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布政使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业-趣历史网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业-趣历史网

  还不知道:清朝时期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这代表着中国的政治体制,也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国家从商朝以来一直到清朝,官员结构和职位设置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封建王朝在皇权的统治下,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而大臣们无论官职多大级别多高最终都要服务于皇权,并且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上行下效,而非拥有独立的意志。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就是上行下效的重要职位,那么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清朝官员制度  在说布政使是一个什么样地位的官职之前,我们先聊一聊清朝的官员制度,这样才会对布政使有一个宏观而全面的了解。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之所以能够替代明朝成为最后一个政权,其实是非常意外的。  当初李自成先于满人打下了北京城,并且称帝,皇太极也没有认为可以取而代之,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取而代之。  可是随着李自成政权内部出现了问题,这才让满人抓住了机会,也就是说清政府入关其实也是在一个非常仓促的条件下进行的,满人稀里糊涂的就当上皇帝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满人突然之间得到了汉人王朝,面对一个一以汉人为主体的庞大国家,清政府也明白自己的那一套行不通,所以当顺治皇帝上台之后,清朝在官员制度上完全延续了明朝的框架,只不过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改变。  清朝的官员分为中央官和地方官,中央官又分为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中枢部自然不用说,就是清朝最为核心的权力部门,也就是内阁军机处和六部。  佐理部是负责案件侦查、审理的部门,相当于司法机关,而帝室部如宗人府、内务府等,都属于帝室部,这相当于是为皇家设置的服务部门。以上就是中央官的所有形式,可以看出,中央官几乎都是围绕皇家所产生的官职。  地方官又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类,我们经常在清朝电视剧中看到的几种官职,比如两江总督、陕西巡抚、西北大将军等等,这些都属于武官。御史、给事中等等都属于文官,清朝这么多的官员中虽然分工完全不同,但是有一套官吏等级制度来区分。  清朝其实也沿用了自汉代以来的等级制度,分为九品十八级,我们常说的九品芝麻官,其实就是最低级别的小官吏。  太子的太师太傅这些就是正一品的大员,康熙王朝中年羹尧担任的总兵属于正二品的官员,后来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贬为了崇文门副使,这是无品级的官员,连九品都不如。  年羹尧也算是清朝历史上从最高级别到最低级别都干过的第一人了。  从清朝的官员体制可以看出,其实皇帝在中央行使职能权力的部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这六个部门,分别代表着国家的军事财政人力等等。而内阁和军机处作为政策制定的核心部门,需要产出的就是国家的发展方针。  同时,以都察院、大理寺为主的司法机关是维持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因此也必不可少,剩下的就是光禄寺太常寺等服务部门了。从这个方面来看,清朝的中央官还算是比较精简的,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部门。  种类繁多的则是地方官,在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社会需求,地方官职,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干什么的都有。  布政使的工作内容  地方官员虽然繁杂多样,管理起来也非常的困难,有时候对于地方官员不能采取中央官那样的雷霆手段。因为地方官员是保证中央政策能够实施到位的唯一途径,所以一定程度上,地方官员的权力要比中央官员还要大。  清朝的地方分为省府县三级,最大的级别,就是总督和巡抚这样的地方高级官员,他们往往掌握了一个地区的三大权利——行政,军事以及检察权。  在古代封建时期,由于对官员的监督很难做到,特别是对于巡抚、总督这一类的地方大员更是困难,往往一个巡抚、总督在地方上的生活甚至比皇帝还要好,这也造成了很多的贪污腐败。  这完全是可以想像的,因为权力没有制约自然会滋生这样的现象,而布政使就是巡抚或者总督的从属官。和作为一把手的巡抚、总督不同,布政使的职责是管理一省的行政和财务,属于二品大员。  布政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当初朱元璋在任命地方官员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隐患。他认为要是把一省的权力都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就会造成权力过于巨大。  试想一下,一个人要是把一个省的财政军事人力一把抓,那不是有人有钱又有兵吗?这样的情况,想想就有多可怕,为了制约地方官员的权力,朱元璋才设置了布政使这个职务。  设置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分摊权力,巡抚和总督自然要管理行政和军事,布政使则更多的承担了人事和财务方面的工作。  也就是说,巡抚、总督和布政使之间虽然属于从属关系,但是他们的级别相差不大,一个是正二品一个是从二品。  古今对比  由于布政使身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工作中甚至比总督和巡抚还要谨慎,布政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清朝时期,凡是任命布政使都要由皇帝亲自过问,同时责令都察院对其进行考察,在布政使离京赴任之时,还会被皇帝亲自接见,做一些秘密的嘱托。  清朝法律规定,布政使在地方工作满三年之后,必须回宫进谏,这个条款的设置,其实是为了让皇帝准确地掌握地方的真实情况。可见布政使这个官职,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甚至是将中央政策完美执行到地方的重要岗位。  那么古代的布政使放到现代相当于什么样的官职呢?因为布政使是巡抚总督的从属官,不过这个职位和巡抚总督真正的区别就在于分工的不同。  既然巡抚和总督作为一省的最高长官,布政使就相当于是副省长这个级别,如果放到现代的话就相当于分管财务的常务副省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25
清朝有一个官职叫做布政使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趣历史网

清朝有一个官职叫做布政使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趣历史网

  还不知道:清朝时,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们常说:“官高一级压死人。”在现代人人平等的社会中,官员和百姓之间是没有差距的。但是在古代,因为等级秩序的鲜明,所以官员之间很多时候就算只差了一点的官位,其实地位和待遇都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职位名为布政使。那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如果说出来,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敢相信的。那就让我们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一下在古代的布政使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  01清朝官制的发展  想要知道布政使是什么,还是要先从清朝时期的官位制度说起。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官位制度,但清朝的和前朝大不相同。  清朝建朝后,对官位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首先清朝的内阁虽然沿袭明制,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清朝内阁的主要职能是:宣布皇帝的命令,草拟和传达皇帝的旨意,处理奏章等。内阁内部的官员有:大学士,三殿及三阁,而这些官员的组成是满人和汉人各二人。  此外,清朝还设置有军机处,主要是负责“办理军机”,其具体职责包括协助皇帝撰写谕旨并处理奏折章程,以及审核内阁、翰林院等拟写的谕旨等。  在清朝时期仍旧沿袭明代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及理藩院,主要负责的就是遵照皇帝谕旨办理事务,同时还需要处理全国政务,是清政府的重要机构。  在后期,还设置有都察院,这时一种中央的监察机构。负责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和弹劾,同时也有权参加最后的司法审判。另外还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室成员的问题,对其进行管理监督和治理。  可见,清朝时期的官位制度十分完善,从上至下无微不至,而且涉及面很广,完善的官位制度使得清朝的朝廷内部运转有序且高效。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布政使也是清朝的一个官位,那这个职位到底是负责什么的呢?  02布政使在清朝时期的作用  布政使这一职位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而在清军入关后,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延续和发展。  明朝时期,因为当时的行省制度导致权力分散,于是设置了布政使司,来负责加强中央集权。因为这一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上十分有效。于是到了清朝时期,仍然继承了布政使这一官职。  清朝时期,布政使的地位仅次于督抚,其职能也是十分全面的。在经济方面,布政使要负责一省的整体财政赋税,同时对于本省的财政收入也要牢牢把控并且上报,同时对于本省的农业也要细心管控,不可有半点差池。可以说他们是掌握着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脉络。  在政治方面,布政使要负责将皇帝规定的制度和条令传达下来,并且监督其实施,而且对于省内的其他官员布政使也要时刻监督,进行管理和考核,还要将本省的事件汇报给皇帝。  除了这些,在文化方面,布政使也要负责。要考察本省的文教内容,培养和上书推荐相关的人才。并且还要负责编撰地方通志,记录地方的故事和历史。发展地方的教育和特有的文化。  由此可见,布政使在古代其实位高权重,权力很大,布政使的好坏决定着这个省的发展脉络,因此,对于布政使的选拔也是十分的严格的,皇帝会层层把关,选择最有才华的人担任。  那既然如此,布政使在现在的话到底相当与什么职位呢?  03布政使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官职  不难发现,布政使管理着一整个省份的大部分事务,而放到了现在,其实这个职位也是很高的。  首先,布政使虽然权力大,但是是二品官员,而且在上面还有巡抚的监督,因此,放到现在的话,布政使就相当于是副省长了。这不仅让人们难以置信,毕竟布政使看起来位高权重,竟然还不是省长。其实其中也有皇帝自己的考量,毕竟在当时,布政使如果太过于揽权会威胁皇权的,所以为了对其稍加压制,因此就又设置了巡抚,让巡抚充当省长,为的就是防止布政使会揽权威胁中央集权。  就这样,巡抚对布政使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压制布政使的揽权行为。所以说,这也是古人的智慧的体现。  综上不难发现,每一个制度都有自己的适用时代。虽然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但是现在的副省长和布政使之间还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毕竟在现在的社会中,官员和百姓之间是没有太多的等级差距的,这一点就是古代所不可比拟的。  而我们之所以拿古代和现代类比,其实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真相。  04结语  时代在发展变革,到了现在很多古代的制度都已经不存在了,当下我们的制度是和我们目前的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但是并不是说研究古代的制度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才能够促进我们现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因此,任何时候,历史都是我们不能够忘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2
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清朝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布政使,官名,俗称藩台、藩司等,清制为从二品。明代洪武初,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撤销行中书省,陆续设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但江苏则设二员。在清代,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总司全省之钱谷出纳,并承宣政令,考核所属州、县。  其具体职掌可划分为五项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1、承宣政令。凡朝廷之政务、法令,均由布政使宣达各府、厅、州、县贯彻实施,布政使董率其行。2、管理属官。省内府、州以下各官,由布政使管理,给发棒禄,考核其为官政绩,以报于督抚,上达吏部。    3、掌全省财赋。征收赋税,负责财政收支。每十年统计全省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总汇于户部。4、三年宾兴,提调考试事。5、参议阔省政务,凡诸政务,由督抚率学政、藩司、桌司会议以行。必要时,布政使亦可直接向皇帝具折报告政务。

资讯百科 2022-05-26
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八旗旗主不是官职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而是一种身份。旗主和旗人的关系,就好比爸爸和儿子。儿子在外面即便混的再好,回到家里碰见亲爹,也得乖乖的叫一声“爸爸好”。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最早只有一个旗。八旗是后来努尔哈赤通过不停的征战,逐步扩充而来的。为了保证八旗的战斗力,努尔哈赤便采取了“分封制”的办法,给予了旗主很大的权力。 这个权利具体来说就是两点: 第一、八旗之间地位平等,旗主相互没有统属关系,旗主只向皇帝一人负责。 第二、旗主就是一旗之君主。各旗主对属下旗员、兵丁的统属关系十分严格。旗人对旗主要有“君臣之分”。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创立八旗制度之初,就把所有的部众,包括后来归附和俘获的人员,都编入各旗中。形成“以旗统人”的统治格局。 也就是说,后金政权建立之初,没有类似于中原汉地的行政建制。人太多了,努尔哈赤一个人管不了,他就只能把人丁打散,分别编入八旗。除了他自己亲自统领的两黄旗之外,其余六旗,都交给自己的儿子和侄子管理。 这就相当于,如果后金是一个公司,努尔哈赤把大公司拆分成了八个子公司。他本人兼任两个子公司的老总,其余六个子公司交给儿子和侄子打理。各子公司自负盈亏,相互之间不干涉,只向努尔哈赤一人负责。而各子公司内部的具体运营,努尔哈赤不管,都由子公司的老总负责。 比如镶蓝旗主阿敏欺压塞桑古(弟弟),塞桑古就跑到正红旗找代善告状。但是代善因为规矩不敢管。塞桑古又跑去找正白旗找皇太极告状。然而皇太极也不敢过问此事。这个情况在旗人中被称作“隔旗如隔山”。 还比如,旗下官员及旗民有事,必须要到本旗主处报告,得其允许后方可行动。行军打仗不得擅离本旗及其所属牛录,如擅自离开要处重罚。甚至于,旗人女子婚嫁也需要本旗旗主的许可才行。这么大的权限,说旗主在一旗之内就是一个小君主,土皇帝,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这种情况只是清初才有,顺治皇帝继位之后,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他就剥夺了旗主的这种如同“土皇帝”一样的权力。 具体剥夺的办法很简单:顺治亲政后,设立了一个叫“都统”的官职。并把管理旗人的职责交给都统负责。旗主就不再负责本旗的一切军政事务了。 也就是说,入关之前,旗主不仅有地位,而且还有军政大权。入关之后,旗主的军政大权被剥夺,交由都统负责,旗主不再负责本旗的军政事务。 至于说顺治为什么要用都统分旗主的权,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旗主是世袭的身份,享有支配奴才的权力。如果旗主造反,奴才是不能提出反对的。这样就很不利于皇帝的统治;而都统是官职,是流动性官职,有任职期限,只有管辖权,没有所有权。都统可以指挥旗人,但是不能把旗人当做奴才。 康熙中前期之前,都统一般都是本由本旗的旗人担任,旗主也可以出任兼职。从康熙中期开始,都统可以跨旗出任。所谓的跨旗出任,就是说正红旗的都统,不一定是正红旗的旗人担任,什么旗的旗人都可以。这样一来,都统也就不受旗主的束缚,只向皇帝一个人负责。 因此,从康熙后期开始,各旗旗主也就是彻底变成了“空筒子王爷”。这些旗主老爷在本旗有很高的地位,但就是没啥权力。如果不出仕当官,就只是个黄带子宗室。每月按时领自己的俸禄,指挥不了旗人。 像《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出现的关外四位旗主王爷进京逼宫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这个时期的旗主,仍然可以享受主人的待遇,旗人见了旗主还是要毕恭毕敬。这就好比儿子在外面威风八面,回到家里还是得老老实实,见了爸爸一样要规规矩矩。 然而在乾隆朝之后,由于乾隆不满意旗主的特权,就对旗主特权进行了削弱。之后的嘉庆和道光两朝也是数次削弱旗人对旗主的义务。所以其实到后来,根本就不知道各旗的旗主是谁了。因为,旗主老爷是谁压根就不重要。爱是谁是谁,反正旗人对旗主也不需要尽什么义务了。 最后做一个总结: 第一、旗主在清朝早期是一种类似于君主的身份,旗主就相当于是土皇帝。比如多尔衮三兄弟因为控制了两白旗,就敢跟身为皇帝的皇太极叫板。 第二、因为旗主权力太大,所以从顺治时期开始,旗主的军政大权就被剥夺了。之后的康雍乾三代继续打压旗主,使得旗主变成了一个荣誉身份。 第三、嘉庆和道光两朝继续打压旗主,削弱了旗主对旗人的主奴支配权,导致旗主变得可有可无,没有人再关心旗主是谁了。 第四、旗主的没落过程,其实就是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具体表现。

资讯百科 2022-05-25
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布政使是什么官,拥有什么权限?

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布政使是什么官,拥有什么权限?

布政使始设于明代,掌管一省的行政,宣布朝廷各项政令于府、道、县,全名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因其为各府、道、县之表率,类似古代藩镇之治,因而又被称为“藩司”,转称“方伯”。 按照《历代职官表》的解释,明代设置布政使的原因是: “既不能不于府、州之上定一最高级之行政区,又不能不防止离心之倾向,因而特设布政使司……使其专用方面,而不临民;且以都指挥使主军务,按察使典纠核刑名,而布政使复分为左右,以防其专擅。”由此可见,明代设置布政使,以其为专任方面之官,汇总一方行政,而成为府、州以上行政区。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初设布政使二十,分别是:直隶、山东、、云南、贵州、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浙江、陕西、湖南、甘肃、广西、广东、四川、新疆各一人。后因各地重要性的变化而有所裁撤或增设,如1887年,增设台湾布政使一人,驻台北。 布政使的职责按照清代官制,布政使空缺应开列具题,依例由各省按察使升任。布政使应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以及各省巡抚(本省巡抚除外)。 布政使属于从二品官,头顶镂花珊瑚,朝带镂金元版四,每具装饰一颗红宝石,品级仅次于巡抚。其每年俸银155两,养廉银约一万两,阶称为通俸大夫,命妇封号为夫人。 布政使的具体职责,可以分为四项: 一、管理下属官员。省内府、州以下各官,由布政使管理,发放俸禄,考核其政绩并报告督抚,上至吏部; 二、承宣政令。朝廷的政务、法令,皆由布政使通知各府、道、州、县贯彻执行,布政使要其表率作用,带头实施; 三、管理本省财税。征收赋税,负责财政收支;每十年统计各省户籍、人口、田亩数等,上报户部; 四、提调考试,参议本省政务,必要时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 明代,各省巡抚并非常制,布政使就是一省长官。清代各省设巡抚,还有总督,布政使就成为督抚的属官。布政使行文督抚时用“详”,称“本司”;督抚行文布政使用“札饬”。 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是布政使的衙署,也就是其日常办公的地方,该司内部机构与属官的设置,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有如下设置: 经历司 经历司设置经历,官秩为从六品。其主要执掌出纳文移诸事,为布政使司署内的首领官,总览官署内部诸多事务。 理问所 理问所设理问,官秩为从六品,执掌勘核刑名。清朝布政司常设理问者有七个省:直隶、湖南、浙江、江西、陕西各一人,江苏两人。清初,各省理问还设从七品副理问,康熙三十八年全部裁撤。 都事 清朝在福建。河南二省布政司各设置从七品都事一人,与经历共同掌管出纳文移诸事。 照磨所 照磨所设从八品照磨,掌管照刷宗卷等事。 库大使 布政司库大使始设与明朝,清代沿袭,为正八品管库官,属于杂职,掌管库藏账籍。 此外,有些省份布政司还设仓大使、检使、典吏等职务,协助布政使办理相关事务。 臬台藩台道台抚台分别是什么官? 简言之,臬藩抚,臬台(按察使)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厅,等司法和执法部门; 藩台(布政使)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民政厅还有财政厅(包括税务)等行政、财政部门; 抚台(巡抚)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地方上省内除了总督之外的最高行政长官。 最后说道台: 道台(道员)三品到四品都有,这个在现代没有相应的对应部门,不好区分,道分为具体的道比如河道,还有就是分守道,在清代,一个省有若干巡视区,这个巡视区就称之为道,处于省和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之间,但不在正式区划里面(即省府县三级区划),道通常是好几个府在一起,以河北为例,清代有大顺广道,即大名府(治所在今大名县,属县大都划到河南山东)、顺德府(今邢台市大部)、广平府(治所在永年县旧城,属县包括邯郸大部邢台一部分),三府为一个道,还有清河道即保定府和正定府以及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等为一个道。通永道,通州,永平府(治所在卢龙县) 天津道,天津府、河间府。 热河道领承德府、朝阳府(辽宁朝阳)、赤峰州(内蒙古赤峰)。 口北道,驻宣化府(张家口宣化县),领宣化府、张家口厅、独石口厅、多伦诺尔厅。

资讯百科 2022-05-2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