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为担子纲、多孔科、灵芝属真菌赤芝、松杉树芝(铁杉灵芝)和紫芝。树舌(平盖灵芝)、薄树枝(薄盖灵芝)等的子实体或菌丝体也可药用。野生或人工栽培,性温,味甘,无毒。可补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气,具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健忘失眠、消化不良。 灵芝属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且因所用菌种、菌种产地、栽培方法、提取工艺、制剂方法不同而异。灵芝属的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中含有多糖类、核苷类、呋喃类衍生物、甾醇类、生物碱类、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三萜类、倍半萜、无机盐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灵芝对动物实验性肝病有防治作用。北京医学院基础部药理教研组首先发现,连续给小鼠口服灵芝酊(10克/千克体重)8天,能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减轻四氯化碳对肝脏解毒功能的损害,使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小鼠代谢中枢抑制药硫喷妥钠的能力明显增强。灵芝子实体液、菌丝体液和二者合并的灵芝全草汤对小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无论预先给药或形成四氯化碳肝炎后再给药,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功能损害,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减轻肝小叶炎症细胞浸润,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国医学科学药物研究所药理室曾报道,从薄树灵芝菌丝体中提取出的薄醇醚可使部分切除肝脏的小鼠肝脏的再生能力加强,并能对抗大剂量消炎痛对小白鼠的毒性作用,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出的孢醚也有类似作用,但较弱。灵芝或紫芝酒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肝炎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均有明显降低作用。灵芝酒提取物还使四氯化碳肝炎动物升高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降低。灵芝和紫芝都能使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前者的作用似较后者稍强。灵芝和紫芝酒提取物还能显著促使部分切除肝脏的小鼠肝脏再生,并明显降低洋地黄毒苷或消炎痛中毒小鼠的死亡率。从松杉树灵芝提取的三萜类化合物能降低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具有保肝作用。 结扎并切断胆管可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灵芝多糖可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还能减少肝脏的胶原含量,肝纤维化的形态学改变亦获改善,表明灵芝多糖具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上述结果证明,灵芝、紫芝和松杉树灵芝确有保肝作用,灵芝所含三萜类化合物可能是灵芝保肝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 大量的临床资料已证实,灵芝及制剂对脂肪肝、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脂肪肝者尤为适宜。 灵芝一般用量3~15克,配制药膳无特殊禁忌。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树的果实。大枣性温,味甘,具有养胃健脾、益血壮身、益气生津等功效,适用于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女神经官能症等症,并能缓和峻烈药物的毒性,减少副作用。 国内有学者选用小大枣、山楂、鲜蒜、鲜姜、橘皮和绿茶进行实验,观察其水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这些食物提取液均有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信赖关系,这些从食物提取的混合液,均有较强的抑制鼠肝匀浆(离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枣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家兔,每日喂大枣煎剂共1周,结果血清总蛋白与血清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表明大枣有保肝作用。 临床研究中发现,大枣中含有芦丁等成分,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并可降低血压。 大枣的食法多种多样,但都以甜食为主,煮大枣汤、熬大枣粥,还可做甜羹、包粽子、蒸糖糕和做八宝饭的配料等等。食用大枣应根据不同甜食的需要和制法,来选用大枣或小枣。大枣肉松易烂,宜急火少煮,小枣肉质坚实,宜小火多煮。爱喝汤的宜用大枣,爱吃枣的宜用小枣。蒸糕用大枣,熬粥用小枣。大枣还可以做菜,广东、海南人煲汤,喜欢放几个枣做作料。 大枣一次不宜食入过多,多食则损脾胃,助湿热,对牙齿亦有害。中医认为,大枣因其甘温,凡属热证、实证的患者,症见胃脘胀满、湿盛痰热、胃酸过多、积滞、齿痛等均不宜食用。
陈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陈皮性温,味苦、辛。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 我国历代医家尤其钟爱柑橘的保健药用价值,并认为,橘子的皮、核、络、实皆可入药。以橘皮为例,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又名红皮、陈皮。陈皮在我国可谓人人皆知,有“贵老”的雅号。陈皮既是一味古老的中药,也可作为食品。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陈皮具有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陈皮所含有的磷酰橙皮苷对实验性高血脂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并能明显地减轻和改善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值得一提的是,与陈皮同为芸香科的常绿小乔木植物香橙的果皮的果胶可降低饲喂胆固醇大鼠血清及肝脏的胆固醇,并使肾上腺明显减轻,此作用较番茄果胶强。此果内皮的果胶还可降低喂蛋黄粉或自发性小来亨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减轻病灶。 民间对橘皮、陈皮都同样熟悉,橘皮亦名陈皮,因其陈者为良而得名,所以不少医药文献有以陈皮作正名者。中医认为,滋补药中配用本品,以免滋腻碍胃,可使补而滞,更好地发挥补益药的作用,这在实际运用中很有意义。唯有一点须注意:凡气虚及阳虚、燥咳患者不宜服食,吐血证者慎服。
中医认为,荷叶性平,味苦涩,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煎剂治疗高脂血症,1个疗程20日,降胆固醇总有效率达91.3%,其中显效37.8%。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现代临床治疗高脂血症获得良好的效果,用荷叶、枸杞子、刘寄奴等制成浓缩水剂500毫升/瓶,每日3次,每次服20毫升,6~8瓶为1个疗程,治疗高脂血症44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本方能非常显著地降低血清甘油三酯、β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的含量,降低胆固醇、全血比黏度。 有临床资料报道,荷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对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效。上海市某医疗机构以荷叶煎剂或浸膏治疗高脂血症235例,降血胆固醇有效率为55.8%~91.3%,平均下降1.0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平均下降0.86毫摩尔/升。降β脂蛋白有效率为79.1%,平均下降0.83克/升。另据报道,将荷叶中提取的生物碱及黄酮制成浸膏片,临床应用后有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已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谈到应用荷叶的注意事项是:“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荷叶)”。这一重要提示,我们应当记取。荷花盛开季节,摘取适量荷叶是不难办到的,亦可在秋末、入冬前采收新鲜荷叶洗净,切成小块,晒干,收贮。或将洗净的荷叶切碎,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荷叶干品,在城市及部分乡镇的中药店(堂)均有销售,可在需要时购取,既简捷,又方便。荷叶茶、荷叶山楂饮、荷叶粥,均是较为有效的家庭食疗经验方,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病症。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全草,既是海洋中的食物又是药物。 中医学认为,海藻性寒,味咸,归肝、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散结、祛脂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积聚、水肿脚气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海藻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海藻富含褐藻酸,近年对其钠盐的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给鹌鹑口服藻酸双酯钠8周,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比值。给药组动物动脉壁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较高血脂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亦降低,由此说明藻酸双酯钠能明显减少胆固醇,特别是减少胆固醇酯在动脉壁中的沉积。 动物药理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褐藻淀粉硫酸酯能抑制和延缓动脉内膜粥样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可减少动物肝脏脂肪变性,这为海藻用于防治脂肪肝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验研究中发现,褐藻淀粉硫酸酯可明显地抑制大鼠血脂水平的升高,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对于海藻,如果烹饪方法得当,也可制成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脾胃虚寒、消化吸收不良的人忌食。
沐浴不但可清洁身体,还可促进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内分泌腺的机能,亦可消除神经紧张和疲劳。洗澡水的温度以40℃为宜,太热易使皮脂脱落过多。入浴的时间以10分钟最适合,至于一天入浴的次数,因生活状态和环境而不同,但每天可以入浴1次。 (1)热水浴:水温高于42℃,有较好的减肥作用。但是热水浴往往可致机体过热,体温上升,血压升高,排汗增多,呼吸加快而增加心血管负担,所以应严格注意禁忌证。热水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也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沐浴者先在42~43℃的热水浴池中洗澡,当体温逐渐上升到38℃左右时,便开始出汗。出汗可以把大量水分排除到体外,同时消耗大量的热量。出汗后就走出浴池,收干汗以后,再进热水浴池中去洗。一般认为,池浴浸泡要比沐浴消耗体内的能量大,减肥效果好。所以,选择池浴浸泡是减肥的一种好方法。热浴减肥,最好在饭后2~3小时内进行,因为这时消耗能量较大。热浴减肥,一般每周可减去体重1千克左右,1个月可减去4千克左右,如果能结合其他疗法,则效果更佳。用热水浴出汗减肥的方法要持之以恒,每个月至多只能减重3 000~4 000克。此外,反复洗高温澡,每周只能洗1~2次,等到习惯以后再增加次数。 (2)糠浴:用布袋装进1千克细米糠,用水煎后倒入40℃浴水中,浸泡10分钟,并用袋子擦拭全身皮肤,不但可使皮肤光滑细嫩,还能去脂减肥。 (3)矿泉浴:可选用淡泉、碳酸泉、硫酸泉、重碳酸盐泉、氡泉作泉浴疗法。泉温38~40℃,全身浸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也可选用碳酸泉、碘泉作饮泉疗法,每次温饮150~250毫升,每日3次。 (4)药浴:药浴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十分讲究。药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祛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用活血化淤、温经散寒的天然药物来进行蒸汽浴,室温可达到50℃,药香浸润肌肤,10分钟后再用温水淋浴一番,确有一定的减肥降脂效果。①取15克麻黄,10克荷叶,15克车前草,15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山楂叶,10克茶叶,10克藿香,6克明矾,10克冬瓜皮,10克海藻,10克白芷,放入容器中,加水煎后,将药浴液用纱布过滤约5 000毫升,加入浴缸中。人入浴缸中反复浸泡30分钟(或局部浸渍),每天1次。每3个月为1疗程。有润滑皮肤、祛油脂、除臭轻身的作用,是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②取500克冬瓜皮,300克茯苓,100克木瓜,水煎后去渣,将煎取液倒入浴缸中,每日沐浴1次,30天为1疗程。此法尤宜夏季使用,冬瓜皮取鲜品则效尤佳。
花粉在日本有“黄金般食品”的美誉,被欧洲称为“全新营养性食品”,是受到世界各国器重的天然补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研究花粉的国家。 花粉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天然花粉,即蜜蜂采集的蜜源花粉,另两种是“蜂粮”和人工花粉。目前市场上研制的花粉食品及花粉滋补营养药品,采用的是蜜蜂采集的花粉。花粉不仅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补品,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国际上曾掀起了一股花粉热。经常适量服用花粉,可以增强体力和精力,能降低胆固醇,防治脑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病,并可调节新陈代谢,治疗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肝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脑卒中后遗症、贫血等疾病,对延年益寿、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花粉具有护肝保肝、抗脂肪肝作用。花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脂肪酸、黄酮类、萜烯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具有抗炎、抗溃疡、镇静、利尿、增强毛细血管强度、提高心肌收缩力,而且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多种药理作用。花粉对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酰胺所致大、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验治疗组肝内甘油三酯蓄积量显著低于肝损对照组,蜂花粉可明显抑制大鼠肝中胆固醇的升高与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在应用花粉制剂防治脂肪肝中,需要提醒一点的是,青少年尤其少年儿童不宜服用花粉制品,以免促使性早熟。
黄精,又名太阳草,俗称野生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滇黄精、黄精、囊丝黄精或卷叶黄精等的根茎。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补脾、养阴润肺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黄精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黄精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水平,并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病灶。 黄精用于食疗药膳的方法很多,熬煮黄精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煎汤内服,若单味应用,则用量可适当大一些,可取15~30克(鲜品者可取量30~60克)。还可以配伍有关药食兼用之品制成适合于家庭的药膳、菜肴等,如黄精面、黄精煲兔肉、黄精山药炖猪肘,均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中医认为:“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因此,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甘草,俗称蜜草、甜草、粉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或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性平,味甘,归脾、心、肺经。有补益心脾、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甘草柴胡合剂具有明显的抗肝损伤作用,并加速修复。表现在组织学上气球样变和脂肪样变的数量与严重程度大为减轻,坏死区很快得到修复,肝细胞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明显下降。 在实际运用甘草防治高脂血症以及伴发单纯性脂肪肝时,须注意以下两点:①实证中满腹胀忌服。甘草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麻黄碱、芫花、甘遂合用时,毒性会增加,应用要慎重。②在防治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中老年常见病症中,甘草日用量为3~5克,尤其是老年人每日用量不宜超过5克。大量或长期服用会出现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类似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这点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按摩可调整肝脏代谢功能,减少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的贮积的功效。适用于不伴炎症、无明显肝硬化征象的脂肪肝患者。具体方法如下: (1)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坐于患者的一侧,以大拇指沿着患者背部膀胱经,先自肝腧穴起,推至肾腧穴止。然后再从肾腧穴返回肝腧穴处,如此往返,持续3~5次。手法移动需缓慢,力度应适中。 (2)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坐于患者的一侧,用手掌轻揉患者的右胁部及上腹部,持续10分钟左右。 (3)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大拇指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持续数十下或百余下。 (4)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大拇指揉天宗、内关穴,各持续数十下。 (5)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患者的身后,以单手拇指沿患者右侧肩胛骨的上方,自内端推向外端,然后沿右侧肩胛骨内侧缘的内方,自肩胛骨的内上角起,推自肩胛骨的下角处。推法应缓慢进行,每分钟不超过15次,持续数十下。最后拿肩井穴,左手拿右侧,右手拿左侧。当右手做拿法时,左手放松。左手做拿法时,右手放松。如此一拿一放,持续十余下或二三十下。
丹参,俗称“红根”,有血参、紫丹参等异名,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丹参植株根肥大,丹红色,故有“红根”的美称。 丹参性微温,味苦,人心、肝经,有活血祛淤、安神宁心,止痛除烦等功效。现代中药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特定的作用。丹参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的胆固醇下降。有资料报道,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丹参组与对照组的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差异极显著。主动脉壁胆固醇的含量丹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停服高胆固醇饲料6周后复查,丹参组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中还发现,复方丹参对高脂血症家兔模型血清胆固醇、中性脂肪、脂蛋白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且丹参及白花丹参能抑制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已证实丹参具有良好的保护肝损伤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丹参6~15克/千克体重肌注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和大鼠的肝脏血流量。在急性和慢性四氯化碳中毒小鼠和大鼠的肝脏,血流量明显减少。使用丹参可使降低的肝血流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经组织学检验和电镜观察,亦显示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证实,丹参有抗肝纤维化功效,这对脂肪肝的预防有很大意义。丹参可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促进肝窦血流的恢复也与其抗肝纤维脂作用有关。 丹参在临床中已被大量的观察研究资料证实,对脂肪肝的治疗有较好疗效。生用或酒炒后用于药膳配方无毒副作用。中医有丹参反藜芦的说法,两者在药膳中一般不会配伍运用,可供参考。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嫩苗以及枸杞子不仅可供食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早在六朝以前,枸杞就已收载入药。中医药学认为,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二经。具有滋阴补血,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能。主治肝肾阴虚,精血虚损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 现代中药研究表明,枸杞子有降血脂作用,并有保肝、护肝以及抗脂肪肝作用。有学者给大鼠长期饲喂含枸杞水提取物或甜菜碱的饲料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及肝中的脂质变化,减少酚四溴酞磺酸钠潴留,降低谷草转氨酶,缩短硫喷妥钠睡眠时间。小鼠灌服枸杞子浸液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亦有保护作用,如轻度抑制脂肪肝在肝细胞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枸杞多糖可增强损伤肝脏糖原含量,提高机体能量贮备,降低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保护了肝细胞膜,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天冬氨酸甜菜碱亦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还发现枸杞子可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并明显抑制灌饲胆固醇和猪油的家兔的血清胆固醇增高,但仅有轻微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用不同浓度枸杞子液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灌胃10天,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枸杞子液均有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以及降低肝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近代临床,运用枸杞子及其制剂治疗脂肪肝、高脂血症均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无明显服用禁忌。
虎杖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虎杖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专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自古以来,虎杖一直被人们当作活血祛淤、通经止痛的要药用于临床,有相当好的疗效,至今仍为民间所流传。近年来临床常运用于急慢性气管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及烫伤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虎杖用于医疗,由来已久,而虎杖可以食用却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的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述。据有关资料报道,每年春季,虎杖的嫩芽破土而出,可长至尺许,采摘后剥去表皮便可生吃,也可凉拌、腌制或配制在滋补方,是一种酸美可口、营养丰富的上佳菜肴。医学专家认为,虎杖是一味难得的药食兼用药膳妙品。 现代中药研究表明,虎杖有降血脂作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虎杖的有效成分藜芦酚-3-葡萄糖苷能降低血脂,治疗高脂血症,特别是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效果较好。它还可部分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沉积,并能降低肝损害引起的转氨酶升高,还能降低动物血压,扩张冠状血管等。 虎杖中分离出的白藜芦醇苷,在对胆固醇及甲基酸氧嘧啶造成高血脂兔模型及正常大白鼠实验中可见到有降血脂作用。以白藜芦醇苷按灌胃方式给正常大鼠200毫克/千克,连续7天灌饲,能明显地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无明显作用。研究者认为,可能因煎剂中白藜芦醇含量较少所致。临床报道也显示,虎杖对脂肪肝也有良好疗效。 虎杖应用于药膳防治脂肪肝、高脂血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以新鲜食用为好,如采用生食法或凉拌或腌渍等,均可获得较好效果。其二,如果要用煎煮等烹饪制作法,则煨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降脂有效成分受到影响。可取的方法是,投入虎杖,煎煮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其三,服用虎杖应注意宜忌,《药性论》有载,“有孕人勿服”。这点,应予以充分重视。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和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它性微寒,味甘、苦、咸,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视物昏暗、习惯性便秘等病症。 现代中药研究发现并证实,决明子能抑制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决明子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使之分别比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组降低29%和73%,还有降低肝中甘油三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值分别比实验性高脂血症组降低49%和59%。据有关资料报道,决明子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影响,但能明显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总胆固醇的比值,即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况,对于胆固醇最终被转运到肝脏作最后处理十分有利。现代药理研究还证实,决明子有保肝功效。据报道,口服670毫克/千克体重决明子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肝脏有弱的保护作用,其所含的萘并-吡咯酮类成分对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临床用药证明:决明子有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用决明子水煎剂或决明子糖浆、片剂治疗100例血清胆固醇增高者,均有明显降血清胆固醇作用。临床用药提示,该药降胆固醇作用与用量密切相关,用量不足不能达到疗效,停药后易回升。服药后大部分病人的头晕、头痛、无力疲劳等症得到改善,少数人服药初期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等症。服药后部分病人做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也有用决明子每天10~30克,开水泡后代茶饮,近期和远期降脂疗效都比较理想。 决明子抗脂肪肝作用需久服方能见效,最简便的服用方法是代茶冲泡饮用。
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全草。为我国民间深受群众欢迎的野菜,是药食兼用之品。 蒲公英除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蒲公英甾醇、皂苷、结晶性苦味质蒲公英苦素、胆碱、菊糖、葡萄糖、果胶、肌醇、咖啡等主要成分。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消淋等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疔疮肿毒、乳腺炎、颈淋巴结核、目赤、咽痛、肺脓疡、阑尾炎、湿热黄疸、急性泌尿系感染等疾病,近代常用于脂肪肝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公英有良好的保肝作用。金氏、施氏等学者用蒲公英注射液或蒲公英乙醇提取物十二指肠给药,能使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40%以上,系为对肝脏的直接作用所导致。胆囊瘘犬试验表明蒲公英利胆活性成分主要在树脂部分,挥发油的作用微弱而不稳定,生物碱及苷类对胆汁分泌无影响。蒲公英注射液肌注或蒲公英煎剂灌胃连续给药7天,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损伤,均有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蒲公英水煎剂能显著减轻四氯化碳所致肝细胞病理变化,增加琥珀酸脱氢酶和糖原含量,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电镜观察可见四氯化碳所致线粒体肿胀等病理变化减轻,蒲公英这一作用可能与其细胞膜保护作用有关。 有学者临床报道,蒲公英可减轻肝的脂肪变性,对肝炎后脂肪肝疗效尤为突出,对肝经湿热型脂肪肝较为适宜。对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症、胆囊炎及胆石症者更为适用。每日用量为15~30克,鲜品可加倍。 蒲公英性寒,味苦,且有缓泻作用,所以胃寒便溏者忌用。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其性微寒,味苦。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等功能。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 柴胡皂苷为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三萜皂苷,为齐墩果烷衍生物。此外,柴胡还会有柴胡多糖、黄酮类、植物甾醇、有机酸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有良好的抗肝损害作用。有学者发现,柴胡对脂肪肝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害有防治效果。 有学者发现,柴胡抗肝损害的机制与柴胡的抗炎作用,促进肝脏蛋白同化,增加肝糖原、改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等作用有关。柴胡皂苷对细胞膜有直接保护作用,柴胡皂苷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提高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柴胡皂苷使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增加,使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对毒物的代谢。柴胡皂苷有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特别是原生质膜、微粒体膜和线粒体膜,但对溶酶体膜作用较弱,适量溶酶体酶的游离对炎症后组织的修复有利。低浓度柴胡皂苷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肝细胞损害后也可能刺激肝细胞的再生。 近几年来,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柴胡有较好的抗肝损害作用,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有学者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病人20例给予柴胡合剂9克/次,每日3次口服,服药时间平均8个月,临床观察具有降低患者血清转氨酶及提高血清蛋白水平的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及血清Ⅲ前胶原水平,使肿大的肝脾回缩趋于正常,有好的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有关运用柴胡制剂治疗脂肪肝、阻止脂肪肝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报道也不少见。 柴胡用量为3~10克。用于解表退热,升举清气多生用,用于疏肝解郁宜醋炒。升清、疏肝,用量偏小,一般3~5克,退热用量宜大,一般10克,热盛者最多可用至15~20克。本品之性升散,所以对气逆或阴虚阳亢诸证忌用。