苑蒺藜五钱以及鸡内金五钱以及加建曲五钱一起研成细末调匀,每次取一钱用热水送服。 2、山楂核能消肿散结 消肿散结也是山楂核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治疗人类的阴肾癫肿,平时发病以后可以取橄榄核和荔枝核以及山楂核各等份,把它们烧制以后存性,然后研成细末,每次取二次,空心服用,用茴香汤送服治疗效果最好。 3、山楂核能催生 山楂核能直接作用于女性的子宫,能促进子宫收缩,有一定的催生作用,平时孕妇出现难产时可以取山楂核七烂,和百草霜一起用白酒送服,能让胎儿尽快生出,能缓解难产,也能预防女性生产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水果常识 2017-08-23 19:59:00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山楂核是植物山楂的种子,平时人们多不注意它,在吃山楂时也会把它直接吐掉,其实山楂核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存在,却是一种功效特别出色的中药材,平时人们把它收集起来洗净晒干就能入药。它的药用功效与药用价值都特别出色,能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核是植物山楂的种子,是一种味苦性平,能入胃经和肝经的中药材,消食和散结是它的主要功效,除此以外它还具有一定的催生作用,平时人们出现积食腹痛和疝气以及男性睾丸坠痛时,都能服用山楂核,它能让人体出现的不良症状很快减轻。 山楂核的药用价值 1、治疗胃部积食 山楂核是治疗人类胃部积食的常用药,在治疗时需要把山楂核入锅炒黄,取出五钱,再准备沙蒺藜五钱,鸡内金五钱,另外还需要加建曲五钱,把它们放在一起研成细末以后调匀,每次取一钱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在用药期间不能服用生冷的食物,它能让胃部积食引起反胃吞酸和腹部胀痛很快减轻。 2、治疗阴肾癫肿 阴肾癫肿也是人类的高发疾病,它发生以后人体会特别不舒服,这时也可以服用适量的山楂核,可以把它与荔枝核和橄榄核等中药材一起烧制存性,取出后研成细末,每次取二钱在空腹的状态下服用,服用时用茴香汤送服治疗效果最好。 3、治疗女性难产 山楂核入药以后有明显的催生作用,如果产妇在生小孩子时出现难产的症状,可以及时服用山楂核,它能促进子宫收缩,能让胎儿尽快分娩,在需要时可以把山楂核七个,放在百草霜中粘一下,让它们的表面包上百草霜,用白酒送服就可以。 

中药知识 2018-09-16 09:43:59
山楂核桃饮做法步骤 它有降压降脂功效

山楂核桃饮做法步骤 它有降压降脂功效

大家都知道山楂是种好吃的水果,但是大家了解山楂的作用与功效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山楂核桃饮 原料: 山楂核桃饮 核桃150克,山楂50克,蔗糖200克。 做法: 将核桃仁和山楂用适量的水浸至软化,用搅拌机打碎。再加水至一公升、过滤去渣。将滤液煮沸,加入蔗糖调味即可。   功效: 降血脂,降血压,润肠通便。预防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便秘。治血滞经量少、血块引致的行经腹痛。   服法: 代茶饮。

熬粥知识 2014-07-30 11:42: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