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意思
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是什么意思

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是什么意思

常规志愿指的是第一次录取时需要填报的志愿,征集志愿是指高校在征集常规志愿考生名额不足时进行的第二次下发志愿,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求志愿"的方式。征求志愿常见误区1、征求志愿学校和专业都不好么?并不是!征求志愿每年都不乏有很多好院校的好专业,大家要仔细的查询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缺额计划!2、录取并不是参考常规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征求志愿在录取时,并不是参考常规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征求志愿的投档线,完全取决于相关院校的缺额人数,以及投档人数!少数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可能会出现考生集中填报的情况,这些学校的征求志愿分数甚至会超过常规志愿。3、降分录取并不是在常规志愿投档线基础上降分征求志愿的降分录取,并不是在常规志愿最低投档线基础上降分!例如本二批次,在第二次征求志愿后,生源仍不足的部分类型院校专业经批准可在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降分录取。这时候的降分录取是指在本二切线的基础上降分,而不是在本二批次院校的投档线基础上降分。请大家不要混淆!

育儿知识 2024-04-09
缊袍敝衣的意思

缊袍敝衣的意思

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意思是:穿着旧棉袄、破衣服。缊:旧絮;敝:破。这句话出自《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原文节选: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扩展资料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内中又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层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第三层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层是这一段的总结。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

育儿知识 2024-04-09
悟高凤必至 花香蝶自来什么意思

悟高凤必至 花香蝶自来什么意思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意思是:梧桐树长高大了,必会引来凤凰。花儿开得香,自然会引来蝴蝶。比喻品德好才能大理想高远,自然有人来归依。“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出自网络文章《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作者为淡泊。原文(节选):陌上花已开,君可缓缓归。清香引蝶舞,馥郁沁心扉。门旁的一株月季花开了,潋滟的光辉蓦然间照亮了心里的希望,有着懵然的欣喜和雀跃。但是我一直知道,她在等我盛开,在她最美丽的时候,我遇见了她,肆意的绽放,低眉间绽放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轻嗅它的芬芳,看她将那份凌然书写的别样轻狂,她寂然的守候着我,就像冥冥之中的神祉,她与我终会在某个时空契合。两两相望的深情里,满心欢喜,一寸流年的等待,终于拨开眼前的云翳,守得云开见日来的明朗。她在等待着我,我在等待着爱情。她会知道遇见我,我会深谙我会邂逅爱情。人间的清欢,简单的幸福,无非绽放在烟火人间,等待归人还。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蝶闻着你的清香而至,我随你的盛开而来。时间刚刚好,你嫣然一笑,我凝眸而视,屏蔽了万物尘世,清新了鸟语花香,乍然了流淌的时光。爱情不就是像这样惺惺相惜吗?我知道你会嗅着我的气息而来,带着跋山涉水的疲劳,带着终年寻觅的期盼,带着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炽热,带着历经沧桑的执念和恬淡......就像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

育儿知识 2024-04-09
婀罗多姿的意思

婀罗多姿的意思

婀娜多姿是一个成语,拼音为ēnuóduōzī,意思是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形容女性轻盈柔美。出自《孔雀东南飞》。成语辨析【近义词】千娇百媚、仪态万方【反义词】丑态百出、搔首弄姿成语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女子柔美。例句1、桃腮杏脸,樱桃小口,婀娜多姿,丰姿绰约,娉婷袅娜。2、维吾尔族姑娘跳起舞来,更显得婀娜多姿。3、杨柳依依,如美人的细腰,婀娜多姿,随风飘荡。4、丝竹管弦之声声声入耳,婀娜多姿霓裳历历在目。5、我喜欢看婀娜多姿的芭蕾舞,也喜欢看节奏欢快的迪斯科。6、我喜欢婀娜多姿的芭蕾舞。7、春天,柳树最先发芽,然后长出嫩叶,再舒展它那婀娜多姿的娇躯。8、秀气的江南是一位婀娜多姿,温柔娴静的小家碧玉。

育儿知识 2024-04-09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书:知识。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时:时候。方:才。恨:悔恨,后悔。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出处《济公全传》第四十一回:“谈了几句闲话,又盘问些诗文,李文元对答如流,赵海明甚喜。然后书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写了一幅对联,写完一看,上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上联乃是劝勉人们要“贵学”,下联则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与南宋陆游在版《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意。这幅劝勉联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权然却韵味无穷。

育儿知识 2024-04-09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什么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什么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观。

育儿知识 2024-04-0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的意思是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扩展资料《三字经》的第一段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育儿知识 2024-04-09
联合办学什么意思

联合办学什么意思

联合办学:学校之间实施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办学。比较知名的有武汉七校联盟办学。七校联合办学,又称武汉七校联盟,是指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地区七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间实施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七校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联合办学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7所全国重点大学组成,各自拿出本校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可拿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中国武汉地区重点大学之间的七校联合办学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育儿知识 2024-04-09
皱缬的拼音

皱缬的拼音

皱缬,读音是zhòuxié,汉语词语,解释为带褶皱的印花织物,褶皱。扩展资料缬,古称部分镂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灯织物为缬;染花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缬花的丝织品;有花纹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中国印花技术发明于战国。至西汉即有金银加彩三色套印染缬。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棉布。新疆于阗也有绞缬织物出土。唐代普遍流行蜡缬、夹缬和绞缬三种方法。长安有采缬铺。缬氆,即蜡染,或起始于西南少数民族,透过镂空的花版,将蜡融化后印于织物之上,经过浸染处理,再将蜡迹洗净,显出轮廓清晰的花纹。夹缬是用两块相同花纹的版模将织物折叠夹紧,然后再行浸染,染出的图案工整对称,能套染多种颜色,是一种直接印花的方法。绞缬则适合于染印散点状的花纹,染时根据需要先将织物依次撮缬起若干组,再用细线扎紧,浸染时将线拆除,织物上便会出现一组组浑厚而有规则的花纹。

育儿知识 2024-04-09
终有溺水替沧海的意思

终有溺水替沧海的意思

原句应是:终有弱水替沧海,意思是:弱水不敌沧海,总会有一个我不那么爱的人,来代替我深爱的你。全句为: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这句话是根据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改编而成。出自《离思五首》其四。扩展资料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释义“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其中:“海水”、“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和“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文中句句体现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育儿知识 2024-04-09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揠苗助长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揠苗助长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意思: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揠苗助长的意思: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扩展资料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揠苗助长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育儿知识 2024-04-09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意思: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作者:西汉·刘向扩展资料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甦,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到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作品收录于《刘子政集》。

育儿知识 2024-04-09
此之谓大丈夫的谓是什么意思啊

此之谓大丈夫的谓是什么意思啊

“谓”的意思是是:称呼。此句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谓,拼音:wèi释义:1、说;告诉:勿谓言之不预也。2、称呼;叫做:称谓。何谓宏观世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扩展资料:相关组词一、谓词[wèi cí]释义:数理逻辑中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间关系的词。二、无谓[wúwèi]释义:没有意义;毫无价值:不作~的争论。三、不谓[bùwèi]释义:不能说(用于表示否定的语词前面):任务~不重。时间~不长。四、名谓[míng wèi]释义:犹名号;名称。五、见谓[jiàn wèi]释义:被称为;被说成。

育儿知识 2024-04-09
护花的使者的意思

护花的使者的意思

护花使者:hùhuāshǐzhě护花使者就是有需要的时候护住自己喜欢的人。出处:《护花使者》,又名《两个浪子》(Two Gallants),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的短篇小说,收录于1914年出版的《都柏林人》短篇小说集内。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护花使者》收录于其主要作品之一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年),该小说集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本小说中所谓的“护花使者”其实是指两个骗财骗色的街头游荡汉,乔伊斯藉著这篇故事说明都柏林的可鄙之处。故事梗概故事是说两个街头游荡的风流哥儿雷尼汉(Lenehan)和柯林(Corley)两人设计从女人身上骗取财物,柯利是警局督察的儿子,常处于失业中,喜欢吹牛某某人跟他说了什么,他报导这些事情“习惯性地以佛罗伦斯的发音方式,特别加重语气读出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有一天柯利正吹牛自己从贝克街的女仆身上弄到大笔现金,这时在休姆街角,站著一位年轻的女子,柯林决定行动,两人约定“十点半”在梅里恩街角碰头。

育儿知识 2024-04-09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什么意思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什么意思

封闭式管理就是以楼宇的整体为管理单位,用隔离体将楼宇(含附属场地)与外界分开,在管理范围内对进出楼宇区域的人员,车辆等流动性因素进行控制管理,并为业主用户提供周密细致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服务。定义:管理系统是由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并且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这种教育管理系统叫封闭式管理。学校封闭式管理:所谓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学生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的短时间内(例如星期六)允许学生在课间出校活动。此种管理模式在中小学全日寄宿制学校里(尤其在农村)已相当普遍。该模式又被称为"军事化管理"。学校封闭化管理并不等同于“军事化管理”,“军事化管理”只是封闭化管理的一种衍生物。较“军事化管理”相比,封闭化管理相对宽松。正常情况下,学生不能擅自离校。但是在学校组织下,学生可以以集体的形式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仍未有定论。

育儿知识 2024-04-09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的意思

善于,擅长。本句诗的意思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它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假使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到达,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奕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启示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

育儿知识 2024-04-09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