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与张鲁之间的关系如何?结仇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刘璋是刘焉最小的儿子。 本来刘焉死后,轮不到刘璋继位益州牧的,其大哥刘范和二哥刘诞,先后被叛贼李傕所杀,三哥刘瑁也因病早逝,因此,其父刘焉一死,只能由刘璋接位了。 刘璋做了益州牧,因为其人比较懦弱多疑,因为,汉中张鲁没把刘璋当回事,不听刘璋的号令,刘璋一怒之下,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杀死,张鲁因此和刘璋结仇。 刘璋也多次派兵进攻张鲁,张鲁将其击败,在汉中势力越来越强大,成为一方军阀。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进攻汉中,征讨张鲁,刘璋感到恐惧,张松因为之前受到曹操轻视,憎恨曹操,便劝说刘璋联合刘备,让刘备率军入川,抵挡曹操。 刘璋不顾黄权等人的反对,派法正和孟达迎接刘备入川,刘备入川之后,刘璋率军三万,亲自迎接刘备,与刘备在涪城相会,欢饮数天。 后来,张松和法正劝说刘备趁机干掉刘璋,夺取益州,刘备不忍心,假意想离开益州,张松给刘备写密信,要求刘备武力夺取,他做内应,不想,消息泄露,被其哥哥张肃告发,张松全家被杀。 刘备因此大怒,反攻刘璋,军师庞统在雒城被刘璋大将张任射死,刘备急召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率军入川。 这时,与曹操战败,逃往汉中,依附在张鲁手下的马超,受到张鲁的猜忌。 张鲁本来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但部下却说,马超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你把女儿嫁给马超,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张鲁觉得很有道理,便打消了将女儿嫁给马超的念头,马超得知,心里怨恨,加上不受张鲁信任,于是,暗中给刘备写密信,投降了刘备。 刘备看到马超来降,心中大喜,立即让马超率军进攻成都,刘璋恐惧,很快投降,被刘备安置到荆州公安居住,直至病死。 张鲁后来投降了曹操,本来部下劝他投降刘备,张鲁说,宁做曹操的奴隶,也不愿做刘备的座上客。 张鲁投降曹操之后,受到曹操的厚待,张鲁的五个儿子都被曹操封为列侯。 再后来,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和武将,刘备方投入了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人,曹操方投入了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等人。 经过一两年的艰苦作战,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推锋必进,一战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断了曹操的一条臂膀,刘备最终在汉中争夺战中笑到了最后。 曹操败走,刘备夺取了汉中,很快在汉中称“汉中王”,实力达到了顶峰。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入蜀后,娶了刘璋的寡嫂吴氏,也就是刘璋已经死去的三哥刘瑁的妻子,称帝后,刘备立吴氏为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男,重庆武隆人,1952年出生于山东。电视人,电视剧艺术家。全国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一级编剧,重庆市优秀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重庆市第三届政协常委,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国家一级编剧。1952年出生于山东,原西南师范大学毕业,西南大学校友。在其58年的短暂的生命里共创作了200余部(集)的电视剧、纪录片、长篇小说和文学台本,其作品曾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本人也多次获“最佳编剧奖”。其一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关注着普通人,在经历车祸高位截瘫之后仍然坚持进行编辑和导演工作,其一半人生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但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一直都是站立着前行。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履历3艺术生涯4作品特点5相关荣誉6个人语录7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鲁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1952.6逝世日期:2010.11.12职业:电视人,编剧毕业院校: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主要成就: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 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 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获中国电视“彩虹奖”一等奖等代表作品:《希波克拉底誓言》《南行记》《陈小梅进城》《目前》等 个人履历2 1952年6月,张鲁出生在山东。17岁就开始尝试写诗。1971年进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近十年间当过工人、记者、编辑,1978年进入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毕业,进入重庆电视台工作,历任编导、记者、编剧。1983年与同仁发起创建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历任编剧、导演。1985年,张鲁凭借在西藏拍摄的电视剧《巴桑和她的弟妹们》,荣获第六届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1987年,他参与创作的电视剧《希波拉克底誓言》,荣获第七届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1987年,在晨练途中遭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消沉之后随即重新振作,更加全心全力的投入工作中去。1991年起,编导、编剧的电视剧先后获得飞天奖电视连续剧一等奖、首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一等奖、首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首届中央电视台优秀电视节目展播一等奖、年度电视剧最佳编剧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1994 艺术生涯3 张鲁一生共创作了200余部(集)作品,如《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希波拉克底誓言》、《南行记》、《边寨人家的历史》、《卢作孚》、纪录片《跨世纪希望》,先后获得获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熊猫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一等奖等奖项。因为这些作品,偏居一隅的重庆俨然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镇。这个以“青年摄制组”为名的创作群体如旭日东升,被称为“中国电视领域的第五代”,而作为编剧的张鲁更是获得了“北王朔南张鲁”的美赞。198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年仅35岁的张鲁再也没能站起来。在人生的巨大打击面前,张鲁经过痛苦的煎熬,毅然走出了心理的创伤。张鲁第一次走出家门,青年摄制组要去农村拍外景,张鲁被人用滑竿抬上了江津双峰山。随后,在学校教室里张鲁见到孤儿细小雨,张鲁马上拿出自己全部积蓄2万元,全摄制组成员也捐出自己的片酬,总计42000元,当天,就选定下了重庆电视台希 作品特点4 张鲁一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关注着普通人。“我们并非伟人先知,更不是贵族,本身就是普通人……我们的目标是恢复普通人在文学中的地位……普通人在历史著作中没有名字,像消失了一样,势利的历史学家们只记得帝王将相,卑微的人是挤不进去的。时至今天,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因此,文学必须给普通人腾出空间……” 相关荣誉5 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1999年获首届中国百家“五好家庭”称号,2002年荣获由中国残联、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中华文明奋进奖一等奖”,2004年荣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巴桑和她的弟妹们》获85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本人获“最佳编剧奖”;《希波克拉底誓言》蝉联第七届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编导的电视剧《高空跳板》、《昨天,昨天的故事》《黑豹突击队》,获“飞天奖”集体荣誉奖、提名荣誉; 《无人知晓的世界纪录》获“飞天奖”三等奖;电视连续剧《悬崖百合》获“飞天奖”儿童连续剧二等奖。《南行记》获首届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电视剧“金熊猫”奖、“飞天奖”最佳连续剧奖、“首届中国电视剧展播最佳电视剧奖”,本人获“最佳编剧奖”。 个人语录6 一个民族要是不给自己的后代以希望,那就是这个民族的不幸一个民族的后代要是失去希望,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一个民族要是不给自己的后代以希望,那就是这个民族的不幸一个民族的后代要是失去希望,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社会评价7 从电视剧到纪录片,再到传记文学,张鲁的作品形态发生了变化。作品的内涵格调也历经电视剧的激昂奋进,纪录片的温暖包容,最后回归到传记文学的返璞归真。文如其人,正是张鲁一生最好的写照。他如此想,他如此说,他如此做。他曾经惨痛的失去,但他用追求自我的“德”的过程,来重新拥有!在旁人眼中那狂热的付出和奉献,在他来说,却是填充自己心灵、弥补自己人生空白的“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诠释了“德艺双馨”的最真的本质在遭遇不幸之后,他坚持在轮椅上完成了一系列反映贫困边远山区人民生活疾苦,以及希望工程建设的优秀纪录片,并牵头协助开办希望学校十所,希望书屋数十间,扶助上万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重庆观众。张鲁告诉他帮助过的学生们:“一个人脊梁骨断了,生活是何等艰难?一个民族的脊梁骨断了,民族又是何等境地?”他要孩子们记住一句话,“以人助我之心助人,才是真正的感谢。”其一半人生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