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薛仁贵征东》共41回,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埋没在火头军中,虽屡立奇功,但是他所有的功劳,却被奸臣张士贵的女婿何宗宪冒领去了。后来经元帅尉迟恭侦查了很多次,才水落石出。因此,张士贵被治罪,他被封为平辽王,征东的故事就告一段落。 第22回 番将力擒张志龙 周青怒锁先锋将 诗曰: 蓝家兄弟虎狼凶,何惧唐师百万雄。 小将志龙遭捉住,这番急杀老先锋。 那番将蓝天碧一闻志龙之言,呵呵冷笑道:“不必夸能,魔家这支金槍,从不曾挑无名之将。既要送死,快通名来!”张志龙道:“我乃先锋大将张大老爷长公子爷张志龙便是,谁人不知我本事厉害,快快放马过来。” 蓝天碧纵马上前,把槍一起,喝叫:“蛮子,魔家的槍到!”插、插几槍,望张志龙劈面门挑将进去。志龙把槍架在旁首,马打冲锋过去,英雄闪背回来,二人战有六个回合,番将本事高强,张志龙哪里是他对手,杀得气喘吁吁,把槍一紧,望蓝天碧劈胸挑进去。天碧也把槍噶啷一声,挠在旁首,才交 肩过来,便轻舒猿臂,不费气力,拦腰一把,将志龙提过马鞍鞒,带转丝缰,望关里边去了。 何宗宪见大舅志龙被番将活捉了去,便大怒纵马摇戟,赶到关前大喝:“番狗,你敢擒我大舅,快放下马来,万事全休,若不放还,可知我白袍小将军骁勇么!”这惊动了关前蓝天象,催开战马,摇动金背大砍刀,对前来抵敌的何宗宪道:“来的穿白小蛮子,你可就是火头军薛仁贵么?”宗宪冒名应道:“然也。你既闻火头爷大名,何不早早下马受死,反要死在戟尖之下。”天象说:“妙阿,我正要活擒火头蛮子。”放马过来。宗宪串动手中方天戟,照着蓝天象面门上挑将进来。天象把刀枭在旁首,马打冲锋过来,英雄闪背回来。二人战到八个回合,何宗宪用力架在旁首,却被蓝天象拦腰挽住,把宗宪活擒在手,竟自回关,打着得胜鼓,来见安殿宝。即把所擒郎舅二人囚入囚车,待退了大唐人马,活解建都处决。 单讲唐营内,张士贵闻报子婿被番将擒去,急得面如土色,心惊胆战,说:“我的儿,你大哥、妹丈被番邦擒去,出兵速救还好,若迟一刻,谅他必作刀头之鬼。为今之计怎么样处置?”志彪、志豹说:“爹爹,大哥,妹丈本事好些,尚且被他活捉了去,我弟兄焉能是他敌手?薛礼又有大病在床 ,如今谁人去救?”士贵叫声:“我儿,不如着周青去,自然救得回来。”中军那里应道:“有,大老爷有何吩咐?”张环说:“你到前营月字号,传火头军周青来见我。”应道:“是。”中军来到前营前,也不下马,他是昨日新参的内中军,不知火头军厉害之处,竟这样大模大样,望里面喝叫一声:“呔!老爷有令,传火头军周青。”内边这几位火头将军,也有在床 前伏侍仁贵,也有在那里吃饭。周青听见他大呼小叫,便骂:“不知哪个瞎眼狗囊的,见我们在此用饭,还要呼叫我们,不要睬他。”仍旧是忙忙碌碌,只管吃饭,不走出来。 外边中军官传唤了一声,不见有人答应,焦躁起来,说:“你们这班狗忘八,如此大胆!大老爷传令都不睬了。”周青听得中军叫骂,大恼起来说:“哪个该死狗囊的,如此无理。待我出去打他娘。”周青起身,往营外一看,只见这中军在马上耀武扬威,说:“狗囊的,你方才骂哪个?”中军道:“怎么?好杀野的火头军,大老爷有令传你,如何不睬,又要中军爷在此等候,自然骂了。你也敢骂我?这等大胆的狗头,我去禀知大老爷,少不得处你个半死。”周青说:“你还要骂人么?”走上前来,夹中军大腿上一拢,连皮带肉,抠出一大块。那中军官喊声:“不好。”在马上翻将下来,跌倒在地,中军帽也滚开了,一条令箭折为三段,爬起身就走。周青说:“打死你这狗头,你还要看我怎么?不认得你爷老子叫周青。”那个中军吃了亏,好不气恼,撞见了那些中军,好不羞丑,说:“啊唷,反了,反了,火头军倒大如我们。”那些中军说:“你原不在行,我们去传他,也观风识气,他们在里边吃饭,要等他吃完,在里边闲话,又要等他说完,况且这班火头,大老爷都怕他的,凭你营中千总、百总、把总之类,多要奉承他的。岂用得你中军去大呼小叫的,自然被他们打了。”那新参的中军道:“嗄!原来如此。我新任的中军,哪里知道。”只得来见张环说:“大老爷,这班火头军杀野不过,全不遵大老爷之令,把令箭折断,全然不理,所以中军吃亏,只得忍气回来缴令。” 张士贵听言,心中大怒说:“我把你这该死的狗头重处才是。我大老爷逐日差中军去传火头军,何曾有一言得罪,今日第一遭差你去,就折断令箭,不遵号令。想是你一定得罪了他们,所以吃亏回来。左右过来,把这中军锁了,待我大老爷自去请罪。”两旁答应,就把中军锁住。张环带了中军步行往前营来,三子跟着。中军见了,好不气恼,心想,早晓大老爷是这样惧怕火头军,我也不敢大呼小叫的了。 不表中军心内懊悔,张士贵已到营前,火头军闻知,尽行出来迎接。周青道:“本官来了,请到里边去。”张环进往营中,三子在外等候。八名火头军叩见过了,周青便说:“未知本官到来,有什么吩咐?”张环道:“薛礼病恙可好些么?我特来望他。”周青说:“既如此,本官随我到后营来。”张士贵同到后营,走近薛礼床 前。周青叫道:“薛大哥,大老爷在此望你。”薛礼梦中惊醒说:“周兄弟,大老爷差人在此望我么?”张环说:“薛礼,不是差人,我大老爷亲自在此看望你。”仁贵说:“阿呀,周兄弟,大老爷乃是贵人,怎么轻身踏贱地,来望小人?周青,你不辞大老爷转去,反放进此营,亲自在床 前看望,是小人们之大罪也。况薛礼性命,全亏大老爷恩救在此,今又亲来望我,小人哪里当得起,岂不要折杀我也。”张环道:“薛礼,你不必如此,我大老爷念你是有功之人,尊卑决不计较,你且宽心。未知这两天病势如何?”仁贵下泪说:“是。大老爷,感蒙你屡救小人性命,今又不论尊卑,亲来看望,此恩难报。小人意欲巴得一官半职,图报大恩。看起来不能够了,只好来生相报。”张环说:“又来了,你也不必纳闷,保重身躯,自然渐愈。”仁贵说:“多谢大老爷费心,小人有病在床 ,不知外事,未知这两天可有人来开兵么?”张环道:薛礼,不要说起。昨日番将讨战,两位小将军已被他们擒去,想来性命难保,今早差中军来传周青去救,不知怎样得罪了,被周青打了一场,令箭折断,故尔我大老爷亲锁中军,一则来看望,二则来请罪。” 列位要晓得,九个火头军,只有薛仁贵服着张环,如今见他亲来看望,也觉毛骨悚然。今听见大老爷说周青不服法,气得面脸失色,登时发晕,两眼泛白,一命呜呼去了。吓得张环魂不附体,连叫薛礼,不见苏醒。周青着了忙,也叫薛大哥,仍不醒来。这恼了周青,大喝本官不是:“我大哥好好下床 安静,要你来一口一声叫什么薛礼、薛礼,叫死了。兄弟们,把本官锁在薛礼大腿上,待他叫醒了大哥始放走。若叫不醒,一同埋葬。”王新鹤与李庆先拿过胡 桃铁链,把张环锁在仁贵腿上。这士贵好不着恼,说:“怎么,周青你太无法无天了,擅敢把我大老爷锁住。”周青说:“你不要喧嚷,叫不醒大哥,连你性命也在顷刻。”这吓得张环魂不附体,连叫薛礼,薛礼方才悠悠苏醒说:“啊唷,罢了,罢了。那有这等事?”正是: 堪笑投军众弟兄,全无礼法枉称雄。 本官看得如儿戏,打得中军面发红。 便叫大老爷。士贵应道:“我被周青锁在你腿上。”仁贵听了,不觉大怒说:“怎么,周青你还不过来放了么?”周青说:“大哥醒了,我就放他。”走将过来把链子开了。此时仁贵气得大喊:“反了,反了!大老爷,小人该当万死。这周青容他不得,我有病在床 ,尚被周青如此无法,得罪大老爷。我若有不测,这班兄弟胡 乱起来,大老爷性命就难保了。趁小人在此,你把周青领去,重打四十铜棍,责罚他一番。”张环答应。周青说:“凭你什么王亲国戚,要锁我火头军却也甚难,本官焉敢锁我起来。”张环心下暗想:“他与薛礼不同,强蛮不过的,哪里锁得他住?”叫声:“薛礼,我大老爷不去锁他。”仁贵说:“不妨,李兄弟取链子锁了周青,待大老爷拿去重责。”周青说:“大哥要锁锁便了。” 李庆先用大链锁了周青,张环拿了,走不上三两步,周青说:“兄弟们,随我去。他若是罢了就罢;若不然,我们就夺先锋做。”张士贵听了此言,心中好不惊骇,说:“不好。”只得重又走近仁贵床 前,叫声:“薛礼,那周青倚仗强蛮,诸事不遵法度,我大老爷不去处他。只要周青出马,救了二位小将军,就将功赎罪了。”仁贵点头道:“这也罢了。周兄弟,如今大老爷不来加罪你,你可好好出马,救了二位小将军,将功免罪。快去快去。”周青不敢违逆兄长,只好连忙结束,上马端兵,同了七个兄弟,跟随张环,来到中营。姜兴本、姜兴霸啸鼓掠阵,王新鹤、李庆红坐马端兵助阵。 周青一马当先,冲到关前,大叫:“呔!关上番儿,快报进去,今有大唐火头军周青在此索战,叫那番狗早早出马受死。”番兵闻叫,连忙报入帅府。蓝家兄弟早已满身披挂,放炮开关,出来迎住。喝道:“中原来将,留下名来,是什么人?”周青道:“你要问怎的,我说来也颇有名,洗耳恭听。我乃月字号内九员火头军里边,姓周名青,本事高强,你早献出二位小将军,投顺我邦,方恕你蝼蚁之命。若有半句支吾,恼了周将军性子,把你一锏打为肉酱。”蓝天碧呵呵冷笑说:“我们闻大唐火头军中,只有穿白姓薛的骁勇,从来不听见有你姓周之名,你就有仙人异法,六臂三头,也不惧你。放马过来,照我槍罢。”二马交 锋,蓝天碧提槍就刺,周青急架相还。二人战到十个回合,怎经得周青铁锏厉害,番将抵挡不住,面皮失色。那周青越发厉害,冲锋过来,把左手一提:“过来罢!”将蓝天碧擒在手内,捺住判官头,兜转丝缰,望营前而来。 再讲关前蓝天象,见兄长被擒,心中大怒,忙纵坐骑出阵,大叫:“呔!蛮子不要走,你敢擒我哥哥,快快放下来。”那周青到营前将蓝天碧丢下。张士贵吩咐绑住,周青又冲出阵,大喝:“番狗!你若要送命,快通名来。”天象说:“我乃副先锋麾下,名唤蓝天象,可知我的刀法精通么?你敢把我兄长擒去,我今一刀不把你劈为两段,也不算魔家骁勇。”周青冷笑自言道:“且不要管他。”便放马过来。天象上前提刀就砍,周青急架忙还,二人杀在一堆。只听刀来锏架叮当响,锏去刀迎进火星。一来一往鹰转翅,一冲一撞凤翻身。这二人战有二十回合,蓝天象招架不住,被周青劈头一锏,打得脑浆进裂,翻下马来,呜呼哀哉了。那众小番急把关门闭了,去报副元帅。周青得胜回营,张士贵满心欢喜。带过蓝天碧喝问道:“番狗!你今被天邦擒在此,死在顷刻,还敢不跪。”天碧说:“呔!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我见狼主曲膝,岂肯跪你?要杀就杀,不必多言。况又父兄之仇不共戴天,你来审我怎么。”张环说:“既如此,吩咐推出营外斩首。”两旁一声答应:“嘎!”就把蓝天碧割去首级,号令营门,这且不表。 单讲独木关副元帅安殿宝,正坐三堂,忽有小番飞报进来说:“启上元帅爷,不好了,二位将军被大唐火头军伤了。”那金脸安殿宝听见此言,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吩咐带马抬锤。手下一声答应,安殿宝通身打扮,跨上鞍辔,手执银锤,离了帅府,带领偏正牙将,放炮开关,吊桥坠下,五色旗幡招转,豁喇喇冲到营前,高声大叫:“呔!唐营下的,快报说,今有安元帅在此讨战。有能者火头军,早早叫他出营受死。”不表安殿宝讨战,单言周青连忙出马,随了众弟兄来到营外,望前一看,好个金面安殿宝。你道他怎生模样?但见他:头戴金狮盔,霞光射斗;身穿雁翎铠,威武惊人。内衬绛黄袍,双龙取水;前后护心镜,惯照妖兵。背后四根旗,上分八卦,左边铁胎弓,倒挂金弦。右有狼牙箭,腥腥点血,坐下黄鬃马,好似天神。面如赤金,两道绣丁眉,一双丹凤眼。高梁大鼻,阔口银牙。手端两柄大银锤,足足有那二百斤一个。虽为海外副元帅,要算东夷第一能。那周青见了,内心胆怯,叫声:“众兄弟,你们看这黄脸番儿,谅来决然厉害。倘我有差迟,你们就要上来帮我。”众人应道:“是,晓得。哥哥放心上去,快些擂起战鼓来。”说罢,战鼓一啸,旗幡摇动。周青冲上前去,把亮铁锏一起。那边银锤架定,大喝:“来将何名,留下来好打你下马。”周青道:“你要问我之名,洗耳恭听。我乃张大老爷前营内火头军薛礼手下,周青便是。可知我双锏厉害么?你这黄脸贼,有什么本事,敢来讨战。”安殿宝说:“本帅只闻火头军薛礼骁勇,哪曾有你之名?可晓本帅银锤骁勇,穿白将只怕逢我也有些难躲,何在于你。”周青道:“不必多言,若要送死,须通名姓下来。”殿宝道:“本帅双名殿宝,东辽一国地方,靠着本帅之能。你有多大本事,敢来送死?”周青听言大怒,舞动双铁锏,喝声:“照打!”当的一声,并锏直望番将顶上打将下来。安殿宝不慌不忙,拿起银锤望锏上噶啷一枭,周青喊声不好,在马上乱晃,险些跌下马来,说:“啊唷!果然好本事。”一马交 锋过去,圈得转马来。安殿宝量起银锤,直望周青劈面门打下来。那周青看锤来得沉重,用尽平生气力抬挡上去,马多挣退十数步,眼前火星直冒。看来不是他敌手,回头叫声:“众兄弟,快来!”七个火头军齐声答应,纵马上前,刀的刀,槍的槍,把个安殿宝围在当中。三股叉分挑肚腹,一字镋照打颅头,银尖戟乱刺左膊,雁翎刀紧斩前胸,宣花斧斧劈后腮,紫金槍直望咽喉。那安殿宝好不了当,舞动大银锤,前遮后拦,左钩右掠,上护其身,下护其马;迎开槍,逼开斧,抬开刀,挡开戟,哪里放在心上。八人战他一个,还是他骁勇些,晃动锤头,左插花,右插花,双龙入海,二凤穿花,狮子拖绣球,直望八人头顶上、背心中、左太陽、右勒下、当胸前,当当的乱打下来。八个火头军哪里是他对手,架一架,七八晃,抬一抬,马都退下来了。战到个四十回冲锋,不分胜败。杀得来:风云惨惨天昏暗,杀气腾腾烟雾黄。 毕竟不知如何胜败,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志,男,汉族,1921年3月生,直隶(河北)河间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副政委。2015年4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国籍:中国出生地:直隶(河北)河间出生日期:1921年3月逝世日期:2015年4月20日职业:军人 人物生平2 1921年3月出生于直隶(河北)河间。1938年入河北抗战学院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大队队员、特派员、大队教导员、队指导员、师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组长,太行军区分区组织科科长等职务,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团政委、纵队民运部部长等职务,参加了平江、羊山、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兵团政治部民运部长兼联络部副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后勤部政委、军后勤部政委兼部长、师副政委。回国后,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第一副社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政委、军区副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2015年4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张志礼(1921~2010),男,江苏省启东县(今启东市)启东区南清河镇(现属惠萍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离休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荣誉4个人作品5人物经历6人物故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礼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启东县出生日期:1921年逝世日期:2010年4月25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毕业院校:军事学院基本系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华东战场纪事》军衔:中校 人物生平2 张志礼,(1921-2010),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县(今启东市)启东区南清河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如皋、杨槽乡、高码头、石港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苏中军区四分区特务二团三连连长,华东野战军四纵十师二十九团侦察参谋、一营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杭州、舟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148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师长、五十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张志礼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2010年4月25日,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张志礼同志,因病医 个人荣誉3 1950年6月被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9月被政务院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首届战斗英雄代表大会。1957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个人作品4 口述革命回忆录《华东战场纪事》。 人物经历5 张志礼出生在启东一个叫南清河(现属惠萍镇)的小村。张志礼刚满10个月时,父亲病故,身单力薄的母亲无力支撑这个贫困的家。在他13岁那年,一家人北上大丰垦荒耕种,过着披星戴月辛苦劳作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艰难日子。1940年10月,张志礼在掘港遇到了一位新四军排长,从此走上了那条向往已久的革命之路。戎马生涯几十年,张志礼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5次身负重伤,多次荣立战功。在抗战最严酷的时期,张志礼参加了苏中反“清乡”战斗,率领如皋县汤圆区游击队佯装主力部队与日、伪军作战,在杨槽乡突围,智取高码头,奇袭石港伪区公所等战斗中打了许多漂亮仗。此后,在由刘伯承元帅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鉴定上,用作委以张志礼师级以上高级指挥员重任的理由之一,就是“在1943年到1944年抗击日军清乡时,能坚持一个地区,单独作战”。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围歼刘家河黄伯韬兵团的战斗中,张 人物故事6 1970年5月20日,张志礼带领部队长途野营拉练至海拔4700米的鹧鸪山。当时已行军46天1165公里,战士们都已十分疲惫,翻越高山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由于山顶空气十分稀薄,师级以上的干部大都因体力不支而乘坐汽车。接近50岁且患有高血压的张志礼却坚持徒步行走。爬到山顶时,不少战士想休息一会儿,张志礼催着他们赶紧下山,经验提醒他那里的空气不适宜停留。下山时,张志礼面色都已发青,他对身旁的部属说:“我不亲自走,怎么知道我的战士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在整个率军历程中,他都那样坚持着身先士卒。1973年2月6日,在四川西北部的炉霍甘孜一带发生7.9级地震,张志礼带领部队前去救灾。部队驻扎地正处宣水河的一个回水沱畔。当时死亡2000多人,当地藏民将尸体推入河中水葬,尸体随着水流在回水沱聚集,场景碜人。士兵们就用木棒将尸体向外捅去。张志礼见了,一言不发,脱下鞋袜站到寒彻心骨的河水里,用双手将一具具尸体
张志远,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青年时代悬壶鲁北,享誉一方。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人物逝世4荣誉称号5成才之路6学术思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远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德州出生日期:1920年7月逝世日期:2017年11月职业:医生代表作品:《张志远医论探骊》、《医林人物故事》等 人物履历2 张志远,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青年时代悬壶鲁北,享誉一方。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主编《医林人物评传》、《医林人物故事》等,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人物逝世3 2017年年11月7日9时12分,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远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98岁。 荣誉称号4 2017年6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张志远“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2019年9月29日,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成才之路5 1.文学修养为根基,勤学博览是舟楫张氏自幼受家庭影响,又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很早就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即涉猎经、史、子、集而成为有名的学者。尤对易学深有体会,以至影响了其医学生涯。及习医后,举凡《内》、《难》、《伤寒》以至后世诸家之书,更是无所不读,促使其医学理论日趋丰厚,造诣渐深。为广见闻,开拓思路,还广泛搜求各种史料(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虽年逾古稀,未尝释卷。尤其注意科技新动向,对新兴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等,亦颇有兴趣,主张多学科研究中医,使之现代化。以其学识渊博,人称“活辞典”。当然,博览不可滥,读书不能死,应读有所用,学以致用,要正确选择材料,讲究其时效性、价值性,熟知者、过时者一目十行;生疏者、有用者精读细研。所以,张氏至今仍能背诵许多书籍的重要原文,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卡片、笔记,成为研究中医药的资料。2.承授师传入门径,刻意创新登堂室张氏少时学医, 学术思想6 1.倡论“医易相关”说张氏认为,《周易》乃“群经之首”,其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周易》虽无阴阳二字,但其认识自然、分析事物的“两点论”却很科学。其中乾、坤二卦为基石,由此衍生了八卦、六十四卦,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乾坤乃阴阳之肇基,因此,一部《周易》所体现的主题就是阴阳变化规律,它为《内经》的阴阳学说奠定了基础。《内经》有关阴阳的特性、阴阳的关系及其变化,以至对自然的认识,无不与《周易》相通。特别是易学“两点论”的思维方法,框定了中医思维模式,如其中的上下、内外、出入、进退、损益、吉凶、否泰、存亡等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启了古医家之悟门。如《周易》乾卦九五之“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即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的滥觞;后世张元素的药物分类、李杲的升阳举陷方剂、张仲景的承气汤,以及吴瑭之温病三焦治疗大法,均沿用了
张志信,男,台州黄岩人,台州新星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60岁左右(2009年),大学学历。 2009年12月11日下午4时许,台州黄岩区江滨公园边上一幢别墅里突然爆炸,张志信从四楼窗户里,直落到几十米开外的草坪上,当场死亡。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要介绍3事故身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信外文名:Zhang Zhixin国籍:中国台湾出生地:台州黄岩逝世日期:2009年12月11日职业:企业家 简要介绍2 张志信的公司创办于1993年,厂址位于台州临海市沿江镇的临海水洋化工区内,是台州市高新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新星医药公司每年纳税800多万元,是个纳税大户,在当地已发展十六七年,张某的身家早以亿计算。发达后的张某,在黄岩盖了别墅,相当豪华。“张某投资古董差不多有20多年了,名气比较大。此外,他的企业办得也还可以。”据当地一知情人介绍,张某喜欢收藏,自己投资建了台州市黄岩瑛信博物馆,自任馆长。该馆常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众开放,展览该馆藏品及黄岩收藏学会会员的藏品。 事故身亡3 关于爆炸的原因,在当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说法。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据黄岩当地一媒体记者介绍,张某常在自家别墅里,将收来的东西做旧,这样可以卖个好价钱。“这势必会用到化工原料,而他正好又是化工行业的,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常这么做,没想到这次出事了。”另据进入过张某别墅的人说,里面确实堆了许多古董,以及化工原料。事发后,消防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当时两人正在阳台上做实验,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爆炸。现场发现了臭氧发生器说明书以及氧气瓶碎片。发生爆炸的四楼,没什么家具,很空旷,就一个电饭煲和灭火器。这幢别墅附近,都是大型居住区,但爆炸是从阳台往前面炸的。别墅前面是江滨公园,所以万幸的是,别墅虽然受损严重,但没给邻居造成损失。2009年12月13日,警方也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事故原因,根据现场初步判断,可能是这两人在别墅的四楼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发生了其他意外,导致爆炸发生。事发后,
张志勇,(1916—201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少将,具有传奇色彩。他既是红军西路军的幸存者,又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而且是同乡一起出来闹革命的惟一幸存者。1993年,将军因工作劳累大病突发脑溢血,但仍然挺了过来。2017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勇别名:张保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红安出生日期:1916年(丙辰年)逝世日期:2017年5月20日职业:军人主要成就:革命元勋享年:101岁 人物生平2 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陂孝北军区独立第一师三团班长,干事,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政治处技术书记,三十五团参谋,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红九军二十五师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执法队政治指导员,一支队一团特派员,新四军第三师苏北盐城总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总队长,第三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吉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西满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整训第四师政治委员,辽西军区第一七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师政治委员,空军航空工程部副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工程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 人物逝世3 2017年05月22日从张志勇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志勇因病于2017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志毅(1912(壬子年).07—1997),男,辽宁省台安县达牛镇赵荒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少将军衔。张德江之父。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牡丹江炮兵第一训练基地司令员,第四炮兵学校校长兼书记,中南军区炮兵参谋长,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济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副司令员、顾问。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张志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组建及发展壮大作出杰出贡献,被称为“炮兵鼻祖”。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杰出指挥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生平事迹4人物评价5家庭成员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毅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2年7月逝世日期:1997年职业:军人主要成就:少将儿子:张德江 人物履历2 1927年,张志毅考入东北讲武堂。1931年,他参加了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东北沦陷,他随部队转入关内,但抗击日寇的满腔决心却一刻也没有放弃。1936年1月,张志毅考入南京炮校尉官训练班,毕业后回部队任副连长,经东北救亡总会李华春介绍加入人民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12日,他参加了“西安事变”。第二年,张志毅又先后参加了淮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1938年7月,积极要求抗日的张志毅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辗转来到了延安。张志毅首先当上了延安抗大代区队长,并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教育科参谋、炮兵组长、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长等职。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他担任炮兵组长参加了井陉煤矿攻坚战。担任晋察冀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时,他率领部队参加了上社、界安、灵山、口头、党埠等诸多战役,以及东庄、行唐等战斗。他首创了炮兵教导队,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活动,开荒 生平事迹3 抗日报国投身革命1912年7月,张志毅出生在台安县达牛镇赵荒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6年,张志毅考入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后攻读炮兵科,同期的同学有李兆麟、萧军、王再天等人。王再天回忆说,1931年,张志毅参加了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东北沦陷后,他随部队转入关内,但抗击日寇的满腔报国决心一刻也没有改变。1936年,张志毅进入南京炮校尉官训练班,毕业后任副连长。第二年,张志毅又先后参加了淮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1938年7月,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一心抗日的张志毅投奔了八路军,同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辗转到了延安,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大毕业后,他用他的知识、青春和热血参与组建人民炮兵工作。炮兵部队最早的训练教程和条例就是他亲手编写的。张志毅还翻译了日本炮兵操典。抗大毕业后,张志毅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教育科参谋、炮兵组长、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 人物评价4 不计名利张志毅是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是在国民党军队也能飞黄腾达的人,但他却自觉地选择了革命。——邓中国,曾任沈阳军区炮兵靶场场长忠诚敬业张志毅在延安抗大与炮兵教员的郑新潮共同探讨教研,编写教程。后共同潜心组建延安炮校,张志毅任训练部长,白手起家,创造条件培养了一千多名学员。1945年9月出延安,同路东渡黄河,赴东北战场,延安炮校后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炮校、东北民主联军炮校,朱瑞炮校等。1947年郑新潮说在牡丹江畔收缴大量火炮,曾与张志毅整修火炮,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军事潜心敬业。 家庭成员5 儿,张德江,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女,张爽。
张志公(1918-1997),河北南皮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张志公文集》、《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漫谈语文教学》等。1918年生于北京,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一年后转读外语系,攻读英语、法语和外国文学。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成就荣誉4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公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省南皮县出生日期:1918年11月逝世日期:1997毕业院校:金陵大学外语系代表作品:《张志公文集》《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漫谈语文教学》性别:男 人物生平2 张志公(1918-1997),河北省南皮县人,1918年11月生于北京。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一年后转读外语系,攻读英语、法语和外国文学。1940年辍学,在中学任英文教员。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5年毕业,留校任教。1946年开始自学俄语,并研究普通语言学和汉语。1948年应聘到海南大学外语系任副教授,并代理系主任,先后讲授英语、欧美名著选读和语言学概论等课程。1950年从海南赴香港,在华侨大学教授翻译学。1950年10月,应邀由香港赴北京任开明书店编辑,分管外语、汉语的编写工作。次年负责编辑《语文学习》月刊。1953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继续主编《语文学习》,仍然主持外语和汉语的编辑工作。1954年,经中央批准,中国教育部确定中学语文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委托吕叔湘和张志公主持编写汉语教材。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设成立汉语 成就荣誉3 多年来,张志公始终致力于汉语语法的研究,在汉语的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两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志公曾经先后两次主持制订汉语教学语法,阐述了教学语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促进了全国范围内教学语法的普及,为教学语法的建立和更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4年到1956年,中学试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教学汉语,语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自马建忠引进西方语法,汉语语法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体系,所用术语也有很大分歧。这种情况给学习语法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当时的语言学界,理论语法专著百花齐放,语法体系众说纷纭,而教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能够被大家公认的、易教易学、学了管用的系统。为此,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语言学界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张志公开始主持草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工作。当时确定了两个原则:一、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能把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二、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的内容(从立论到术语)是一般人,特别是中学 社会评价4 50年代以来,张志公在语言学和语文教育领域进行了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他重视实用和普及,注意知识的继承和革新,他尊重前人,学习今人,博采众长,他平等待人,提倡学术民主等,历来为学术界所称道。
张志春,河北邢台人,作家、易学家。创作、研究涉及文、史、哲多种领域,已出版各种著作16种。曾任河北省周易研究会会长。1941年生于河北隆尧,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大学、党政机关和出版社任职。于2013年5月1日病逝,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易经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周易研究会会长、花山文艺出版社编审、新加坡应用易学研究所学术顾问、香港国际易经科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兼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国际易经》杂志名誉总编。创作、研究涉及文、史、哲多种领域,已出版各种著作16种。主要有长篇小说《她刚十九岁》、中短篇小说集《相逢在海滨》、散文集《神州风采》、史学专著《王韬年谱》、易学专著《未知之门》、《神奇之门》、《开悟之门》《陈帅佛传》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作品3成就及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春外文名:无别名: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隆尧出生日期:1941年逝世日期:2013年5月1日职业:作家,易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信仰:佛教主要成就:易学研究,尤其擅长象数易理,在奇门遁甲方面有突出成就代表作品:《神奇之门》《开悟之门》 个人作品2 张志春先生因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版《周易与预测学》而涉足易经文化90年开始研究奇门遁甲学,且破译了时家奇门千古不传之谜的使用方法及判断思路,并写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易学易懂、一用就灵的《神奇之门》。《神奇之门》的出版发行,极大地丰富了预测学的内容。不仅使预测之王的奇门绝学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同时也将易经文化的应用研究由基础型推向了高层次新领域。而且对真假难辨的易经文化市场也起到了去邪扶正、激浊扬清的作用。 成就及荣誉3 张志春先生不仅治学严谨,而且人格更为高尚,其胸怀博大,不立门户、不划圈子,不拉山头,求同存异,是当代难得的德易双修的易学大家。先后为《周易与预测学》、《周易与股市预测》、《股市K线预测与操作》、《四维时空股票预测学》、《奇门预测学》、《太乙通解》、《大六壬预测学》、《南氏体相学》等多种易经应用普通书籍作序,培养和扶植了如邵伟华、刘广斌、杜新会、王吉柱、夏剑辉、潘鹤年、南凤魁、郭耀宗等一大批中青年易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如果这些成功的学者如参天大树,张志春先生就是扶树养树的辛勤园丁。陈帅佛、张志春先生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先后出版了《未知之门》《神奇之门》、《开悟之门》、《预测大师邵伟华》等优秀著作,尤其是《神奇之门》将传统的奇门遁甲学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实用、有理、有数、有实例、图文并茂,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今天易学文化的良好局面与张志春先生等一批专家学者的无私奉献和积极推动是分
张志秀,又名张铚秀。开国少将。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曾任新四军团参谋长、团长、志愿军副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2009年8月14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战斗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永新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2009年8月14日职业:军人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开国少将 中央顾问委员委委员 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战斗经历2 张铚秀(1915.7~2009.8),生于江西永新怀忠乡虹桥村。1928年13岁当了儿童团的号手。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0年6月加入共青团。1933年参加永新红军游击大队,任副班长,6月任永安独立营班长,次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副排长,5月任红6军团第17师19团7连排长,17师49团副连长,8月参加长征。11月任第18师53团第7连连长,1935年1月任红六军团特务团第4连连长,4月任18师52团第2营第4连连长,11月参加长征,11月第红六军团16师47团第2营营长,1936年7月任红16师2营营长。10月任红军中央步兵学校上级干部大队中队长。1937年入红军大学第四队、抗大第2期军事第一队学习,10月毕业后任谭余保部参谋,1938年2月任湘赣游击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3月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侦察参谋,4月28日任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中队中队长、支队司令部侦察参谋,7月调任2营营长,
张志良,字惠霖,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青年时代起在张作霖手下做事,,张惠霖担任过张作霖的驻奉天办事处处长、张作霖的贴身秘书、督军署监印官、奉天(辽宁)储蓄总会会长、东三省官银号总稽查、奉天(辽宁)商会会长、东北商会联合会会长和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奉(沈)海铁路公司总办(总经理)、筹济局长、东三省盐运使等职。张惠霖还创办了许多企业、实业,比较著名的企业有辽宁历史上第一家现代民族企业——“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及“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被誉为“辽宁(奉天)现代民族工业的奠基人”。“九一八”事变后,不替日本人做事,辞去一切官职。隐居于大连黑石礁屯,抗战胜利后回沈阳。194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69岁。同名人物有房地产策划专家张志良、哈尔滨政协书记张志良、阿鲁科尔沁旗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张志良、书画名人张志良。 目录 1基本资料 2青年时代3从政生涯4同是姓张5创办实业6热心慈善7事迹拾零8反对内战9晚年亮节10历史地位11生平年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志良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虎石台乡大古城村出生日期:1878年5月逝世日期:1947年1月职业:官员兼企业家字:惠霖别号:惠临 青年时代2 张志良,字惠霖,别号“惠临”,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祖籍山东泰安,祖上是闯关东逃荒过来的。张志良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习成绩优良,写得一手好字,在乡间时经常为人撰写牌匾等,创作的字画,人们争相索取。1895年,张志良17岁时,其父张玺山在满清道台衙门当传达(文书),因此,张志良也到省城学习传达业务,在沈阳县衙当文书。 从政生涯3 张志良后来到了张作霖手下做事。1911年辛亥革命前,张作霖当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奉命在通辽、洮南一带清剿蒙古土匪,这个时期,张作霖在省城设立有驻奉办事处,张志良任处长;1912年,张作霖任27师长时,张志良是张作霖的贴身秘书,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辽宁)督军兼奉天省长,张志良任督军府监印官。1917年4月,奉天储蓄总会成立,张志良任总会长。这个奉天储蓄总会是当时东北地区最早成立、规模最大的官商合办银行。张志良还兼任东北最大的官办银行——东三省官银号总稽查。这一时期,张志良由于政绩卓著,荣获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颁发的三等嘉禾勋章。在1921——1923年间,张志良牵头合资创办了“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业企业,其中“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张志良占主要股份,因而以“惠临”命名,“惠临”是张志良的字”惠霖“的谐音,并有预祝 同是姓张4 张志良,字“惠霖”有的以为与张作霖是兄弟,那倒不是,张作霖的“作霖”是名,而张志良的字是“惠霖”。然而和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关系却是非同一般。辛亥革命时张作霖当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时,奉命在通辽、洮南一带清剿蒙古土匪,这个时期,张作霖在沈阳设立有驻奉办事处,张志良任处长。当时,奉天革命党人张榕等同新军第二混成协(旅)统领蓝天蔚,密谋驱逐清政府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响应革命。赵尔巽得知后,极为恐惧,便准备调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外号吴大舌头)部开到奉天应变。张志良得知后,就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密报给驻扎在洮南的张作霖。张作霖素来野心极大,早就不甘心在通辽、洮南小地方混,总想进省城发展,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得到张志良的密报后,大喜过望,心说“真乃天助我也!”,立刻带领所部7个营3500人,飞速开往省城,赵尔巽正在惶惶不可终日,一见张作霖来到,正所谓“大旱逢甘霖”,不但没有治张作霖未奉命而带兵 创办实业5 张志良在为官的同时,也积极创办实业。首先办的是火柴厂,因为人人都要吃饭——做饭——点炉子,所以谁也离不开火柴,选中做火柴,张志良是独具慧眼的。同时也是反抗日本经济侵略的实际行动,因为在当时奉天地区火柴全依赖从日本进口,每年几万箱。1921年,张志良集资奉钞18万元创办了“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张志良任总董事(即董事长)。最初厂址在皇寺后身,后来生产扩大后,迁址到大西路附加(现在沈阳市沈河区广昌路和杏林街交界的地方),最初年产2.5万箱(每箱124包,每包10盒);分别为硫化磷火柴和安全火柴两种,硫化磷火柴为麒麟牌,双鹤牌是安全火柴(后来麒麟牌火柴不生产了,只生产双鹤牌安全火柴)。由于国货成本低,价格廉,人们又爱国,都爱买。所以惠临火柴公司盈利颇丰。因而公司迅速扩张,很快兼并了日本火柴企业“奉天磷寸株式会社”,公司扩大后,产品占领了全东北的火柴市场。以实际行动实现了抵制日货,振兴民族工业的夙 热心慈善6 张志良热心于慈善事业。20世纪20年代曾与韩淑秀(郭松龄夫人)等人办起奉天贫儿学校,为该校校董之一。同时,对家乡大古城子的办学也给予大力资助。1920年前后,三次为兴建大古城子小学捐献大洋5500元。据建校碑文记载“吾乡张惠霖,乐善好施,桑梓亲切,慨捐巨款,每年还津贴教员若干。校址狭窄,捐款购地,教室拥挤,捐筑校舍……”张惠霖非常敬老,1926年借回乡给祖母祝寿之机,为周围村屯60岁以上老人各做棉被褥一床,共200多床,分送给各位老人。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事,张惠霖都施以援手。省城30年代的首富陈楚才创业之初,兴建东兴染织公司时,张惠霖也为之筹集资金5万大洋,鼎力相助。 事迹拾零7 张志良任奉天总商会会长期间,积极整顿会务,处处以身作则,剔除私弊,使工商各界关系融洽,所以会中董事无不努力工作,使商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首先进行了体制改革,将原来下属各分会的“水队”改名为消防队,归总商会直接管理。又将16个街分会合并为6个分会,以便于集中领导。并新建了办公大楼,创办商会月刊,还编撰了《奉天省城商工名录》,对全市6600多户工商业简况详细记载,为后代留下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1924年9月建立了商工夜校,使青年工商业者能够在业余时间学习商业知识和经营理论。1925年春又举办了贸易补习班,为国际贸易培养研究和实际人才。与此同时,积极倡导和组织东三省商会联合会,该会终于在1924年6月15日成立,张惠霖被选为会长。三省商会事事联合,对外一致行动。正当张志良欲大展宏图之际,军阀混战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了。张志良在1924年年末召开的商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说:“敝人本志在振兴实业,挽回利权 反对内战8 虽然张志良与张作霖有很深的交情,但是也有闹矛盾的时候。那是在1925年,张作霖连年征战,先是因为当年冬季的平等“郭松龄反奉”,不得已在奉军内部自相残杀,“奉郭之战”使张作霖元气大伤。平定郭军后,张作霖却没有休养生息,直接于1926年联合阎锡山、张宗昌等新军阀,合力打冯玉祥,占领了天津、北京,称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夏,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由于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许多痛苦和牺牲。张志良关心民生疾苦,不赞成军阀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因此在1926年时(那时张作霖还没有打进北京),张志良发表了一封《和平通电》,呼吁各军阀停止内战,使民众休养生息,共谋国家福祉。这件事使张作霖很不满意,两人之间闹得很不愉快。 晚年亮节9 1931年9月18日,日寇侵略了东北,凡是正直的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张志良这时刚当了一个月的东三省盐运使,国土沦丧,在日寇的统治下,若从政就得当汉奸。张志良绝不为日本鬼子做事,因此,辞去职务,到大连郊外的黑石礁屯买地建了一幢楼房,并且带有花园,取名为“张松叟花园”,养花卖花,一住就是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位于沈阳“乌拉巴胡同(现在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附近)”的居所,也没有为国民党做事,而是吃斋念佛,淡泊度日。张志良一生虽然无党无派,然而,他却培养了一位革命战士——最小的儿子张为先。张为先青年时代在英国留学时就参加了共产党,后来回国参加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地下工作的负责人。张志良194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69岁。 历史地位10 张志良这个名字,在辽沈地区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有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可能是因为火柴是所有的人都用的日用品,所以通过人人用的“惠临火柴”而知道了张志良,并且因为他的火柴厂挤垮了日资火柴厂,为中国人争了气,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敬佩。另外,在上世纪20年代,在辽沈地区民族工业几乎为零的时候,是张志良首开“实业救国,振兴民族”开办实业之先河,因而,被辽沈工商界尊为“辽沈地区现代民族工业的奠基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上世纪20年代的民间,张志良家族被称为辽沈地区“四大家族”之一,张志良被称为“张善人”。在日寇1931年9月18日占领沈阳时,张志良时年53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年纪,为了不当汉奸,毅然放弃高官厚禄,隐居乡间,这种高风亮节尤为人们所称道,这种精神,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后人景仰。 生平年表11 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1878——1895幼年、在私塾读书。1895——1910在省城学习、在沈阳县衙当文书、后来为张作霖做事。1910——1911任满清奉天巡防营统领(旅长)张作霖驻省城联络办事处处长1912——1915任奉军27师师长张作霖的贴身秘书1916——1917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张作霖的秘书和奉天督军府监印官1917年4月起任奉天储蓄总会会长和东三省官银号总稽查1921年创办“惠霖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1922年创办“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1923年创办“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1924——1927任奉天总商会会长、东北三省联合会会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1927年冬——1928年春任官商合办奉海铁路公司总办(总经理)1928春——1928年底任筹济局局长1929——1931年7月任沈(奉)海铁路公司总经理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