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德善
常德善简介

常德善简介

常德善,原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11一1942)山东峄县(今徐州市邳州市)邢楼镇人。早年入西北军当兵。1929年率西北军一个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等职。在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在战争中保卫了贺龙的安全,深受贺龙的赞扬。在抢渡金沙江时,率十七团与敌昼夜血战,掩护主力胜利渡江,立下战功。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由党组织安排,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又到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5月,时任中央党校学员的常德善在肃宁县西张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1952年,人民政府移其遗骨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1962年10月,河北省军区为其建立纪念碑,贺龙元帅亲为撰写碑文。2014年9月,常德善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事迹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常德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峄县(今徐州市邳州市)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42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央党校信仰:马克思主义主要成就: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2 1934年随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六师参谋长。1937年8月,随八路军一二○师开赴晋西北。1938年随军挺进冀中。1939年秋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组织军民打击日伪军,巩固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初,常德善跟随贺龙从延安出发,冒严寒顶风雪,日夜兼程,跋涉几千里,于1月底到达冀中,到4月1日,就连续粉碎了敌人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围攻。1940年8月,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他指挥八分区第二十三团团长谭斌,第三十四团长欧阳琳,第四十一地区队区队长李世隆部队,交河县长兼游击大队长于时雨,第三十三地区队丁占明,在冀中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阻击战。1942年5月,日军集中5万多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五一大扫荡”,实行所谓“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常德善与分区政委王远音带领二十三团二营,在日军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指挥部队避 人物事迹3 常德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邳县(原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亲都给地主当长工。常德善两岁前后,因父母相继去世,为本族姐姐抚养,在山东枣庄生活,六七岁的常德善便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猪放牛,挣饭谋生。1929年,17岁的常德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开始给关向应当服务员,后给贺龙当警卫员。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常德善勤奋学习,成长很快,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战斗中机智勇敢。深得关、贺首长赏识,参军这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后,晋升为排长、连长、警卫大队长等职。1934年升任六师十六团团长,随贺龙、关向应转战在“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他指挥战斗机动灵活,进攻的时候总是冲在前面,退却的时候又总是留在后面。在攻打常德的战斗中,直到红军最后撤出,他才离开阵地。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了红军官兵一致和官兵之间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表现出他崇高的献身精神。他曾多次在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把受了伤 人物评价4 1952年,人民政府移其遗骨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1962年10月,河北省军区为其建立纪念碑,贺龙元帅亲为撰写碑文。赞誉“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功勋卓著,业绩永存”。2014年9月,常德善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