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湖(1865年-1944年),名仁奎,字锦湖,民国陆军上将,加杰威将军衔。祖籍:枣庄市山亭区山亭镇沈庄村人。张锦湖原籍徐庄镇张山湾村。张锦湖曾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老家张山湾村修祖坟,祭拜先祖。曾护送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蒋介石、黄金荣、杜月笙、韩复榘等拜其为师,有"帮会元魁"之称。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介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锦湖别名:张仁奎出生日期:1865年逝世日期:1944年职业:军人 生平介绍2 张自幼习武,1889年考中武秀才。后在家乡设馆授徒,教习武功。大约就在此时,他加入了青帮。张在青帮是"礼"字辈(青帮按"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悟觉"排辈),在民国初年时,辈分极高(如杜月笙属"悟"字辈)。1892年春张锦湖到海门,侧身军旅,投在海门缉私营管带徐宝山门下,不久升任巡防营管带。1906年张部被编入新军。同年冬,经友人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亲赴澳门,晋谒孙中山,请教江淮流域国民革命之大计方针,并携中山先生手谕北归,联络仁人志士,策动新军。1911年11月7日,张锦湖在镇江策动新军缉私营起义成功,宣布成立镇江军政府。不久,他协助许绍桢组织江浙联军,给8000人,由许任总司令,张任前敌总指挥,攻打南京。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张被任命为第七十六混成旅旅长,晋授陆军中将,镇扬州。1916年,张调任通海镇守使,嘉封杰威将军,陆军上将。并代理两淮盐运使。1
老红军,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工业部首任设计管理局局长、基本建设司司长,副部级干部,行政8级,国务院一期中管干部。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中国石油大会战功臣4同志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仁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93年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2 张仁(1915~1993),曾用名张启隆、张飞龙、张华龙。江西省赣县大田乡大田村鸭子园人。1915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读了二年私塾。1931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乡少共书记、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战士,负伤后,当文书。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后,历任兵工二厂特派员、政委,延长油厂科长、分厂主任,军委直属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总供给部政治处主任,总后勤部牡丹江办事处主任,军需部四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轻工业局纺织局局长,纺织工业部基建局副局长,石油工业部设计管理局局长、基建司司长,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顾问。指导与参加多处油田建设,为国家发展石油生产做出了贡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离休,享受副部长级待遇。1993年7月22日在北京逝 中国石油大会战功臣3 大庆石油会战的设想提出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对石油部长余秋里说:听说你们有个报告,要搞会战。好哇!准备上阵喽!毛泽东话虽不多,却充满了期待和喜悦。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工业部关于在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的报告。1960年4月29日,万人誓师大会隆重召开。各探区和会战总部的广大石油职工清晨3点钟就分别从各驻地分乘火车、汽车奔向萨尔图会场。参加誓师大会的还有地质部地质调查大队的代表,当地人民公社的农民、地方工业的工人、民兵,还有商业工作者、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文艺工作者,共一万多人。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康世恩,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曲常川,会战指挥部领导小组的成员唐克,吴星峰、张俊、阎子元、张仁、宗世鉴、张文彬、焦力人、李荆和、陈理中、李镇静等以及先进井队代表王进喜等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大会主席台布置得庄严朴素,主席台上高悬的“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巨幅会标鲜红耀眼。 同志逝世4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部级离休干部张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2日在京逝世,终年78岁。张仁1915年生于江西省赣县大田村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红军后曾任战士、文书、干事、特派员、代理政委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张仁同志转业到中南行政委员会轻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任局长,1955年调纺织工业部基建局任副局长,为轻纺工业基本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6年后,张仁同志任石油部设计管理局局长、基本建设司司长等职,1968年间中共中央两次任命他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他虚怀若谷、推贤让能,充分体现了一个老红军的高风亮节。张仁同志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不畏艰险、出生入死,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张仁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
张仁蠡(1900-1951),字范卿,出生于武昌城。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私立民国大学任教。历任湖北有奖债券局会办、湖北督军公署秘书。曾在大城、武清、丰润等县任县长十年。1935年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承日本帝国主义之命,割据冀东二十二县,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张仁蠡出任伪民政厅长,从此开始了汉奸生涯。1951年被判死刑,在北京被处决。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生平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仁蠡别名:范卿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南皮出生日期:1900年逝世日期:1951年职业:政客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人物简介2 张仁蠡(1900-1951),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后任职北京政府教育部,后历任郾城县知事、永清县、霸县、丰润县、大城县县长。华北事变后投靠日本,任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厅厅长。 生平经历3 1937年4月,张仁蠡奉汉奸殷汝耕命令组团访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伪新民会副会长。武汉沦陷后,汉口日军特务森冈曾派浅见赴北平迎张燕卿南下任刚建立的伪武汉特别市政府的市长,不意张燕卿在北平正和土肥原贤二怂恿吴佩孚出任为总统,倘事成,则张燕卿拟自任伪总理,因而不愿来汉,遂荐其弟张仁蠡代替。1939年4月初,张仁蠡带随行10余人跟浅见由北平来武汉。4月19日,伪武汉治安维持会会长计国桢推戴张仁蠡任汪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市长。1942年6月28日,杨揆一任伪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不久就建议改组伪汉口特别市行政管辖以节约开支,减少伪中央补助。张仁蠡得此消息,知武汉不能久留,托人联系森冈。调往天津后,1943年10月带着其秘书长姚一新前往天津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伪天津特别市市长,姚一新仍为其秘书长。伪市府财政局一席,张仁蠡最为重视,但提出之人,日方未能通过,张仁蠡因恐此席被他人占去,乃宣布自兼。张仁蠡鸦片烟瘾
张仁初(1909-196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履历3人物生平4主要事件5个人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仁初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县桃花(今高桥)张家塆出生日期:1909逝世日期:1969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参加了鄂豫皖、川陕历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及腊子口、直罗镇战役 参加了平型关、广阳镇、陆房、甲子山战役和战斗。 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上海战役。参加了抗美援朝。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个人履历2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党内职务略)1927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游击一大队战士。1930年1月,红一军一师一团一营一连,战士。同年2月,河南潢川战斗负伤住院,休养员。同年3月,红4军10师28团3营9连班长。同年7月,湖北黄安战斗负伤住院,休养员。同年12月,红4方面军10师28团3营9连,排长。1931年2月,河南大山岩战斗负伤住院,休养员。同年6月,红4方面军12师警卫连,副连长。1932年2月,湖北苏家埠战役仓子埠战斗负伤住院,休养员。1932年11月,红4方面军保卫局通江分局保卫队,队长。1932年12月,在通江分局由周公凯、王清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无候补期。1933年6月,四川德汗城战斗负伤住院,休养员。1933年8月,红4方面军保卫局保卫团2营,营长。1934年9月,红33军98师294团2营,营长。1935年3月,红33军98师294团,团长。1935年6月,红1方面 人物生平3 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张家塆。自幼丧母。家境贫寒,无法读书,只好给地主放牛。少年时期,靠给地主种田,做短工生活。1926年,加入本地农会,1927年11月13日,在家乡参加黄麻起义并加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班长、排长。1931年4月,任红十二师警卫连副连长。参加了潢川、黄安、大山岩、苏家埠和川北德汗城等战役。1932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通江分局保卫队队长。1933年3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保卫团二营营长。1934年后,任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九四团营长,团长。作战骁勇,多次负伤。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等战役。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奉中革军委命令,张仁初团调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改编为二师四团二营,张仁初任营长。参加了腊子口战斗,战时 主要事件4 战地姻缘罗帅主婚1940年10月,115师教导第2旅副旅长张仁初已经30岁了。还是孑然一身,罗荣桓政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罗政委对张仁初的个人生活问题关心备至,特地找了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商量,帮助张副旅长找个对象。张仁初英勇善战,屡打胜仗的故事在鲁南抗日军民中已传为美谈,从地方女同志中找个对象并不困难。但因张仁初连年征战,无暇顾及,况且抗日战争正处在非常艰苦的时期,从没提及此事。罗政委的关心使张仁初非常感动,经过赵书记及夫人李琰(时任鲁南区党委妇女委员会主任)的热心帮助,1940年12月,张仁初与在鲁南区党委妇女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的刘浩同志结婚。刘浩,原名刘瑞徵,山东沂水人,生于1916年5月,在济南读高中一年级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后在沂水瑞麟小学教书。思想进步,经常在课堂上宣传革命道理,曾勇敢地掩护我省党的领导人之一——邵德孚同志,在邵老被捕以后,转移并销毁党的秘密材料,使敌人未能取得 个人荣誉5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