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仄
什么是平仄,对联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平仄,对联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什么是平仄、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对联中上下联平仄相对 仄起平收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请问老师啥叫平仄,谢谢? 悟空问答栏目展开对平仄的讨论是及时雨顺时风。众所周知,目前出联答对搞的风声水起方兴未艾。有时为了热闹,也不管上联下联,也不论仄声平声对上来就行。以致有些内容大煞风景。那么,什么是平仄?在诗词或楹联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过去老北京的声调是汉字有四个发声,比如温是第一声叫阴平,文是第二声叫阳平,稳是第三声叫上声,问是第四声叫去声。老声调规定,第一声阴平属平声,其余阳平、上声、去声都属于仄声。现在新声调规定:第一、二声也就是阴平、阳平属平声,第三、四声也就是上声、去声属仄声。在诗词或楹联中,平仄运用正确,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反此則否。,特别是对联,基本要求是仄起平收。为什么?因为仄声给人的直感是意犹未尽,所以上联尾字要仄声。因为平声给人的直感是话已说完,所以下联尾字要平声。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上口要重,下口要轻。比如: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上联大属仄声(口重),下联多属平声(口轻)。水平有限,不妥处欢迎斧正! 古诗词讲求平仄的道理是什么? 谢邀。 古诗词讲求平仄的道理是什么? 古诗词讲平仄的道理很简单,是为了方便文人写诗。 大概对古诗词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古韵中,汉字的音调实际上是分为四个声调:“平、上、去、入”,严格地说应该是五个声调:“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入声(短促)”。 南北朝时期,汉字声韵学是从佛学家同声翻译经文方便中国人演唱的“梵呗”起源并发展而来。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做文字工作的不是诗人呢?沈约不但是个声韵学家,也是个大诗人,他就开始研究如何将“四声”划分用于诗歌创作,以求达到诗句清朗流丽的感觉。 二者结合效果奇佳,因而大行其道,成就了宫体诗在发音和格式上的辉煌,也间接为唐诗之盛打下了坚实的文字音韵基础。 可这种方法毕竟需要深厚的文学和音韵学功底。到了武则天时期,因为官场大清洗,急需新生力量上位。在科考中诗文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然而大量文人因为缺乏音韵知识,导致诗文水平不高,错失仕途。格律诗的规范也逐渐成型,这个时候,就急需一套简单、明白、针对诗歌创作的音韵学规则。 平仄的概念顺势而生——武则天钦点,丞相许敬宗编写了一部新韵书,提出了平仄概念,大幅度减低了四声在诗歌创作中的混杂繁复。 很多朋友说平仄格律复杂,难学,其实你用四声标注古诗看看?如五绝之首《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是沈约来分析这首诗的音韵关系,他就会标注成: 入入平平去,平平入上平。 入平平上入,去去入平平。 甚至是五声标注: 入入阴平阴平去,阳平阳平入上阳平。 入阳平阴平上入,去去入阳平阳平。 别说我们今天看着费力,就算是当时的普通文人,也无法从这些标注中发现规律,学成快速创造诗歌的能力。 当许敬宗提出平仄划分概念,将四声(五声)简化为“平仄”二元后,格式瞬间明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但看得清爽,也很容易发现诗句之间平仄的规律。如首句和第二句相对,第二句和第三句相粘,都清清楚楚。 宫廷诗人们在诗歌音韵大幅简化之后,精选了四种基础格式,定为格律诗的基本平仄关系:“仄起不入韵,仄起入韵,平起不入韵,平起入韵”。 格律诗从此诞生,并且因为简单明白大行其道,迅速提高了初级文人们的诗歌创作水平。 你不懂四声八病?不懂汉字音韵?都不要紧,只要按照平仄关系创作诗歌,必然是通顺清朗,抑扬顿挫的,也让更多的诗人将心思放到诗歌创作的内容和意境之上。 平仄的出现是为了简化音韵学指导诗歌创造、避免产生音病的工具。 平仄格律是完美的平仄发音关系的不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意味着有很多关系没有被归纳进来,所以不遵守平仄格律,同样可以写出好诗,但是遵守格律,绝对不会跑偏到哪里去。 格律是一把尺子,并不是非有不可的东西,但是有了,初学者就不会迷路。 那些把平仄格律看作镣铐的朋友,不知道懂不懂这个意思。 不懂规矩不要紧,你同样可以起飞。但是规矩是大量的经验总结,一般都是精华。 你胡乱起飞的同时却要抵制谩骂大量前辈诗人总结出来规范起飞的跑道,何其荒谬也?

资讯百科 2022-06-05
七言律诗格式,现代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

七言律诗格式,现代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七言律诗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请问怎样才能写好七律和五律? 律诗是很难写的,其平仄、对仗、押韵、格式都非常规范严格。 1.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律每句七个字,五律每句五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押韵:一律要求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句最后一个字押平韵,一韵到底,中间是不换韵的。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分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首句入韵为正格。 3.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首联和尾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尾联都不对仗的称常格。 4.平仄。一般以两个音节为一个音步,平仄交替。按首句头两字的平仄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体裁。 5.七律的平仄格式: ①首句入韵、平起平收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②首句入韵、仄起平收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③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首句不入韵、仄起仄收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6.五律的平仄格式。 ①首句押韵、平起平收格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韵)

资讯百科 2022-05-20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的上下联平仄有什么规定?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的上下联平仄有什么规定?

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对联平仄规则。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资讯百科 2022-05-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